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去行政化的介绍

2024-05-02 14:56

1. 大学去行政化的介绍

指使大学行政与学术分离,行政不能干预学术发展,给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指出:大学应该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术共同体,大学必须以学术为目的,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并且应有某种对绝对精神的追求。同时,大学还必须有所作为,除了能够培养优秀人才,还应该面向未来,服务社会。教授就是大学。教授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体现者和传承者,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尺度,也是对学生人品、学品有着根本性影响的群体。没有了教授,大学也就不成为学术共同体了,教授绝对不仅仅是大学的雇员。

大学去行政化的介绍

2. 大学行政化的介绍

大学行政化是个内涵丰富的词,至少包括两种有联系而不同的含义:一是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

3. 大学行政化的定义

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方面的行政化,是指过多地以行政方式,干预学校的工作,使得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限制。而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是指学校的管理人员,以行政权力压制教授的学术权力,或者获取不应该获得的资源,使得学校的价值取向扭曲,大家都想当官,而不专心教学和科研业务。

大学行政化的定义

4. 大学去行政化的大学“去行政化”≠去掉行政体系

按照《高教法》的规定,校一级应该设立学术委员会,那么院一级也应该设立相应的教授委员会,而校长和院长是不能出任该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的。学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应该交给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这类机构。另一方面,大学的行政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的管理,它必须适合大学,而不是将社会上的行政管理移植到大学。现在有些大学校长被任命前或是在行政系统或其他系统,从来没有在大学工作过,当他走上校长或党委书记岗位,就会把他之前的工作理念移植到大学,造成学校工作行政化趋向。从这个角度上看,比“去行政化”更关键的是大学校长要职业化。

5. 大学去行政化,还是去行政化

教育部官员:大学去行政化不能等同于去行政级别
大学去行政化不是去掉行政管理
众所周知,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大学也不例外。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质不是取消大学级别和层次,而是改变目前政府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配置方式,让学术权力参与其中,发挥作用。对教授学术水平的评价应以学术同行为主,而不是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政策。高等教育要深化改革,当大学的办学经费、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不是政府拨款时,大学的过度行政化甚至官僚化会自然消亡。很明显,民办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声就并不高。
大学的去行政化不能简单地与国外类比。中国的大学是在靠政府主导和提供主要资源的条件下逐步发展的,而国外的大学是在经费自筹的基础上不断自主发展的。中国大学行政化色彩越来越浓的原因在于政府对经费分配和人事任命的掌控,为了防止和减少大学的腐败现象,政府通过层层上收审批权限使监管越来越严,不能把政府加强监管等同于行政化。
大学的去行政化并不是要去掉大学的行政管理,而是应该去掉学术权力按照行政权力的逻辑来运行的管理模式,去掉给教学和科学机构及其人员的相应行政级别,去掉行政机构对学术事项的决定权,去掉掌握学术权力者也套用官僚作风的行权方式。其实,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有两种不同的结构模式。行政权力是金字塔结构,每上一级台阶都会增加权力范围;学术权力则不同,研究越深入细节,越有发言权。所以,应该去掉行政管理对教师授课、学生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非科学性制约。
大学去行政化不能等同于去行政级别
历史上,给大学校长确定行政级别是为了解决教育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这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有人认为,大学行政级别的存在,限制了学校独立行使自主权的空间,用行政规则管理学术,会让学校充斥衙门作风。那么,取消了行政级别就没有衙门作风了吗?任何社会组织都需要行政管理,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的有效幅度是7~8人(或机构),两千多万的在校学生、巨额的经费开支,不分管理层级的依据是什么?
有人认为,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后,让政府和高校之间保持距离,能增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让高校学术地位受到尊重。只讲从政府拿钱的权利,又要与主办者保持距离,这算什么逻辑?只要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大学校长就只能是委任制;只要大学校长采用委任制,大学校长就自然有委任机构的相应级别。
大学的去行政化关键不是取消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而是要改变目前大学内部按照政府机构设置的管理部门,避免大学成为政府的下级机构,要在大学内部按照教学和科研的本质规律设置相应的服务部门;大学的去行政化还体现在教师自身的观念上,教授不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去与处长、科长工资待遇或社会地位挂钩。
依法规靠章程才能去行政化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要实现大学系统的良好运转,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大学的发展行为,来明确大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依法管理大学,在法律的基础上办大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研发出创新成果,使大学真正担当起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急需高质量人才的责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使大学科学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大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前几年,教育部组织了各大学制定大学章程,进一步规范大学的运行模式,使大学的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大学要依据《高等教育法》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大学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依据高等教育法和大学章程理顺大学党委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真正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要依据大学章程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实现大学由行政主导,转为行政服务学术发展;靠大学章程规定大学内部制度建设与各机构之间运行的关系,实现科学高效管理,避免大学的行政化。
大学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学术委员会首先要有符合《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人员组成和明确的议事规则,机构和程序规定是学术委员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第二是要有与行政权力交叉相配套的若干制度,对于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权力的行为设计有效的约束机制;第三是学术委员会组成和规章制度要结合学校学科和文化特色。
大学行政管理的内涵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当大学行政管理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服务于广大师生,大学的人才培养才能得到科学发展。只有当教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被尊重,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被认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习权利才能被关注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提升,行政管理也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大学去行政化的根本,就是要使行政管理确保学术权力的良好运作,监督学术权力的不当偏离,保证教师的教学、科研权力,从而最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大学去行政化,还是去行政化

6. 大学行政化有何好处?既然它存在就一定有它合理的地方,那大学行政化的合理之处在哪?

大学去行政化,是指使大学行政与学术分离,行政不能干预学术发展,给学术自由的环境。行政化容易造成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模式的滥用,即把高校作为完全的行政机关来管理,而忽视了高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特殊性,其实质是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过度干涉,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界不清。
     从存在即合理角度,大学行政化并非像一些人指责的那样一无是处,一是大学行政化有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二是在现阶段行政化有利于高校提高自身地位,去争取资源;三是在整体环境“尚官”氛围下,给大学行政级别,体现了政府对高校办学成绩的认可,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政治地位,增加在政府的发言权;四是在高校内部,行政必不可少,任何组织、任何机构都有层次级别。就是私营企业,也是老板说了算,而要处理角角落落的业务或事务,还要在董事长下设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小组长等,层次管理。
      对于高校行政级别需要予以理性的分析。对于行政人员进行一定的权力分工、分层,保证政令畅通,是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管理所需要的措施。在此意义上,我国高校效率低下,不是科层制本身的问题,恰恰是科层制发育不健康、不充分的问题。西方高校的治理结构中,也存在从职员到校长的职级差异和职权分工。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如果把厅级、处级、科级、科员替换成西方高校的校长、总监、主任、职员其实并无实质差别。在外部关系上,高校与政府的交流、高校之间的交流,更多的还是依赖高校的实力、校长个人声望,以及学校领导与政府部门负责人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看高校领导的级别。
     所以,大学去行政化,不等于去掉行政体系。而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行政不得干预学术。学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应该交给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这类机构。二是大学校长要职业化。大学的行政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的管理,它必须适合大学,而不是将社会上的行政管理移植到大学。现在有些大学校长被任命前或是在行政系统或其他系统,从来没有在大学工作过,当他走上校长或党委书记岗位,就会把他之前的工作理念移植到大学,造成学校工作行政化趋向。从这个角度上看,比“去行政化”更关键的是大学校长要职业化。

7. 大学如何去行政化

  校长来当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只是大学行政化的一个表现:学术资源配置以行政为中心,校长、院长、处长几乎掌握了学校的所有学术与公共资源,教授争当院长、处长蔚然成风;大学组织结构向地方党政关系看齐,先政后学、先管理后学术司空见惯;工作机制行政化,以上下级关系来设定组织机制。此外,大学还承担着不应承担的社会职能,大学及大学校长亦被行政级别化。
  大学要去行政化,我认为可以从七个方面入手:一要回归大学精神,用知识共同体标准重塑大学价值;二要改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将决策权、管理权、学术权、监督权设定为平行关系,以界限和程序保证其有效行使;三要改造资源配置体制,将资源重心从学校移至院所;四要将大学承担的其他职能剥离出去,让大学更单纯一些;五要大幅度压缩教育行政部门中涉及大学的管理机构,大学内部也相应减少管理机构;六要取消各种形式的行政级别;七要大学校长职业化,我国应该建立职业教育家制度,并配套专门的职务保障制度。
  其实,在我看来,要管好一所高校,电影化或剧场化方式值得借鉴。打个比方,大学的管理就好比是拍一部电影,制片人是校长,任务是出理念、出钱,保障拍摄顺利;院系的负责人是导演,任务是启发演员演好戏,而演员才是好电影、好剧目的主角,这个主角就是教授。校长、院长与教授的关系,就好比是制片人、导演与演员的关系,他们间的关系是扁平化的,而不是科层制的。这种管理是艺术化的,它更有利于教师发挥其才华。名角多了,学校自然也就成了名校。

大学如何去行政化

8. 高校去行政化的意义

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承认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校学术发展方向。在高校形成崇尚知识和作为,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前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克服行政化倾向,不是今天才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早就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去行政化”,不是弱化行政管理,更不是告别行政管理,而是要摆正行政与学术的关系,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位。首先,要摆正高校行政管理核心理念,尊重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学术科研自身运作规律;再就是,解决好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等问题。这涉及管理方式、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任务目标等很多原则性问题,不是去掉高校行政级别就能水到渠成。倘若出现:外部干预弱了,内部干预反而强了,那也有违“去行政化”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