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多久失去法律效力

2024-05-16 20:52

1. 合同多久失去法律效力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合同的有效期,也没有规定合同什么时候失效,则要看当事人是否对合同生效和终止的时间进行了约定,以及合同的权利义务是否还存在。
一、保险合同成立就生效吗
关于保险合同成立是否生效的问题,在新旧保险法的规定是不一样的。现行《保险法》第13条明确规定了,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该条同时也规定了投保人和保险人可以对合同的效力约定附条件或附期限。也就是,保险合同的生效问题,首先要看保险合同中有没有关于合同生效的特别约定。如果有约定,就按照约定的时间或条件认定生效时间。如果没有约定,根据《保险法》第13条的规定,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保险合同什么时候成立,根据《保险法》第13条的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实务中,保险公司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就可认定为保险合同成立。除非保险公司明确表示或以合同中明确列明,合同自投保人缴费后才成立的,保险合同成立与否与是否缴纳保费无关。
二、经过法院签了离婚协议书多久可以办手续?
协议书的本质就是合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合同的有效期,也没有规定合同什么时候失效,合同的生效时间和终止时间,当事人可自行约定。只要约定的期限或终止的条件是合同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即合法有效。
三、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与履行期限的关系与区别
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是对合同生效或失效的时间约定,而履行期限是对履行合同义务的规定,并不是对合同效力的规定。附生效期限合同的期限尚未到来时,合同没有生效,当事人不能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并没有产生;但当所附期限一到,合同便产生法律效力,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都应当受到合同的拘束。因此,附生效期限合同中,履行期限是以所附期限到来为必要条件,所附期限尚未到来之前,履行义务并不存在,债权人不能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就是说,履行期限不可能在所附期限到来之前,只能在所附期限到来之后或者与所附期限同时到来。
附终止期限合同中,期限尚未到来时,合同没有丧失效力,当事人可以将履行期限约定在所附期限到来之前的任何有效时间。如果债务人没有在履行期限内履行义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解除合同的同时要求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合同附的终止期限已到,债务人没有履行义务,债权人仍然可以要求债务人承担包括继续履行在内的违约责任,但无需解除合同。
在实务中,大多合同因为当事人履行完毕而终止,也就是说履行是合同终止的最主要原因。合同的有效期限届满,也是合同终止的原因之一。另外,有些合同的有效期限往往与履行期限一致,使人们容易混淆这二个期限的概念与界线。例如在房屋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履行义务的租赁期限与租赁合同效力的终止时间往往一致,因此易将履行期限当成为合同的有效期限。在订立合同时,人们容易将租赁期限写成合同的有效期限。合同的租赁期限是指出租人将租赁房屋交付给承租人使用至承租人交回房屋的期间,即开始出租至房屋出租结束的期间;合同的有效期限是指合同开始生效至失效的期间。实质上这是二个不同概念的期限,应当区别对待。
附期限合同中约定附期限的目的在于当事人规定合同生效或失效的时间即有效期限,对合同效力在时间上作出限制;而在合同中约定履行期限的目的是在合同有效期限内规定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时间。二者虽有联系,但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一个有效的合同中,不管当事人是否有约定,合同均存在有效期限和履行期限,实务中应加以区别。

合同多久失去法律效力

2. 合同一般多久之后才会失去法律效力

合同失去法律效力的时间是:如果附终止期限的,期限届满时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当事人没有约定合同失效期限的,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时合同失效。合同失效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一、协议一定要有期限吗
协议不是必须要有期限。当事人可以对合同的效力约定附期限,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并不是当然无效,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这种情况只能向法院起诉,确定履行期限。
二、房屋买卖合同多久过期
房屋买卖合同若未附期限,则一直有效,不会过期。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三、如果没有附条件,保险合同自什么时候生效
附条件和附期限都属于法律行为的附款,是指当事人对于法律行为效果的发生或消灭所加的限制。我国法律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的条件是违背法律规定或者不可能发生的,应当认为该民事行为无效。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所谓条件,是指当事人以将来客观上不确定的事实,作为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第五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3. 合同应该多久才会失去法律效力

对于合同多久失去法律效力问题,一是按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二是当合同履行完毕后或合同解除后。若没有约定,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另外,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也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一、合同失效的时间如何确定?
合同失效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合同没有有效期,如果不能协商达成补充协议,双方可以随时要求终止合同,但应给予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当事人对合同效力约定终止期限的,自期限届满之日起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加期限。附生效期的合同自期限届满至时生效。自期限届满以来,附终止期限的合同无效。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予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二、如果约定到期,合同会自动终止吗?
如果约定到期,合同会自动终止。但不妨碍向发包人索赔违约责任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到期是否自动终止取决于合同的条款,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效力。附生效期的合同自期限届满至时生效。自期限届满以来,附终止期限的合同无效。当事人同意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条件成就时,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权利消灭。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合同应该多久才会失去法律效力

4. 合同多长时间会失去法律效力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一、民法典医疗事故申诉有效吗?
是有时效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民间借贷追诉期多久
民间借贷追诉期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人身损害诉讼时效如何认定?
人身损害诉讼时效自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5. 合同多长时间就会失去法律效力

合同多长时间会失去法律效力需要看合同约定。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一、附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是否有效
有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根据本条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对赠与合同的效力附条件,即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所谓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是指赠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某种事实状态,并以其将来发生或者不发生作为合同生效或者不生效的限制条件的赠与合同。所附条件是指合同当事人自己约定的、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用来限定合同效力的某种合法事实。
附条件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规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是否成就来决定合同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合同。
三、附条件终止的附条件合同有效吗
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有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第一百六十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合同多长时间就会失去法律效力

6. 合同多久失去法律效力

合同失去法律效力的时间是:1、当事人约定合同附终止期限的,自期限届满时合同失去法律效力;2、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当合同已经履行完毕或者解除合同等终止情形时失去法律效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一)债务已经履行;(二)债务相互抵销;(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四)债权人免除债务;(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7. 合同多长时间就会失去法律效力

民法典规定,合同约定的期限或者条件达成后,合同就会终止,合同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如果合同无效的,合同自始至终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合同多长时间就会失去法律效力

8. 合同多长时间就会失去法律效力

合同多长时间会失去法律效力需要看合同约定。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