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间瓷器怎么鉴定

2024-05-18 14:09

1. 清朝民间瓷器怎么鉴定

清朝民间瓷器基本是传世品,很少有出土器,且釉面老化程度可忽略不计,肉眼几乎无法看见,所以,单单从釉面、造型上与当今仿品比较,很难分辨清楚。

但明清瓷器和元以前的瓷器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多数瓷器都有纹饰。

因而,纹饰就成了鉴定明清瓷器真赝的重要依据,现代仿品也最容易在纹饰上露出马脚。原因很简单,明清官窑上的纹饰大多是当时一流艺术家的作品,有相当部分是宫廷画师所为。而现代仿品上的纹饰不会是一流画家所为。

清朝民间瓷器怎么鉴定

2. 清代瓷器怎么鉴定?

若想学好陶瓷收藏,首先要了解了我国陶瓷的历史,多读一些有助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书籍,另外,还要多读一读美术方面的,陶瓷制作方面的书籍,只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融会贯通,把这门艺术学深学透。
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顺治、康熙年代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年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年代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年代以后则稚拙笨重。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
康熙年代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年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年代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年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年代时的平整泛青,嘉道年代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雅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
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
顺治、康熙年代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
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年代楷多篆少,雍正年代楷、篆并用,乾隆年代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3. 清朝的瓷器,怎么鉴别真假

鉴别清乾隆时期瓷器的真伪大致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1: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纹,也有的器物,如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卡看到较明显的针眼感。仿品多无橘皮纹,釉面比真品光亮,没有浑厚感。
2:看器足,乾隆时期器物圈足,官窑中的霁红、霁蓝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仿品胎足多整齐坚硬,机械工艺明显。
3:看色料,乾隆青花瓷青色雅丽,纹饰中果实、叶瓣部位用点染法上色,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仿品多用涂抹法上色,也有用点染上色的,但青花色料较薄,浮于表面。
4:看装饰。乾隆时的器物,装饰图纹多为龙凤纹及吉祥图案。除部分装饰风格沿袭康熙、雍正遗风外,还有集堆贴、彩绘、镂空、色釉等多种装饰与一器的多彩釉器物,其色釉呈色鲜艳,独具特色。后仿品图纹多色彩沉郁、无光、画风无神、呆滞。
5:看款字,乾隆时的瓷器产量多,写款人几经易手,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隆”、“年”、“制”五字的笔画略有出入。民窑也多有写乾隆年号款的,也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扩展资料:
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资料:
大清乾隆年制·百度百科

清朝的瓷器,怎么鉴别真假

4. 明清瓷器如何鉴定

  【明代瓷器的特征】
  1、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体,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较厚重。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明代青花资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痕迹的现象。

  3、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圄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4、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

  【清代瓷器的特征】
  1、清代瓷器的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2、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


  3、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锹背形足等。

  4、景德镇宫窑多署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5. 清朝康熙年间的瓷器如何鉴定?

收藏之旅瓷器鉴赏

清朝康熙年间的瓷器如何鉴定?

6. 清朝官窑瓷器如何鉴定

所谓官窑,指由宫廷皇家造办处,专业指定督办的官家窑口,所生产出的官家器皿。

民间盛传亦有王爷或达官贵人,委托民间窑场烧制,俗称:二级官窑或次级官窑。

以下以六大项目为铁证依据。

一.瓷土的选用,除了高档次的高龄瓷土外,过程一再的筛选,因此官窑的瓷土极为白净,且含杂质的可能微乎其微,倾向于成品瓷,可于未上透明釉的露胎足底,窥知瓷土极尽白净无暇。

二.施工的过程极度高标准化。由手拉胚的过程到上釉色,到上透明釉,到烧制过程无一不要求严格,次品必毁之。百里挑一。画匠工匠均为当代全盛时期的大家。显像于当代藏品,画艺精湛,做工精细,令全世界藏家赞叹!故China,英文即为瓷器。

三.皇帝的脸面。(宫款,皇家表徽)每一件官家器物多数都有款章,下款同时,除平整精细外,另拉水平重心后下款。笔触娟秀大气之余,有大家稳重之风。更不可能随性狂草。

四.官家造器,形状比例规范严谨,各朝各代的造办处均有造册图录表章,可按图索引,例如:中圆盘内径为12.5~13.5cm,并之高度,按大中小器物有固定的长宽高尺寸,各家拍卖图录均有记载。

五.使用者的表徽极为明显,如:皇帝龙纹,皇后凤纹等。祝寿,祝福,庆典等器皿,多为吉祥图案,故官器使用者的地位,决定藏品的价值。

六.同是官家器物,以数量精致度及做工繁复度为收藏首家。如:制式瓶高于一般瓶,杯高于碗,文房高于盘碗等。

今年春拍,所以官家器物专题专场,一只独秀,持续增值。因此,专业收藏官窑,成为所有收藏家倾一生家当的选择。

7. 清朝官窑瓷器如何鉴定?

清代官窑瓷器由于专供皇室使用,在制作上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很多皇帝,像康熙、雍正、乾隆等,都非常喜爱,其中康熙青花瓷更是“独步本朝”,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另外,由于官窑瓷器只在皇室流通,当时除了皇帝本人使用、赏赐皇亲国戚外,民间基本上不可能见到官窑瓷器,流传下来的官窑瓷只是很少一部分,物以稀为贵,受到市场追捧不足为奇。 清代官窑瓷器近几年的价格一直在攀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官窑瓷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清代官窑瓷在生产、制作上均有严格要求,要按照严格的制作图纸来进行,无论是绘画还是款识都有定制。清代官窑瓷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它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值。
 专家认为,整个清代官窑瓷首推康熙,以康、雍、乾三代为佳,但清三代官窑瓷器价格昂贵,对资金要求很高。专家建议也可以选择清晚期官窑,嘉庆、道光等时期的产品中也不乏精品。人们耳熟能详的清代官窑瓷器一般均署“大清××年制”、“××年制”或“××御制”等朝代款,但在清末光绪的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中,也出现过慈禧太后专用瓷器“体和殿制”款青花瓷,价值较高。“还是要以稀缺性为原则。”  鉴别可从下面入手 :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造型、工艺复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比如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第二,胎釉彩。康熙时期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第三,纹饰。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体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第四,款识。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则显得工整规范。

清朝官窑瓷器如何鉴定?

8. 清朝康熙年间的瓷器如何鉴定?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3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5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