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白芳礼的观后感!!

2024-05-10 02:46

1. 电影白芳礼的观后感!!

几天前,我们被老师组织去看了电影白芳礼,在我们学校拥有八十年历史的礼堂看的。

    看到农村里一个女生考上大学上不起而痛哭的时候,我也哭了,因为我,来自农村。如果不是我父亲当年那么努力地学习,我现在大概和村里的孩子们一样,不知道什么是电脑。我爸爸就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当年他生长的环境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上不起学,家里孩子多,天天种田。。。考上大学之后也没多么好,打工挣钱,省吃俭用。现在我到了老家也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下了5天的地,整个人都散了,还给亲戚们帮了不少倒忙。因此我特别能理解电影里演的故事。

   然而我的同学们则不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写写作业、打打游戏,不停地讽刺挖苦这部电影拍的多么假,讽刺白爷爷多么傻,后来我急了,怒气冲天,喊了一句“你们是有病吗!!!”结果安静了2秒后,笑声一片,这就是现在青少年!!!对正事都麻木,而遇到闲事就体现出其“卓越”的品德!我看不惯!!但是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甚至也会有他们这样的行为。。。。。我会改的!!

   看到我哭了之后,同学们就开始起哄,唉。。。为什么就没有人能理解我呢!算了,从小我就不正常。看完电影,我一言不发回到教室,我肯定,我当时的表情一定是想把大家吃了!

    后来,放学了,我等来了一个我的知音,非油炸同学(未经她同意,我不写其真名了),下课了之后和我一直在操场上聊这件事,她说我很偏激,我承认,但我认为我说的对,她说,任何人多会认为自己说的对。我头一次无法反驳,但她说,我说的也不是很错。

    不一会,校长迈着大方步子走来了,我突然转变话题,旁敲侧击地说,就是他校长,自己家里开那么好的车不知道捐款,让一个可怜的老爷爷蹬三轮赚钱资助学生!!!你问心有愧!!!校长停步2秒,看了我一眼,低着头,快步走掉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喊,说的就是你校长!!!!

    现在想来我胆子是够大的,电影刺激了我,达到了酒壮英雄胆的效果,现在有点害怕他报复我了。。。。

   之后,我和非油炸决定,每个月省下捐给小贩的钱,捐给失学儿童,或者穷苦人民,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电影白芳礼的观后感!!

2. 电影白芳礼的观后感!!

白芳礼
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白芳礼老人生前照片(20张)一个二十年助学的惊人神话   白方礼长子白国富说:“媒体多将老人的名字写为“白芳礼”,应是笔误,老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为白方礼。”   白芳礼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方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白芳礼事迹感动人心(20张)  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白芳礼
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1987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的白芳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跑啥?”白芳礼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十几块钱的,不过就是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在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  白芳礼
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礼家。 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芳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    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芳礼却有自己的“生意经”。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白芳礼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芳礼,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芳礼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    还特别在他的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硬是琢  白芳礼
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说:“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也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消失在晨雾之中。不久,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 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白芳礼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下边是老人捐献的不完全记录: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800元,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会捐款2000元,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1992年  白芳礼
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 捐款1000元。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白芳礼支教公司”成立后,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税后利润。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刘唯真回忆,白芳礼老人从1996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 1000元,总额近3.4万元,200多名南开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此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爷捐出的不同数额的支教捐款。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白芳礼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有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重病在身的白芳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2004年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我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  白芳礼
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方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  白芳礼
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助学记录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平凡中折射伟大“这种精神已经丧失殆尽。白方礼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


字数多了点,自己再删减。写的不太好,多包涵!

3. 电影《白芳礼》观后感

白芳礼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解放后的白方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助学记录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平凡中折射伟大“这种精神已经丧失殆尽。白方礼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


字数多了点,自己再删减。写的不太好,多包涵!

电影《白芳礼》观后感

4. 白芳礼--电影观后感

[白芳礼--电影观后感]白芳礼--电影观后感2009-03-10 18:28几天前,我们被老师组织去看了电影白芳礼,在我们学校拥有八十年历史的礼堂看的,白芳礼--电影观后感。看到农村里一个女生考上大学上不起而痛哭的时候,我也哭了,因为我,来自农村。如果不是我父亲当年那么努力地学习,我现在大概和村里的孩子们一样,不知道什么是电脑。我爸爸就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当年他生长的环境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上不起学,家里孩子多,天天种田。考上大学之后也没多么好,打工挣钱,省吃俭用。现在我到了老家也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下了5天的地,整个人都散了,还给亲戚们帮了不少倒忙,观后感《白芳礼--电影观后感》。因此我特别能理解电影里演的故事。然而我的同学们则不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写写作业、打打游戏,不停地讽刺挖苦这部电影拍的多么假,讽刺白爷爷多么傻,后来我急了,怒气冲天,喊了一句"你们是有病吗!"结果安静了2秒后,笑声一片,这就是现在青少年!对正事都麻木,而遇到闲事就体现出其"卓越"的品德!我看不惯!但是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甚至也会有他们这样的行为。我会改的!看到我哭了之后,同学们就开始起哄,唉。为什么就没有人能理解我呢!算了,从小我就不正常。看完电影,我一言不发回到教室,我肯定,我当时的表情一定是想把大家吃了!后来,放学了,我等来了一个我的知音,非油炸同学(未经她同意,我不写其真名了),下课了之后和我一直在操场上聊这件事,她说我很偏激,我承认,但我认为我说的对,她说,任何人多会认为自己说的对。我头一次无法反驳,但她说,我说的也不是很错。不一会,校长迈着大方步子走来了,我突然转变话题,旁敲侧击地说,就是他校长,自己家里开那么好的车不知道捐款,让一个可怜的老爷爷蹬三轮赚钱资助学生!你问心有愧!校长停步2秒,看了我一眼,低着头,快步走掉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喊,说的就是你校长!现在想来我胆子是够大的,电影刺激了我,达到了酒壮英雄胆的效果,现在有点害怕他报复我了。之后,我和非油炸决定,每个月省下捐给小贩的钱,捐给失学儿童,或者穷苦人民,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白芳礼--电影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5. 《白芳礼》观后感

  时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就已经被孔圣人称作“贤德”了,那么白爷爷一个馒头,一口白水,外加七十高龄蹬三轮上街,这又是怎样的贤德?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白爷爷以一穷二白之身,竟能兼济三百学子,这又是何等境界?
  套用毛泽东的一句话,一个人支教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支教。而这,白芳礼做到了,从他开始支教起,这种行为和信念伴随他走完了一生。教育注定要历经风雨,而不能一蹴而就。
  白芳礼,一个被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的蹬三轮老人。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戴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倒为此挺开心,曾对人说:“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在我的心里有这么一幕:一个瘦弱的老人,蹬着三轮车,穿着不规整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在师生的惊异目光里到大学去,从身上掏出厚厚的一角两角零币攒起来的钱递给学校领导说是要给困难学生捐钱。大学里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捐款,多是大企业。如今收到来自个人、而且是一个蹬三轮老人的捐款,每个人的表情从惊异木然到感动甚至是痛苦。
  而这样的一幕老人坚持就是十多年,不曾间断……
  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早晨6点准时出车,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来。
  他曾在夏天路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由于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发高烧到39摄氏度的情况下,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
  “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钱到学校有书可以读”,这是20年前老人的动机,也是20年里老人辛苦蹬车的追求和梦想。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耄髭之年还坚持二十载无怨无悔;关爱教育拿出很多前来助学的人也很多,常见于报端银屏。排出那些借捐助之名得慈善虚名的人之外,也有不少人真诚的拿出钱来捐给偏远的孩子,甚至有成千上万或者者比尔一样富可敌国的捐助。
  然而,一个人有100元捐出10元,一个人有2元捐出1元,一个人是乞丐身无分文把乞讨得来的2毛钱分了1毛钱给另一个乞丐。这三人中谁比谁更让人感动呢?
  白芳礼老人,无疑就是第三者。那么真诚那么纯粹。 我们几乎是流着泪看完影片的,我也在想,白爷爷在用怎样一种毅力,在克服着透支的劳动量,一个老人的精神力量有多么的强大呢?

  我们明白了——感动并不一定需要慷慨激昂的舍生取义,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舍己为人。感动,更多地来自平凡和普通。它是一种善良的情怀,坦荡的心胸,真诚的相助,忘我的境界。感动的力量,来源于本性,是节操,是精神,是人格的力量。

  大概就这样了,再改改吧!!完全抄也不好呀!!自己创新一下!!

《白芳礼》观后感

6. 关于电影《白芳礼》的详情故事情景?

  白芳礼的剧情简介 · · · · · ·
  白芳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
  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 (展开全部)   白芳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
  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电影以白方礼老人倾力资助天水市贫困大学生秦聪聪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靠蹬三轮车支援教育的感人事迹。

7. 关于电影《白芳礼》的详情故事情景?

据制作人李佳伦介绍,影片以白芳礼老人资助一位甘肃天水的贫困大学生“秦穗儿”为主线。在南开大学就读的女大学生“秦穗儿”在老人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当了一名老师。 制片人李佳伦说:“影片力求以最真实的场景、人物和故事,重现老人的支教人生。”他说,白芳礼身上有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比如,有一次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可他说不用了,还是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吧。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还有,90岁时,白芳礼蹬不动三轮了,就在车站车棚看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攒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到天津耀华中学捐钱。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当时,老师们全哭了。 “老人的三轮车、旧衣物、装钱的破饭盒、相伴多年的收音机,都将在银幕上再现。”李佳伦说。

关于电影《白芳礼》的详情故事情景?

8. 关于电影《白芳礼》的详情故事情景?

 关于电影《白芳礼》的详情故事情景?  据制作人李佳伦介绍,影片以白芳礼老人资助一位甘肃天水的贫困大学生“秦穗儿”为主线。在南开大学就读的女大学生“秦穗儿”在老人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当了一名老师。 制片人李佳伦说:“影片力求以最真实的场景、人物和故事,重现老人的支教人生。”他说,白芳礼身上有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比如,有一次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可他说不用了,还是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吧。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还有,90岁时,白芳礼蹬不动三轮了,就在车站车棚看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攒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到天津耀华中学捐钱。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 *** 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当时,老师们全哭了。 “老人的三轮车、旧衣物、装钱的破饭盒、相伴多年的收音机,都将在银幕上再现。”李佳伦说。
  
  
  白芳礼的剧情简介 · · · · · ·  白芳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  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 (展开全部) 白芳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  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电影以白方礼老人倾力资助天水市贫困大学生秦聪聪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靠蹬三轮车支援教育的感人事迹。
  关于校园爱情故事的电影  《狼的诱惑》  《七音符》超赞  《百万富翁的初恋》  《宝贝和我》  这几部都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希望你也能喜欢  都是韩国的
   
  求:关于大学生爱情故事的电影?  《情人结》  《毕业生》  《我的父亲母亲》
  爱情故事电影  猛鬼爱情故事_hd.mp4  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54yb6ay854ix5oOF5pWF5LqLX2hkLm1wND9maWQ9WkMxd1Nxalc3QW5Xd0UyZGVINio2Unp1TlR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SZtaWQ9NjY2JnRocmVzaG9sZD0xNTAmdGlkPUU1MUREN0JDMDFBOTI4MkJBNzdFQzFDM0JFQjNDQkY3JnNyY2lkPTEyMCZ2ZXJubz0xWlo=满意请采纳
  关于故宫的友情,亲情故事``  05年 李敖来到故宫博物院,并向故宫博物院赠送了一件它珍藏已久的宝物,故宫博物院院长在漱芳斋接见了他。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啊。  上世纪60年带爱新觉罗.溥仪作为第一批被赦免的战犯从抚顺回到北京,他重回了阔别长达40年之久的故宫,在御花园里他看见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在品茗。他说:“我们的祖国获得了新生,故宫也一定获得了新生。”
  关于校园爱情故事的电影,不要付费的  我给你栀子花开 小时代这类的 嘉窝掰度云往盘
  电影《爱情故事》插曲  旁观者伤  希望采纳
  关于亲情故事和名言  一、描写亲情的名言  舒适,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标榜。——英国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二、古代亲情故事三则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一门争死  东汉末期,张俭因得罪宦官侯览遭到通缉。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张俭的好友,于是张俭便去投奔他。不巧孔褒不在家,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张俭因孔融年纪太小,没有把实情告诉他。孔融见张俭形色慌张,于是便把张俭留下。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孔褒却被逮捕下狱。孔融说人是他留下的,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坚持要由他负责;孔母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闹得“一门争死”。郡县官吏拿不定主意,只好如实上报朝廷。最后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关于爸爸的亲情故事  
  让我骄傲的父亲 又是月中,我风雨无阻地去监狱探视他。尽管走之前,我已经将自己拾掇得非常整洁,可是,他一看到我,还是劈头盖脸地批评:“头发多长时间没剪了?一个连自己都打理不明白的人,能成什么大事!”    尽管坐在他面前的我,已经是一家拥有300多人企业的头儿了,但他总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但他说的一切,我都奉若圣旨。    他很另类    他一直是一个另类的父亲。    小时候,我是村子里最淘气的孩子——今天打了二伯家出来偷嘴的牛,明天把三婶家叼人的鹅撵得断气身亡,后天又率领本村的孩子与邻村的孩子为争夺一个能洗澡的池塘而打群架……母亲就是那时候被我又气又吓得了心脏病。    每次我在外面闯了祸,父亲都不怎么责备我,却经常在母亲没完没了的例行唠叨接近尾声时,总结陈词般地发言:“一个男孩子,不淘一点儿跟女孩儿有什么区别!”父亲的话,是无声的鼓励与纵容,我更加无法无天。    那时候我家几乎成了信访站,每天饭点时分总有人前来控诉我的“恶行”。那些“对不住”“都是我管教不严”“看我回头怎么收拾他”之类道歉的话,向来都是由母亲来说的,而父亲总是给人家递一根他平时舍不得抽的好烟,再沏上一壶好茶,默默地坐在一边听着。一次,等告状的人走了,父亲把我叫到跟前,问我:“你知道错了吗?”他第一次这样问我,我慑于他的严厉,说:“知道错了。”他一个耳光扇过来,打得我眼冒金星,我捂着迅速肿胀的脸,憋着眼泪问他:“我们今天去凿冰捉鱼,孙叔家三胖看小虎好欺负,趁他不注意把他推水里了,还把小虎抓的鱼给拿走了。我让三胖跟小虎道歉,他不肯,我不打他,他能把那鱼还给小虎吗?”母亲这时也过来劝他:“本来嘛,这事儿本来跟树儿没关系,他还不是爱打抱不平。”“既然你也认为自己没错,那你干吗说知道错了?”    他的语气严厉得像要杀人一样,我的倔劲儿也被他激了出来:“那不是被你像要吃人的样子给吓的吗?”这话一出口,我又挨了一个耳光,比前一个更有力。母亲想上来阻拦,被他凶神恶煞地阻止:“我明白地告诉你,第一个巴掌打你,是因为你是非不清,不敢坚持自己。你既然认为自己今天做得没错,那为什么要说自己错了?第二个巴掌打你,是因为你慑于压力就可以做违心的事、说违心的话。你听明白了吗?”转自lemonba.柠檬美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