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意思,谁能读懂?

2024-05-18 08:16

1. 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意思,谁能读懂?

一阴一阳之谓道,其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 补充: 《论语释疑》之言云:“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
这个定义包含了四层意思。
第一,这里指出道是无的称谓。这里指出了道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玄学派贵“无”的特征。
第二,指出道的本体作用,没有它不能开通的事物,即“无不通”;没有不以它为依据而开通的事物。他强调的是“道”的本体作用,作为本体的“无”是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当然阴阳也不例外。
第三,他指出“道”是寂然幽静而无体的,所以,它是没有形象的,即“寂然无体,不可为象”。
第四,作为无形无象的道必须通过阴阳才能呈显道始生天地万物的功用,即“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
将其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道是“无”,阴阳是“有”,所以,阴阳不是道。
另一方面——道不能脱离阴阳而存在,讲“一阴一阳”就是为了把握道,道的功用的呈显是借助于阴阳的。
只有分析出这两个方面的意思,才能真正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含义,。

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意思,谁能读懂?

2. 一阴一阳谓之道是什么意思?


3.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什么意思

自汉代以来,易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一命题有不同的解释。
西汉京房以“二气相感而成体”、“不可执一为定象” 解释 “一阴一阳之谓道”。唐杨士勋《 梁传疏》引王弼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一阴一阳者,或谓之阴,或谓之阳,不可定名也。”
语见《周易·系辞上》。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无论自然、人事,都表现此道。

也有表示:道即为:“人道 天道 
事道”。大家要顺应自然,顺应道。万事万物。一阴一阳也就是人类狭义的所定义的对错,成败,快慢,高低,大小,明暗……等等组成起来才为道。不可过于纠结
于此。我们应该承应天道,理解人道,体会事道。不是认命,更不是无为。而是要按照这个规律好好的应用。好好的为社会造福。为人类服务。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什么意思

4. 一阴一阳谓之道是什么意思??

阴阳的定位确实源古代原始氏族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反映的是一种延续,故有“阴阳”。但后来社会变为男权社会,故乾坤倒转,始有天地、君臣、夫妇、儿女一说,由于天地、君臣、夫妇、儿女都是社会形成体系是出现的词语,所以他有意无意的带上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其伦理等级关系。可以说“阴阳”说的是社会传承而天地、君臣、夫妇、儿女则只是社会传承下的一种社会关系。
然,道家的文化要义本来就属于地雌女性文化,所以它常以水喻道。
《周易》确实非儒非道,我想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与作者本人有关,作者周公是当时的有识之士他有非凡的智慧,他的思想很有进步性,和实证性,懂得从天地万物中找寻规律,但在某种程度上,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又使他的思想中有了“玄”的成分,这就为儒道滋生提供了思想层面上的铺垫。二是当时的社会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积极进取,讨伐征战,另一方面他们对当时社会没有一个透彻的认识,而倾向一种巫医降神,祭天乞福的行为。所以整部周易中亦道亦儒,或许还有其他流派的观点也未尝不可。
一阴一阳为之道。有生殖的原生态文化要义。古时相传天地本是浑沌一体,后有天地两仪,而开始有万物滋生,一阴一阳为之道既是说乾坤交接阴阳相荡而又万物。一阴一阳,奇偶相配,然后道合化成.

5. “一阴一阳之谓道”,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

一个事物有着两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与阳,两者是对立的,代表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想简单的理解,就可以想象一下,你在做事的时候是需要花时间的,最后这个事情做好了而时间也花了,其中事情就是阳,而时间就是阴,阴与阳是对立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意思是非常深厚的,如果要往深层次的说,就有可能扯到精神层面,就是我们所说的哲学。而普通人并不需要理解这些意识层面的东西,只需要明白这个东西在生活中是存在的。你肯定听说过这个成语,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去了马儿,马儿在跑出去之后带回来了一匹母马,并且还剩了一只小马驹。之后儿子和马都被征去服兵役,而儿子骑马的时候摔下来腿断了。而儿子也因此保住了生命,这一系列事情的发展简直可以被称之为神转折。只要你细心的观察,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的。

与这句话相似的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湖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已经沉没的船,而身边却有着很多的船经过。已经死去的树前却发出了很多新芽,而这棵死树就成为了新树的养分。这既代表了事物的对立面,也代表了事物发展最终会拥有一个好的结果。其实生活处处都是存在对立的,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些抉择。有的时候你做了错误的决定就会比较后悔,但是这个错误的决定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正确的,并没有绝对性的错误,也没有绝对性的正确。

之前的旅游业是非常好的,所以很多学生在报考的时候就选择了旅游,而在如今的情况下旅游业是非常萧条的,这就是一种对立的统一。

“一阴一阳之谓道”,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

6.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拼音:yì yīn yí yáng zhī weì dào
定义概述
  中国易学表述矛盾法则的命题。   语见《周易·系辞上》。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无论自然、人事,都表现此道。
出处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静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侯,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至道原来不易传,穷微究理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雷升白雪填,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田田卷青烟,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
译文
  其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   什么是善?顺天修道,顺阴阳,合天道,就是善。   “性”字作为一个重要的名词术语在古代汉语中兼具“本性”和“生命”两层含义。《系辞》的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生命之道其实就是一阴一阳之道,离开了一阴一阳之道就很难对生命现象予以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进一步说,个体生命其实不过是对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道的具体展现和面向物质层面的形而下落实。质言之,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原本就是合而为一的。个体的生命活动与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道实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如此,离开个体的生命现象那么将会很难理解一阴一阳的整体生命之道。

7.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的意思是有一条前行、发展的路,这条路是无形的,不可形容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指事物中的两种相对独立的因素(一阴一阳)相互作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例如:男性和女性的婚姻,使人类得以繁衍,代代相传,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道的意思是很深邃的:
上面的解释只能用于“格物”;
更深层的用于“修身”;
再深层的用于“齐家”;
最深层的用于“治国”;

一阴一阳之谓道

8.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为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继续阴阳之道而产生宇宙万事万物的就是善,成就万事万物的是天命之性,亦即道德之义。
出自:远古至汉代《易传·系辞传》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译文:
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为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继续阴阳之道而产生宇宙万事万物的就是善,成就万事万物的是天命之性,亦即道德之义。有仁德的人见此性此道,即认为是仁,聪明的人体察此性此道,就认为是智。百姓日常受用,遵循此道此性而各遂其生,而不知晓,所以君子之道能含盖万有,为万物之根,而知之者却很少呀!君子之道(即易道)显现之仁道,是可以见之于实行的。
蕴藏之以致用,是可以舍之则藏的。能鼓动万物的生机,而不与得天子之位的圣人同其忧思,可以树立盛明的德行,伟大的事业是多么的完美呀!

作品介绍:
《系辞》是易学类著作,一般是指《易传·系辞传》或《周易·系辞》。它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
《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