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钱币的具体问题

2024-05-18 02:21

1. 民国钱币的具体问题

你要具体价格 为什么不给个具体品相呢 有些无法判断出种类。
交通银行三年五元品种非常多,最便宜的上海地名棕色戳记签名五元,八品50元 全新120元
交通银行二十年一元,八品40元,全新的要300元左右
中国银行二十六年一元,八品30-40元,全新的要200元左右
中国银行二十六年五元,八品20-30元,全新的要50-60元左右
中国银行二十六年十元,八品20-30元,全新的要50-60元左右
中央银行二十五年版一元,种类比较多,判断不了哪一种,你看正面中间下侧有个印刷厂厂名,常见的有华德路 或 德纳罗 八品的约 15-30元 全新的50-70元 具体品种再分析吧 很复杂
如果不是 请上图
中央银行十七年版一元 有较多种类,最常见的 八品10-20元 全新的100-150
中央银行十九年版五元 有较多种类 最常见的 八品15-20元 全新的120-170

民国钱币的具体问题

2. 民国灭亡和货币的关系

关系是:币制改革使民国政府彻底失去了信用和人心,加速了民国的崩溃。
自抗战中后期开始,国民政府合法货币法币的价值日渐下跌,通胀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当局关注的严重问题。抗战胜利后,因内 战再起,军 费开支剧增,法币的过量发行问题无法解决,导致经济风潮的不断爆发。进入1948年,政府军事不断失利,控制地域在缩小,物资产出在减少,而货币发行还在大量增加,政府开支几乎全靠印钞票,法币面值最高已达500万元,发行最多时达到了每天10万亿元。如此过量的发行自然刺激物价持续走高,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在变化。法币与美元兑换价超过1000万比1,法币几乎失去支付功能,濒临崩溃边缘。
1948年8月20日,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同时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等项规定,宣布实行币制改革,主要内容为:1、以金圆券取代法币,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2、禁止黄金、白银和外币的流通、买卖或持有,所有个人和法人拥有之黄金、白银和外币,应兑换为金圆券;3、国人存于国外的所有外汇资产,凡超过3000美元者,应申报登记并移存于中央银行或其委托银行;4、严格管制物价,所有物品及劳务以8月19日价格为准,惩处囤积居奇者。
金圆券改革给民众留下的是无比惨痛的记忆,不过短短的七八十天,升斗小民以其辛苦和血汗积攒的金银外汇便化为几张转瞬即成废纸的金圆券而成乌有,各阶 级和阶层除了那些官僚豪门之外,都是这次币改的牺牲者。浙大校长竺可桢在币改之初将其个人存有的800美元兑换为金圆券,币改失败后他说:“无人敢信任政府矣。目前政府之所以不能取人民之信用,由于每次立法结果使奉公守法之人处处吃亏,而横行无忌的人逍遥法外,如扬子公司孔令侃即其例。更有何人愿守法?”著名时评家储安平对当政者的炮轰可谓时论之代表:“多少老百姓的血汗积蓄,就滚进了政府的腰包里去。”“一个只要稍微有点良心的政 治家,对此能熟视无睹,无疚于中吗?”
吴国桢回忆说:“关于金圆券,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只有一点,就是它激怒了中国民众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以致他们群起而攻击国民政府……银行家和商人也对政府怀着怨恨和仇视。中产阶级几乎完全破产,因为他们被迫交出唯一的一点储蓄。店铺老板以金圆券平价出售了他们的货物,结果弄得倾家荡产,至于穷人就更不必提了。由此,你可以看到金圆券的致命一击了。”

3. 民国时期用的什么货币?

中华民国货币指代中国于民国时期流通的一系列纸币、银元等货币,货币发行时间为1912年-1949年。1914年北洋政府推出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货币;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期间各个省份、军阀,割据政权也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袁大头
法币

民国时期用的什么货币?

4. 民国时期有哪些货币

民国初期以铜元(俗称“铜镭”)代清末铜钱为辅币,原来规定每个铜元可当铜钱10文(枚)用,10个铜元为1角,但以后1角只换得12个铜元。大约在1930年左右,竟贬值至1角只可换得32个铜元。   当时市面流通的银毫大部分是清宣统年间的福建、广东两省铸造的“龙毫”,有双角(2角)、单角(1角)两种,其他如“江南”、“湖南”和“湖北”等省铸造的银毫,在市区流通较少,甚至被拒绝使用。后来又有“福建官局造”的铸版,但只有双角而无单角。   1918年陈炯明率领粤军入闽,建立“闽南护法区”以后,曾铸造民国八年、民国九年两种双角银毫,质量比“龙毫”差,比值亦较低,而且使用不甚普遍,仅限于统辖地区。至1923年、1924年间,又铸造“三面旗”银毫,质量亦差,流通范围亦不广。同时广东省铸造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双角银毫,亦流通于漳属一带,但数量极少。由于各种银毫的质量不高,比值就降到十三四角为银元一元。   1924年北洋军阀张毅统治漳州以后,在本市竹巷下南方巷右边大厝内,筹设造币厂,铸造民国十三年版的双角银毫,银质极差,而且逐版降低质量。张毅持其割据地方的势力,擅自规定以14角5分比值为银币1元,强迫在市面使用,人民慑其淫威而不敢拒用。   抗日战争期间,银毫、铜元由国家银行逐渐回收,并印发5角、2角、1角三种钞票代替银毫,另铸造5分、2分、1分三种镍币代替铜元,作为辅币流通。   我国自铸的银元极少,只有清光绪、宣统年间铸造的1元(俗称“大银”)、5角的银元,由于铸造的数量不多,在市面流通的大部分是外国铸造而输入的银元,通称“大洋”。其中以日本的“龙银”最多,还有墨西哥的“鹰银”、英国的“执叉银”、荷兰的“妇女执花银”等外国银币。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逐步收回清光绪、宣统年间铸造的银元。约在民国七八年间,曾收回民国三年铸造的袁世凯头像版的银元,但不久又以原版铸造。   1926年北伐后,国民政府建都于南京,由国家银行改铸了孙中山头像版的银元,其后又铸出帆船版的银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银元逐渐由国家银行回收,印发钞票(法币)。由于物价波动,钞票一直贬值,起初市场上拒用1元以下的法币,买卖以5元面额起码算,不久以10元面额起码算。到了1945年—1947年间,则以100元、500元、1000元面额起码算,数字变化迅速惊人。1948年初,市场上拒用1000元法币;不上一个月,1000元、1万元的法币也停止使用,交易以4万元起码算,法币丧失币值,人民对法币失去信任,美钞、黄金充斥市场。国民政府为了挽救财政,开始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企图以政治压力,使经济免于崩溃,1948年8月间,当局宣布发行“关金”,不久,又先后改用银圆券、金圆券,但是不到两个月,又告贬值,这两种券几乎等于废纸。   当时物价一日数变,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到了国民党军政撤离漳州后,金圆券终于完全失效崩溃。

5. 民国时期使用过的货币有哪几种

清代、民国时期通用货币简表 

         
货币名称 单位   使用时间 
 
制钱       文   清代、民国前期
银两       两   清代至民国22年 
银元       元   清后期至民国
法币       元   民国24年11月至37年8月
关金券     元   民国31年4月至37年8月
金圆券     元    民国37年8月起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4445/node57527/node57687/node57693/userobject1ai44574.html

民国时期使用过的货币有哪几种

6. 民国时期发行过哪些货币?

民国时期货币有纸币、铜元、银元三种。
北洋政府时期,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
《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1948年发行金圆券。民国时期币制复杂,各省份、军阀、割据政权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扩展资料:
一、法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中国国内的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无法持续,且国内的货币发行杂乱不堪。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法币急剧贬值,从而彻底崩溃。

二、金圆券
由于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胀速度比法币还快,10个月上涨170万倍,各地纷纷拒用。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于是使用银本位币制,发行银元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7. 民国时期的货币种类有哪些?

民国时期货币有纸币、铜元、银元三种。
北洋政府时期,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
《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1948年发行金圆券。民国时期币制复杂,各省份、军阀、割据政权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扩展资料:
一、法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中国国内的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无法持续,且国内的货币发行杂乱不堪。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7a64e59b9ee7ad9431333431373236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法币急剧贬值,从而彻底崩溃。

二、金圆券
由于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胀速度比法币还快,10个月上涨170万倍,各地纷纷拒用。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于是使用银本位币制,发行银元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民国时期的货币种类有哪些?

8. 民国时期的通用货币是什么

 民国初期以铜元(俗称“铜镭”)代清末铜钱为辅币,原来规定每个铜元可当铜钱10文(枚)用,10个铜元为1角,但以后1角只换得12个铜元。
  大约在1930年左右,竟贬值至1角只可换得32个铜元。
  当时市面流通的银毫大部分是清宣统年间的福建、广东两省铸造的“龙毫”,有双角(2角)、单角(1角)两种,其他如“江南”、“湖南”和“湖北”等省铸造的银毫,在市区流通较少,甚至被拒绝使用。
  后来又有“福建官局造”的铸版,但只有双角而无单角。
  抗日战争期间,银毫、铜元由国家银行逐渐回收,并印发5角、2角、1角三种钞票代替银毫,另铸造5分、2分、1分三种镍币代替铜元,作为辅币流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