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涉及香港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024-05-09 00:18

1. 清政府涉及香港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又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个大小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

    这三个不平等条约,都是满清政府屈服于英国的炮舰而签订的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使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100来年。 

....第二个不平等应该是《北京条约》...

清政府涉及香港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 一百多年前清政府和英国就香港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内容是什么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一、《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二、《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是英国与清朝于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构成了《北京条约》的主体。
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忻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共9款。
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英国又扩大了如下侵华权益:
1、《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为800万两,外加恤金50万两;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4、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南九龙半岛,其面积为11.1平方公里)给英国。
三、《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在1898年6月9日由大清和英国在北京签订的一份租借九龙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条约。
专条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
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英国控制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

扩展资料:
1、《南京条约》的影响
《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与作为附约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产生重大历史影响。

从社会性质上看,《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经济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由于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而逐渐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依据革命史观,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阶级斗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也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对英国来说,《南京条约》将其军事侵略的结果确定下来。而《南京条约》及其附约赋予的各项特权,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同时,也便利了其对华政治控制、文化渗透。
2、中英《北京条约》的影响
《中英北京条约》不仅完全确认了英国通过《中英天津条约》获得的侵略权益,还对中国进行了新的勒索。
通过这个条约,英国从中国再次割占了领土,勒索了大笔赔款,又一次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确认了英国公使驻京的权利,使英国可以就近干涉清政府。
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向中国政治中心地区扩张。同时,条约准许华工出洋,使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侵略者贩卖华工的行为合法化。
3、《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影响
于专条约满后,应归还新界予清政府,惟清政府已倒台,中英就主权移交展开谈判。1970年代中期,香港商界开始关注专条约满的问题,忧虑港府批出的新界土地契约可否跨越1997年,以及港府涉及新界的土地契约在1997年以后仍否生效。 
1979年3月,租约将在少于20年届满,为解决土地契约问题,港督麦理浩爵士首度访问中国,引伸出后来的香港前途谈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英北京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3. 清政府签订的条约香港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正式割给英国。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第六款规定“将九龙半岛由承租改为割让给英国,并归属英属香港界内。”

1898年6月6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地界,包括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大小二百多个岛屿,总面积达975.l平方公里的地区,以租期99年租借给英国,名为租借,却没有一文租金。

清政府签订的条约香港

4. 香港与英国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扩展资料:
条约内容:
一、《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二、《中英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共9款,主要内容有:
1、1858年秋大学士桂良等与英专使额尔金所达成的英公使暂不驻京的谅解无效,英公使是否驻京由英国决定。
2、赔偿英国军费600万两和英商的损失200万两。占领天津、大沽、登州、北海、广州等处英军,赔款交清时方才撤离。
3、凡有情愿出国做工之华民,“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4、中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5、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三、《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专条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
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英国控制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英北京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5. 中国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规定的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由贸易、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为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不过,这一时期中国的开放还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结果: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通过这些条约,汉口、牛庄、天津等内地和北方城市被开放成为商埠;条约还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这样,列强的在华利益进一步扩张,从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和北方地区。俄国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肆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3、中法战争,1884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11月28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於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4、中日甲午战争,1894
  结果: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午4月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
  影响:《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省等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举借外债,致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进一步为列强所控制:允许外资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
  5、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结果:清政府投降,被迫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影响:《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中国的各项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极大地加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中国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6. 香港与英国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扩展资料:
一、《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二、《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约文中英文共10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
1、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2、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3、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
4、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
5、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
三、《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专条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
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英国控制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7.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香港岛控制广州的出海口,商业上,占领香港岛就能打击广州贸易;军事上,可以控制广州和中国东南沿海,自此香港岛成为英国侵华的据点。



②赔偿巨款,相当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清政府为此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③开放五口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货物,包括鸦片,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虎门条约》里规定,英国人可以在这些租地建屋,长久居住。五个口岸又成了英国的侵略据点。



④协定关税的规定,协定关税的规定,是一种片面的协定关税税率。它只规定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规定中国对英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英方须同中国商量。其结果便形成了中国单方面的减让关税税率。因此,这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项影响极深远的经济侵略措施。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进口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自此中国自己不能调整税率,海关不能起保护本国工商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侵略者用之以倾销洋货和掠夺中国原料出口的工具。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协定关税 



又称协定税率,是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成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协定关税数种。前两种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为了相互发展经济。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在这种税则制度下,强国依靠强权或武力,强迫弱国或落后国家在条约和关税税则中订立适合强国要求的片面的低税率,以便达到他们侵略的目的。缔约国双方权利是不平等的:一方有权利而无义务,另一方却有义务而无权利。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被迫与列强订立了片面的协定关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夫,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是中国被迫接受协定税则的开始。此后,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又规定,一般货物应纳税额,皆按值百抽五核计,如欲变更,则须与英人共同协议订定。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南京条约》补充条约 



《南京条约》补充条约即指《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主要内容为:①“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就是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②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



《五口通商章程》主要内容为: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即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即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的规定,是说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时攫取的一种司法特权。自此一些外国烟犯、不法分子得以在资本主义列强官方的保护下,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国际交往,最惠国待遇是可以有的,但必须是双方对等的。但从这一批不平等条约开始,规定了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是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来对待中国。另外,它们还提出了利益均沾问题。自此,中国和任何一个侵略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就不仅是对一个国家丧失主权问题,而是对所有与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资本主义国家丧失了权利。







领事裁判权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时攫取的一种司法特权。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凡中国人和英国侨民“交涉词讼”,英国侨民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中国法庭无权裁判,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这种特权使侵华分子得以在资本主义列强官方的保护下,横行无忌,为所欲为,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



清政府接受此项内容的原因是 ①中国人认为夷人是化外之民,不值得以中国之礼教之,对于夷人向来是执行宽大羁縻政策,任其自理、自治。所以对于外国人犯法由其官员管辖,并不认为不对。②怕惹麻烦。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官员对于处理外国案件感到有点棘手,处理得不令外人满意,就要出问题。③认为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只有千余人,分散在各口岸,似乎问题不大。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不是一般意义的优惠政策。它应该是指甲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与之缔约的乙国的优惠、特权等待遇。更为重要的是,若甲国与任何第三国订立条约中有新的优惠或特权,乙国都可根据最惠国待遇享有这种权利。一般情况下,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给予的。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给予他们最惠国待遇,而不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是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一旦被迫签订一项新的不平等条约,别的侵略者就可以同样享受其中的特权(割地、赔款等特殊项目除外)。所以顾盛才在《望厦条约》签订后称美国将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  







中美《望厦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美国专使顾盛以战争相威胁,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条约规定美国享受英国在《南京条约》和附件中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并规定,美国人有权在五个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和教堂;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侵犯了中国的领海权。 12年后对五口贸易等条款可以"稍为变通",为以后借口"修约"以索取更多侵略特权埋下伏笔。  







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法国专使剌萼尼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法国人得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不能"触犯毁坏"。自此资本主义国家就利用传教士中的不法分子以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武器之一。 

参考资料: 幽幽史风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8. 中国清政府为什么要签订不平等条约?

  原因分析:
国外形势的影响,由于战败造成清朝统治者的恐慌,以及自持地大物博有情势洋人之心,利用一些小利来换取稳定的统治和外来势力的支持,这一点上也是由于国内形势造成。
国内形势的影响,由于统治的压榨,各地人们起义频繁。太平天国起义就是极大的威胁,同时造成清朝统治者不能不担心制衡,攘外必先安内。
统筹经济上影响,当时清朝的经济科技水平已经落后,同时入不敷出的现象很严重,可是统治者还是穷奢极欲,在战败之后自然就是想到偷安一隅,或许考虑了卧薪藏胆,但是自傲的心态和根本的劣根性造成这样的想法是实现不了。
  综述来说:以上的影响就是清朝政府为何签署不平等条约的诱因。

  历次的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规定的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由贸易、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为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不过,这一时期中国的开放还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结果: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通过这些条约,汉口、牛庄、天津等内地和北方城市被开放成为商埠;条约还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这样,列强的在华利益进一步扩张,从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和北方地区。俄国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肆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3、中法战争,1884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11月28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於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4、中日甲午战争,1894
  结果: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午4月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  影响:《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省等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举借外债,致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进一步为列强所控制:允许外资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  5、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结果:清政府投降,被迫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影响:《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中国的各项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极大地加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