飞船是什么

2024-05-03 09:28

1. 飞船是什么

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航天器。
宇宙飞船可分为一次性使用与可重复使用两种类型。用运载火箭把飞船送入地球卫星轨道运行,然后再入大气层。
飞船上除有一般人造卫星基本系统设备外,还有生命维持系统、重返地球的再入系统,回收登陆系统等。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前苏联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它由两个舱组成,上面的是密封载人舱,又称航天员座舱。这是一个直径为2.3米的球体。舱内设有能保障航天员生活的水、供气的生命保障系统,以及控制飞船姿态的姿态控制系统、测量飞船飞行轨道的信标系统、着陆用的降落伞回收系统和应急救生用的弹射座椅系统。

飞船是什么

2. 飞船叫什么

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它的运行时间一般是几天到半个月,一般乘2到3名航天员。
飞船的分类
单舱型
其中单舱式最为简单,只有宇航员的座舱,美国第一个宇航员格伦就是乘单舱型的“水星”号飞船上天的;双舱型
双舱型飞船是由座舱和提供动力、电源、氧气和水的服务舱组成,它改善了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世界第一个男女宇航员乘坐的前苏联“东方”号飞船、世界第一个出舱宇航员乘坐的前苏联“上升”号飞船以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均属于双舱型;三舱型最复杂的就是三舱型飞船,它是在双舱型飞船基础上或增加1个轨道舱(卫星或飞船),用于增加活动空间、进行科学实验等,或增加1个登月舱(登月式飞船),用于在月面着陆或离开月面,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前苏联/俄罗斯的联盟系列和美国“阿波罗”号飞船是典型的三舱型。联盟系列飞船至今还在使用。
“东方”号宇宙飞船

“东方1”号宇宙飞船,所属国家为前苏联,它由乘员舱和设备舱及末级火箭组成,总重6.17吨,长7.35米。乘员舱呈球形,直径2.3米,重2.4吨,外侧覆盖有耐高温材料,能承受再入大气层时因摩擦产生的摄氏5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乘员舱只能载一人,有三个舱口,一个是宇航员出入舱口,另一个是与设备舱连接的舱口,再一个是返回时乘降落伞的舱口,宇航员可通过舷窗观察或拍摄舱外情景。宇航员的座椅装有弹射装置,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可紧急弹出脱险。同时在飞船下降到距离地面7000米的地方,宇航员连同座椅一起弹出舱外,并张开降落伞下降,在达到4000米高度时,宇航员与座椅分离,只身乘降落伞返回地面。设备舱为顶锥圆筒形,长2.25米,重2.27吨,在飞船返回大气层之前,与乘员分离,弃留太空成为无用之物。“东方1”号宇宙飞船打开了人类通往太空的道路。
“进步”号货运飞船
“进步”号系列货运飞船执行向空间站定期补给食品、货物、燃料和仪器设备等任务。到1993年底,已发展两代,共发射“进步”号42艘,“进步M”号20艘。它与空间站对接完成装卸任务后即自行进入大气层烧毁。这种飞船由仪器舱,燃料舱和货舱组成,货舱容积6.6立方米,可运送1.3吨货物,燃料舱带1吨燃料。它可自行飞行4天,与空间站对接飞行可达两个月。
“上升”号宇宙飞船

“上升”号宇宙飞船,所属国家为前苏联,重5.32吨,球形乘员舱直径与“东方”号飞船大体相同,改进之处是提高了舱体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宇航员在座舱内可以不穿宇航服,返回时不再采用弹射方式,而是随乘员舱一起软着陆。“上升1”号载三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24小时17分钟;“上升2”号载两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26小时2分钟。
“联盟”号宇宙飞船
“联盟”号飞船,所属国家为前苏联、俄罗斯,它由轨道舱、指令舱和设备舱三部分组成,总重量约6.5吨,全长约7米,宇航员在轨道舱中工作和生活;设备舱呈圆柱形,长2.3米,直径2.3米,重约2.6吨,装有遥测、通信、能源、温控等设备;指令舱呈钟形,底部直径3米,长约2.3米,重约2.8吨。运

飞船在返回大气层之前,将轨道舱和设备舱抛掉,指令舱装载着宇航员返回地面。从联盟10号飞船开始,前苏联的宇宙飞船转到与空间站对接载人飞行,把载人航天活动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除前苏联和俄罗斯的三种飞船外,美国曾研制和发射过三个型号的飞船,分别是“水星”号,“双子星座”号和大名鼎鼎的“阿波罗”号。其中“水星”号飞船是美国的第一种载人宇宙飞船, “阿波罗”是登月飞船。另外中国研制并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 已成为世界上第七种载人宇宙飞船。
“水星”号载人飞船

“水星”飞船是美国的第一代载人飞船,总共进行了25次飞行试验,其中6次是载人飞行试验。“水星”飞船计划始于1958年10月,结束于1963年5月,历时4年8个月。“水星”计划共耗资3.926亿美元,其中飞船为1.353亿美元,占总费用的34.5%;运载火箭为0.829亿美元,占总费用的21.1%;地面跟踪网为0.719%亿美元,占18.34%;运行和回收操作费用为0.493亿美元,占12.6%;其他设施为0.532亿美元,占13.46%。 “水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载人空间飞行的突破,把载一名航天员的飞船送入地球轨道,飞行几圈后安全返回地面,并考察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在失重环境中的工作能力。重点是解决飞船的再入气动力学、热动力学和人为差错对以往从未遇到过的高加速度和零重力的影响等问题。 “水星”飞船总长约2.9米,底部最大直径1.86米,重约1.3~1.8吨,由圆台形座舱和圆柱形伞舱组成。座舱内只能坐一名航天员,设计最长飞行时间为2天,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为34小时20分,绕地22周(1963年5月15日~16日“水星-9”飞船飞行)。“水星”计划的6次载人飞行共历时54小时25分钟。 “水星”飞船的姿态控制系统以自控为主,另有两种手控方式作为备份。航天员仅在必要时使用手控装置控制飞船的飞行姿态,在飞船操纵方面仅起到辅助作用,基本上是一名供地面研究人员了解人对空间飞行环境适应能力的受试验者。但在飞行中也表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神舟”号飞船

“神舟1”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3时,地面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神舟1”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15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飞船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
“神舟2”号飞船是中国发射的第二艘实验飞船,它也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飞船,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部分组成。
“神舟2”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零分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2”号飞船飞行期间,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采集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此时飞行,还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多领域的科学实验。
1月16日19时22分,“神舟2”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船在太空中运行了近7天,绕地球飞行了108圈。
“神舟3”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三艘无人实验飞船,这也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除了没搭载航天员之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组成。飞船是在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的。飞船上搭载了一个模拟宇航员,该装置可以模拟人体代谢、模拟人生理信号、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此外,“神舟3”号上还搭载有多个实验装置以及植物的种子等。
2002年4月1日,“神舟3”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圈后,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的着陆场。
“神舟4”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是中国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除了没有搭载人以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样。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千克。
“神舟4”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北京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
“神舟4”号飞船是在前三艘飞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完全按照载人航天的安求进行设计制造,飞船的返回舱内增加了两个座椅,坐着两个模拟航天员,宇航员工作、生活、医护所需物品,包括睡袋、压力服、太空食品,以及着陆后遇到意外情况所需的各种救生物品一应俱全。
此外,“神舟4”号飞船在太空中进行发实施了展开太阳能帆板、调姿等一系动作,还成成功地实施了变轨。同时,生命保障分系统、飞船环境控制分系统、载人航天应用分系统、航天员分系统都全面进行了试验。此外,“神舟4”号飞船还有多项实验项目,共有8项科学研究在飞船上展开,有55件配载物。
“神舟5”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为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以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6”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6”号与“神舟5”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7”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2”号F火箭发射升空。“神舟7”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2”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7”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神舟7”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舟7”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7”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

——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无留轨功能。
返回舱——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装有用以降落的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施行软着陆。
推进舱——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统,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
“阿波罗”飞船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工程,始于1961年5月,结束于1972年12月,历时11年7个月。“阿波罗”计划的目的是把人送上月球,实现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并为载人行星探险做技术准备。
“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个部分组成。

指挥舱
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2米,重约6吨。指挥舱分前舱、宇航员舱和后舱3部分。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宇航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宇航员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设备。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

服务舱
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舱体为圆筒形,高6.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主发动机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它们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
登月舱
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4.3米,最大高度约7米。
①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4个仪器舱组成。
②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上升级由宇航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宇航员座;舱可容纳2名宇航员(但无座椅),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电源等设备。
“阿波罗11”号
“阿波罗11”号(Apollo 11)承担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这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双子星座”飞船

美国载人飞船系列。从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共进行10次载人飞行。主要目的是在轨道上进行机动飞行、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试作舱外活动等。为“阿波罗”号飞船载人登月飞行作技术准备(见“阿波罗”工程)。“双子星座”号飞船重约3.2~3.8吨,最大直径3米,由座舱和设备舱两个舱段组成。座舱分为密封和非密封两部分。密封舱内安装显示仪表、控制设备、废物处理装置和供两名航天员乘坐的两把弹射座椅,还带有食物和水。无线电设备、生命保障系统和降落伞等安装在非密封舱内。座舱前端还有交会用的雷达和对接装置,座舱底部覆盖再入防热材料。设备舱分上舱和下舱。上舱中主要安装4台制动发动机。下舱中有轨道机动发动机及其燃料、轨道通信设备、燃料电池等。设备舱内壁还有许多流动冷却液的管子,因此设备舱又是个空间热辐射器。飞船在返回以前先抛弃设备舱下舱,然后点燃4台制动火箭,再抛掉设备舱上舱,座舱再入大气层,下降到低空时打开降落伞,航天员与座舱一起在海面上溅落。
日本太空货运飞船

日本标准时间11日凌晨2时01分(北京时间1时01分)从种子岛宇宙中心升空的空间站转运飞行器是日本首款太空货运飞船,它将承担起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实验设备、食品等补给物资的重任。
等待升空的空间站转运飞行器该空间站转运飞行器呈圆筒状,全长约10米,最大直径约4.4米,能装载约6吨货物,发射时的质量约16.5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能自主飞行直到空间站;补给物资后,能从空间站脱离,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殆尽。该空间站转运飞行器由加压货舱、非加压货舱、暴露集装架、电子模块和推进模块组成,还搭载有通信系统、天线和反射板等设备。加压货舱主要运载国际空间站内部用补给物资,包括实验台、饮用水和衣物等,当空间站转运飞行器处于和空间站对接状态时,宇航员们能够进入加压货舱作业。暴露集装架收藏于非加压货舱内,是运送国际空间站外部实验装置和电池的货架。作为国际空间站补给物资的运输工具,除日本的空间站转运飞行器外,还有俄罗斯的“进步”飞船、欧洲的自动货运飞船(ATV)等,但是同时运载空间站内部和外部用物资,则是日本的空间站转运飞行器的特长之一。“空间站转运飞行器1”号飞行任务预定持续约36天,主要为空间站送去7个实验台、“希望”号实验舱保管室所需的1个保管台、空间站外部实验装置等共约4.5吨物资。本次飞行任务的目的是检验空间站转运飞行器脱离运载火箭后向国际空间站靠拢的交会飞行技术,飞行器的安全化技术、控制技术,验证推进系统的构成以及与空间站对接状态下宇航员可进入货舱的载人对应设计等。
欧洲“ATV”自动货运飞船

欧洲航天局制造的“ATV”自动货运飞船运货能力接近8吨,大于俄罗斯的“进步”货运飞船。“ATV”飞船除了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外,还可用作太空拖船,在必要时帮助国际空间站提升轨道。“ATV”飞船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先进的高精度导航能力,可在较少地面控制的情况下自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正在地面运载的ATV太空货运飞船的研发对于欧洲计划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欧洲将加入国际空间站任务。如果欧洲能够一年交付6吨补给,其宇航员就可在空间站停留6个月。“ATV”的自动交会和对接技术使其有独特的方法与空间站衔接,并无需人员操控。该飞行器的能力将能够满足在月球、火星和其他太阳系目标的许多探索任务。
未来服役的飞船
俄罗斯“快船”号

依靠乌克兰“天顶”号火箭发射“快船”号的建议,与俄罗斯将所有航天和国防项目的分承包合同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转移到俄罗斯的既定政策是相违背的。特别是在2004年岁末,乌克兰发生政治骚乱的动荡背景下,RKK公司的这一提议尤其令人吃惊。但赞成使用“天顶”号的支持者们,其有说服力的辩解是“快船”号可以使用现存的运载火箭,而不需要研制原先为“快船”号建议使用的“奥涅加(onega)”火箭,这样可使整个“快船”号计划在技术和经费方面更具有现实性。
这艘像熨斗形状的“快船”号重13吨,将可以做25次重复飞行。它设计的能力是可乘载2名驾驶员、4名旅客和多达700千克的货物,而同为RKK公司研制的联盟号系列飞船其乘员不能超过3人。快船号的外壳,即它的热防护系统是基于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研制的材料。

具有20立方米容积的、可重复使用的乘员舱被设计成一个独立的舱段,它能够与两种可以改变气动力的壳体组装在一起:一种是航天飞机型的带翼滑翔体;另一种是所谓的升力体。后者的外形(不带翼)能够提供有效的气动升力。这种升力在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期间进行控制是必需的。
飞机型(或带翼型)“快船”号能够在偏离所设计的着陆航线时可机动达到2000千米;而采用升力体外形的飞船型(或叫无翼型)只能够机动500千米。前者可以像飞机一样在跑道上着陆,后者是用三件一套的降落伞着陆。
“快船”号能够运送乘员和货物到空间站上去或者进行6人、10天的游览旅行。一个可分离的生活舱安装在主乘员座舱的后面,它是从“联盟”号系列飞船借用过来的,可满足部分乘员生活所需。生活舱装有一个对接口、一个卫生间和生命保障系统。

美国“奥赖恩”号
新设计的“奥赖恩”融入了计算机、电子、生命支持、推进系统及热防护系统等领域的诸多最新技术。它的外形为圆锥状,这种形状被认为是航天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最为安全可靠的外形设计。
除了采取新技术,“奥赖恩”还与目前国际上正在使用的几种航天器颇为相似,其中包括中国的“神舟”号飞船。第一个相似点是都采用了可回收技术,“奥赖恩”使用了降落伞和气囊相结合的降落设计,使载人舱在落地后还可重复使用,另外也节省了在海上降落的昂贵搜救成本。目前,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和中国的“神舟”飞船都采用这种设计。
第二点是隔热层脱落技术。美国以前使用的“水星”号飞船、俄罗斯的“联盟”号和中国的“神舟”飞船都使用这种技术,即覆盖在飞船表面的隔热层在飞船冲出大气层后脱落,以减轻着陆重量。正因为此,“奥赖恩”号可重复使用10次。
这种飞船在2015年飞往国际空间站,2020年开始登月,2031年开始飞往火星。
知识点
库鲁航天发射场
库鲁发射场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建成于1971年,是目前法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所,也是欧空局(ESA)开展航天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占地约90600平方千米,属法国国家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库鲁发射场也称圭亚那航天中心,在沿大西洋海岸的一片狭长草原上。由于发射场紧靠赤道,对发射静止卫星极为有利。库鲁发射场1966年动工兴造,1971年建成,共耗资5.2亿法郎。早期仅进行探空火箭和“钻石”号运载火箭发射。1979年12月“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在这里首次发射成功,至今该系列发射成功率已达90%以上,独揽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卫星发射市场。

3. 海上飞船是什么

地效翼船(wing-in-ground-effect vehicles)利用地面效应原理而制成的船只。地效翼船可分为冲翼艇和气翼艇两种,其中冲翼艇由提供浮力的船体和一定展弦比的机翼组成。利用机翼贴近表面运动时表面对气流的影响而产生表面效应,使机翼升阻比增加,既可以减少推进功率,又保持离开地面的航行。

由于地效飞行器拥有贴水飞行、高升阻比、具有垫升力和地效力等的特性,明显的,地效飞行器拥有以下在民用及军事用途中的优势。
安全性
地效飞行器在距离水面1~6米的高度低空飞行,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随时在水面降落,安全性高;
.经济性
地效飞行器的升阻比高,因此可获得更大的承载能力和经济性。其设计与制造对可靠性的要求、建设费用均比飞机低,售价约为同级飞机的50%~60%。地效飞行器在水面起降,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并可节省大量的机场和跑道建设费用,其通讯、导航、空地勤保障条件要求也较低,运营成本明显低于飞机;
高速性
地效飞行器的速度为每小时120~550公里,是船舶的数倍至数十倍;
舒适性
地效飞行器在水面以上飞行,不直接受海浪冲击,所以颠簸程度比船舶小得多,也没有高空强气流造成的颠簸。舱内噪音程度与大型客机相当;
适航性
地效飞行器不受空中管制的限制,出航方便。它使用起来机动性好,耐波性强,适航性高。由于地效飞行器吃水深度很小,又可在水面随处起飞和降落,因此它可以到达一般船舶和飞机难以到达的岛屿和水域。除了水面之外,地效飞行器还可以在平坦的冰雪原、草原、滩涂、沼泽上飞行;
军事隐蔽性
地效飞行器可在超低空地面雷达的盲区飞行,不易被敌方发现,更难以实施瞄准攻击。可以说,地效飞行器是人类的新发明,是继车辆、船舶、飞机之后的第四大交通运输工具,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获得了诸如“航空母舰的杀手锏”、“电子战的运载平台”、“突击登陆的理想工具”、“海上救援流动医院”、“海上超低空新作战空间”等等的美称。

海上飞船是什么

4. 什么是宇宙飞船?


5. 什么是宇宙飞船?


什么是宇宙飞船?

6. 太空飞船是什么样的??

宇宙飞船虽然是最简单的一种载人航天器,但它还是比无人航天器(例如卫星等)复杂得多。宇宙飞船与返回式卫星有相似之处,但要载人,必须增加许多特设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例如,用于空气更新、废水处理和再生、通风、温度和温度控制等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报话通信系统、仪表和照明系统、宇航服、载人机动装置和逃逸系统等。除此之外,宇宙飞船都有基本的结构系统、通信系统、电源系统、温控系统、遥测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变轨系统和推进剂等。本着“一次发射,多方面受益”的原则,宇宙飞船在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还多多少少要附加一些科学探测与试验仪器。当然,掌握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和安全返回技术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宇宙飞船,除了要使飞船在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还应使其落点精度比返回式卫星要高,从而及时发现和营救航天员。前苏联载人宇宙飞船就曾因落点精度差,结果使航天员困在冰天雪地的森林中差点被冻死。因此,飞船的再入回收及营救系统也相当重要。为了便于发射、运行、再入和飞行管理,飞船各组成系统通常按照功能或应用情况分成几大类,用几个舱段来容纳这些分系统,因此飞船往往由二、三个舱段组成,如乘员舱、服务舱、轨道舱等。乘员舱是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除结构外,它包含了全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服务舱用于装载各种消耗器、安装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发动机。轨道舱主要用于装载各类仪器。在回收时,只需将乘员舱实施软着陆并安全回收。未来的宇宙飞船将朝三个方向发展:有多种功能和用途;返回落点的控制精度提高到百米级的范围以内;返回地面的座舱经适当修理后可重复使用。 
    自1961年实现首次太空飞行以来,人类已先后研究制出三种构型的载人飞船,即单舱型、双舱型和三舱型。单舱式只有航天员的座舱,美国第一个航天员谢帕德就是乘单舱型的水星号飞船上天的;双舱型飞船是由座舱和提供动力、电源、氧气和水的服务舱组成,它改善了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世界第一个出舱航天员列昂诺夫乘坐的前苏联上升号飞船以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均属于双舱型;最复杂的是三舱型飞船,它是在双舱型飞船基础上增加一个轨道舱,用于增加活动空间、进行科学实验等,或增加一个登月舱(登月式飞船),用于在月面着陆或离开月面,前苏联/俄罗斯的联盟系列和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是典型的三舱型。宇航飞船的功能除完成载人太空飞行和进行简单的科学技术实验外,目前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地面与空间站天地往返飞行器。

7. 什么是 宇宙飞 船

宇宙飞船,(英语名为spaceship),是一种运送航天员和物资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也有多次飞行的航天飞机.它能运送航天员在太空站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人类已先后研究制出三种构型的宇宙飞船,即单舱型、双舱型和三舱型。其中单舱式最为简单,只有宇航员的座舱,美国第1个宇航员格伦就是乘单舱型的“水星号”飞船上天的;双舱型飞船是由座舱和提供动力、电源、氧气和水的服务舱组成,它改善了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世界第1个男女宇航员乘坐的前苏联“东方号”飞船、世界第1个出舱宇航员乘坐的前苏联“上升号”飞船以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均属于双舱型;最复杂的就是三舱型飞船,它是在双舱型飞船基础上或增加1个轨道舱(卫星或飞船),用于增加活动空间、进行科学实验等,或增加1个登月舱(登月式飞船),用于在月面着陆或离开月面,前苏联/俄罗斯的联盟系列和美国“阿波罗号”飞船是典型的三舱型。联盟系列飞船至今还在使用。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

什么是 宇宙飞 船

8. 太空飞船是什么样的?

宇宙飞船虽然是最简单的一种载人航天器,但它还是比无人航天器(例如卫星等)复杂得多.宇宙飞船与返回式卫星有相似之处,但要载人,必须增加许多特设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例如,用于空气更新、废水处理和再生、通风、温度和温度控制等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报话通信系统、仪表和照明系统、宇航服、载人机动装置和逃逸系统等.除此之外,宇宙飞船都有基本的结构系统、通信系统、电源系统、温控系统、遥测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变轨系统和推进剂等.本着“一次发射,多方面受益”的原则,宇宙飞船在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还多多少少要附加一些科学探测与试验仪器.当然,掌握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和安全返回技术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宇宙飞船,除了要使飞船在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还应使其落点精度比返回式卫星要高,从而及时发现和营救航天员.前苏联载人宇宙飞船就曾因落点精度差,结果使航天员困在冰天雪地的森林中差点被冻死.因此,飞船的再入回收及营救系统也相当重要.为了便于发射、运行、再入和飞行管理,飞船各组成系统通常按照功能或应用情况分成几大类,用几个舱段来容纳这些分系统,因此飞船往往由二、三个舱段组成,如乘员舱、服务舱、轨道舱等.乘员舱是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除结构外,它包含了全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服务舱用于装载各种消耗器、安装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发动机.轨道舱主要用于装载各类仪器.在回收时,只需将乘员舱实施软着陆并安全回收.未来的宇宙飞船将朝三个方向发展:有多种功能和用途;返回落点的控制精度提高到百米级的范围以内;返回地面的座舱经适当修理后可重复使用.
  自1961年实现首次太空飞行以来,人类已先后研究制出三种构型的载人飞船,即单舱型、双舱型和三舱型.单舱式只有航天员的座舱,美国第一个航天员谢帕德就是乘单舱型的水星号飞船上天的;双舱型飞船是由座舱和提供动力、电源、氧气和水的服务舱组成,它改善了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世界第一个出舱航天员列昂诺夫乘坐的前苏联上升号飞船以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均属于双舱型;最复杂的是三舱型飞船,它是在双舱型飞船基础上增加一个轨道舱,用于增加活动空间、进行科学实验等,或增加一个登月舱(登月式飞船),用于在月面着陆或离开月面,前苏联/俄罗斯的联盟系列和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是典型的三舱型.宇航飞船的功能除完成载人太空飞行和进行简单的科学技术实验外,目前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地面与空间站天地往返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