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2024-04-30 03:24

1.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促进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增加个人和企业业绩,进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个行业内的企业都需要构建绩效考核体系,提升自身业绩,争取在市场占有一足之地。
          一、如何构建现代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1.考核内容的选取原则
         考核内容的选取,应当以岗位的工作职责为基础,结合具体工作内容来确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原则。
         (1)符合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绩效考核既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员工行为的向导,规范着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等。企业鼓励做什么,员工才能做什么。可见,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内容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相一致。
         (2)内容选择要有侧重。一份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内容并不意味着包括所有工作内容,只需要涵盖岗位的关键工作内容,让员工清楚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就可以。因此,考核内容要有侧重性。并且,在确定考核内容之前,需要认真分析它的可行性和典型性。只有真正反映员工绩效,对企业经营与发展有利的内容才可以被列入绩效考核中。
         2.考核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其内容
         企业需要以人为本构建新时期的绩效考核体系,满足员工的根本利益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绩效考核体系,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个人业绩和企业业绩,促进企业的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体系,应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考核层次要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要想绩效考核内容能够真正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并对其做出客观与公正的评价,企业需要分层次、科学地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及评级程序。只有分层次地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和代表性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综合评价员工行为及其产生的效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考核机制要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在各个岗位上建立一个与总体目标相符的岗位发展目标,从而制定一个有效的、可行性高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能够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也能够提高绩效考核机制的可实施性。绩效考核机制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在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部门之间等建立互评机制,打破部门内部和自上而下的考核惯例。下属、平级和其他部门的人员也能参与考核工作,有利于企业进行全方位、客观与公正的绩效考核。第二,量化考核,细化到人。明确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的标准,使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关键内容,以及业绩应该达到怎样一种程度。第三,定期总结考核结果。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该及时检查考核情况,定期总结考核结果,以便对照这一时期的工作业绩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3)创建绩效激励和发展机制。企业要坚持物质刺激与精神奖励、短期刺激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创建绩效激励和发展机制,全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为员工提供长远的发展前途与目标,有利于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与理想,激发员工对成功的渴望,最大化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体系的作用。
         (4)坚持突出团队协助精神考核。要想有效发挥绩效考核对公司的促进作用,必须突出考核员工团队的协助精神。有利于增强员工与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使公司业绩得到发展。因此,在绩效考核指标中应当增加员工协助精神考核。
         (5)着重突出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作为绩效考核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必须着重突出其内容,并在考核指标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才能够综合反映员工的工作活动、工作态度等诸多情况,以及员工活动产生的效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绩效考核应当尽量量化,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考核指标,着重突出员工的重点工作内容和企业的核心利益。
          二、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促进个人和企业业绩的提升
         通过科学合理的构建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明确企业和个人的绩效方向,为其工作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在绩效考核评价环节,通过绩效管理能够对企业部门、团队和个人的工作成绩及其产生的效果,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公正与客观的评价。进而明确相关组织和个人对企业的贡献,有利于促进个人和企业业绩的整体提高。
         2.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绩效管理能够明确每个工作岗位和工作团队的绩效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避免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能等发生重叠现象,提高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使员工和组织团队明确地知道每项工作由谁去做、怎么做,完成之后交给谁等问题。因而,从业务流程方面考虑,绩效管理能够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计划管理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随意性很大,不利于企业计划管理有效性的发挥。绩效管理作为计划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点。绩效管理既是对员工绩效的一种评价,也为员工和组织团体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指明了工作的具体方向。这就需要企业根据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短期发展目标,提出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进而加强对工作的计划性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4.发现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绩效管理的评价和反馈,企业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一段时期内的企业业绩情况,掌握企业发展中各项经营活动的优劣程度,反映出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5.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在现代企业中,某些管理者一味地追求业务成绩,忽视了自身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致部门管理者不知道如何制定部门工作计划、怎样发挥部门优势,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部门业绩的提高。而绩效管理强调的是计划管理,能够有效地指导管理者制定工作计划,提高管理水平。
         6.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无论企业实施何种管理手段,主要都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服务,绩效管理也不例外。一个成熟的企业通常具有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需要历经短暂或长久的时间才能够实现。因此,企业需要结合外界市场经济环境制定短期发展目标,然后将短期发展计划下发到各个部门,部门把绩效目标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上,进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套可行性高、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和组织团体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个人业绩和企业业绩的全面提高。将绩效管理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优化业务流程,掌握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竞争能力,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2. 绩效管理体系框架的部分

(1)绩效管理制度设计。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建立统一、完备的绩效管理制度,指导、规范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牵引和约束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确保企业的绩效管理客观、公正地推进,使对员工的评价更具公正性和合理性,确保部门和企业目标的达成。包括企业目标分解、分层分类考核制度、考核等级和考核关系的确定、考核方法选择、考核量表制定、考核申诉及考核反馈办法等。(2)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有了制度体系,明确了绩效管理推进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接下来就要建立组织保障体系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绩效管理只能浮在面上,难以有效落实。首先要成立由企业总裁挂帅、各大部门领导参加的绩效管理推进委员会,明确各委员的职责,确定推行的方式、日程、问题解决等事宜。其次成立各个部门或系统的绩效管理推进小组,小组成员由部门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和员工组成。各小组负责在本部门有效推行绩效管理体系,并定期向绩效管理委员会和绩效管理支持与咨询小组汇报工作进展以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三,成立以人力资源部为主导、管理顾问介入的绩效管理支持与咨询小组,咨询协助各推进小组开展工作,培训各小组成员,向高层及时汇报推进过程,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四,由绩效管理支持与咨询小组向委员会成员和推进小组成员培训绩效管理的思想、操作方法、制度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最后,绩效管理推进小组和支持与咨询小组对绩效管理全过程进行定期跟踪,了解制度操作、部门和员工绩效改进等方面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及时进行制度优化、改进工作。(3)绩效目标体系。管理者给下属制定工作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目标,部门目标来自企业目标,而企业目标来自其战略。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目标体系才能保证每个职位都是按照企业要求的方向在努力。因此,绩效目标体系从企业战略分析开始,到企业业务重点、策略目标,再到部门业务重点和关键指标,最后层层落实到岗位,这样企业的绩效目标体系就建立起来了。然而绩效目标体系是围绕着部门职能或流程进行的,设定的目标或指标都是针对“职位”而言的,没有直接涉及到组织中的员工(执行者),关于企业员工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职位目标,就是绩效管理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4)绩效管理过程。也可称为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动态循环,在本文中指的是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它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结果使用及反馈提高四个环节。绩效管理体系主要解决了在“任职者”层面如何承接企业战略和目标的问题,通过它,绩效目标体系落实到了各个职位的“任职者”(管理者和员工)身上,从而使得绩效管理与管理者的日常管理有机结合,企业战略也才真正得以落地。

3. 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

4.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的体系构建步骤

一、KPI的设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公司的目标在制定部门级KPI时,有时会出现部门级指标上一级来源不清楚的情况。例如在制定行政人事部的KPI时,设置了一个环境卫生指标,审核时发现,不清楚该指标可以支撑上级的哪一个指标。KPI指标的设置,是至上而下层层分解进行的,下一级的指标是为了完成上一级的指标。通过自下而上的汇总业绩,才是最终公司的业绩。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两张皮现象。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制订绩效指标时是否自觉地把指标与过程联系在一起。指标是反映过程运行状况的,也就是说指标和过程是一一对应的,在制订指标时一定要明确这个指标对应的是什么过程,既不能用大指标套小过程,也不能小指标反映大过程。公司级的指标与过程对应明确了,那么,过程的分解或展开也就对应了指标的分解或展开。因此,正确的分解、展开的方法是:对应的过程公司战略目标—→公司级KPI—→—→根据需要分解、展开过程—→子过程或部门的KPI—→再分解、展开过程—→……→直至个人这样才能保证纵向、横向各级指标的相关性和针对性。产生指标制订与过程分离的客观原因是,绩效管理的对象是绩效,而直线经理关心的是过程,两种管理没有结合在一起。此外,绩效管理人员对过程不熟悉也是原因之一。要搞好绩效管理,应该让直线经理(从上到下)自己来确定指标,绩效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二、KPI的制定一定要考虑流程因素KPI制定时,在纵向上要考虑上一级的指标,在横向上则要考虑流程因素,要清楚每一个工作的输入与输出及过程的要素是什么。某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制造配套企业,以销定产。在对生产部进行指标设置时有一个是降低库存。库存主要是根据销售部制定的销售计划来决定的,而销售计划又是根据客户需求制定的,销售计划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关系到库存的数量。所以,在对生产部制定降低库存这一指标时,一定要对销售部制定销售计划预测的准确性这样一个指标,才有可能减少销售部与生产部之间的矛盾。在制定结果性指标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结果的输入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输出的结果性指标的有效考核。所以,企业在进行KPI体系设计的时候,如果流程没有梳理清楚,就会为以后的考核体系的实施留下很多的后遗症。输出由输入和过程决定,故绩效同样取决于输入和过程,用函数来表达,就是:P=F(I,S)当我们对某个部门或过程进行绩效考核时,实际上是认为过程可以被控制,即过程没有系统性偏差(SMART原则之一),P=F(I)。此时,绩效指标仅与输入相关,制订指标就应该考虑输入的因素。其实有些指标,如投入产出类指标本身就包含了输入,不把输入分析清楚,就会无法测量。有些指标的计算与输入无关,比如文中的“库存降低”,如果给它一个固定的指标值,假定目标库存降低10%,即P=10%,这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要么过程的输入与绩效无关,要么输入是常数(输入是稳定的)。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应经过分析才能确定。本例中,销售计划(输入)影响库存,要实现降低库存,就一定要保证销售计划的准确(输入稳定);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只能把库存降低指标设计成与销售计划的准确率指标相关,即:库存降低=F(销售计划准确率)三、要确实能体现KPI中关键和少量的作用在初期制定KPI时,企业也许能做到关键与少量,但当回头对KPI进行审视时,又感觉指标制定得太少,于是老总就担心是否能全面的衡量一个企业的情况。这在我们咨询的企业里普遍存在,即担心少量的指标是否可以考到位。事实上,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能将一个企业一个部门80%的工作考到位那就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追求指标数量的多样性,而另一方面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又没有到位,到头来就会落入什么指标都涉及到了,但什么指标也没有考到位的情况。KPI的制定,一般5-8个即可,太少的话,达不到平衡的作用,不能全面考虑到财务、客户、流程与学习几个方面;太多的话,顾此失彼,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所以,制定指标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关键性,真正能反映企业成功要素的。四、不追求所有指标的绝对量化往往越是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就越追求指标的量化,因为基础薄弱,就会有很多的人为因素在里面,而指标越量化就越能减少这种因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工作和工作的所有方面都需要予以精确量化的。时间、成本和数量基本上都好量化,但很多要求质量的地方,往往较难量化。事实上,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很多会反映到质量的好坏方面。平衡积分卡中的学习与发展这一领域中的大多数指标,如优秀员工培养、人才结构调整、绩效管理推动等指标,确实是很难去量化的。而这些软性的指标又是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的选择。例如绩效管理推动这一KPI,就很难被精确的量化。也许该指标可以通过提供每一考核周期的考核结果来量化这一指标,但这只是这一指标的一个很小的成果。而该指标所反映的成果往往体现在过程中,并最终反映到销售数量、成本降低等这些与数量和成本有关的指标上。在不可能做到足够精确的地方要求精确,这很可能是最大的不精确。所以,对这一类指标,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管理者的评估达到考核的目的。而过程则由实施考核的主体进行观察、记录来获得主要的评估依据。另外,还要有能力对量化的指标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便在对KPI进行检查的时候,有事实的依据。在进行数据收集的时候,要明确各个指标的收集者,即是考核指标的来源。同时要指定专人对整个公司的KPI进行管理。组织绩效有两种,一种是结果绩效,一般来说,KPI是针对结果绩效的;另一种是行为绩效,或称执行绩效。单从“绩效管理推动”这件事来说,它是行为。这里面应该包含一系列措施,比如制订推动计划、培训、完善绩效测量系统、对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监督检查等等。对于这种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没有必要刻意去设计一个量化指标,只要对工作逐项检查或审核就可以了。笔者认为,组织的“任务行为绩效”通过检查和审核来评价更为恰当,正如个人行为绩效要通过行为观察来评价一样。另一方面,这一系列的推动措施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推动“绩效管理”,因此“推动”的效果还应该用“绩效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来评价,其中包括考察绩效管理过程是否健全,也包括反映“绩效管理”效果的指标,如KPI的检测率、分析率、偏离率、KPI发生偏离时的纠正率等的实际完成情况。高层领导把“推动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绩效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综合起来,就可以对“绩效管理推动”进行评估、评审。总之,绩效管理是为了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不是为绩效而绩效,更不是为KPI而KPI,只要有效,方法越简单、越直接越好。)五、制定和管理KPI,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是管理者自身的任务在KPI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部门主管认这这是在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存在着应付的行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高层要不断的对部门主管进行培训,进行会议的交流,要施加必要的压力,改变其观念;另一方面则需要高层亲自和部门主管以及部门的员工共同制定部门级的KPI。只有涉入的程度越深,他们理解和完成的可能性才越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年度进行KPI考核时,要确实将考核的结果与奖励、晋升挂钩。尽管绩效管理的小循环旨在改进工作、修正指标,但在其大循环过程中,则一定要实实在在将结果进行运用,并且是不参杂水分的应用。只有通过多种的措施,才能纠正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真正认识到KPI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自己的基本任务。

5.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任何公司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内有一项调查研究资料,通过对已建立绩效制度的92家大、中型公司进行的调查表明:大约有65%的公司对他们的绩效管理制度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有15%以上的公司认为现有绩效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国外有些管理权威甚至提出一种更为消极的观点,他们把绩效管理称为“管理的七大致命疾病之一”。
由此可见,企业实施绩效管理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是一个持续循环,渐进提升的过程。
XX集团自有目的地实施绩效考核(一开始只能叫做绩效考核,还谈不上绩效管理。即使是现在,虽然早已有了绩效管理的意识,但仍未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实质上仍是以“考核”为主)以来,已有近10年的时间。这10年来,经过不断的尝试、调整,中间走了很多弯路,已初步建立起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很不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借此机会,结合XX集团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如何才能建立起来。
 
一、绩效管理概述
(一)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这里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绩效管理一定要以激励为中心,努力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重处罚,轻奖励,是不少企业老板的管理思维。虽然这种思维在特定企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中国的大环境、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和中国新一代职业人群的心理特点看,对于被管理者还是要多用鼓励、赞扬、激励,少批评、处罚。罚字当头,在绩效管理的指导方向上就出现了偏差。没有哪一个职业者愿意呆在一个动辄受罚的企业,尤其是创新性行业的企业。绩效管理不应只是罚,而是让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贡献取得报酬,达到目标就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没有达到目标则没有绩效奖励。只有长期没有达成目标可能会受到降薪或其他的处罚,但这也是占很小的比重。总之,绩效管理要“奖字当先,奖大于罚”,这样才能有效牵引员工积极奋进。
所以说,员工讨厌的是糟糕的绩效管理,喜欢的是科学的绩效管理。好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上进,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管理是激励性、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跟联系

绩效考核(技术层面)
   
绩效管理(组织层面)
   


联系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其中的一个环节,它为绩效的反馈和应用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区别点
   
过程
完整性
   
管理过程中的局部环节和手段
   
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涉及所有的人员和活动,是一个闭环过程
   


侧重点
   
侧重判断和评估,强调事后的评价
   
侧重信息沟通与绩效提高,强调事先沟通与承诺
   


管理价值
   
人力资源程序
   
管理程序
   


考察对象
   
关注结果
   
关注结果,也关注行为
   


关注点
   
关注结果、关注过去绩效
   
关注过程以及改进与提升,着眼于未来绩效的提升
   


出现的
阶段
   
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
   
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结果应用
   
更多关注在工资奖金的分配层面
   
考评结果的应用多元化,除了必要的物质激励,更关注如何与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等挂钩
   

(三)绩效管理的层次及其管理导向

由图可见,绩效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工作业务流程及完备的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上的,然后通过逐级实现员工绩效、部门绩效、系统绩效、企业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自下而上,层层保障。
(四)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具备的特点
1、系统性
绩效管理体系不仅仅指由绩效考核指标构成的绩效考核体系,还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和分解、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实施过程控制、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只有将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看待,才能使整个绩效管理架构发挥“1+1>2”的效果。
2、整体性
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整体,因此,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要关注组织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与员工个体绩效目标的衔接,通过绩效目标的层层分解确保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
3、可持续性
绩效管理要兼顾企业短期和长期目标的需要,为企业绩效持续提高提供保障。因此,在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时,既要设定经营性指标,也要设定发展性指标。
4、可调试性
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应具有能够不断优化调整的机制:绩效考核方法的设定、绩效指标的选择等都应能够随着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应包含这种周期性调整的机制。
5、可操作性
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考核指标的数据来源上。 考核指标应具有可靠、易获得的数据来源,以便于考核的实施。
(五)、岗位说明书的制订
谈到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或者说人力资源工作的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是什么,首先大家会想到是组织架构,只有确定了组织架构,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划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规范各项工作流程。组织架构是公司的主体,是组织运行的基础。那么如何让这个组织丰满起来,各项工作能够协调的开展运行起来,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就是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将组织各岗位、各工作流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完成。所以说岗位说明书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石。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岗位说明书的重要性,在制订的时候应付、拼凑。基础没打牢,如何确保后续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套健全的岗位说明书可以发挥以下六大作用:
1、为招聘、录用员工提供依据;
2、对员工进行目标管理;
3、是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
4、为企业制定薪酬政策提供依据;
5、员工教育与培训的依据;
6、为员工晋升与开发提供依据。
因此,要想让绩效管理体系更加牢固,企业必须重视岗位说明书的制订,尽可能的完善岗位说明书的内容,为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甚至整个人力资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岗位说明书内容及制订的方法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二、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评价或绩效考核,它是包括后者在内整个目标设定与达成循环往复的过程。绩效管理的螺旋式推进过程,是促进绩效螺旋式提升的手段,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当是基于“PDCA”形成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改进循环,以保证公司、部门、员工各级绩效目标的实现。按照“PDCA”闭环的思路,可以将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分为六个环节:
P(计划):制定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
D(实施):进行日常的绩效实施和指导;
C(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将绩效考核结果加以应用;
A(改进):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计划。
其中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就是我们常说的绩效考核。另外,对于初次制订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在正式制订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之前,还应该加入一个“绩效导入”环节。绩效管理体系的各环节如下图所示。

(一)绩效导入(初次制订)
绩效导入期就是绩效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才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工作,直接影响着公司绩效管理推行的成败。其主要工作包括:
(1)公司各项基础资料整理分析;
(2)绩效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
(3)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调查;
(4)绩效管理制度及政策确定;
1、公司各项基础资料整理分析
企业做绩效管理第一步工作就是各项基础资料整理分析,针对公司的管理系统进行各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的整体梳理,为后面的工作开展制定基本思路。每个企业的管理基础和管理状况有区别,所以基础资料的整理也是有区别的,最主要的资料为:部门组织机构图(表),岗位编制图(表),部门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图/表(人事、财务、业务、生产等),各项管理制度(人事、财务、业务、生产等),薪酬状况(核心问题)。
要推行绩效管理工作,首先上面的基本信息都是必须进行整合分析的,一般已经具备的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调整。尤其很多公司这些基本信息都不完善,那么就需要先以这些基本资料的整理为绩效推行前的首要工作。
通过以上的工作信息梳理,我们了解了企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了部门的权责,了解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衔接。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开展,即薪酬状况的了解。
公司是经济组织,作为经济组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经济利益的分配。我们推行绩效管理也就是对经济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实现按劳得酬。所以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也是绩效管理开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完善薪酬体系的公司,要考虑如何调整薪酬结构,将绩效工资合理划分出来,没有完善绩效体系的公司,要考虑如何在推行绩效的同时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这也决定了公司绩效推行的成败。
整合分析了以上信息,我们就可以开始绩效管理前期的正式导入工作了。
2、绩效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
绩效管理的导入,第一项工作就是培训,这个培训工作会贯彻绩效管理工作的始终。
前期的培训工作主要有3个:
(1)绩效管理培训:什么是绩效管理,什么是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同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绩效管理的战略意义(高层以此为核心)、管理意义(中层以此为核心)、工作执行与业绩提高意义(基层管理与员工以此和核心),绩效管理的优缺点,绩效管理成功案例分析,绩效工资的设定,绩效结果的使用,绩效管理的双刃剑功能,绩效成败案例讨论,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意义。
(2)绩效考核操作培训(绩效实施期开展):如何开展绩效考核,我们在绩效考核中的工作和关系如何,如何拿到高的绩效,绩效面谈如何开展,绩效申诉如何开展。
(3)绩效管理总结会议培训(绩效改进期开展):如何对部门、个人绩效进行总结,改善计划如何实施,如何同员工探讨提高。
导入期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开展第(1)项培训,当然这些培训都是分为多次课程开展的,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级要适当调整培训讲义,将学员们最关注的地方作为培训的核心开展。而且培训内容要和第3项工作“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调查”相结合。
3、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调查
为什么要把调查工作放到培训工作之后呢,因为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都会对绩效管理有一鳞半爪的了解,所以首先对绩效管理这个概念进行整体的、统一的灌输,使公司内部对绩效工作有一个统一的认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开展调查,我们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调查工作以培训+座谈(部门面谈、个人面谈)+调查表的形式开展,虽说会比较复杂,可是只有让员工参与进来,让绩效管理成为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工作,我们的绩效管理体系才会有效。同时也可以使员工体会到公司管理的公平公正性,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与被尊重,为我们后期的工作打好人际基础。
通过调查将各层级的意见汇总起来,进行讨论解决,从而能够大体确立公司的绩效制度及管理方案。
其中绩效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是绩效工作的一项有力保障,将各部门的实权人物纳入其中,使绩效会议能够一次到位,不需要多次沟通确认,而且将绩效问题转嫁到部门和公司管理层级,这才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4、绩效管理制度及政策确定
绩效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确定,是各管理层级意见的统一,我们需要根据这个统一的核心,进行绩效管理制度的拟定,通过管理层的讨论认可,就可以进行又一次的培训工作,使绩效管理制度正式确立下来,我们绩效导入期的第一个胜利就取得了。
在绩效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各层级的绩效工作权责,明确了绩效工资的核发政策,各岗位考核周期,绩效结果应用及奖惩等相关内容。从而搭建起公司最基础的绩效框架,剩下的只需要完善丰满其内容就可以了。
(二)绩效计划(P)
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核心思想和基本政策。后续就需要以此为基础,制订绩效计划和目标。
绩效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岗位在本次绩效周期内的工作要项;工作结果的预期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各岗位在完成工作时拥有的权力和可调配的资源;组织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沟通方式等。
绩效目标应遵循“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层层保障”的原则,将公司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位员工。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包括绩效考核维度的选择、绩效指标的设计、相应绩效标准的设定、绩效指标的权重选择、数据来源设定、考核周期选择等。
(1)绩效考核维度的选择
绩效考核维度的选择指对绩效考核的关注点进行分类概括,确保所选择的维度能够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平衡计分卡这种考核方法,可以省略考核维度选择这一步,因为平衡计分卡要考核的维度已经是确定的了。
(2)绩效指标的设计
绩效指标是指从哪些具体方面对工作绩效进行衡量或评价。绩效指标的设计要遵循SMART原则。
通常,绩效指标的设定都采用从上到下分解的方法。KPI的考核维度、目标管理的目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都可以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分解的起始基础。
(3)相应绩效标准的设定
绩效标准是指对应于每一项绩效指标,工作绩效应达到的水平。
绩效标准的设定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量化、适度。
量化是指对于能够设置定量标准的指标,要设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于不能够设置定量标准的指标,要进行定性分级。
考核标准的设置还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高的标准容易打消努力的积极性;过低的标准则会导致工作懈怠,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进程。
(4)绩效指标的权重选择
权重代表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表明在一定时间内所关注问题的优先顺序。可以采用德尔菲法与配对比较法相结合的权重设置方法。
(5)数据来源的确定
数据来源的确定有助于提高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减少考核过程中负面的人为影响因素;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绩效考核中的职责分工;同时也是验证绩效指标设置是否合理的必要一环,不合理的绩效指标可能会无法确定数据来源。
(6)考核周期选择
根据绩效考核的具体需要确定绩效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周期设定的总体原则是从上到下逐渐缩短。例如,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周期可以设定为“年度考核”,部门级的考核周期可以设定为“半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员工级的考核周期则可以设定为“季度考核+年度考核” 。
 
绩效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应在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与协调下,由员工的直接领导和员工本人共同完成。直接领导和员工一起就员工本年度将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有哪些考核指标、何时应做完等问题进行识别,是一个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并且最终要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绩效计划责任书。
(三)绩效实施(D)
绩效实施与辅导是绩效管理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却也是在绩效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应在人力资源部的协调下,由员工的直接领导对员工绩效的实施情况加以了解和辅导。
绩效实施与辅导的过程,就是员工的直接领导回答如下问题的过程:所定工作目标进展如何?哪些方面进行得好?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员工是否在朝着既定的绩效目标前进?为使员工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需要做哪些改善?在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管理者需要做哪些工作?是否需要对员工的绩效目标进行调整,如果需要,怎样调整?管理者与员工在哪些方面达成了一致?管理者与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探讨?
绩效实施与辅导实际上是对绩效实施的过程控制。
(四)绩效评估(C)
这一环节包括三方面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将绩效考核结果加以应用
1、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与绩效计划环节紧密相连,就是以工作目标为导向,以工作标准为依据,利用合理的评价方法与衡量技术,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态度、行为及其业绩进行评价的过程。绝大多数企业都把绩效管理当成了绩效考核,所以很多公司表面上推行的是绩效管理,实际上只能算作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方法选择
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实用性、成本、工作性质三项重要因素。
(1)实用性
不同考核方法侧重点不同。例如,360度考核方法侧重考核者的选择;KPI侧重指标的选择;平衡计分卡侧重通过考核指标维度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则侧重于目标的设定。
(2)成本
成本包括开发成本和执行成本两部分内容。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建构考核体系所需投入的时间、人员、费用成本等;执行成本主要指评价者需要提供的时间和精力等。
(3)工作性质
不同工作性质可以收集到的绩效数据不同,例如,有的工作需要以行为衡量(如接待员)、有的需要以结果衡量(如高层经理、销售员、操作工人)。
比较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平衡计分卡(BSC)、目标管理(MBO)、KPI、360度、行为锚定法等等。这些绩效考核方法都各有侧重,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甚至很多情况下需要结合使用。例如,平衡计分卡通常需要与KPI结合使用(这也是XX集团目前所采取的方法),因为平衡计分卡侧重于考核维度的选择,而KPI则是一种成熟的选择指标的方法;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KPI的方法选择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考核指标。
除此之外,同一企业的不同绩效考核对象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例如,部门绩效可以选择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KPI等考核方法,不适用对个体行为进行考核的行为锚定法等;员工绩效可以选择目标管理、360度等考核方法,过于简单的个人岗位以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岗位则不适用平衡计分卡等考核方法。
2、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为了达成设定的目标、实现业绩成果而采取的改善不理想行为表现、巩固加强优良行为表现的沟通过程。考核仅仅是手段,绩效管理的积极目的是使员工了解个人绩效目标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提供解决措施,促进员工的发展,使员工在执行企业任务的同时认识和利用自身全部潜能来提高工作业绩,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统一。
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结束后,认为绩效管理就结束了。这是根本错误的。绩效考核之后,管理人员要重视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持续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绩效反馈与沟通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告诉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哪些做的好,哪些出现了问题,如何进行改善等等问题。包括上下级之间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的过程、达成共识的过程。
有效的绩效反馈可以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使员工明确其绩效表现,正确认识其优势与不足。与员工的绩效沟通还能够使员工更加认同绩效考核结果,减少甚至避免其对绩效管理可能产生的不满情绪。
3、将绩效考核结果加以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就是根据评价结果,对被考核人进行激励,兑现绩效回报的承诺。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反馈机制。只有把考核的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挂钩,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改变人们的行为,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帮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
企业应重视绩效结果的应用。不同的绩效考核结果要进行不同的应用,绩效结果应用主要有:晋升、培训、奖金、加薪等。
绩效结果应用范围广阔,可以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
(五)绩效改进(A)
绩效改进需要确认工作绩效的差距,查明产生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知晓了考核的结果。要组织改进,还必须进行“五比”,将工作结果进行比较找到差距。“五比”是业绩比较的五种方式,包括:与计划比、与过去比、与同事比、与对手比、与标杆比。
针对存在的差距,我们还得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原因分析的常用工具可以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法:QC七大手法、新QC七大手法、IE手法等。通过原因分析,就可以拟定相应的对策了。
最后,根据改进对策,组织绩效改进工作,使既定目标得以实现。根据绩效改进的方式,可以采用职责改进、协调改进、培训改进、创新改进、外援改进五种。
另外,绩效改进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素:
意愿——要帮助员工建立想改变的愿望。如果员工自身不想改变,那么后续的工作就很难开展。
知识和技能——使员工了解到自身的能力与差距,知道应做什么,并知道应如何去做。
氛围——为员工提供一种鼓励其改进绩效的工作环境,在遇到困境时能够得到直接主管的协助,给予适当的辅导。
奖励——要使员工相信行为改变后会获得奖励;奖励要适时、适度,要有针对性。
 
以上便是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另外,在构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绩效管理的几种通病:
(1)绩效目标“霸王主义”——确定考核目标时硬压高目标,没有商量的余地,结果就是被考核人消极应付。如果一个目标是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实现的话,就不会有人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2)绩效计划“主观主义”——被考核人拟定绩效计划时不依据客观情况,不征求上级和下级的意见,想当然,导致计划执行不顺,效果不佳。
(3)绩效考核“秘密主义”——数据来源不可靠,或没有数据,考核凭印象,不敢公开考核过程,只是最后简单给出考核结果。这种考核的结果就是很多员工心里不服,意见很大,最后都不把考核当一回事了。
(4)绩效沟通“虚无主义”——不进行绩效沟通或简单就考核结果的认可沟通,员工不能正确、准确认识绩效考核及后续的进步方向。绩效管理成了管理人员的“独角戏”,员工从没成为“剧中人”。
(5)绩效辅导“放任主义”——在绩效计划实行的过程中,对被考核人不闻不问,员工无法感受到考核人对自己的关心。绩效管理既要关注绩效的结果,更要关注绩效的过程,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考核人不能只做一个“验尸官”。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管理手段对被考核人产生激励作用,促使被考核人取得更高的业绩。这样在绩效管理中就离不开贯穿全过程的沟通交流,离不开在考核人与被考核人之间取得共识。这个沟通贯穿着从“绩效导入”到最后“绩效改进”的各个环节。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取多方面的意见,形成科学、适用的绩效管理体系,保证绩效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
 
绩效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强调绩效沟通,需要层层保障!它是企业全系统的工程,要求从上到下各层级、从左到右各部门的参与。如果将绩效管理完全看做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绩效管理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因此,坚持全面的、系统的与辩证的观念,切实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应成为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点。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6. 怎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应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呢?包含以下八个方面:
一、明确绩效管理目的
有些企业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全体员工为了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共同参与制订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面谈、绩效改进的持续循环的过程,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其中的一个环节。企业实行绩效管理,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实施绩效管理前必须做出回答,否则绩效管理过程就会出现偏差。重处罚,轻奖励,是很多企业老板的思维,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除了扣钱还是扣钱,导致偏离了绩效管理的本质。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我认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让员工的收入与付出成正比,达成企业战略目标”,让员工广泛参与,成为绩效考核的主体,绩效管理才有可能推行成功。
二、岗位说明书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运行的主体,是企业运行的载体和基础。企业确定组织结构后,需要设置相应的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胜任条件、相应的制度流程等,岗位说明书是将各岗位、流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载体,因此,岗位说明书是人力资源工作最基础的工作。一份完整的岗位说明书是招聘、录用员工、员工绩效考核、企业制订薪酬福利政策、员工培训开发、员工晋升与发展的依据。
三、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岗位在本次绩效周期内的工作要项;工作结果的预期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各岗位在完成工作时拥有的权力和可调配的资源;组织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沟通方式等。绩效计划必须层层分解到部门负责人、每位员工,必须上下达到一致认同。
四、绩效辅导
绩效辅导是绩效管理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却也是在绩效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绩效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达到绩效目标,增加收入。员工能否达到绩效目标,绩效辅导质量的好坏尤为重要。作为领导者,对下属进行绩效辅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绩效辅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员工平时的绩效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对基层员工提出合理的要求给予帮助。只有上下一心,方可保证达成绩效目标。
五、绩效考核
绩效考评指考评者依据双方接受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的过程。考评者要公开、公正、公平,实事求是地对被考评者进行考核,千万不要歪曲事实,打击报复,否则就会“吃不了兜着走”。设计的考核表单越简单越好,最好是一日一小结,一个月一张表就行了,千万不要追求形式的丰富,使绩效评价占用日常工作太多时间。
六、绩效面谈
绩效面谈指绩效评价结束后,被考核者直接主管和被考评者通过沟通,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确认,找出优势及不足,并制定相应改进方案的过程。绩效面谈要“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即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对现有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同时要对未来绩效设定目标,实现绩效改善。
七、绩效结果运用
绩效结果可作为培训需求、岗位调整、职务调整、新员工转正、发放年终奖的依据。而很多企业只起到了发放工资的作用,然后就锁到柜子里去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通过绩效结果应用可起到激励的作用,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激励。
八、流程与制度
我认为,制度与流程是企业任何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制度是一种准则,也是一种法令,流程即做事的先后秩序,。只有制度与流程规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管理体系的落地。离开制度与流程,最终结果是随意而为,管理混乱。
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注重过程管理,更要注重结构,需要强调绩效沟通,让员工成为绩效考核的主体,方可真正让绩效考核深入人心。

7. 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建议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参考以下五大点:
  1、进行工作分析
  要发挥考绩对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作用,必须开展有效的工作分析,即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员工对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必须的绩效要素。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工作团队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与考核依据。考核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管理层和员工的密切配合,在合作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要使考核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业绩不是考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科学的体系管理出来的;其次,要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然后就要贯彻执行;最后总结考核。

  3、设计考核指标体系
  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企业的个体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要注意指标过多,计算就会变得繁琐,一些重要的指标会被淹没而难于显示其重要影响。

  4、选择绩效评价工具
  每一种评价工具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例如,等级排序法能避免居中趋势,但在所有员工的绩效确实都高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会引起员工的不良感受。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绩效考核理论推崇与特定的工作行为联系在一起是绩效考核工具,但企业更愿意接受较为简单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法。

  5、完善工作绩效标准
  古人云:“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应确保向所有的考核者等考核对象提供明确的工作绩效标准。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改变过去员工考核中定性成分过大,评价模糊,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不足。

  【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是由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系统,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评价员工工作状况,是进行员工考核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考核结果准确、合理的重要因素。 考核指标是能够反映业绩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态度、能力等级的数据,是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单位。

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8. 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为您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如有具体问题再进行探讨。

      很多企业都实行了绩效考核,但基本上都是走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据权威机构调查,70%以上的员工对公司的绩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因此绩效管理也成了企业管理的“致命伤”。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任何公司都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企业应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呢?赵云阳老师认为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八个方面:一、明确绩效管理目的有些企业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全体员工为了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共同参与制订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面谈、绩效改进的持续循环的过程,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其中的一个环节。企业实行绩效管理,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实施绩效管理前必须做出回答,否则绩效管理过程就会出现偏差。重处罚,轻奖励,是很多企业老板的思维,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除了扣钱还是扣钱,导致偏离了绩效管理的本质。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我认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让员工的收入与付出成正比,达成企业战略目标”,让员工广泛参与,成为绩效考核的主体,绩效管理才有可能推行成功。
二、岗位说明书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运行的主体,是企业运行的载体和基础。企业确定组织结构后,需要设置相应的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胜任条件、相应的制度流程等,岗位说明书是将各岗位、流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载体,因此,岗位说明书是人力资源工作最基础的工作。一份完整的岗位说明书是招聘、录用员工、员工绩效考核、企业制订薪酬福利政策、员工培训开发、员工晋升与发展的依据。因此,岗位说明书是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及企业整个人力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必须完善岗位说明书的内容,否则考核无从谈起。
三、绩效计划绩效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岗位在本次绩效周期内的工作要项;工作结果的预期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各岗位在完成工作时拥有的权力和可调配的资源;组织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沟通方式等。绩效计划必须层层分解到部门负责人、每位员工,必须上下达到一致认同。
四、绩效辅导绩效辅导是绩效管理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却也是在绩效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绩效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达到绩效目标,增加收入。员工能否达到绩效目标,绩效辅导质量的好坏尤为重要。作为领导者,对下属进行绩效辅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绩效辅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员工平时的绩效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对员工提出合理的要求给予帮助。只有上下一心,方可保证达成绩效目标。
五、绩效考核绩效考评指考评者依据双方接受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的过程。考评者要公开、公正、公平,实事求是地对被考评者进行考核,千万不要歪曲事实,打击报复,否则就会“吃不了兜着走”。设计的考核表单越简单越好,最好是一日一小结,一个月一张表就行了,千万不要追求形式的丰富,使绩效评价占用日常工作太多时间。大道至简,简单才能高效,这是任何管理的基本原则。
六、绩效面谈绩效面谈指绩效评价结束后,被考核者直接主管和被考评者通过沟通,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确认,找出优势及不足,并制定相应改进方案的过程。绩效面谈要“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即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对现有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同时要对未来绩效设定目标,实现绩效改善。
七、绩效结果运用绩效结果可作为培训需求、岗位调整、职务调整、新员工转正、发放年终奖的依据。而很多企业只起到了发放工资的作用,然后就锁到柜子里去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通过绩效结果应用可起到激励的作用,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激励。八、流程与制度我认为,制度与流程是企业任何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制度是一种准则,也是一种法令,流程即做事的先后秩序,。只有制度与流程规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管理体系的落地。离开制度与流程,最终结果是随意而为,管理混乱。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注重过程管理,更要注重结构,需要强调绩效沟通,让员工成为绩效考核的主体,方可真正让绩效考核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