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历史?

2024-05-17 08:24

1. 中美关系的历史?

1、1919威尔逊牺牲中国绥靖日本
在19世纪,美国的对华政策常常唯英国马首是瞻,之后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华外交也逐渐独立。1900年前后,欧洲列强各自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为保护在华利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承认列强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要求他们向美国开放。
对中国来说,这一政策的正面意义是提出了要“保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此后三十多年,“门户开放”成为美国对华关系基本原则。
2、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在和会上,日本代表要求将山东的权益无条件让予日本。中国代表去见威尔逊,希望他主持公道。威尔逊表示:他对日本代表提出如此天真的要求很惊讶,建议中国代表也坦率地陈述中国的主张。
3、1945-1949罗斯福与杜鲁门盟友撤离中美反目
和一战时很相似,二战开始阶段美国保持中立,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次日,美国向日本宣战;同日,中国也正式对日宣战,这时中日战争已经打了4年。
4、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离开中国。美国驻华使馆和各地领事馆人员留守原地“观察”中国。
5、1950年1月,中方收回美国在北平的兵营等房产后,美国终于撤走了全部驻华人员。

6、1972尼克松与基辛格借力中国抗衡苏联
朝鲜战争、台海危机、敌意的政策使两国的正常关系中断了20多年。在此期间,双方长达15年(1955-1970)的大使级会谈只是各说各话:中国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被美国冻结的资产。
美国劝中国放弃武力统一、加入限制武器的谈判。136次会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西方媒体称之为“聋子的对话”。
7、1989老布什艰难维持中美关系
1989年1月,老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仅仅一个月后,他的第一次出访就是到中国——这在美国总统中是前所未有的。1970年代当驻华联络处主任那段经历使他对中国怀有特殊感情。
所以他担任总统后亲自主持对华政策,而不是由国务院或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一些美国的中国学家说他就像是“国务院中国处的主管”。党内的保守派反对他一上任就访问中国,刚好日本天皇去世,他就利用这机会在参加葬礼后到了中国。
8、2018年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谈中美关系
2018年3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应邀出席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9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演讲。郑泽光就中美关系表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
保持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也远远超过在个别领域的竞争。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中美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历史?

2. 一位赍志而没的“救世主”是谁?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是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从1913年到1921年任职。他任职的8年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屠杀——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强权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也是在这一时期举行的。威尔逊是这两次事件的主角之一。
威尔逊于南北战争前的5年生于美国南部的弗吉尼亚州。祖父是北爱尔兰的移民,外祖父是苏格兰移民。英国的家庭渊源使他对英国有深厚感情。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威尔逊出生时,父亲是一位长老会教堂牧师。这种宗教背景使威尔逊的童年在严肃的宗教气氛中度过,并为威尔逊日后的“救世主”思想和理想主义政治哲学起了启蒙作用。16岁时,威尔逊进入长老会严格控制的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森学院,在这个学院里,英国历史和当代的著名政治家成了师生们的楷模,威尔逊尊崇的是英国自由党领袖、三度出任英国首相的格莱斯顿,他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主张自由贸易和对外扩张政策,与地主贵族集团有矛盾,他的辩才在当时享有盛誉,更为威尔逊所折服。
1875年,威尔逊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对英国政治家的研究更为深入,表现出对政治和政治家的强烈兴趣。作为当时美国大学学生,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辩论中出人头地。威尔逊积极利用普林斯顿的各种辩论会来创造自己的辩论风格,词藻华丽,不时引用《圣经》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力图给人以格莱斯顿式的“政治家风度”。当他的演说才能在大学师生中引起注意后,他认为自己具有当政治家的条件,他写信给父亲,说明自己无意遵照父命当一名神职人员,而决心当一名政治家。多少年以后,父亲还为威尔逊感到遗憾,因为他的儿子竟热衷于政治,而对为上帝服务感到冷淡。
1879年,威尔逊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又到弗吉尼亚大学学习法律;1883年从弗吉尼亚大学毕业后,又进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政治学和历史学,这已是他8年中进的第三所大学,到29岁时,威尔逊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一共受了13年的高等教育,并撰写了一些不错的学术论文。这样的学历使他日后成为美国学历最高的一位总统。
但是,威尔逊并不以他的学术成就为满足,因为他自承他的“内心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雄心和目的——一个政治家的事业”。
当一名政治家,绝不是较高学历和几篇学术论文就能办到的,要靠机遇,要积累从政资本,他告诉他妻子爱伦·阿克森(这是他第一个妻子,1885年结婚)说:“政界的道路要从教育界进入。”颇有“学而优则仕”的味道。这条路子在现代美国是一条通道,可是在当时美国尚乏先例。
1886年威尔逊博士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先是在宾夕法尼亚州布林·玛尔学院担任历史学和政治学副教授;1888年转到康涅狄格州韦斯莱扬大学任教。威尔逊热切希望能到母校普林斯顿这所名牌大学从事教学,这一愿望在1890年9月得到实现,被聘为法律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1896年普林斯顿大学建校150周年庆祝大会上,威尔逊得到了发表演说的机会,演说的主旨是:普林斯顿大学必须为国服务,为国服务要有宗教热情。这次演说,大受普林斯顿董事会和有保守观点的校友们的赞扬。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12年中,他完成了许多项研究,出版了几本受到学术界重视的著作,1902年出版的五卷本《美国人民史》被认为是威尔逊在学术上的顶点。也就在这一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董事、美国大资本家克利夫兰·道奇的大力推荐下,董事会任命威尔逊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威尔逊的就职典礼(1902年10月25日)被称为“美国大学历史上群贤毕至、冠盖云集的一次空前盛会”。特别引人注意的贵宾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老摩根),他从纽约专程前来参加盛典。这位华尔街的巨擘前来捧场,被当时舆论着实渲染了一阵,因为,这可以被看作是威尔逊10年后进入白宫道路上的一个起点。
威尔逊在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任期内,对这所以保守思想闻名的大学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比如严格考试制度,整顿学校纪律,实行导师制和使学生中贫富子弟能共同生活的“生活区”计划等。可是他的改革中的某些方面触怒了一些有权势的学生家长,在捐款上压威尔逊,威尔逊在1910年辞去校长职务。辞去校长,看似失败,实为胜利,因为威尔逊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不屈的改革家的名声,而这是民主党在与共和党竞争中所迫切需要的。1910年,威尔逊被民主党提名竞选新泽西州州长并获得成功;1912年,又被民主党提名参加总统竞选。在共和党内部闹分裂的情况下,威尔逊当选为宝座旁落16年后的第一个民主党总统。
威尔逊担任总统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是打着反对垄断的“新自由”旗号进行的,包括改革税率,建立联邦储备银行体系,制定反托拉斯立法,制定限制使用童工等劳工法律。这些改革有积极的一面,但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适应和促进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的。
威尔逊的对外政策体现为一种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和现实条件下的追逐霸权的矛盾结合。在西半球政策上,威尔逊就职后的第一个外交政策声明就是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声明,他发誓“美国今后决不再以征服的方法来增加尺寸领土”,以“培植友谊和博得我们中南美洲姊妹国家的信任”。但实际上,在他任期中(1913—1917)美国对西半球国家的干涉也创造了空前纪录。他的西半球政策的根本考虑,就是要建立美国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巴拿马运河的绝对控制权。
再拿对华政策来说,从华盛顿到胡佛的140多年间。美国经历了30位总统,其中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威尔逊。威尔逊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则还是“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竞争的主要对手是日本。威尔逊与日本之间,时而斗争,时而妥协,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以牺牲中国利益而求得与日本妥协,以缓和日美矛盾。在对待“二十一条”问题上是如此;1917年的《兰辛—石井协定》也是如此;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把中国作为强权政治祭坛上的牺牲品,当做他在巴黎的一场巨大的国际政治赌博中的一个筹码,更是充分暴露了威尔逊对华政策的实质——口头上的友谊、正义,行动上的极端利己主义。
威尔逊一生政治生涯的辉煌顶点是1919年的巴黎和会,他的政治生命的悲剧式的终结也始于巴黎和会。1914年欧战爆发后,威尔逊提出“让美国置身战争之外”的口号来迎合美国社会的孤立主义情绪。在交战双方互相厮杀两年九个月之后,威尔逊经过精心策划、动员舆论,于1917年4月把美国带进了这场帝国主义大战。威尔逊使美国参战从而加强了在争夺世界霸权中的地位。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这个以冠冕堂皇的词句写成的十四条政治原则,是概括威尔逊个人的理想主义与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相结合的“杰作”。协约国经过激烈争论勉强接受以“十四点”作为向德国提出的停战条件的基础。1918年11月11日,战败国德国在停战条约上签字。1919年1月18日举行巴黎和会。威尔逊坚持亲自到巴黎去参加会议而不是派与其他与会者地位对等的国务卿去。威尔逊在和会开会前三个星期就远涉重洋抵达法国,并到欧洲各国首都和著名城市作了长达20天的访问,宣扬他的和平福音,受到像欢迎“救世主”一般的欢迎,欢迎者绝大多数是普通老百姓。他们饱受战争之苦,听着威尔逊口中娓娓动听的和平经,得到很大安慰并寄以莫大期望。
但是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受到老牌帝国主义分子如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蒙梭等的抵制和戏弄,使他头上的“救世主”光环很快就黯然无光。他的“十四点”,一点一点被变成帝国主义列强讨价还价的对象,巴黎和会变成了分赃会议,弱小民族被肢解,中国也算是“战胜国”,可是成了另一战胜国日本刀俎上的鱼肉,威尔逊竟成了帮凶。威尔逊看作是和约灵魂的“十四点”中的最后一点“组织国际联合组织”,虽然在和会上得到确认,但是在美国国内遭到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以及有孤立主义情绪的广大公众的反对,国会拒绝按照威尔逊的要求接受国际联盟盟约。威尔逊的身体和精神崩溃了。紧接着在1920年举行的总统选举中,选民们抛弃了民主党。1921年3月4日,威尔逊黯然离开白宫,1924年2月3日病逝于华盛顿,终年68岁。
威尔逊是属于为数并不多的对历史产生影响的美国总统之一,尽管他的政治生命是在失败的气氛中结束的,但是他在国内实行的改革以及他在外交政策上所宣扬的理想主义,仍得到后世美国人民的敬仰。1962年美国《纽约时报杂志》举办的历史学家评选美国总统的投票活动中,威尔逊的得票在林肯、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之后居第四位。

3. 威尔逊的对外政策是怎么样的?

威尔逊的对外政策体现为一种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和现实条件下的追逐霸权的矛盾结合。在西半球政策上,威尔逊就职后的第一个外交政策声明就是对拉丁美州政策的声明,他发誓“美国今后决不再以征服的方法来增加尺寸领土”,以“培植友谊和博得我们中南美洲姊妹国家的信任”。但实际上,在他任期中(1913—1917年)美国对西半球国家的干涉也创造了空前纪录。他的西半球政策的根本考虑,就是要建立美国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巴拿马运河的绝对控制权。
再拿对华政策来说,从华盛顿到胡佛的140多年间,美国经历了30位总统,其中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威尔逊。威尔逊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则还是“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竞争的主要对手是日本。威尔逊与日本之间,时而斗争,时而妥协,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以牺牲中国利益而求得与日本妥协,以缓和日美矛盾。在对待“二十一条”问题上是如此;1917年的《兰辛——石井协定》也是如此;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把中国作为强权政治祭坛上的牺牲品,当做他在巴黎的一场巨大的国际政治赌博中的一个筹码,更是充分暴露了威尔逊对华政策的实质——口头上的友谊、正义,行动上的极端利己主义。

威尔逊的对外政策是怎么样的?

4. 1954年,中国空军误击英国民航飞机,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1954年7月23日上午,英国国泰航空班机从新加坡起飞,机上共有18人。飞机到达曼谷后,7人下飞机,9名新乘客上机。飞机飞到海南岛20英里以外的公海上空时,驻海口空29师85团拉-11正在在三亚外海为苏联油轮护航。由于当时大环境复杂,美国空军战斗机经常在海南岛附近活动,导致我方误以为这架从印度飞往香港的民航班机是有威胁的飞机,随后对该机发起了射击。

飞机的一号发动机被击毁,四号发动机和四号油箱起火,机长准备迫降。此时,中方的战斗机没有停止攻击,一名女服务员、一名机组人员以及美国人Len Parish和他的两个儿子当场身亡,而Len Parish的妻子没有受伤。随后,机械师冒险进入客舱,教乘客穿救生衣。因此,有些乘客在飞机迫降前就穿好了救生衣。飞机艰难迫降,我方也停止了攻击,攻击时间大约持续了两分钟,飞机上10人不幸遇难。
飞机在遭到攻击时,发出了求救信号。最先收到求救信号并赶来的是法国PB4Y-2型海上巡逻机,该机向香港派出的英军桑德兰水上飞机提供了飞机的位置。但因为浪太大,桑德兰救援机无法降落。这时,美国空军第31搜救中队从菲律宾的克拉克基地飞来救援。美国空军擅自进入中国领域,我方多次警告美军离开,美军置之不理。

24日,英国驻华首任代办杜维廉就民航机事件向中国发出照会。对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表示对此次不幸事件表示遗憾,对伤亡者及其亲属表示同情和慰问,中方给予适当的赔偿和抚恤。
美国从来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一个国家,甚至喜欢火上浇油,什么事都要插一脚。当天,美国国防部长威尔逊以救援失事的民航机为借口,派出航母战斗群抵达海南岛附近。而英国方面保持了相当克制的态度,拒绝和美国一起发表抗议,英国深知进一步挑衅的结果并不好,公开谴责中国可能制造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国际事件。

但是,美国并不这样想。26日,空军两架拉-11为波兰“和平”号油轮等商船护航。美国24架战斗机入侵海南岛东南大洲岛上空,其中12架战斗机在北鳌港上空对拉-11发起攻击,机长周振东和僚机被迫反击,不幸遇难。随后,美机向护航舰艇扫射,护航舰艇不得不开炮还击。不久,美机离去。中国空军误击民航机及以后的事件,差点让中美两国在朝鲜停战一周年的时候大打出手。至于美方最后为什么会停手,不得而知。

最终,国泰航空开出了一张25.14万英镑的赔偿账单,让中国在13个月以内支付这笔钱。但我国最后赔偿了英国36.7万英镑,并给予当事的飞行员和地面指挥员刑事处分和纪律处分,以表示中方的歉意和诚意,这便是震惊世界的“海南岛事件”。

5. 哪些人为维护与世界和平而牺牲了(个人)事迹要清楚

1、李钦
李钦,男,汉族,1963年6月9日生,云南省蒙自县人,1980年11月入伍,1985年2月入党,大学文化。
原云南边防总队司令部参谋长,我国第八支驻海地维和警队政委,武警大校警衔。他在工作上多次获得荣誉。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烈士。
2008年4月,海地莱卡爆发了波及全国的暴力骚乱。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一名雇员一家五口被暴徒劫持。李钦带领维和队员冲破层层重围到达人质被劫持地,成功解救一家五口。
2008年“六一”前夕,李钦率部分我维和队员向当地一所学校捐赠食品及学习生活物品,并举办“北京奥运文化趣味运动会”,教唱奥运歌曲,让海地孩子了解鸟巢和长城。
2008年8月15日,李钦率领的第六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圆满完成8个月维和防暴任务后回国,全队125名队员“无一伤亡、无一违纪、无一退返”。
2009年3月,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奉命组建第八支维和警察防暴队,李钦成了政委的不二人选。2009年6月13日,刚从海地回国不到10个月,李钦再次带队奔赴这个岛国。
海地维和期间,李钦率队出色完成了一次次武装巡逻、重点警戒、高危解救等任务,成为多国维和部队中的“模范警队”。
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警监迪亚罗说:“你们充分展示了团结协作能力,即使是在很多友邻防暴队或维和部队看来无法控制的骚乱局面中,由于你们的努力,也能迅速恢复秩序。”
在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文化处处长刘广雄眼中,李钦是一个工作狂:“他从来不会命令你干什么,而是用行动告诉你该怎么干。”
“只要是跟工作有关的事情,哪怕半夜三点给他打电话,他也毫无怨言。”刘广雄说,李钦有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女儿。每次执行完一个任务,只要情况允许,他都会记得给女儿打一个电话报平安。
李钦是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是防暴队队员心中的精神支柱。当地时间2010年1月16日上午,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大楼废墟中找到他的遗体。
李钦生前张开双臂保护战友的最后动作被凝固在地震废墟的瓦砾上,令在场的救援队队员及防暴队官兵无不为之震撼。
2、钟荐勤
钟荐勤,男,汉族,1975年12月出生,江西省南丰县人,1993年12月入伍,1999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曾任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文化工作记者站正营职干事,武警少校警衔。
2007年5月赴海地参加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工作,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终年35岁。
2009年4月,公安部下达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命令后,钟荐勤同志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毅然告别即将临产的妻子,没有来得及看一眼还有几天就要出生的孩子,第二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在执行勤务的同时,他冒着生命危险现场拍摄了许多珍贵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采写刊发了大量反映中国防暴队执勤、战斗的新闻报道,为全面、生动展现中国维和警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风采做出了突出贡献。
钟荐勤同志的生命是短暂的、高尚的、无私的、光辉的,他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他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3、和志虹
和志虹,女,纳西族,1975年3月出生,云南丽江人,大学本科文化,烈士,1998年7月入伍,1996年12月入党,原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教导员,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武警少校警衔。
2007年3月,当得知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队出征的消息后,她不顾只有1岁多的孩子,毅然报名参加防暴队出征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2009年6月,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再次报名出征,第二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在两次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作为维和防暴队外交联络官。
她始终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牢记各级领导的嘱托,大力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团结的精神,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认真领悟国家外交方针政策以及中国公安在海地维和的基本职能。
将理论知识与现场翻译有机结合,圆满完成了各项会晤、会谈的联络、翻译工作,充分展示了中国维和警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中外维和同仁中赢得了较高声誉。
先后受到海地总统普雷瓦尔、联合国秘书长副代表卡罗斯、联海团防暴办主任何凌、海地太阳城市市长威尔逊等高层政要的肯定和好评。
2008年8月第一次维和任务结束后,因成绩突出,和志虹同志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被公安部授予“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并荣立一等功。
和志虹同志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优秀战士,她为了世界和平和国际维和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她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4、杨树朋
杨树朋,四级军士长,2015年12月16日,随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外出维和。 
2016年3月19日,难民营爆发大规模械斗,杨树朋在执行隔离冲突任务时,发现一名难民正被另外一群难民围在僻静处殴打,在闻讯赶来的战友帮助下,将闹事者驱离。
2016年7月8日17时,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突然在朱巴发生激烈交火。10日,南苏丹朱巴市区交火持续,当日8时,连队奉命派出包括杨树朋在内的执勤分队紧急前往难民营4号哨位执行警戒任务,炮弹击中步战车,在内部爆炸。
7月11日9点24分,遇袭事件中受伤的四级军士长杨树朋抢救无效牺牲。
5、李磊
李磊,男,四川成都蒲江县人,2012年入伍英雄部队——第20集团军杨根思生前所在部队。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下士。
2015年12月16日,随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外出维和。 2016年7月9日,李磊更新自己的朋友圈:这个生日礼物太大了,愿所有战友平平安安。配图是一顶UN的头盔,天空中正好有两架飞机掠过。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继续在首都朱巴交火。当地时间2016年7月10日18时39分,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在联南苏团总部营地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突遭一发炮弹袭击,造成中国维和人员1人牺牲、3人重伤、3人轻伤。
在这次遭受武装分子袭击中,中国维和步兵营下士李磊头部胸部重伤,抢救无效牺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荐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志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树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磊

哪些人为维护与世界和平而牺牲了(个人)事迹要清楚

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治威尔逊是怎么死的

是自杀而死的
剧情简介 · · · · · ·
  1922年的春天,作家尼克(托比•马奎尔 Tobey Maguire 饰)满怀希望离开家乡,随淘金热潮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城市,虽然这里爵士乐流行,股票飞涨,但是贫富两极分化,人们沉沦在纸醉金迷中。尼克为了追寻美国梦,放弃写作而进入证券市场,并搬入纽约附近的海湾居住,成为了神秘富豪盖茨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的邻居。而海湾的对岸住着尼克的表妹黛西(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 饰)和她的贵族丈夫汤姆(乔尔•埃哲顿 Joel Edgerton 饰),尼克不仅被邀请去赴宴,之后汤姆还带着他去找情妇寻欢,尼克渐渐迷失在这个充满魅力,以及富豪编制的假象、爱与谎言的世界中。但是只有盖茨比最特别,他是唯一让尼克感到在这个迷失城市里充满希望的人。尼克被邀请参加了盖茨比豪宅中的盛宴,还发现盖茨比心中的秘密,原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_zONtNp5Op6XjIBWa9Cn-g
?pwd=ty99 提取码: ty9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观看    

7. 伍德罗·威尔逊有哪些生平事迹?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年),是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从1913年到1921年任职。他任职的8年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屠杀——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强权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也是在这一时期举行的。威尔逊是这两次事件的主角之一。

伍德罗·威尔逊有哪些生平事迹?

8. 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

  如果我们说威尔逊及其规划世界新秩序的蓝图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那么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结果又当如何评价呢?总体而言,研究这一时期的学者大都认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甚至在巴黎和会正式闭幕之前,就已经有人这样认为了。梁启超从巴黎来信宣称,中国完全失败,他对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就处心积虑地推行侵占山东的密谋大为愤慨。梁启超认为,日本在山东问题上"不露破绽,力求万全"(left no stone unturned, took no chances)。梁启超虽然批评中国代表团缺乏外交手腕,但是他主要指责北京政府与日本在1918年签署的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这一愚蠢行为的发生正值德国即将战败之际。 布鲁斯·埃尔曼(Bruce Elleman)的一本近著似乎同意梁氏的观点。但是埃尔曼认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之所以没有收回山东,这是由于他所说的中国人太害怕"丢脸" 的缘故。埃尔曼认为,中国力争山东由德国直接归还而不是由日本间接归还,其主要原因就是害怕"丢脸"。他写道,"面子问题对中国的传统外交而言非常重要",由于中国代表团太讲面子,从而导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失去灵活性"。 为了证明威尔逊在山东问题上没有出卖中国,埃尔曼宣称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拥有无可置疑的合法地位"--日本在巴黎和会召开之前就与协约国和中国签署了六项秘密条约--这是日本获得山东的条约根据。他宣称,中国人对于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应该自责,而不是去责备威尔逊、日本人或其它任何人。 

  梁启超和埃尔曼都认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就是收回山东主权。中国没有收回山东,这令梁启超大失所望,当他愤怒地写下上述文章时,他没有想到收回山东主权仅仅是中国实现国际化宏伟目标的一部分。埃尔曼固执地认为威尔逊不应该为中国丧失山东主权而负责,然而他没有意识到中国人、尤其是美国人之所以抗议威尔逊的出卖行为,主要是指他出卖了他亲手绘制的世界新秩序的蓝图,而不是指他最终拒绝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请求。[271]埃尔曼认为,中国人所以批评威尔逊"没有坚持他的十四点宣言",这是因为他们想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交涉的失败"挽回面子"。 由于教条主义和外交史视角的限制,埃尔曼没有想到中国还有更宏大的外交目标:实现中国的国际化,加入国际体系以及收回所有国家主权。他也没有注意到一个新中国--她的主要动力来自对中国加入国际体系以及世界新秩序前景的渴望,而不是所谓的"面子"--已经出现在巴黎和会。埃尔曼也许不知道,或者是有意回避中国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为参战所做的艰苦努力。他反而宣称,由于"日本军队参战并且作出牺牲",这使日本有理由在巴黎和会上获得山东的权利。埃尔曼完全视而不见的事实是日本并未派遣一兵一卒到欧洲,而且她所有的战争伤亡都是发生在进攻青岛的战斗上。 

  如果我们放宽历史的视野,特别是从中国实现国际化的愿望这一角度来评价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得失,我们则认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非同凡响。 即使只是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此外,仅就山东问题而言,中国通过拒绝对日本让步和不签署凡尔赛和约(The Versailles Treaty),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顾维钧后来写道,中国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对于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外交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尽管中国没有签署对德和约,但是中国通过签署对奥和约得以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 [272] 中国即使在收回山东主权失败以后,仍然一心想加入国联,这进一步表明中国要实现国际化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继朱尔典之后担任英国驻华公使的艾斯敦在1920年写给寇松伯爵(Earl Curzon)的年度报告里曾这样客观地说道,"尽管中国很弱小,但是当中国不顾列强的压力毅然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尊重也与日俱增。尽管日本在那时一度赢得政治上的胜利,但是中国却在道义上站了上风,而且中国最后还成为国联行政院(the Council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的非常任会员"。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以后成功地与一个西方大国签署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大约在巴黎和会召开之后的两年,也就是在1921年5月20日,中国与德国签署一项新的平等条约,该约规定中德关系"遵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务必彻底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德国"同意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并放弃德国政府在中国过去所拥有的一切特殊权利"。 由于在巴黎和会上为签署中德新约奠定了基础,这也有力地说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是成功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