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成本的降低成本

2024-05-05 06:17

1. 运输成本的降低成本

减少运输环节运输是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涉及装卸、搬运、包装等多种环节,增加不少成本。因此,对有条件直运的,应尽可能采取直达运输,由产地直运到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同时,更要消除相向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现象。合理选择运输工具运输工具的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目前多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及对物流时效的要求,对运输工具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做出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策略,并尽可能选择廉价运输工具。制定最优运输计划在企业到消费地的单位运费、运输距离以及各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消费量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可用线性规划技术来解决运输的组织问题;如果企业的生产量发生变化,生产费用函数是非线性的,就应使用非线性规划来解决。属于线性规划性类型的运输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单纯形法和表上作业法。注意运输方式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是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合装整车运输的基本做法有:零担货物拼整车直达运输;零担货物拼整车接力直达或中转分运;整车分拆和整车零担等。提高货物装载量改进商品包装,压缩疏松的商品体积并积极改善车辆的装载技术和装载方法,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提高装载率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辆载重吨位;另一方面是要充分使用车辆装载容积。具体的做法包括:组织轻重配装;对于体大笨重、不易装卸又容易碰撞致损的货物,如自行车、科学仪器等,可采取解体运输。同时加强计划工作,避免“货多车少”和“货少车多”的现象。

运输成本的降低成本

2. 钢铁行业如何进一步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

钢铁行业如何进一步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如下操作:
1、和当地矿产商合作开发。
矿产商合作开发或者独立开发,购买机器设备,招聘当地工人,铺路和建造社区,前期的投入比较大,适合大型企业,但从长期来看,会极大降低矿石成本。像首钢在秘鲁的投入就是这一模式。
2、合作去购买矿石
由于大型矿石买卖都由大型国企垄断,中小钢企只能从国企里购买二手矿石,这就造成一定成本上升。因此就有中小钢企组团,以提高矿石买卖的发言权,抱团购买。这一模式多见国内民营企业。
3、建造自己的运输船队
为了降低成本,大型钢企和运输船队,往往有长期的契约,一般为20-30年。这样一方面比较稳定,确保矿石能按期运输提供,一方面也降低了成本。但为了更低降低成本,一些钢企,自己组建运输船队。这一模式是国内的沙钢的沙钢号团队。
4、在沿海江投资建厂
在沿海江投资建厂,是一个发展趋势,这一模式的优势就是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省去了铁矿石到厂后的陆地运输,同时生产的成品,也很方便的运出出口。如鞍钢营口中厚板、宝钢等。
5、其他
如自备矿石,这样在议价中,能确保足够的底气,得到足够让步,如攀钢。如寻找新矿石,在当代澳矿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大国企已转型巴西矿,这样运输成本提高,但矿石总运输成本降低,同时均衡了澳矿涨价趋势。
满意,请采纳!

3. 我国钢铁产量会大幅下降吗

那就要看国家的调控力度有多大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补”,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去产能”,主要是压缩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根据国务院的安排,钢铁行业将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的基础上,到2020年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1.5亿吨。煤炭行业的去产能目标则是,从2016年开始,用3到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
相比其他工作,去产能的目标清晰、边界比较清楚,应该是首先有效率推进并完成的任务,这样才好推动其他挑战更大的工作。不过,在现实之中,去产能开始面临现实的挑战,在去产能压力大的重点区域,开始出现了抵触甚至是“反弹”情绪。
今年5月,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政府立下压减1726万吨钢铁、1422万吨炼钢产能的军令状,此后又出台了《河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用3-5年时间,全省退出煤矿123处、退出产能5103万吨。不过,部分河北钢企表示,当河北省不折不扣地去产能时,外省企业却到河北购买已经拆除的二手装备。有钢企负责人和基层干部表示,过去三年来,在国家要求去产能之际,东部某省的钢铁产能反而增加了1500万吨。部分钢企和基层地方对去产能产生了抵触情绪,称“钢铁去产能是国家意志,不应当只由河北承担”,“其他有钢省份不能只享受市场利益,却不承担去产能责任,要真正做到全国一把尺子量到底。”
除了对去产能的地区性公平提出质疑,部分钢企还对环保方面的公平性表示不满。据媒体援引河北国有钢厂负责人称,现在合规企业生产一吨钢的环保成本约为150-200元人民币,但环保执行较差的企业成本则为40-50元/吨,甚至没有成本。一旦国家相关检查和标准执行有所疏漏,没有管住执行较差的企业,对于合规钢厂就形成很大的不公平。此外,补偿资金到位也有问题,很多去产能对象是民企,由于民企很少给职工上保险,而职工没有保险就不能得到补偿,又形成了国企和民企之间的不公平。
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去产能”之下,相信类似的“反弹”现象并不多见,而且在行政调控之下,也不会影响“去产能”的大局。但是,政策执行中的现实问题却不能忽视,否则会留下很多后患。在我们看来,当前“去产能”亟须处理好一些矛盾:一是去产能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的矛盾,区域之间可以有目标差异,但绝不能允许出现其他省份到河北买旧设备的现象!也不能允许这边去产能、那边却在扩产能的现象。二是环保执法既要有硬度,形成环保硬约束,还要有广度,点和面都要覆盖,不能有大的遗漏。三是去产能补偿中,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不能形成新的不公平。四是要兼顾行政方式“去产能”与市场回暖后的现实需求。
对于去产能与市场回暖问题,尤其需要处理好。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价上涨与煤价上涨比较明显,这是在“稳增长”目标下的需求上升所致,对这种有真实需求支撑的变化,就不是简单化的压制能解决问题的。这都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和基层政府能够系统、全面地来处理问题。我们注意到,国家发改委最近在相关规划中表示,停止建设扩大钢铁产能规模的所有投资项目,对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钢企实施整体退出,推动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适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钢材进口税收减免政策。在这类总量控制政策之下,去产能政策的执行的确也需要有一些弹性。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也是最紧迫的任务,如果推进不下去,肯定会导致更多的改革受阻,因此,对于地方和企业在去产能的一部分“反弹”需要高度重视。

我国钢铁产量会大幅下降吗

4.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否需要出口更多的钢铁来缓解压力?

中国是制造大国,对于钢铁产能过剩,是否需要出口更多的钢铁来缓解压力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实际出发来解决。中国的钢铁量生产相对于世界名列前茅,上个世纪中国的冶铁炼钢产业是立国之根本,我国重视经济建设,而经济的发展又有赖于工业的发展,我国是冶铁炼钢的工业大国,交通、建筑、航空、海域等都离不开钢铁,这也是我国这些领域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物质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经济原则,对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出口更多的钢铁来缓解压力是一种合理的解决方策。出口更多的钢铁,可以解决钢铁的囤积产量,钢铁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发生质变,价值也会随之消减,及时的解决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当然,我们还可以增加钢铁运用渠道,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比如在不发达的地方增强建筑产业,使改变样貌的同时促进钢铁量消耗,美轮美奂的建筑更能体现钢铁的价值;还有可以在交通堵塞的地方修建多条道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使城市井然有序人民生活更美好;钢铁还可以用于修建航母、航空火箭,可以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增强我国国防能力对世界各国有很好的震慑作用。钢铁用途广泛,但要在需要使用的方面才能显示价值,否则画龙点睛不过是多此一举,还破坏了原本该有的价值。
今天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世界的舞台上光彩夺目,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而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所以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出口到各国不仅可以缓解中国的钢铁囤积压力,还可以帮助各国的发展,两全其美何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