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及其各自作用的特点

2024-05-16 21:22

1. 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及其各自作用的特点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规模,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自1998年4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有过大幅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比率。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通过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来控制资金投向的一种金融政策。当市场银根偏松时,中央银行则提高再贴现率,由于再贴现率提高,贴现成本增加,贴现金额减少;同时市场利率会相应的升高,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相反,降低再贴现利率,会增加货币供应。

3、公开市场业务
利用买卖政府债券来调控经济则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偶然发现。当时的再贴现效果因为危机而遭削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开始用政府债券的购买,降低利率扩张信用,这样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产生了。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借以回笼货币或投放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及其各自作用的特点

2. 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在何经济形势下如何运用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的总体操作原则是逆经济周期,熨平经济周期。如果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即增长速度太快或者通货膨胀率很高,则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提高存准金率、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回笼货币。如果流动性不足,经济发展乏力,则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降低存准金率、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投放货币。拓展资料: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调节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个方面:第一,控制货币发行。第二,控制和调节对商业银行的贷款。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第五,调整再贴现率。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3.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

特点: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拓展资料: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的常规手段,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因此,又称为数量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即所谓的“三大法宝”。①、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规模,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②、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通过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来控制资金投向的一种金融政策。当市场银根偏松时,中央银行则提高再贴现率,由于再贴现率提高,贴现成本增加,贴现金额减少;同时市场利率会相应的升高,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相反,降低再贴现利率,会增加货币供应。③、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借以回笼货币或投放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买卖对象一般为政府债券、国债、外汇。中央银行可以经常地,连续地买卖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供应量有微调作用,一般在经济运行比较正常时使用得较多。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

4.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其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主要包含作用时滞及其效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两个方面。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表现,都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要么增加货币的供给,要么减少其供给。增加货币供给,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会很高,或多或少都会吸收一部分货币供给的增量。反之,控制货币的供给量,资产价格也会降低。货币政策的目标如下:1、稳定物价,简单的来说就是使物价在可允许的范围内波动,避免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情况出现;2、充分就业,就业问题是普通老百姓最基本的问题,将失业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石;3、经济增长,促使国民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增长的状态,延缓或者避免衰退的发生;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贸易产生的顺差或者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更大,维持平衡也是货币政策的一大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各个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说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如何在各目标之间进行调节取舍才是一国央行的实力水平体现。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5. 请谈谈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如何具体实施的

您好,您咨询的信息如下: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一方面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

(2) 选择性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消费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的投机。

◆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类是属于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一类属于间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请您注意查收,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哈~ 【摘要】
请谈谈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如何具体实施的【提问】
您好,您咨询的信息如下: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一方面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

(2) 选择性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消费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的投机。

◆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类是属于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一类属于间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请您注意查收,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哈~ 【回答】

请谈谈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如何具体实施的

6. 试述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其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的常规手段,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因此,又称为数量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规模,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自1998年4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有过大幅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比率。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借以回笼货币或投放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买卖对象一般为政府债券、国债、外汇。中央银行可以经常地,连续地买卖有价证券。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是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消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一剂“猛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存款货币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7. 请论述货币政策三种工具的涵义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    货币政策工具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预缴进口保证金;   ⑥其它政策工具。    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请论述货币政策三种工具的涵义

8. 简述题,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
1、常规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2、选择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
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3、补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4、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
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简称SLF),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DiscountWindow)、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MarginalLendingFacility等。
所谓常备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
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
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扩展资料: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
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今年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