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投名状”到底都是什么意思

2024-05-05 04:31

1. “刺马”,“投名状”到底都是什么意思

晚晴四大奇案之一。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刺客张汶祥佯装告状,在马新贻盘问大意之时将其刺杀。而刺客并不逃走,同时高喊:“刺客是我张汶祥!”“养兵千日用兵一朝。”“有来有去。”“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等语,随后被马新贻身边卫士捉拿。
两江总督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刺杀,清廷一时震动,命漕运总督张之万为钦差大臣会同江宁将军魁玉、藩台梅启照、同时直隶总督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尽法严办。但张之万等人办事拖沓,竟数月不能查无结果,慈禧连下三道谕旨申饬,张之万才上书详细说明马新贻行凶动机:
一、张汶祥回到家乡宁波发现妻子田宅被人霸占,张汶祥随向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报案,但马新贻拒不受理。
二、张汶祥与海盗私交深厚,但这些海盗后来都被马新贻捕杀。
三、马新贻明令禁止张汶祥私自经营典当行。
但这些作案动机前后矛盾疑点重重,首先张汶祥和马新贻颇有交际,同时他私通海盗有违法行为如何敢找马新贻告状,马新贻如何没有将他认出。而张汶祥反复强调刺马属私人恩怨,并无他人指使,但为何被捕时大喊:养兵千日用兵一朝。
清廷于是命刑部尚书郑敦谨、满郎中伊勒通阿、汉郎中颜士璋赴江宁追查此案。
坊间传闻咸丰年间张汶祥与好友曹二虎参加捻军,曾俘虏马新贻,张、曹不甘为匪于是与马新贻结为兄弟,投降清军反正。兄弟三人四处征战屡立大功,但马新贻垂涎曹二虎妻子曹氏美色,害死曹二虎,霸占其妻。张汶祥气愤不过隐姓埋名伺机报复,最后终于在同治九年终报大仇。
(此为投名状剧情)
但郑敦谨在查访马新贻之子马毓帧了解到,马新贻在同治四年以任浙江巡抚,根本没有参加过捻军征剿。而马新贻仅有两房妻妾都年过四寻,跟随马新贻二十余年,从未有过曹姓妻妾,传言根本子虚乌有。马毓帧同时透露马新贻其实身负慈禧密令节制湘军、稳定东南除此之外还有追查足以动摇清朝根基的天朝圣库。
天朝圣库是太平天国时期政治制度,及把所有太平军参与的私有财产全部集中起来。据说有1千8百万两白银。而清朝国库仅有20万白银。对洋务运动、江南恢复,国库存银显然是杯水车薪。但曾国藩攻入南京天朝圣库居然不翼而飞,上书战报前后矛盾,战报上说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以自焚,但后来竟被清兵生擒,如此不由不让人觉得坊间传言以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为首的湘军将领贪墨赃款并非空穴来风。
同时长江南北带甲30万,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清皇室已对此颇为忌惮。慈禧钦点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身负重任,马新贻上任时,并无喜色且以留下遗嘱,其中反复提到如有不测万勿声张,并早有遗嘱重复要求家人不要追查,不要声张,如此才能保全性命。
曾国藩在案发时,早已老病缠身,右目昏沉已近失明,以开始打造棺木料理后事,且远在天津困于中法教案。不太可能遥控千里之外的一起大案。教案刚刚缓解,马上回任两江总督,其中也隐隐然然暗示朝廷也察觉到此案与湘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激起事端,无疑只有曾国藩才能安抚众人。郑敦谨等人深谙官场规则,虽然清廷高度重视,但因案件牵扯极广,如果深究可能拨乱东南,最后仅以”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上报朝廷权衡利弊慈禧太后默许了这一结果,不了了之。此后两江总督一职一直掌握在湘军系官员手中。
案件结束后郑敦谨辞官,汉郎中颜士璋颜士璋后来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后人猜测嫌疑最大者:
第一、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因中法教案,列强军舰陈兵海上。清廷想趁此机会以整顿水师为名,从湘军手中削夺长江水师,而相关工作必是由两江总督负责,这无疑触及了黄翼升的利益。
第二、曾国荃,因为天朝圣库存银不翼而飞,在清廷准备追查时,南京遭大火焚城,湘军战报前后矛盾,坊间传言曾国荃早以密遣人将太平天国所有赃款分船运回湖南老家,甚至连天王府的楠木柱子都没落下。

“刺马”,“投名状”到底都是什么意思

2. 投名状这部电影为何叫新刺马?

旧时上山当土匪,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和不背叛,就先随便杀个人,将人头献上,表示自己也有人命在身,不会背叛.相当于大家都有案在身就不会向官府告密,而那个人头就叫投名状.
"刺马"是指清朝同光年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死在任上,凶手张汶祥.关于张汶祥为何要刺杀马新贻,有多种猜测,历史上比较认可的是清廷借刀杀人.但民间流传较广的却是:马新贻、张汶祥和黄纵结拜为三兄弟,但大哥与二叟有了奸情,被三第张汶祥察觉.出于是给黄找了个行军的差事,在路上派亲信将其砍死.张汶祥为履行三人结拜时的誓言,刺杀马新贻.
这段故事曾在上世纪70年代被香港名导张彻拍成>,陈可辛翻拍该片之处,也名为>,后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