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什么意思?

2024-05-07 15:54

1. 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是我们国家一个特有的历法设定,是我们国家农历历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历法调节,农历历法与回归年与24节气有冲突,需要一个东西来调节他们,而闰月就是由此诞生的。

闰月是什么意思?

2. 闰月的意思是什么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大。

3. 闰月什么意思啊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阴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小月二十九天,大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全年三百五十四日或三百五十五日。每年比回归历差十天二十一小时,所以每三年有一个闰月,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

闰月什么意思啊

4. 闰月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闰月是什么意思啊?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鸡闰年的称谓。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问题二: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是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 
  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骇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0.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问题三:农历闰月是什么意思  就是那年有俩个同一月数。比如某年是闰四月就是那年有两个四月。但是农历的四月有两个不影响阴历的月份,阴历的月份还是照常算。。 
  
   问题四:农历的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几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是从阴历演变来的。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历法,全年12个月的总天数是354.3672天,它同季节变化的周期――阳历1年365.2422天)相差约11天。年复一年下去就会使阴历不能正确反映季节的变化,有可能在大夏天过春节,使农事季节难于安排。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国就创造了一种带有一定阳历成分的阴历―――“阴阳合历”,也就是农历,又叫夏历(夏朝开始的)。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川个月就是1个“朔望月”,为了使时间完整、不要小数,规定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12个月,合计354天,同阳历一年相差11天。因此,农历每3年需要闰(增加)1个月,5年闰2个月,7年闰3个月,19年闰7个月,周而复始,有闰月的那一年就被称为闰年。这种设置闰月的方法叫“19年7闰法”。农历19年安插7个闰月,就能使农历的寒暑变化与阳历基本一致。 
  闰年中具体闰几月则是由24节气决定的。24节气是根据阳历(太阳黄经)确定的,因此节气在阳历中比较固定,每个月固定有2个节气;可是节气在农历中却没有固定的日期。24个节气从立春数起,严格地说,逢单数的称为“节气”,逢双数的称为“中气”,也就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又被称为“中气”。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合起来统称为24节气。我国从1645年(清代)起规定:农历没有“中气”的月份为上个月的闰月。例如今年(狗年)农历七月份后面那个月,就只有“白露”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秋分”。因此,农历七月份后面那个月就称为“闰七月”。在没有“中气”的月份安插闰月,这是合情合理的。因为19个回归年 *** 有228个“中气”和235个朔望月,显然,朔望月比中气多7个。因此,有7个朔望月没有“中气”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闰月。 
  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有可能。因此农事活动、农业年景与农历闰几月并无关系。 
  
   问题五:闰年和闰月是什么意思  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故一年为365日,余下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4年月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称“平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但4年之闰余,仅23时15分4秒,今润一日,未免超过44分56秒,积至100年,为17时58分24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百年废一闰,至第400年又不废。如是每4年至一闰,每400年置三闰,记超过2时53分20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3200年后,始补足次一日之差。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5366天,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或连续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农历每100个历月利,约有53三个大月和47个小月。农历基本上以12个月为一年。但12个朔望月时间是354。3667天,较阳历的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了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究竟润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十二个节气为: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中气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在农历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这正好和需要家闰月的年头符合。所以,农历中就规定把只有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跟在几月后面就叫润几月。如,2006年的中气处暑弗在了农历的七月三十,那么在八月中就将没有下一个中气秋分,所以就闰七月。 
  
   问题六:农历中的闰月是什么意思,我就是闰月出生的,闰月多久一次啊????????  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故一年为365日,余下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4年月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称“平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但4年之闰余,仅23时15分4秒,今润一日,未免超过44分56秒,积至100年,为17时58分24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百年废一闰,至第400年又不废。如是每4年至一闰,每400年置三闰,记超过2时53分20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3200年后,始补足次一日之差。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5366天,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或连续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农历每100个历月利,约有53三个大月和47个小月。农历基本上以12个月为一年。但12个朔望月时间是354。3667天,较阳历的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了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究竟润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十二个节气为: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中气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在农历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这正好和需要家闰月的年头符合。所以,农历中就规定把只有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跟在几月后面就叫润几月。如,2006年的中气处暑落在了农历的七月三十,那么在八月中就将没有下一个中气秋分,所以就闰七月。 
  
   问题七:闰年的闰月什么意思?  你说的闰月是农历的算法,按照农历年算,十二个月比365天要少10左右。公历就是回归年,这样回归年和农历年就对不上了,所以就出现闰月来缓和这种矛盾 
  手打,望采纳 
  
   问题八:什么叫做闰月?闰五月是什么意思?  闰,本义就是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出来的叫“闰”。 闰年,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闰日,阳历的平年只有365日,与回归年比较,每年相差5时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积成1日,加于2月成29日,这一天称为闰日,这一年称为闰年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年和回归年的 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相差约 10 日 21 时,积以置闰,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闰月、闰年 为了调整历法年的平均长度,使其与回归年的长度相符合,有时就需要调整个别月份的长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数。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闰月这种制历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使用的,大约开始于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腊要早160多年。我国历法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别是不同的。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在公历中,闰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而是在某一个月增加一天,以保证历法年与回归年相一致。例如《儒略历》和现行《公历》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过四年(现行公历有时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天。这年的二月就是闰月,而这一年也叫闰年。

5. 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是啥意思

1、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
 
 2、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
 
 3、通俗的讲,闰月就是那年有两个同一月数,比如某年是闰四月就是那年有两个四月。但是农历的四月有两个不影响阴历的月份,阴历的月份还是照常算。

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是啥意思

6. 闰月什么意思啊?

闰月“与“闰年” 

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O.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大。 

二月28天的来源: 
二月28天的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治者恺撒大帝主持制订阳历,规定每年12个月里,逢单为大月31天,逢双是小月30天。按古罗马的习俗,2月份是处决死囚的月份,人们认为这个月份不吉利,应该短些,于是只有29天。后来奥古斯都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前任恺撒是7月份生的,是大月;自己是8月份生的,居然是小月,于是下令把8月份也改为大月,同时把下半年的双月都改成大月,9、11两个月则改为小月,少了的一天仍从2月中扣掉。因此可怜的2月份,便只剩28天了。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简称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闰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闰二月大 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 闰七月大 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7. 闰月的意思是什么

闰月是我们国家一个特有的历法设定,是我们国家农历历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历法调节,农历历法与回归年与24节气有冲突,需要一个东西来调节他们,而闰月就是由此诞生的。

闰月的意思是什么

8. 闰月是什么意思啊

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
黄帝2594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发现之前的颛顼历,以建亥(即农历十月)为岁首已不适用,遂任命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颁布新历《太初历》。
《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秦历以十月为一岁之首),一月的日数为29.53天,一岁一年的日数是354.36天,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扩展资料:
闰月计算法
农历闰哪个月取决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现行的置闰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有354.3672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0.875天,因此,便要每19年相差206.625天,等于6.997075个朔望月。
而决定哪一个月做闰月,则依24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