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张近东苏宁帝国的没落(二)

2024-05-19 13:27

1. 大败局:张近东苏宁帝国的没落(二)

 大略是当时家电连锁四剑客苏宁、国美,大中、永乐只有苏宁的张近东依旧活跃在战场上,让他忽视了一股冉冉升起的新力量——互联网电子商务。
   彼时中关村小老板刘强东已经试水电商,且SARS期间让他不仅初尝电商甜头也开始展望电商美好的未来。
   虽然很多人开始不断提醒张近东提早布局电商,但他依旧没有察觉到危机的苗头,其实此时已经慢慢暴露了张近东或者说苏宁内部的核心问题: 认知老化 。
    2010年,张近东说:“未来消费的主流绝对不可能是网购。在他认知里他的对手只有沃尔玛。 对新事物不屑一顾,对固有观念墨守陈规,让他错失了苏宁转型线上的最好时机。
   虽然在这一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但张近东工作重点仍在实体店。
   这一年淘宝双十一销量超过9亿,同比增长1772%,当当在纳斯达克上市,京东正在遭遇融资蜜月。
   很快张近东意识到自己对于电商的理解错了,2011年提出了“再造苏宁,成为电商第一”的口号。同时也提出来了沃尔玛+亚马逊的方向。
   目标热血的背后需要良好的策略来实现。
   这一年天猫交易额800亿,京东309.6亿,苏宁59亿。
   2012年苏宁家电卖场的大家电销售速度萎缩两成,电商平台增速超过150%。
    2012年春,张近东决定扳回电商败局,他对内总动员:全年保底200亿,解除一切后顾之忧,全力冲刺300亿!对外,苏宁的全网价格战打响。 
   这场价格大战卷入了京东、淘宝,逼出了当当、国美,还把亚马逊裹挟了进来,真可谓是群雄逐鹿,厮杀惨烈。杀到红眼时,拼的是谁先把血流干。而血,就是钱。
        当年7月,苏宁定向增发47亿,紧接着在8月13日,又发行80亿元公司债。两次共计融资127亿元,相当于苏宁2011年净利润的两倍半。  
    京东迅速回击,苏宁8月13日发债,8月14日刘强东就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并不想变成神仙打架的炮灰,于是纷纷出逃。苏宁电器股价因此遭受重创,8月14日当天大跌7.11%,其收盘股价与定向增发时相比,暴跌超50%。 
    前台早已一片猩红,后台的张近东似乎云淡风轻:“苏宁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如果我的企业没有风险,我个人的投入有什么风险?” 
    价格战最终在国家发改委介入后偃旗息鼓,胜负未分。 
    然而这一年,苏宁的净利从上年的 历史 高点48.21亿元,迅速滑至26.76亿,几乎腰斩。 
      在品尝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毒打后,张近东似乎才真正意识到不变成他们就会被他们淘汰。此后苏宁整体战略向互联网线上交易大幅倾斜且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2年,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苏宁正式向全品类经营扩展。 
    2013年初,张近东将“苏宁电器”更名为更像互联网企业的“苏宁云商”。 
    2013年6月,苏宁继续牺牲利润,宣布线上线下同品同价。 
    2013年10月,收购视频网站PPTV及足球俱乐部。 
    2014年,收购团购网站满座网并成立苏宁保险销售公司,成立独立物流公司。 
    2015年8月,苏宁投资140亿元认购阿里股票  2015年12月,接手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  2016年6月,21亿并购国际米兰。  2017年,花42亿收购天天快递。  同年,又向恒大投资了 200 亿获得 4.7% 的股份。  2019年,从王健林手中收购了37家万达门店。  同年9月,苏宁又以现金48亿收购零售巨头家乐福中国80%股份。 
       与此同时,苏宁还调整了组织架构,启用一批互联网背景的高管。 
    以前坚决不承认电商会有多大出息的张近东,还开始频频给自己戴上互联网的新帽子。正应了那句以前爱答不理如今高攀不起。 
     虽然企图彻底转型,但苏宁的业绩仍在持续恶化。  
    2013三季度,苏宁出现上市9年来的首次单季业绩亏损。全年,利润同比下降95.5%。 
    2014年5月投资者交流会上,张近东说:“苏宁最艰难的时候即将过去,我们已经看到了从弯道转向直道的曙光。苏宁在向O2O全渠道零售商转型的步伐走在了全行业最前列,仍是这一波新商业浪潮的引领者。” 
    可2014年,苏宁业绩依旧尴尬:线上业务方面收入同比仅增长了17.8%,增速低于行业平均。 
    或许是觉得靠自己难以回天了,2015年,张近东算是彻底向互联网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 
    当年8月10日,阿里巴巴用约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云商,同时苏宁以约140亿元买阿里巴巴股票。 
       马云把这次换股比作“结婚”。张近东则表示,“传统企业要+互联网,就要拥抱BAT。” 
    在阿里的助力下,苏宁的线上业务总算突飞猛进。此前两年,苏宁线上业务营收均为220亿元左右。但2015年,其线上业务规模超过400亿,几乎翻倍。 
    但即便这样,就算整个苏宁加起来,也已被京东甩出了几条街。 
       幸好,托了阿里的福:当初入股阿里时,阿里股价不到80美元,到其2017年12月第一次卖出时,阿里股价已涨到170美元附近,此后的分三次套现清仓,让苏宁共计盈利约140亿元。 
    正是这笔钱,给当年半老徐娘的苏宁财报做了一次美颜,让人忽视了苏宁不断衰退的内核。 
    一连串的疯狂收购,虽快速撑起了苏宁帝国的八驾马车,然而八大业务板块,没一块是赚钱的。从2016年到2020年,苏宁公布的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是-0.88亿元、-3.59亿元、-57亿元、-68亿元。 
    其实,实体零售的落寞早已成定局。 
    2018年,零售巨头大润发被阿里巴巴入股接手,执掌大润发19年的“狼王”黄明端辞职,黄明端感慨“   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 
    而早在17年万达王健林便开始疯狂卖买卖,也是看到了实体零售的落寞,被逼无奈地选择断臂求生,砍掉重资产业务。 
    但张近东不甘心,他以为还可以一如当年,刀砍八大家、手撕国美、脚踩京东一样,重塑苏宁昔日光辉。 
    奈何,没有永远强势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的企业。 
    2021年7月5日,苏宁混改完成,张近东持股比例降到20.35%,他可以提名两个(含自己)非独立董事,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可以提两个,淘宝可以提两个。 
    也就是说,有阿里背景的江苏新零售创新基金两票,再加上淘宝自己两票,阿里系实质上已经取得了苏宁的控制权。 
      回顾苏宁三十年的兴衰,企商讲师老丁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与各位读者分享:
   1、创始人的强势可以在创业阶段帮助企业迅速崛起,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依旧依靠着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战略思考会有极大风险。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公司体制的完善。
   2、民企在发展过程中最喜欢也不可避免的愿意任人唯亲,前期可以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但企业后续的发展依旧需要靠真正有管理运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且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老员工容易产生好大喜功、论资排辈、倚老卖老、排挤新人等对企业发展不良的风气。应该及时优胜劣汰,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给年轻人更多机会来参与企业发展的谋划。
   3、投资需要有主线,无序投资会对企业资金链造成毁灭性打击。应该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
   4、企业的管理者需与时俱进,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拥抱变化,牢记只有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剔除固执己见的顽疾。
    张近东退出后,新任董事长,是4年前被阿里收购的大润发“狼王”黄明端。 
    这样的结局,估计两人谁也没想到。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评论。

大败局:张近东苏宁帝国的没落(二)

2. 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

其实有很多企业还是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的,而且能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很多时候一些企业是能够一个比较好的战略定位的,并且也能够跟随时代潮流,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我们对于这些企业还是比较看好的,并且我们也觉得这些企业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并且能够让自己通过努力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本来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且也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借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不能够让自己一个更好的发展,这些企业很可能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也个更好的努力行为,这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而且有时候如果不能够坚持创新的话,也可能会导致自身受到打压,而且也可能不能够在技术上赢得过他人,这也就意味着不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竞争力,而消费者从来都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的,并且也会更加信任那些知名度更高的企业。苏宁已经易主,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我认为的确是这样,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苏宁帝国不复往昔。
其实我觉得苏宁帝国的确是大势已去,因为苏宁帝国已经不再像往常一样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并且也不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客户。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是不能够有个更好的平台发展的病情,也不能够让自己像以前一样有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力。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已经不能够恢复如初了。
二、苏宁没有创新的资本。
我觉得苏宁是没有创新的资本的,因为苏宁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并且也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去信任苏宁。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不能够融这么多的资,并且也不能够有足够多的资本让自己去创新。
三、苏宁没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是认为苏宁没有很强大的竞争力,因为苏宁本身就已经自身难保了,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更强大的地位。而这也就反映了苏宁是不能够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的,并且也不能够一个比较高的竞争地位,这也就能够说明苏宁大势已去。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3. 张近东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一代王朝终归落幕

  7月12日,苏宁发布公告:张近东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当天苏宁易购进行了董事会改选。 
       从明星企业到断臂求生,张近东从意气风发的董事长到名誉董事,也就是这十年! 
    十年之间,苏宁迎来了一个个互联网时代的新贵,自己也变成落寞的旧时代英雄的背景板... 
    2011年的时候,是苏宁最强的时候,张近东用王朝来形容苏宁,并许下成为世界级企业的诺言,要成为沃尔玛+亚马逊,只是这左右互搏的逻辑如何成立,只有张近东知道。 
    彼时不差钱的苏宁,发起了一系列买买买,从收购平台,到门店与线上同品同价(那时我记得还去过门店,门可罗雀,我去转了一下,最后在京东买了),收购PPTV,搞足球,国内舜天,国外有米兰,入股锤子 科技 ,搞直播,救助恒大,接盘家乐福... 
       伴随苏宁的盘子无限扩大的是,   从2014年开始   ,苏宁的利润一直是   负数.   .. 
    笔者以为,   左右互搏导致成本过高,一直是消耗苏宁资源的主要原因   。当年京东也面临门店和线上转型,只不过刘强东更决绝,在门店生意大好的情况,力排众议关掉了所有门店。而张近东当时选择了“小孩子才选择,成年人都要”不一样的路,或许就是这种贪心为苏宁种下了如今的因果。 
    有今天的结局,苏宁易主,也成了理所当然。 
    作为同期的对手,   国美   虽没有当年的强大辉煌,但起码一直基本 健康 地活着,这恐怕要得益于因为黄光裕人身不自由,其妻一直在国美固守,不然以他的性子,要折腾起来,国美基业恐怕也不得保全。 
    无独有偶,想当年乐视和贾跃亭老师也一样,四处扩张,搞乐视生态,最后成了下周回国的贾老师... 
       有时人们总说,当一个人的能力无法支撑野心,就是一场灾难,实际上与野心和能力都无关,左右结果的从来   都是时势。  
    只有时势成就的英雄,从来就没有英雄造就的时势。 
      我是@宇宙长聊名人故事 用不一样的角度,点评时事 财经 ,撩名人八卦,职场攻略和趣闻,欢迎一起探讨和成长。

张近东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一代王朝终归落幕

4. 获88亿支援,苏宁转危为安!张近东还能重新崛起吗?

前有阿里巴巴,后有深圳国资,现在又有88亿新战投入局,危难时的苏宁和张近东总不缺帮手和资金。
  
 然而,这些钱也只能救救“近火”,想要改变当下困难的局面,苏宁要靠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苏宁易购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广大投资者的心。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的公告后,有投资者说到:“又有新战投入局了,希望这一次别再黄了就好……”
  
 次日,苏宁易购股价一字板涨停。不少小股东松了一口气。
  
 但是,长期来看,只有解决内在问题,苏宁才能彻底走出困境。
  
 谁能想到,曾经的零售之王,会落得如此田地。
  
 从1990年在江苏南京路做空调专营店起家开始,到现在苏宁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
  
 31年的时间里,苏宁没有被外资企业打倒,也战胜了很多对手,但却倒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今天,着实让人唏嘘。
     
 造成今天困局的,究竟是什么原因?
  
 答案可能是盲目的多元化。
  
 自2003年苏宁成为家电零售业一哥之后,苏宁开始了多元化布局,当时只要跟自己业务对得上、看起来有“格调”,则就收购。
  
 据统计,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苏宁收购了数十家企业,涉及电商、物流、金融、地产、 体育 、文娱等多个领域。
  
 事后证明,当年的这些收购不少都成了拖累苏宁的包袱,目前苏宁高达1570亿的总负债,那些并购就拖了不少后腿。
  
 多元化扩张之外,错失了转型互联网电商也是一大原因。电商刚刚兴起时,当时已经是江苏首富的张近东对电商的判断,让苏宁失去了先机,他说:“电商不过是过眼云霄,零售业的未来还在线下”。
     
 到了2010年后,张近东想要迎头赶上,但那时候阿里巴巴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线上零售市场,苏宁的追赶开始变得格外的艰难。
  
 首先,是巨头阿里巴巴伸出了援手。
  
 2015年8月,阿里巴巴就与苏宁共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的协定,其将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现改名为苏宁易购)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正是这一次的合作,帮助苏宁度过了不少的难关——在2018年、2019年,苏宁就是靠着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让自己当年的业绩保持了盈利。
     
 其次,是各地的地方国资出手相助。
  
 今年以来,苏宁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深圳国资、江苏国资先后施以援手。
  
 在今年的2月28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拟引入深国际、鲲鹏资本战略投资,两家深圳国资企业拟受让苏宁易购23%股权,耗资超148亿元。
  
 到了今年的6月,苏宁易购又发布公告称,苏宁电器将5.2亿股苏宁易购股份转让给了江苏省国资委旗下的产业基金,转让价款总额为31.82亿元,股份转让目的是为苏宁电器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
  
 虽然最终深圳国资终止了投资,但对于苏宁来说,也算是稳住投资人。
  
 最后,是88亿“新战投”入局。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宣布正式启动混改方案,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拟将上市公司16.96%的股份转让给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
  
 这一次,苏宁得到的帮助更多了,因为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是由南京新兴零售发展基金、华泰资管、阿里巴巴以及海尔、美的、TCL、小米等产业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组建的联合体。
  
 综合而言,苏宁近年来获得的帮助并不少。
  
 但是,“大佬”出手相助,都只是一时之功,真正彻底改变现状的力量,其实还是苏宁自己。
  
 实际上,相较于之前今年以来苏宁也的确做出了不少的转变。
  
 今年年初,张近东在年会上明确表态要聚焦主航道,回归零售主战场,收缩战线,轻装上阵,“不在零售主赛道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对于一些亏损的业务单元要积极进行模式转变,对于严重亏损且偏离发展主线的业务要主动砍掉。”
     
 年会过后没多久,江苏足球俱乐部就宣布停止所属各球队的运营,而江苏足球俱乐部背后的最大赞助商,正是苏宁。
  
 除此以外,对于旗下重要资产——天天快递,苏宁也作出了相关的调整。
  
 在2月22日,天天快递发布内部信,宣布本月起正式启动全面转型,聚焦高质量增长,鼓励天天快递的“加盟商”转变为“事业合伙人”,共同推进以此次转型为契机的二次创业。
  
 可见,对于自救,苏宁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重要性。
  
 有了88亿“活水”的援助,苏宁和张近东有了翻盘的希望。至于最后苏宁和张近东能不能重新崛起,关键还要靠苏宁自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