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近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谈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理解。

2024-05-17 01:03

1. 结合近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谈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理解。

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这部分资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就是货币政策的一种,是靠货币的供给来对经济进行调控的行为。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可以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具有乘数效应,产生多倍收缩货币的作用。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中央银行来说是成本低且迅速的调整经济的货币手段。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额,如果楼主是要答简述题就差不多这点。如果是小论文的话,就把最近几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连续上调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系列图标写出来就可以了。

结合近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谈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理解。

2. 我国近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现实效应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带来的政策效应:
1.因为银行可以通过除存款准备金外的资金创造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也就是社会中的可用资金增加了,这涉及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如果全体人民存入1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则银行系统可以创造出(100-100*10%)÷10%=900元货币,加上初时的100元,则在社会上流通的是1000元。而通常情况下创造的资金是通过银行放贷实现的,就是银行将客户存入的资金借出去,然后到期收回本利和,再给存款客户部分利息。
2.提高存款准备金则是政府控制现行社会货币流通量,就是减少货币流通,收缩银根,这是央行调控通货膨胀、经济泡沫、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的有效手段。


PBOC
存款准备金简介: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假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而存款人的真实储蓄是100元。当存款人把100元存入银行,银行上缴10元存款准备金,剩下的90元发放贷款;这些贷款被企业支付货款、支付工资、支付费用、支付税款等开支。收到贷款企业支付的款项的其他企业或政府部门的钱依然会通过各种结算方式在银行间流转。作为工资的剩余部分也会有大多会回到银行,因为现代生活中,很少有人像过去的守财奴一样把省下的工资藏在哪个别人都找不到角落,而是存放在银行获得利息,于是这90元又回到银行的体系内---银行业术语叫派生存款。银行继续上存9元的存款准备金,剩下的81元继续发放贷款。以此类推,理论上,这100元可以放大到1000元。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20%,可以放大到500元;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5%,可以放大到2000元。

3.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每个银行从保证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出发,都会自觉地保持一定的现金准备,以备存户的提取。在国家干预的情况下,现金准备则由法律规定而存入中央银行,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不致因受到好的贷款条件的诱惑而将款项大量贷出,从而影响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和清偿力。
2.集中国内的一部分信贷资金。由于存款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在客观上掌握了国内一部分信贷资金,可以用来履行其银行职能,办理银行同业之间的清算,并对它们进行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平衡不同地区不同银行间的资金余缺。
3.调节全国的信贷总额和货币供应量。由于调节信贷与货币对于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它已使前两个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究其本质而言,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最强有力的政策。根据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m×
B,货币供应量的改变取决于货币乘数
(m)与基础货币
(B)的调整。而调整存款准备率不但影响基础货币,而且影响货币乘数。以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政策为例,当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时,一方面使得货币乘数变小,另一方面,由于准备金比率提高,使商业银行的应缴准备金额增加,超额准备金则柏应减少。虽然法定准备与超额准备同属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但法定准备商业银行是不能动用的,只有超额准备才构成派生存款的基础。这两个项目的二增一减无疑使基础货币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降低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与派生存款的能力。综合上述两方面可知,提高准备比率会迫使商业银行减少放款和投资,使货币供应量缩小,由于银根抽紧而导致利率水平提高,社会投资和支出都相应缩减,从而达到紧缩效果。根据同样的道理,降低准备率会使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总量得以扩张。
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已经全部贷出,则提高存款准备率的影响力则更为巨大。因为这迫使商业银行迅速收回它们已贷出的部分款项和已做出的部分投资,使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符合法定准备的要求。因此准备金法定限额的调整影响十分深远。
就存款准备率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而言,它为货币政策奠定了基础。其一,它为商业银行派生存款提供了量的界限,使存款派生的整个过程呈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而不致无限的扩张。其二,它是货币政策其它工具产生作用的基础。由于存在法定准备金限额,使其它工具能够对银行准备金额度施加影响。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4. 结合中央银行2010--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论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和意义。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就越少,信贷扩张能力也越差。在我国,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

  为此,中央明确要求,要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并将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治水之法,不可执一”,管好流动性这个闸门,治好货币这个“水”,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收”、“疏”、“堵”并举。

  “收”,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收”的信号。截至7月上旬,已3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创历史新高。今后将继续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疏”,就是引导资金流向。管好流动性,并不意味着全面紧缩,而是坚持“有扶有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使货币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应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投向“三农”、中小企业和就业、助学、扶贫等,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5. 简述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近二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998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两次调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通俗一点解释,比如现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7.5%,那么就表示商业银行在吸收了100万存款后,必须将17.5万存入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还有一个作用是金融宏观调控,在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起到控制现金流通量的作用

简述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

6. 中国货币政策仍强调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中国央行行长周*川22日在2009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围绕通胀、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四大目标。由于外汇占款及国际收支平衡要求,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强调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作用。
在谈到货币政策时,周*川说,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应只盯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历来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围绕较低通货膨胀率、保持经济增长,保持较高的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来设定。
他说,中国经济处于改革转轨期,市场化程度不高,在货币政策具体运作机制和传导上与发达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
他表示,中国货币政策不可能不关注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国际上希望简化货币政策工具,但中国仍很强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因为中国存在外汇占款、对冲、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货币政策工具即使现在不用,但不用着急去废弃。
一、贷款买房划算吗,贷款利息要多少
单纯从金钱上计算,贷款买房然后拿余钱理财肯定比全款划算,而且贷款越多时间越长越划算,事实上,鼓励年轻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贷款买房,不仅仅是从理财角度进行计算,而且适度的压力也可以催人奋进。
贷款的时间越长,需要支付的利息总额就越高。另外,在贷款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比等额本金需要支付的利息更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二、年利率影响因素
央行的政策
一般来说,当央行扩大货币供给量时,可贷资金供给总量将增加,供大于求,自然利率会随之下降;反之,央行实行紧缩式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可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会随之上升。
价格水平
市场利率为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市场利率也相应提高,否则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值。同时,由于价格上升,公众的存款意愿将下降而工商企业的贷款需求上升,贷款需求大于贷款供给所导致的存贷不平衡必然导致利率上升。
股票和债券市场
如果证券市场处于上升时期,市场利率将上升;反之利率相对而言也降低。
国际经济形势
一国经济参数的变动,特别是汇率、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到其它国家利率的波动。自然,国际证券市场的涨跌也会对国际银行业务所面对的利率产生风险。

7.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及调节机制是什么

   
     问: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及调节机制 
     校解析答案: 存款准备金政策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作用的猛烈性。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与货币乘数成反比。
    简单表述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机制,即中央银行针对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及银根的松紧情况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进行相应地调节。
    同时,伴随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还会产生潜在调控功能,即告示作用。
   
    此外,即便不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机制也同样存在。因为对此比率的法律规定本身就已有效地限制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
      
    四门过了三门,满足了,下次继续努力。《英语(二)》92分,《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80分,《劳动政策分析》73分。
    第一次参加自学会计专科的考试,刚查了成绩,《政治经济学(财经类)》96分,《 *** 与事业单位会计》77分,《经济法概论(财经类)》65分,报了三门课程,全部通过了,好开心哦,谢谢网校老师。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及调节机制是什么

8. 存款准备金政策之所以能够调节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政策之所以能够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因为它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第三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第三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