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为什么拒绝多国救灾援助?

2024-05-10 01:35

1. 印度政府为什么拒绝多国救灾援助?

2018年8月25日报道,印度喀拉拉邦近期遭受严重洪灾,而该国中央政府却因为面子问题拒不接受外国援助,引发地方政府、反对党以及民众的强烈批评。“如果政府拒绝外国援助,就请拨出和外国援助等额的资金!” 喀拉拉邦官员和地方党派要求道。

据报道,洪灾已造成喀拉拉邦420人死亡或失踪,130多万灾民流离失所。此前,中央政府已为该邦拨发了60亿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10卢比)的赈灾款,但还远达不到救灾所需。据喀拉拉邦政府估算,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将花费大约260亿卢比。卡塔尔、泰国、马尔代夫和巴基斯坦等国此前均已主动提出援助,阿联酋更是慷慨地表示将为印度提供1亿美元的赈灾款——折合成印度货币,这个数字比中央政府的拨款还要多出10亿卢比。

不过,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对各国的援助意向表示婉拒。声明称,根据“现行政策”,印政府只能依靠国内力量进行赈灾。当局也不会接受非印度裔人士、非印度背景基金会提供的境外募捐。
对此,印度反对党国民大会党表示不满,称此举太令喀拉拉邦灾民失望。有喀拉拉邦地方党派领袖表示,中央政府拒绝援助是怕“伤自尊”,既然如此就应该拨出与外国援助款等额的救援款项。有地方政府官员甚至直言,中央政府的这一决策是“错误的”。随着争议不断升级,就连中央政府内部都出现了不同声音,如印度旅游部长阿尔方斯就呼吁高层为此事“破例一次”。

印度政府为什么拒绝多国救灾援助?

2. 印度为何灾难面前不要外国援助?

环.球.网2018年08月24日报道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遭遇百年一遇洪灾,已致400多人死亡,很多村庄被完全冲毁。在这种特大灾难面前,阿联酋主动提出巨额援助帮助修复重建,而印度政府的反应比较出乎寻常:“谢谢,但不需要。”这一出乎寻常的表态引发外界很多关注。美国《纽约时报》表示,一些分析人士尽管对于莫迪政府的快速救援行动表示赞赏,但认为它的救援力度可能并不足够。此外,还有分析表示,印度坚持不接受外国救援的做法,可能跟“自尊心”有关。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23日报道,面对印度遭遇的特大洪灾,阿联酋已提出给予一亿美元援助用于重建。虽然受灾地政府此表示欢迎,但印度中央政府已礼貌地表示拒绝。印度官员22日晚些时候表示,该国长期以来的政策是依靠国内资源实施救援,并坚持表示,这已经足够。印度政府的做法也引起很多争议。很多批评人士尽管赞扬印度政府对喀拉拉邦做出快速救灾反应的同时,但也担心它并未投入足够的资金帮助受灾的喀拉拉邦重建。印度中央政府已承诺本月会投入8500万美元用于重建。但这个数字不仅远远少于阿联酋所提出的救灾数额,而且也仅是该邦所估计的洪灾损失的一小部分。据报道,该邦财政部长托马斯?伊萨克认为洪灾造成了30亿美元损失。尽管不接受外国官方救援,但民间渠道救援是可以接受的。印度中央政府已表示,想要援助赈灾的个人和国际基金会可以通过印度总理救济基金或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的救济基金提供捐助,以便印度政府能够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纽约时报》报道说,莫迪政府对非政府组织持有“深深的怀疑态度”,认为它们很有可能是那些想损害印度发展的国外势力的载体。不过,莫迪政府的做法在受灾地并未得到理解。由于印度中央政府拒绝了阿联酋的援助,喀拉拉邦一些官员表示,中央政府应该补偿喀拉拉邦的灾害损失,并承诺提供更多的援助。

此外,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印度拒绝阿联酋的援助是一件事关自尊心的事,认为此举是印度政府为摆脱人们对印度旧的刻板印象而采取的一种尝试。所谓这种刻板印象是:印度深受极端贫困之苦、无法照顾本国公民,而且总是受惠于外国政府的无私行为。印度总理莫迪一直想要将印度变成下一个世界强国,他已努力使印度在多方面做到更加自给自足,其中包括工业方面。位于的新德里的研究机构“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研究院哈什?潘特说:“印度希望将其身份从援助接受者转变为援助者,或者至少朝着这方面有所改变。”

3. 印度为何灾难面前不要外国援助?

印度为何灾难面前不要外国援助? 美媒:或自尊心使然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遭遇百年一遇洪灾,已致400多人死亡,很多村庄被完全冲毁。在这种特大灾难面前,阿联酋主动提出巨额援助帮助修复重建,而印度政府的反应比较出乎寻常:“谢谢,但不需要。”这一出乎寻常的表态引发外界很多关注。美国《纽约时报》表示,一些分析人士尽管对于莫迪政府的快速救援行动表示赞赏,但认为它的救援力度可能并不足够。此外,还有分析表示,印度坚持不接受外国救援的做法,可能跟“自尊心”有关。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23日报道,面对印度遭遇的特大洪灾,阿联酋已提出给予一亿美元援助用于重建。虽然受灾地政府此表示欢迎,但印度中央政府已礼貌地表示拒绝。印度官员22日晚些时候表示,该国长期以来的政策是依靠国内资源实施救援,并坚持表示,这已经足够。印度政府的做法也引起很多争议。很多批评人士尽管赞扬印度政府对喀拉拉邦做出快速救灾反应的同时,但也担心它并未投入足够的资金帮助受灾的喀拉拉邦重建。印度中央政府已承诺本月会投入8500万美元用于重建。但这个数字不仅远远少于阿联酋所提出的救灾数额,而且也仅是该邦所估计的洪灾损失的一小部分。据报道,该邦财政部长托马斯?伊萨克认为洪灾造成了30亿美元损失。尽管不接受外国官方救援,但民间渠道救援是可以接受的。印度中央政府已表示,想要援助赈灾的个人和国际基金会可以通过印度总理救济基金或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的救济基金提供捐助,以便印度政府能够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纽约时报》报道说,莫迪政府对非政府组织持有“深深的怀疑态度”,认为它们很有可能是那些想损害印度发展的国外势力的载体。不过,莫迪政府的做法在受灾地并未得到理解。由于印度中央政府拒绝了阿联酋的援助,喀拉拉邦一些官员表示,中央政府应该补偿喀拉拉邦的灾害损失,并承诺提供更多的援助。

此外,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印度拒绝阿联酋的援助是一件事关自尊心的事,认为此举是印度政府为摆脱人们对印度旧的刻板印象而采取的一种尝试。所谓这种刻板印象是:印度深受极端贫困之苦、无法照顾本国公民,而且总是受惠于外国政府的无私行为。印度总理莫迪一直想要将印度变成下一个世界强国,他已努力使印度在多方面做到更加自给自足,其中包括工业方面。位于的新德里的研究机构“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研究院哈什?潘特说:“印度希望将其身份从援助接受者转变为援助者,或者至少朝着这方面有所改变。”(环.球.网)

印度为何灾难面前不要外国援助?

4. 印度为何灾难面前不要外国援助?

印度为何灾难面前不要外国援助? 美媒:可能是自尊心使然。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遭遇百年一遇洪灾,已致400多人死亡,很多村庄被完全冲毁。在这种特大灾难面前,阿联酋主动提出巨额援助帮助修复重建,而印度政府的反应比较出乎寻常:“谢谢,但不需要。”
这一出乎寻常的表态引发外界很多关注。美国《纽约时报》表示,一些分析人士尽管对于莫迪政府的快速救援行动表示赞赏,但认为它的救援力度可能并不足够。此外,还有分析表示,印度坚持不接受外国救援的做法,可能跟“自尊心”有关。
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23日报道,面对印度遭遇的特大洪灾,阿联酋已提出给予一亿美元援助用于重建。虽然受灾地政府此表示欢迎,但印度中央政府已礼貌地表示拒绝。印度官员22日晚些时候表示,该国长期以来的政策是依靠国内资源实施救援,并坚持表示,这已经足够。
印度政府的做法也引起很多争议。很多批评人士尽管赞扬印度政府对喀拉拉邦做出快速救灾反应的同时,但也担心它并未投入足够的资金帮助受灾的喀拉拉邦重建。
尽管不接受外国官方救援,但民间渠道救援是可以接受的。印度中央政府已表示,想要援助赈灾的个人和国际基金会可以通过印度总理救济基金或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的救济基金提供捐助,以便印度政府能够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纽约时报》报道说,莫迪政府对非政府组织持有“深深的怀疑态度”,认为它们很有可能是那些想损害印度发展的国外势力的载体。

此外,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印度拒绝阿联酋的援助是一件事关自尊心的事,认为此举是印度政府为摆脱人们对印度旧的刻板印象而采取的一种尝试。所谓这种刻板印象是:印度深受极端贫困之苦、无法照顾本国公民,而且总是受惠于外国政府的无私行为。
印度总理莫迪一直想要将印度变成下一个世界强国,他已努力使印度在多方面做到更加自给自足,其中包括工业方面。
来源:凤凰网资讯

5. 印度那么穷困,为何却拒绝一切外国援助

印度想做世界大国,然后又怕丢掉面子,也害怕当得到外国的援助的时候,同时会丢掉自己国家的利益,从而拒绝一切外国援助。印度在世界的版图上占有很大一块面积,而且它被称为地区大国,南亚老大,这样大一个国家,拥有那么多的人口,拒绝任何外国援助怕掉面子也是情理之中的。

印度原本在建国的时候,当时因为自己的实力弱小,对于苏联和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也是很乐于接受的。但是等到自己有了发展以后,就认为自己已经是非常的有实力了,也能处理这些灾难和问题。在他们看来,接受外援那就是一种无能,换句话来说,就是怕丢面子。

印度一心想要成为世界上的大国,还认为自己比我国还要强大。实际上这个国家非常的穷,而且还负债不少,这与它本身的定位是极不相符的。所以想要改变这种形象,改变自己“穷”的局面,因而对于外国的援助不能接受。就印度而言,他们觉得自己如果接受了这些援助,那么以后国家很可能会要在利益上做出让步,这让他们非常的担心,甚至觉得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印度虽然贫穷,却并不接受任何国家的援助,他们认为天底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情,在被帮助的同时,自己国家的利益也在受到破坏,而且接受别国的帮助是一件很跌面子的事情,所以印度拒绝一切外国援助。

印度那么穷困,为何却拒绝一切外国援助

6. 印度迎来一灾难!已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向哪个国家求助是吗?

来到印度旅游的小伙伴,都曾见识过当地的生态环境,他们虽然和我们同样都是人口大国,但这里的生态环境却非常恶劣,印度人的母亲河——恒河,因为受到的污染较为严重,导致里面的原生鱼类数量骤减,但适应能力极强的鲶鱼,却在这种情况下泛滥了起来。

印度恒河流域内的鲶鱼数量越来越多,可因为生活的水域受到污染,所以这些鲶鱼是没有办法吃的,看着当地数量不断增多的鲶鱼,印度人觉得非常头疼,而这也算得上是当地的一大灾难了,但除此之外,印度又一灾难,连政府也束手无策,原来在印度当地,牛又泛滥成灾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牛肉的价格要比猪肉高出很多,是很多吃货都喜欢的一种肉类,我国各地的人们都在想办法养牛,但是印度的牛怎么还泛滥成灾了呢?原来印度当地的宗教信仰非常浓厚,大部分印度人都信奉印度教,在印度教中,牛又被当地人视为神兽,所以这些牛是严令禁止屠杀的,最多就是喝点牛奶。

除此之外,它们还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牛的数量开始成倍的增加,根据数据统计,印度当地的有多达一亿头牛,其中还不包括5000万没有人认领的流浪牛,这些牛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它们除了在马路上乱窜,阻碍交通秩序之外,还将粪便拉的到处都是,这严重的影响了当地的市容,给外来游客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但是一些印度教徒却并不以为然,他们甚至将这种情况视为神牛的宠幸,但当地政府也实在是束手无策了,因为既不能宰也不能杀,这些牛不仅严重影响市容,还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问影响,现在他们已经不知道该向哪国求助,对此,小伙伴们是如何看待的呢?

7. 多国表示将向印度提供必要援助,印度疫情为何突然严重起来?

由于第二波疫情的突然爆发,印度国内的疫情形势非常的严重。很多国家表示将向印度提供必要的援助。但是印度国内的疫情还是需要印度自己来解决。印度的疫情之所以突然就严重起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印度低估了疫情的严重性,没有彻底执行严格的封禁措施。最终也为自己的错误决断付出了代价。
印度疫情突然严重起来的原因。首先是印度低估了疫情的严重性。印度之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印度的疫情在一段时间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印度还会低估了疫情才导致疫情的再次爆发;其次,不严格实行封禁政策。在疫情期间,实行严格的居家封闭政策是必须的,这样才能阻断疫情的传播,很好的控制好疫情,但是印度却没有这样做,导致疫情的反复;最后,大规模的集会活动。在疫情期间,印度还举行了很多场的传统活动,这样的聚集性行为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也让印度的疫情出现了爆发的情况。
一、低估了疫情的严重性。虽然说疫情在印度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印度已经信誓旦旦的说要帮助其他国家战胜疫情。但是印度想让低估了自己国家疫情的严重性,这给第二波疫情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不严格实行封禁政策。在防控疫情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严格的居家隔离政策,但是印度却没有这么做,人们依然能够自由的出入,这就让病毒肆无忌惮的字啊空气中传播,最终导致了第二波疫情的爆发。
三、大规模的集会活动。在疫情期间,大型的密集型聚会是非常危险的,这种聚会活动无疑是病毒最佳的传播场所。而印度却在这个时候举行了很多场大型的集会活动,这加速了印度第二波疫情的爆发。

多国表示将向印度提供必要援助,印度疫情为何突然严重起来?

8. 连联合国的援助都拒绝了,印度这是为了要面子吗?

印度连联合国的援助都拒绝了,印度就是要面子的表现。
1.印度疫情这么严重,接受援助是很正常的事情;
2.接受援助让印度政府感到没有面子,完全是没有重视老百姓的生命;
3.印度拒绝联合国援助这是非常无知的表现。
印度新冠病毒持续爆发,而且上升速度非常快,面对这么大规模的疫情,印度领导层居然还不重视,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举动,这让人感到非常愤怒。印度连联合国的援助都拒绝了,印度完全就是要面子的表现,面子不能够挽回老百姓的生命,这可见印度高层为了面子简直不重视老百姓的生命,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疫情面前生命最重要,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没有意义,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印度拒绝援助就是把老百姓放进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的生命完全是听天由命,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一、印度疫情这么重接受救援是很正常的事情
新冠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好好治疗大多数人基本上都能够完全康复,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印度连联合国的援助都拒绝了,印度这完全是无知的表现,老百姓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面子又不能够挽回生命,疫情面前面子根本不重要,老百姓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接受救援才是最正确的决定。

二、印度拒绝联合国援助完全是为了面子吗
印度拒绝联合国援助我认为完全是为了面子,印度最近几年一直鼓吹自己是经济强国,发展非常好,结果面对疫情和灾难根本没有体现出大国的风范,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为了面子而拿老百姓生命开玩笑,这是无知的表现。

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没有意义,疫情面前接受援助,拯救老百姓才是印度领导人应该做的事情,为了面子放弃救援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