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2024-05-07 20:07

1. 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从各个层次要做到:

1、国家推进法治进程。法律的普及化,法律职业的专业化,法律意识的平民化。

2、公民加强民主革新。公民的民主意识最终是在国家的法律框架内加大参政议政的力度。

3、教育加大民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实体的权利教育,改变中国以往的重义务轻权利的教育理念。

4、经济保护财产利益。公民意识最终的体现是物质利益的体现,所以要增强公民意识,就是要增强他们对自己财产的保护意识,虽然我国还没有立法明文规定“公民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这条普适的真理迟早会因为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弘扬。

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2. 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要使自己的子女长大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当从小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如果说,公民是指具有一定国籍、并依据本国宪法或法律的规定,享受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人。那么,让孩子自觉地懂得做这样一个人的道理,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我们培养的是中国的公民,因此,让孩子意识到,我国公民所做的一切,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依据中国宪法的规定。培养公民意识,固然要宣传公民享受宪法规定中的一切权利,但孩子毕竟还没有取得公民权,他们属于“准公民”。因此,更多的是要对孩子灌输一点公民的义务。公民教育的目标,当然与整个国民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从内容上说,就是德、智、体、美、劳,这是做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条件。

  

在树立公民意识观念的过程中,不能光唱喜歌,还要向孩子们多讲困难,家长不应该对孩子有过多的娇惯。我们未来的公民,要逐步树立忧国忧民、艰苦创业的志向和奋发上进的志气。

3. 如何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

1、加强自治,提高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策。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活动,能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相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2、把公民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识体系。例如可以在政治科中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于各人文学科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
3、把公民意识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是相辅相成的。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如何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

4. 如何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

  1、加强自治,提高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策。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活动,能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相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2、把公民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识体系。例如可以在政治科中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于各人文学科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
  3、把公民意识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为特殊群众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的手段,这些活动贴近实际生活,避免了空调枯燥的说教,其中听蕴涵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更是加强中学生自理、自主能力和行为训练,提高公民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4、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公民教育活动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民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公民教活动的广泛开展又可以改善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发挥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的导向,监督教育功能。公民教育的环境建设应从教育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两个方面着手。从小环境来说,就是要建校园文化环境;从大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的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美事物。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利用广播站、校报、宣传窗、学术讲座和人文讲座等,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并自觉地约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为。社会大环境的建设特别重要,如果违法乱纪者得不到严惩,如果民主法制建设得不到落实,如果社会风气得不到有效纠正,如果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得不到制止,那么公民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系统的学校公民教育会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环境对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5. 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呵呵 真是好孩子 公民的定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国籍是一个人成为某个国家公民必备条件)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要有国家意识。  2. 要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关键和中心环节)、执法必严(重要条件)、违法必究(重要保障)。  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公民意识?  答:从小热爱祖国,立志振兴中华,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争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公民。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定义:  所谓生命健康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理机能完整的人身权利。(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任何其他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权利。)  所谓肖像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享有的拥有、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为了国家、社会利益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他人的肖像即使未经本人同意,也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  所谓名誉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名誉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民的社会地位和尊严,是人的第2生命。)  公民的荣誉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保持自己光荣称号,并不受非法剥夺的权利。  公民的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并排出他人侵害的权利。  公民的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人身权利是公民首要的,也是最起码的权利。  什么是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是指国家的法律保护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行使自己的人身权利,并依法制裁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做了什么规定?  1. 首先,法律保护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  2. 其次,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  3. 法律保护公民的住宅不受侵害。  4.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为什么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1. 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享受其他一切权利自由的先决条件,也是公民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前提。假如公民的人身自由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公民的其他一切权利和自由均成为一纸空文。  2. 公民人身自由的实现程度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安定程度。  依法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对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 青少年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  2. 不做侵害他人人身自由权利的事情  3. 要依法同一切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权利的违法行为做斗争  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特殊主体 相应法律  妇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残疾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为什么妇女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妇女的解放程度和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为什么老年人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1. 尊敬、赡养和爱护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老年人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民族培育了后代  3. 当他们年老体衰、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  残疾人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困难群体。

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6. 如何培养民主意识

1、加强自治,提高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策。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活动,能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相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2、把公民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识体系。例如可以在政治科中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于各人文学科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


3、把公民意识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是相辅相成的。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7. 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的意识:
  
 1、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公民素质,使全体社会成员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的辩证关系,确立理性的价值追求和选择,则是公民意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前提;
   
 2、要转变法制教育导向,变单纯的守法教育为公民意识的培养,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公民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特别是普法教育、宣传媒介等更应把引导和强化公民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认同;
  
 3、在对公民的守法教育中,尤其要对领导干部加强法律权威教育,培养其自觉带头护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4、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教育和实践。政治参与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而公民意识的核心又是立法意识;
  
 5、公民诚信教育。公民意识是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诚信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之一。

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8. 如何培养民主意识

“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民主教育很少,民主意识淡薄。”当了20年班主任,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南京六中高级教师陈宇对记者说。2008年,陈宇在他的班上推行民主化管理,“在决定班级重大事项上,我已经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了,因为越来越多事情的决定权已经交给班级大会了。”

以前,班级的事都是班主任说了算。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像陈宇一样,将管理班级的权力交给同学,让同学用民主的方式自我管理,包括让同学们自己去竞选班长。

“这样做的积极意义是,孩子在懂得民主的政治学意义前,就已经受到了民主意识的培养。从早期开始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让他们很具体地感受到民主的好处,很有必要。”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蒋劲松说。

然而,在这些还不懂民主为何物的孩子当中进行民主教育也有难度。陈宇表示,(学生)没有民主意识,习惯了听从安排,给了民主权利,要么不会用,要么乱用。

陈宇的担心并非多余。纪录片《请投我一票》讲述了三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竞选班长的故事,其中有几幕场景引人思考:一个候选人在其他候选人进行演讲和才艺表演时,鼓动班里的同学起哄;而另一个候选人为了重新夺回自己的票数优势,给同学送小礼物,并私下向一同学承诺如果自己当选就让他当副班长。

观看过《请投我一票》的观众中,很多人对家长在孩子竞选过程中的指导表示反感,甚至讨厌。在该片导演陈为民看来,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大多来自于他们自身对社会的感悟,“在社会中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们是怎么过这个坎儿的,他们就会把这个原封不动地教给孩子,他们觉得这就是真理。”陈为民认为,与成人在为人处事中会隐藏很多不同,孩子像一面镜子,在接受家长传递的价值观以后,不懂得隐藏,遇到问题就会将家长投射给他们的价值观马上反射出去。

对此,蒋劲松表示:“民主选举之前,就应该将规则明确。对于这些刚开始接受民主教育的孩子来说,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负面现象,这时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地正面引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助理研究员田小红认为,让孩子首先讨论民主选举的规则,参与规则的制订,让孩子本身参与进来。他们自己制订好规则后,自己去走这个民主的程序。这样更有意义。

“如果投票结果和最终结果不一致,就再也不会有人相信这样的民主,也就不会尊重自己手中的那张选票,刚刚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就彻底丧失了。”陈宇说,不正常的变成了正常的,民主就会丧失其本来面目,变成装点门面的花架子,民主背后的官本位思想,值得警惕。

这一点,从《请投我一票》中也可以看出:候选人成成问父亲,民主到底是什么?成成父亲的回答是“人民当家做主”。而成成认为,当了班长就有权力,让他(同学——记者注)站着就得站着,让他坐着就得坐着。

“其实,现在班长的职能就是代替老师去管其他人,这会给当班长的孩子营造出一种权力优越感,这一点值得注意。”陈为民说。

“纪录片中的成成为什么想当班长,就是因为他发现班长可以随意地打人,可以说一不二,可以在学生中有绝对的权威。而这种权威其实是我们一直在提倡要改变的东西。”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沈奕斐说。

陈宇认为,在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教育中,老师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没有出现重大违反规则的情况,一定要尊重学生选举的结果。教师的作用,应该是长期引导,从小事做起。

“民主教育进程,其路漫漫,但是小中见大,意义非凡。”陈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