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2024-05-17 20:56

1. 印度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1、【服务业】
占印度GDP55.1%。主要部门有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运输、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2007/2008财年增长约为10%。2006年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约396亿美元,其中出口314亿美。
2、【旅游业】
旅游业因其良好的社会和创汇效益被印政府列为发展重点,该产业已成为主要创汇部门和重要的就业创造部门。
旅游业直接提供约5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访印外国游客人数约为443万,比上年增长14.2%,创汇约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3、【交通运输】
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是印主要运输手段。铁路部门实行单独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和客运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世界第17位。

扩展资料:
支柱产业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大而全”、“小而全”,观望、攀比,这是我国区域经济中常见的一种小生产习气,是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生产效率低下、重复发展、恶性竞争的根源。
市场竞争最根本的是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一个地区不可能所有产业都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中必须坚持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的原则。
选择一、二个具有确定优势的产业作为突破口,形成“支柱”;再围绕“支柱”培养一批重点产业,形成支柱产业群,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2、技术开发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支柱产业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是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实现升级换代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并且有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延长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
只有源源不断地将新的科学技术注入支柱产业,才能使其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投资成本利润最大化。
3、扶持培育原则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是市场作用,但并不等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可以放手不管,“无为而治”。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调节、引导措施以补救市场本身的缺陷,促进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优化结构。
尤其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信息的屏蔽以及政治、军事和各种非经济因素影响客观存在,政府更有必要通过产业政策的规范作用和行政干预来引导支柱产业发展;实施有利于支柱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来扩大和改善投资、融资机制。
加强能源、交通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扩大外贸经营自主权,鼓励企业向境外发展,尽快形成跨国大集团和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柱产业

印度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2. 印度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印度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占印度GDP55.1%。主要部门有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运输、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2007/2008财年增长约为10%。2006年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约396亿美元,其中出口314亿美元。
【旅游业】旅游业因其良好的社会和创汇效益被印政府列为发展重点,该产业已成为主要创汇部门和重要的就业创造部门。旅游业直接提供约5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访印外国游客人数约为443万,比上年增长14.2%,创汇约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运输】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是印主要运输手段。铁路部门实行单独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和客运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世界第17位。

3. 印度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1、【服务业】
占印度GDP55.1%。主要部门有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运输、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2007/2008财年增长约为10%。2006年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约396亿美元,其中出口314亿美。
2、【旅游业】
旅游业因其良好的社会和创汇效益被印政府列为发展重点,该产业已成为主要创汇部门和重要的就业创造部门。
旅游业直接提供约5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访印外国游客人数约为443万,比上年增长14.2%,创汇约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3、【交通运输】
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是印主要运输手段。铁路部门实行单独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和客运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世界第17位。

扩展资料:
支柱产业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大而全”、“小而全”,观望、攀比,这是我国区域经济中常见的一种小生产习气,是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生产效率低下、重复发展、恶性竞争的根源。
市场竞争最根本的是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一个地区不可能所有产业都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中必须坚持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的原则。
选择一、二个具有确定优势的产业作为突破口,形成“支柱”;再围绕“支柱”培养一批重点产业,形成支柱产业群,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2、技术开发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支柱产业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是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实现升级换代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并且有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延长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
只有源源不断地将新的科学技术注入支柱产业,才能使其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投资成本利润最大化。
3、扶持培育原则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是市场作用,但并不等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可以放手不管,“无为而治”。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调节、引导措施以补救市场本身的缺陷,促进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优化结构。
尤其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信息的屏蔽以及政治、军事和各种非经济因素影响客观存在,政府更有必要通过产业政策的规范作用和行政干预来引导支柱产业发展;实施有利于支柱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来扩大和改善投资、融资机制。
加强能源、交通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扩大外贸经营自主权,鼓励企业向境外发展,尽快形成跨国大集团和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柱产业

印度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4. 印度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印度的支柱产业。
1、【服务业】占印度GDP55.1%。主要部门有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运输、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2007/2008财年增长约为10%。2006年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约396亿美元,其中出口314亿美。
2、【旅游业】旅游业因其良好的社会和创汇效益被印政府列为发展重点,该产业已成为主要创汇部门和重要的就业创造部门。
旅游业直接提供约5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访印外国游客人数约为443万,比上年增长14.2%,创汇约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3、【交通运输】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是印主要运输手段。铁路部门实行单独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和客运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世界第17位。

扩展资料:
支柱产业特征:
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不同点在于,它首先侧重的是产值和利润水平,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支柱产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大规模产出。支柱产业着重强调产业的净产出占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比重。
(2)强调现在。现在比重大的产业就是支柱产业,即便其比重呈下降趋势,只要比重还较大,仍可称为支柱产业。
(3)强调发展。支柱产业要求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要求生产率持续、迅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4)强调扩大就业。
(5)强调带动作用。支柱产业要求产业关联度高、长期预期效果好。
(6)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柱产业

5.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1、印度优先发展服务业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主要是制造业;最后一个是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在工业革命以前都是农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后才开始有工业和制造业,而历史上的大国几乎都是工业强国,荷兰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贸易立国的,这是算是服务业,优先发展工业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农业人口的转换问题,随后就会迎来城镇化,城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服务业的需求,这是之前很多国家走过的老路,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国内的消费能力较低,无法自行消化工业生产能力,只能出口给其他的国家,利用出口的优势来发展过来的工业/制造业,中国走的是这样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从1991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实施市场经济的政策,但是在经济的发展策略上是优先发展服务产业的,制造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中个中原因有多种,印度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间是联邦的体制,要发展制造业就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因为中央协调的能力较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统一协调能力,导致基础建设停滞不前。没有基础建设,制造业就难有大的发展。
还因为宗教信仰,比如种姓制度,导致人口的流动有很大的困难,这是就业的一个基础,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业市场是自由交换的。土地的私有化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合约谈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难做统一的征收和规划,私人之间的谈判成本太高,尽管现在印度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进展依然缓慢。
2、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曾经是同样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总体而言印度的农业比重还在中国之上,印度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了42.8%的比重,这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国家了。不过整体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这个比重已经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点下降了28个百分点,这个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的降幅也是非常明显,在1968年也达到了42%的比重,但是到了2018年已经降到了7.2%的水平,并且这个比重还在降低。
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曾经有一个反弹,这是1978年开始的,当时这个比重是27.7%,因为当年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首先改革的就是农村,当年最大的政策变化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的推出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浪潮,农民的积极性也比调动起来,农村的粮食收成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到1982年农业占GDP的比重反弹到了32.8%。
农村的这次改革成功后,改革的战场就从农村进入了城市,所以1984年也被称为是中国城市改革的元年,甚至被称为是中国企业的元年,比如联想就是当年成立的。万科的王石在这一年下海开始倒卖玉米赚取了第一桶金。张瑞敏在这一年被任命为青岛海尔做厂长。中国城镇化改革的开始,也意味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开始了。
印度在中国改革开放的13年后,也就是1991年也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制度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政策,印度是“民主联邦的政治体制+计划经济制度”,这点可能让很多人不解,民主制度不是应该搭配市场经济的吗?但是印度走的就是民主联邦的政治体制,但是经济体制一直是计划经济制度,也是学习的前苏联。
3、印度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在1991年印度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印度的服务业首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占GDP36.8%的水平发展到2002年的44.76%,到了2018年提高到了49%。在27年的时间里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2013年被中国超越,这一年中国的服务于增加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越印度。到2018年中国的这一比重已经占到了52.16%,换句话说,中国的经新动能已经成为了服务业。

这也说明内需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印度因为优先发展服务业,工业及其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所以导致内需不足,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而中国优先发展制造业和工业 ,造就 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的内需市场,在2019年中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也就是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尽管中国只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也只有美国GDP的67%,但是消费力却将超越美国。
优先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就是在前期解决了就业问题,为农业富余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出口,这样就个体而言积累了工资收入,积累了技术经验,对国家而言积累的税收,对企业而言积累了资金。从整个社会而言积累的就是资金、人才、技术、税收,当达到一定程度后,来料加工就会变成自己投资,然后再会变成自己研发,逐渐向产业链的上游扩张。会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些都为城镇化提供了基础,有产业,就有了人口,就有了需求,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而这些需求逐渐的都是由自己生产解决,这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而印度恰恰相反,因为制造业的薄弱,所以导致内需不足,其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印度要想在经济上取得新的突破,必须解决工业发展是瓶颈,解决制造业的问题,印度当下也正是这么做的。
4、制造业对印度的重要性在1995年印度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历史的高点——17.9%,此后一路下滑,在2004年后 虽有小幅上升,但是到了2010年继续下滑,到了2018年仅仅占到GDP比重的15%。

而同期中国的比重是29.4%,中国最高的时候是2006年当时的比重是32.45%,也是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最热的时候。“世界工厂”是“世界制造”和“世界智造”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中国不是第一个走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走的,但是中国却是走得最快的,也是走的最辉煌的。
从2006年之后中国开始进行产业升级,至今也过去13年了,中国已经扭转了世界工厂的印象,已经去掉了“山寨”的标签,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华为手机也可以走向世界和苹果三星一较长短。中国的品牌走出去不再是价格低廉、品质低下的代名词,而是有着品质的基础。
印度至今仍未在制造业有什么建树,尽管莫迪上任以来,喊出了制造业的口号,但是从数据来看,印度的制造业仍然困难重重,效果并不明显。印度在制造业上拉下的功课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弥补,当然这也恰恰是印度的潜力所在,如果能够解决制造业发展的障碍制度,那么印度未来的发展将取得更大的成绩。制造业是一个人口大国打造中产阶层的必经之路,没有一个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需市场。
5、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2018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是4万亿美元,比整个欧盟还要多,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体量,从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以后,一直领先于世界,再过两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恐怕得是美国和整个欧盟的总和还要多。

而印度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有4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绝对值还是非常低,大概是相当于中国20年前的水平。印度单靠服务业的发展是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制造业是唯一的出路。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6.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那些领域?他们的GP是多少?外汇储备是多少?

印度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印度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高达9.3%,这一世界文明古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正焕发出青春.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与中国在经济增长模式上有显著的不同.本文对印度经济增长的现状和特点,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做一简要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1,经济增长呈现加速趋势
1991年印度发生国际支付危机,政府被迫实施经济改革,之后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2003年开始经济增长加速,该财年经济增长高达8.5%,在刚刚过去的2005-06财年(2005年4月-2006年3月)经济增长又达到8.4%的水平,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图1:印度经济增长率
数据来源:印度政府统计与项目执行部
2,产业结构独具特色
印度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高.由于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农业增长波动很大,农业增长的波动直接导致了宏观经济的波动.与农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业,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5-06财年达到54%,与此同时,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同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不同,印度的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相对较低,2005-06财年仅为26.1%.
表1:印度经济结构(%)
1999-00
2000-01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农业
25.3
24.3
24.4
21.9
22.2
20.8
19.9
工业
25.4
25.9
25.2
25.9
25.7
26.0
26.1
服务业
49.2
49.8
50.5
52.2
52.1
53.2
54.0
数据来源:印度政府统计与项目执行部
表2:印度经济增长速度(%)
2000-01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农业
0.0
6.2
-6.9
10.0
0.7
3.9
工业
6.3
2.7
7.0
7.6
8.6
8.7
服务业
5.6
7.1
7.3
8.2
9.9
10.0
GDP
4.4
5.8
3.8
8.5
7.5
8.4
数据来源:印度政府统计与项目执行部
3,消费处于重要地位
2004-05财年,印度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1%和11%,二者合计高达72%,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仅为24%.而2004年我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41%,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则高达44%.另外,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到中国的10%.显然,相对于投资而言,消费在印度经济中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4,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从2002年开始,印度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同中国相反,印度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外贸逆差逐年扩大,这种现象进一步说明印度具有旺盛的国内消费.尽管出口增长迅速,但2005-06财年出口依存度仅为17.5%,这说明印度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需求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印度的出口结构逐步优化.通过表4可以看出,1994-95财年出口额最高的是初级产品和服装纺织品,而2004-05财年出口最多的则是软件和工程货物.
表3:印度2001-2005年商品对外贸易(单位:亿美元)
年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增长率%
进口额
增长率%
贸易赤字
2001-02
952.4
438.3
-1.65
514.1
1.74
-75.9
2002-03
1141.3
527.2
20.29
614.1
19.45
-86.9
2003-04
1419.9
638.4
21.10
781.5
27.25
-143.1
2004-05
1863.5
835.4
30.86
1115.2
42.7
-279.8
2005-06
2376.1
1027.3
22.97
1424.2
27.7
-396.9
表4:印度出口额最大的前五个部门
1994-95年
2004-05年
项 目
出口额(亿美元)
项 目
出口额(亿美元)
宝石及珠宝
45.0
软件
172
成品服装
32.8
工程货物
145.8
棉纱线,织物,成品
22.3
宝石及珠宝
137.0
海产品
11.3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126.7
皮革制品(不包括鞋类)
10.6
纺织品
120.1
数据来源:商务部驻孟买总领馆经商室
5,财政收入和财政赤字双重增长
印度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6-07第一财政季度(2006年4月-6月)财政收入增长37.8%,与此同时政府支出增长了40.5%,财政赤字高达77740亿卢比(1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6%.印度政府希望将本财年(截至2007年3月)的赤字水平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8%以下.
6,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
2004和2005年,以批发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6.6%和4.8%,截至2006年7月22日,同比通货膨胀率为4.84%.为了抑制潜在的通货膨胀,7月25日印度储备银行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这是2004年10月启动加息周期以来第6次上调利率,共加息150基点.印度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首先是较强的国内消费需求,其次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7,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2003年10月,印度外汇储备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3月底超过1500亿美元,是世界上新兴国家和地区第五大外汇储备国,前四位分别是中国,韩国,台湾和俄罗斯.外国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大量流入印度资本市场是近年印度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1,改革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动力
自1947年独立到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印度实行的是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政府对经济计划的主导作用,强调通过"进口替代"实现工业化,重视发展国营企业和重工业,限制私营企业,排斥外资.1991年印度爆发了国际收支危机,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5%,外汇储备仅有10亿美元,只够维持三个星期的进口支付,当时的拉奥政府被迫实施经济改革,推出了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特色的新经济政策:放松对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加快公营经济改革,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实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改革之后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财政赤字逐年下降,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收支状况持续好转,外汇储备大大增加,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外商投资逐步增多,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印度进一步推行市场经济发展战略,使其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实现了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增长.
2,私营经济的推动
印度在独立之后一直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但对其有严格的限制,上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推行了旨在推动私营经济发展的改革,90年代将这种改革进一步深化,私营经济的能量得以充分的释放,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和国际知名的品牌,如塔塔集团,比拉集团,维普罗软件公司,兰巴克西制药公司等.目前,印度的私营企业不仅资金雄厚而且经营管理规范科学,私营企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到75%,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3,中产阶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私营企业的发展同时催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印度的经济学者将能够买的起车子和房子的群体定义为中产阶级,据此推算印度有3.5亿人左右的中产阶级队伍,这一阶层拥有持续稳定增长的购买力,同时具有西方人的消费观念,是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和结构不断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4,相对发达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印度的金融体系延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它的银行体系有130多年历史,股票市场也有百年以上历史,金融监管制度健全.印度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4.7万家,多为私营.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35%是给政府和政府公司,65%是给私人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与GDP的比率为70%,而且比率正在下降,已经不如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目前,印度共有23 个股票市场,其中National市场和孟买市场是全国性的,其他21家是区域性交易市场,共有上市公司1 万家.发达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5,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起印度政府就将IT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加以扶持,9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产业大发展,印度很好的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IT产业迅猛发展并带动了贸易,旅游,电信,金融等行业发展.目前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IT产业已成为印度的支柱产业.
6,制造业的发展是印度经济新的推动力量
1991年的经济改革,印度设计了绕过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路线图,这就规避了基础设施不足带来的局限.目前服务业已经比较发达,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印度准备壮大制造业,2005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了《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报告,表明向制造业进军的决心.可以预见,工业化将成为印度今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量.
7,注重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印度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目前印度不仅能制造众多的高级技术产品,而且开始涉足尖端技术领域,在核电,卫星,电子及软件,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印度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大量科技成果已经或正在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这对其产业结构变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印度注重理工科教育,理工科的人才多于其他国家,由于英语是其教学语言,因而人才天然具有国际化背景.
三,印度经济发展前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印度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消费拉动而非投资拉动,由服务业推动而非工业化推动,由内资驱动而非外资驱动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目前制约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落后,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必然将国民经济带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印度不久在总量上将成为经济大国,但从人均水平看,在很长时期内仍是发展中国家.
影响印度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国际油价,印度炼油厂所需原油的70%需要进口,因而国际油价上涨将对印度经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991年国际原油价格上升直接导致国际收支危机,从而诱发了经济危机.目前印度具有较高的外汇储备,再次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油价上升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