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学设计

2024-05-18 08:31

1. 《麻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嗅、摇撼、扎煞、掩护、拯救、嘶哑、搏斗”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过程与方法:
     1.练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感悟“爱”的强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麻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强大的力量。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中浓浓的爱意
     1.同学们,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角色?(“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
     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想( )小麻雀。老麻雀( )小麻雀,吓( )了猎狗。我( )了猎狗。
     3.学生读文,交流。
     4.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味道,不知你感受到了吗?(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快速读文,旨在紧扣教学目标,先找出文中出现的角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脉,初步感知课文体现的浓浓的爱意。
     (二)感悟小麻雀的可怜
     1.这浓浓的爱意,是由一只小麻雀的遭遇而展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神态的句子。
     出示课件: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预设: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神态)
     (2)请认真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可怜、无助的麻雀)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呆呆地、无可奈何)
     (3)“无可奈何”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感到很无奈),带着小麻雀的无奈,我们再读这句话。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外形的句子。
     出示课件: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外形)
     (2)从这外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小麻雀怎么样?(小、可怜)
     3.因为麻雀太小,所以才会从巢里掉下来,站到这陌生的地方,遇到庞大的猎狗,它呆呆地、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无助地拍打着小翅膀,多么可怜啊!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再分别从“神态”“外形”两方面进行品析,感悟此时的小麻雀又小又无助,非常可怜,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感悟猎狗的可怕
     1.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描写小麻雀的神态和外形的句子,体会到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那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呢?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猎狗的句子。
     2.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3.自己轻轻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猎狗这样凶,小麻雀多危险啊)
     出示课件:猎狗张开大嘴图。
     4.看看此时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显得多么凶狠。想想那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嘴角还是嫩黄,个头不过咱们拳头那般大,如果猎狗一口咬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一幕!你感觉到这紧张的气氛了吗?一起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想象体验文中意境的能力。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情境描绘,借助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紧张的氛围,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为下文感悟老麻雀的勇敢埋下伏笔。
     (四)感悟老麻雀的勇敢
     1.就在这危急关头,谁出现了?(老麻雀)
     2.它是怎样做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3.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这句话中主要描写了老麻雀哪个方面?(动作)哪些动作?(飞、落)
     (2)“像一块儿石头似的”是什么意思?(突出表现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的勇敢和坚定)
     (3)小小的动作描写带给我们的思考,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关注老麻雀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生动地描绘了老麻雀在情急之中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对理解老麻雀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指引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4.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什么叫“扎煞”?(张开)
     (2)它张开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它可能在叫着什么?
     (走开,你这可恶的猎狗!不许你伤害我的孩子!)
     (3)它为什么要“绝望地尖叫”?(它感到很害怕)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5.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1)哪些动作让你感动?
     (2)老麻雀拿什么来掩护小麻雀?(自己的身躯)那拳头般大小的身躯,能掩护得了吗?(掩护不了)所以,现在的老麻雀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
     (3)老麻雀紧张成什么样子了?(浑身发抖,声音嘶哑)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4)如此紧张、害怕的老麻雀并没有退缩,一起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5)如果搏斗开始,这会是一场怎样的搏斗?(激烈的搏斗)搏斗的结果是什么?(老麻雀战败、战死)知道结果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来掩护、拯救这小麻雀?(看到自己的孩子面临危险,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猎狗吃掉)
     (6)这说明老麻雀怎么样?(勇敢、爱自己的孩子)那这勇气来自于哪里?文中是这样说的,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7)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爱的力量)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它知道自己不能打败它,但这种强大的力量,让它能为了孩子,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奋不顾身地去拯救自己孩子,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孩子一分钟的生命……这种强大的力量,让身躯弱小的.老麻雀变得如此高大,变得如此勇敢。对,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如此强大!带着这些感悟,我们一起再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老麻雀的动作出发,展开想象,通过有层次地追问,让学生感悟老麻雀虽紧张、害怕,但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麻雀外形弱小但精神强大。同时让学生了解,刻画人物形象不仅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还应关注心理活动。
     (五)感悟爱的奇迹
     1.麻雀斗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可正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心的爱,产生的巨大力量,使得那令人惊恐不安的险情出现了奇迹。请大家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想想结果是怎么样的?
     2.面对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老麻雀,猎狗退缩了,这真是奇迹啊!回想一下猎狗开始看到小麻雀时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请男、女生分别读一读。
     出示课件:
     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设计意图】利用猎狗刚才和现在两种不同的表现,让学生感受作者采用的对比方法,不仅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那“一种强大的力量”,还让故事的情节显得更加生动,对于习作方法的渗透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狗鸟之战”的作者,为什么要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对小麻雀的怜爱;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
     4.回读全文。
     (六)感恩有爱的生活
     1.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课件:
     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设计意图】引用“原文”资料补充课内,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更加明确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爱,维系着生命,使生命充满活力。同时,引出下一环节的写话主题。
     2.爱无处不在,我相信,文中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浓浓的爱意健康成长。同样,同学们也沐浴着父母、老师、朋友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谁愿意分享一下?
     3.用你们的妙笔把故事写下来吧!
     4.分享爱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使课文中心得到升华,又将文本与生活结合,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现自己生活中得到的点点滴滴的爱,同时引导学生用感恩之心回报所有爱自己的人。读写的结合,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练习机会。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2.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拓展阅读,丰富知识面,增加阅读量。

《麻雀》教学设计

2. 《麻雀》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四上16《麻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辨析词语、朗读句子的方法,认识“嗅、掩”等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等方法理解“挓挲、绝望、掩护”等词语的意思;
  
 2. 能够抓住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够找到文中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动作描写,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老麻雀的勇敢,体会母爱的伟大。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 出示麻雀图片并提问: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种动物,它是谁?(相机板书课题)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出示猎狗图片并提问:这一种动物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 当弱小无助的麻雀遇到敏捷凶残的猎狗,它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1)评价:预习的时候我们除了要读课文,更要关注课文下面的注释,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拓展:出示资料袋,简要介绍作者屠格涅夫和译者巴金。
  
  
 2. 老师统计了一下你们在预习单中选择出来比较难读的词语,我请一个小朋友带大家一起读一读。你发现这三行词语有什么不同点?
  
  
 摇撼  掩护 拯救  愣住 (动词)
  
  
 猛烈  嘶哑 安然  庞大 (形容词)
  
  
 嗅觉  鸟巢 林荫路   (名词)
  
  
 3. 仅仅会读词语还不够,句子怎么样呢?(请三位同学分别站起来读三句话)读完请你想一想,这三句话分别是描写谁呢?(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小麻雀、猎狗、老麻雀)
  
  
 (1)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2)它慢慢地走近,低头仔细嗅了嗅,突然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3)它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4. 你能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吗?(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并添加箭头,完成示意图)
  
  
 5. 提出要求:在示意图上标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指名几位同学回答并评价,其余同学与同桌互相练说)
  
  
 (1)起因:猎狗攻击小麻雀。
  
  
 (2)经过:老麻雀保护小麻雀。
  
  
 (3)结果:老麻雀逼退猎狗。
  
  
 6. 学法小结:出示单元导语要求“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总结方法。
  
  
 (1)抓住主要人物关系
  
  
 (2)梳理起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片段,感受麻雀勇敢
  
 1. 提出核心问题:你从哪里能感受到这只老麻雀的勇敢?
  
  
 预设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麻雀明明是又轻盈又灵巧的小鸟,作者为什么会说它“像一块石头”呢?
  
  
 (2)这样坚决这样义无反顾地飞下来,我觉得用“飞”分量还不够,你能试着换一个词吗?
  
 (3)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比巴金还要厉害,用的词能更加准确地表现出老麻雀的勇敢,请你们用上自己换的“扑、冲、俯冲”等词语,再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挓挲”是什么意思?
  
  
 (2)看图片,当动物遇到敌人的时候,它们会竖起自己全身的羽毛,让自己看上去更加有威慑力,你能用这个词语来造句吗?
  
  
 (3)为什么这只老麻雀要绝望地尖叫着?你感受到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1)老麻雀害怕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2)为什么它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它如此害怕,依然要从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飞下来?
  
  
 预设4:“猎狗愣住了,他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为什么猎狗的表现会让你体会到老麻雀的勇敢呢?
  
  
 四、小结升华,体会母爱伟大
  
 勇敢,它意味着当你面对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依然能坚强的面对。勇敢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天课文中这只老麻雀的勇敢,来自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深深的爱!

3.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爱的力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三)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比如,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这样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②描写小麻雀动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③描写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4.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①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是死板,发愣的意思。②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意思。③从对小麻雀两个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刚刚出生,没有见过世面和风雨,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从树上掉下来,站在地上是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④从对小麻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外形描写中,进一步可以看出这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明是明明、显然的意思。)
     5.小结第一段的学习,过渡到第二段。
     小结: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见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回答:如果是我,我会想,小麻雀多可怜呀!它离开妈妈和伙伴,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树上帮它回到妈妈身边。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就预示着小麻雀的危险来了。)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从猎狗的`表现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怎样的敌人?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的表现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强大百倍的敌人。)
     3.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里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①在这两句话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②因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时迅猛、落在地上坚定,表现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③绝望是没有一点希望的意思。④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的样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来,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孩子。说明老麻雀除了愤怒,还有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惧怕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勇敢精神。)
     5.教师做过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儿,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和问题。
     让学生划出表示老麻雀动作的词句。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保卫自己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现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尽管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只顾自己的安全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孩子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6.教师小结重点段的学习。
     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点段。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作者含蓄地点出了这一点,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表现。)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爱怜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五)总结全文。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和伟大的母爱精神。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个性阅读,自主感悟。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感悟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体会爱的伟大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贴图“大树、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等,设置悬念:“当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吞食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时,你能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形吗?”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导入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先自读自悟: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怎样。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感受可怜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小麻雀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1)“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从“呆呆”“无可奈何”可以体会到小麻雀的孤单无助;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小麻雀的幼小;从整句话中体会小麻雀幼小而无助,从而产生怜悯之心。
     (2)教学片断
     师:“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课文中写谁想干什么一点办法也没有?
     生:是小麻雀想飞回巢里,但是它没有办法。因为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不可能飞的,所以呆呆地站在地上。
     师:你简直就是屠格涅夫先生,观察得够仔细的。谁能把这段话读好?你们自己试试。等一会儿看谁能读得让大家看见这只活生生的小麻雀。
     (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地大声练习着。接着老师请同学读,在大家的启发帮助下,一只只小麻雀越来越形象了。)
     【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无可奈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活动。】
     2、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教师深情地引入:“当猎狗张开大嘴,准备扑向小麻雀的时候。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老麻雀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贴图:老麻雀)。请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片断: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落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这里为什么用‘落’字?”
     学生1:“‘落’字说明麻雀着地的速度非常快。”
     学生2:“‘落’字表明麻雀十分勇敢果断。”
     学生3:“从‘落’字可以看出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心情万分焦急。”
     学生4:“一个‘落’字反映了麻雀一心只顾孩子,不顾自己的危险。”
     学生5:“从一个‘落’字可以看出麻雀真是个勇敢的妈妈,或者是个勇敢的爸爸。”
     另外,在讨论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下面两个重点句: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面对强敌时本能的表现,每根羽毛都竖起来,乱蓬蓬的,样子十分难看。“绝望”的老麻雀不停地尖叫,是对付强敌的一种做法,也是本能的体现。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老麻雀救小麻雀的勇敢,也可以体会到它面临强敌时的弱小和无助。)
     师:“你们猜猜老麻雀可能尖叫什么?”
     生1:“你要是敢动我的孩子一根毫毛,我就跟你拼了!”
     生2:“不准你伤害我的孩子!”
     生3:“你要是敢再靠近一步,我就对你不客气!”
     生4:“猎狗,你要吃就吃我好了,千万别吃我的孩子。”
     (3)“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安然”是什么意思?“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安然”,“安全,安安稳稳”的意思。“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是因为幼子遇到生命危险。“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亲子之情。正因为这种亲子之情,促使老麻雀不顾危险去拯救小麻雀。从这句话里,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
     师:这份爱太伟大!太了不起了!太令人感动了!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主我们共同感受这感天动地的亲子之情吧!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围绕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并讨论,感受了老麻雀的勇敢。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培养求异思维。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走进了文本,深刻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内心便会由然而生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整个课堂被这浓浓的亲情感动着。这样,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共识共享共进,智得以启迪,情得以激发,既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触摸了麻雀的心灵,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四、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生1:“老麻雀,你太勇敢了,我很佩服你!”
     生2:“老麻雀,你奋不顾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生3:“老麻雀,你真棒!我为你竖大拇指。”
     生4:“老麻雀,我要学习你临危不惧的精神。
     生5:“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许是妈妈,你长大后要孝顺他们。”(这时,班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后,教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猎狗走后会怎样呢?”并以此为话题写一次小练笔。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展开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等不同方法去和文本对话,把学生引向了又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猎狗走后会怎样”这一适度的开放性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抒发了对麻雀的敬佩之情,使感悟亲情的伟大再次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师要多设计富有情趣的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使每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入情入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读书感悟。课后主要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1、积极、主动、参与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贴图、课文插图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近文本,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新课一开始,学生就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感悟“亲子之情”“爱的伟大力量”中来,以读书感悟,观察联想、品味重点、讨论交流等方法一步一步地酝酿、激发、领悟、抒发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老麻雀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

4.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个性阅读,自主感悟。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感悟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体会爱的伟大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贴图“大树、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等,设置悬念:“当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吞食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时,你能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形吗?”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导入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先自读自悟: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怎样。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感受可怜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小麻雀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1)“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从“呆呆”“无可奈何”可以体会到小麻雀的孤单无助;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小麻雀的幼小;从整句话中体会小麻雀幼小而无助,从而产生怜悯之心。
     (2)教学片断
     师:“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课文中写谁想干什么一点办法也没有?
     生:是小麻雀想飞回巢里,但是它没有办法。因为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不可能飞的,所以呆呆地站在地上。
     师:你简直就是屠格涅夫先生,观察得够仔细的。谁能把这段话读好?你们自己试试。等一会儿看谁能读得让大家看见这只活生生的小麻雀。
     (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地大声练习着。接着老师请同学读,在大家的启发帮助下,一只只小麻雀越来越形象了。)
     【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无可奈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活动。】
     2、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教师深情地引入:“当猎狗张开大嘴,准备扑向小麻雀的时候。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老麻雀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贴图:老麻雀)。请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片断: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落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这里为什么用‘落’字?”
     学生1:“‘落’字说明麻雀着地的速度非常快。”
     学生2:“‘落’字表明麻雀十分勇敢果断。”
     学生3:“从‘落’字可以看出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心情万分焦急。”
     学生4:“一个‘落’字反映了麻雀一心只顾孩子,不顾自己的危险。”
     学生5:“从一个‘落’字可以看出麻雀真是个勇敢的妈妈,或者是个勇敢的爸爸。”
     另外,在讨论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下面两个重点句: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面对强敌时本能的表现,每根羽毛都竖起来,乱蓬蓬的,样子十分难看。“绝望”的老麻雀不停地尖叫,是对付强敌的一种做法,也是本能的体现。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老麻雀救小麻雀的勇敢,也可以体会到它面临强敌时的弱小和无助。)
     师:“你们猜猜老麻雀可能尖叫什么?”
     生1:“你要是敢动我的孩子一根毫毛,我就跟你拼了!”
     生2:“不准你伤害我的孩子!”
     生3:“你要是敢再靠近一步,我就对你不客气!”
     生4:“猎狗,你要吃就吃我好了,千万别吃我的孩子。”
     (3)“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安然”是什么意思?“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安然”,“安全,安安稳稳”的意思。“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是因为幼子遇到生命危险。“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亲子之情。正因为这种亲子之情,促使老麻雀不顾危险去拯救小麻雀。从这句话里,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
     师:这份爱太伟大!太了不起了!太令人感动了!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主我们共同感受这感天动地的亲子之情吧!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围绕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并讨论,感受了老麻雀的勇敢。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培养求异思维。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走进了文本,深刻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内心便会由然而生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整个课堂被这浓浓的亲情感动着。这样,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共识共享共进,智得以启迪,情得以激发,既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触摸了麻雀的心灵,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四、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生1:“老麻雀,你太勇敢了,我很佩服你!”
     生2:“老麻雀,你奋不顾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生3:“老麻雀,你真棒!我为你竖大拇指。”
     生4:“老麻雀,我要学习你临危不惧的精神。
     生5:“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许是妈妈,你长大后要孝顺他们。”(这时,班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后,教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猎狗走后会怎样呢?”并以此为话题写一次小练笔。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展开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等不同方法去和文本对话,把学生引向了又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猎狗走后会怎样”这一适度的开放性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抒发了对麻雀的敬佩之情,使感悟亲情的伟大再次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师要多设计富有情趣的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爱的力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三)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比如,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这样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②描写小麻雀动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③描写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4、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①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是死板,发愣的意思。
     ②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意思。
     ③从对小麻雀两个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刚刚出生,没有见过世面和风雨,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从树上掉下来,站在地上是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④从对小麻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外形描写中,进一步可以看出这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明是明明、显然的意思。
     5、小结第一段的学习,过渡到第二段。
     小结: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见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回答:如果是我,我会想,小麻雀多可怜呀!它离开妈妈和伙伴,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树上帮它回到妈妈身边。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就预示着小麻雀的危险来了。)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从猎狗的表现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怎样的敌人?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的表现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强大百倍的敌人。)
     3、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里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①在这两句话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
     ②因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时迅猛、落在地上坚定,表现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
     ③绝望是没有一点希望的意思。
     ④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的样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来,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孩子。说明老麻雀除了愤怒,还有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惧怕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勇敢精神。
     5、教师做过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儿,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和问题。
     让学生划出表示老麻雀动作的词句。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保卫自己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现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尽管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只顾自己的安全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孩子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6、教师小结重点段的学习。
     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点段。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作者含蓄地点出了这一点,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表现。)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爱怜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五)总结全文。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和伟大的母爱精神。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强不畏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5. 《麻雀》一课

        今天下午,有幸参加了我镇举办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听了两位老师的示范课,感触颇多。
  
         因为我自己是教语文的,所以就以今天梦薇老师的语文课为例:
  
         一、课堂记录 
  
           一入课堂课堂,直击单元目标: 把事情写清楚。 
  
           师:同学们,你们在讲台上上过课吗?那今天一定会让你记忆深刻,那如何把事情写清楚呢?我们就以《麻雀》这篇课文为例,分别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三方面来展开。  
  
           师:把自己当做故事 的见证人,思考:在这个故事中,“我”是怎样安排人物出场顺序的?
  
           设置四个环节:
  
           第一,合作共读,老师和学生合作来读目标段落。
  
           第二,默读课文4、5自然段,
  
          小组讨论:1、作者是怎么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
  
                             2、如何把猎狗的进攻与退缩写清楚?
  
          第三,小练笔:写清楚视频中的故事情节。
  
          第四,总结。
  
         二、听课感受 
  
         第一,目标明确。本节课只有一个目标:把事情写清楚。
  
         第二,围绕目标展开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目标,也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总归要归到这个目标。   
  
        第三,表格的设置,清晰明了。对于学生理解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是非常直观的,尤其是还横着看、竖着看,更是把复杂的语言叙述变的直接可观了。
  
        第四,课堂语言简洁,问题指向性明显,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
  
        第五,耐住性子,不急不躁。尤其是在小练笔环节和完成任务单环节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一个教师上课的状态,不为了赶课而替学生做,告诉学生答案。就只是默默的等,在巡视的过程中,有指导,有分享,有鼓励,多重的互动达成了师生的默契,最终的展示环节让人很是感动,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最真的课堂吧!
  
        第六:清晰的板书设计。一方面是课文事情的整体建构,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文本解读的方法概括:看到的按顺序、听到的有体会、想到的有依据。以本节课为范例,在以后的教学中,凡是遇到类似的文章内容,对学生来说肯定是手到擒来,思路清晰,概括完整,很好的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借题发挥 
  
         从上班就教语文,且是一名政治老师教语文,对于我是相当大的挑战,自己毫无方法,所以教参上怎么写,我就怎么教,甚至讲到有趣的时刻,可能就要偏离主题八丈远,自己还拉不回来。这就不叫语文课堂,最重要的课堂目标都有些混乱了。
  
         如今,已教学将近7年时间,对语文也是又爱又恨,你说语文难,真不难,你说语文简单,真不简单。可为什么只是在教语文课,而不是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和学生一起成长着深入语文课堂呢?
  
        后来才明白,其实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就可能是“听、说、读、写”了,究竟该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些都需要你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文章的大背景来读文章,学文章,万万不能割裂了看文章。
  
        实际上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自己要找到自己的特长所在,是擅长写?擅长说?还是擅长读?擅长听?总归你要有一个擅长的点,并把这个点用放大镜来观,肯定就大不一样。这也许就是你课堂的闪光点了。
  
        在《麻雀》一文中,猎狗的攻击与退缩都是有动作描写的,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也是有详细的动作描写的,那如何让冰凉的文字有温度呢?
  
        那我们就来读,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开火车读,PK读,不管你选择何种方式读,总是要读出其中的意味,读出那直接的动作,如果把动作读活了,那这只猎狗就在你的课堂中活灵活现了, 当猎狗有了生命,那老麻雀也一定有了生命。学生的感受也自然而然的迸发出来了。
  
         当生命和生命展开对垒,甚至可能是一场殊死搏斗的时候,老麻雀身上那种“强大的力量”就顺其自然的流露出来了。
  
         梦薇最后的总结,总结的诗情画意,又深入人心,将语言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不足的地方,所以今天的收获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模式,更是对语文素养的落实,对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对语言文字的美的创造,这样一堂让人听了舒服的不得了的课,怎能不喜欢?怎能不羡慕呢?
  
        唯有学习,分享,不断的思维碰撞,才能让我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有所反思,方能行远。

《麻雀》一课

6. 《麻雀》的课文

‍  4 麻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形象的表现出老麻雀飞落时动作之快,用力猛,反映老麻雀着急、紧张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老麻雀的勇敢与奋不顾身。
‍形象的表现出老麻雀飞落时动作之快,用力猛,反映老麻雀着急、紧张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老麻雀的勇敢与奋不顾身。

7.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

   导语: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 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 掌握本课12个生字;掌握“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庞大、危险”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 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 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2、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段(2-6):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第三段(7):写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六、作业。 
      1、 写生字和词语。
      2、 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意思,并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 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 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 学习第三段。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

8. 《麻雀》文本教学解读

《麻雀》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课文。课文开篇写道:“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三个节奏紧凑的短句,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动感,透过想象,这种动感或许出自“我”打猎回来,嘴里哼着的小曲儿,或许出自猎狗饱腹归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大摇大摆的向前行进的姿态,无论是哪一种,通过文字,我们深知,这次打猎一定是成功的!
  
  
 这种平静祥和的气氛维持了不大会儿就被打破了。“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读到这里,我周围的气氛好像也跟着紧张起来,难道说这个“野物”就是题目中的“麻雀”吗?我带着这样的猜测禁不住继续往下读,果然,顺着作者所说的林荫路望去,我看到“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我不禁为小麻雀即将面临的命运捏了把汗,它的下场会是怎样的?我不敢再想下去,我希望故事有转折,毕竟小麻雀如此可怜,它才刚出生不久,它可能连这个世界长什么样子都没来得及看清楚。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难道真的凶多吉少了吗?正当我感到惴惴不安时,一个“突然”给了小麻雀,也给了我,一丝生的希望!“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麻雀如此轻巧,怎会像石头一样笨重地落在地面上呢?这么一想,你马上就会明白,“像石头一样”是在说老麻雀的毫不犹豫,以及它的奋不顾身,它才刚刚体会到做母亲的快乐啊,它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幼崽被这个庞然大物吃掉呢!“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面对如此庞大的怪物,老麻雀害怕吗?它当然害怕,不然也不会“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啊!我想,这尖叫声一定非常尖锐,非常刺耳......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读着让人心里一沉,难受得很。“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因为紧张,老麻雀产生了“应激反应”:浑身颤抖,原本尖锐的尖叫声也变得嘶哑起来,看来它真的绝望了,但是一种本能还是要求它时刻准备着一场搏斗.......正是因为这种本能所带给老麻雀的巨大勇气,居然吓退了凯旋而归的猎狗,搓了“胜利者”的士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读文章结尾处有一种又回到开篇的感觉,又给人一种轻快明朗的动感,这份动感让人心里无比踏实。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理解写法、落实写法的“例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么把一件事写清楚的。”因此,探索“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基于此,《麻雀》安排了两道与之相关的课后题,分别是“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交流平台”中也对《麻雀》一课中所涉及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一是写一件事要交代明白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二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初试身手”中看图说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把《麻雀》一课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借助静态图片,联想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尝试把一个片段说清楚。
  
 结合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认识“嗅、奈、拯”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生字,自主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通过整理故事中的角色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写清楚一件事需要交代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 通过抓文中写主要角色突出特点的相关语句,了解写清楚一件事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4. 联系“交流平台”梳理总结写作方法,并以“老麻雀和小麻雀脱险了”为主题尝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