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现代理论

2024-05-04 20:44

1. 管理理论的现代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该理论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社会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组织。它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I.Barnard,1886—1961)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决策理论学派是在二战之后,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学科的内容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西蒙。西蒙(Herbert.A.Smion)美国管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西蒙强调决策职能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有限理性的人代替有绝对理性的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原则”。系统理论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系统理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E.Kast)。弗里蒙特·卡斯特是美国系统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系统理论与管理》(与约翰逊、罗森茨韦克合著)、《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方法》(与罗森茨韦克合著)等。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当代企业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它重点分析成功管理者实际管理的经验,并加以概括、总结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的共性东西,然后使之系统化,合理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建议。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鲁克(又译为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欧内斯特·戴尔(Dale)等。经理角色学派是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该学派认为针对经理工作的特点及其所担任的角色等问题,如能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经理的工作成效。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决定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即要按照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其代表人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是系统论述权变管理的代表著作。 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①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电子计算机进入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集中化、大型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工业生产多样化、小型化、精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联合化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对连续性、均衡性的要求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变化莫测,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管理改变孤立的、单因素的、片面的研究方式,而形成全过程、全因素、全方位、全员式的系统化管理。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运输问题、机场和港口的调度问题、如何对大量的军火进行迅速检查的问题,等等,都涉及管理的方法。③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层出不穷。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由于工人运动的发展,赤裸裸的剥削方式逐渐被新的、更隐蔽、更巧妙的剥削方式所掩盖。新的剥削方式着重从人的心理需要、感情方面等着手,形成处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问题的管理。⑤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借助于多学科交叉作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管理。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等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外还有以下重要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等方面的因素:1、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2、管理学者知识背景不同的影响3、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4、理论发展规律的影响

管理理论的现代理论

2. 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

所谓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西方管理理论。巴纳德是现代管理论的生父,西蒙是巴纳德的直接继承人。所以,现代管理理论又称为巴纳德-西蒙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原因
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等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外还有以下重要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等方面的因素:
1、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
2、管理学者知识背景不同的影响
3、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
4、理论发展规律的影响
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
(一)管理理论的分散化。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了诸多的学派,被称之为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
1、管理科学的崛起
管理科学产生的背景。促使其产生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决策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企业管理,特别是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的先进成果可以应用于管理决策,为提高决策水平、建立系统的管理科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2、管理科学的由来
管理科学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
3、管理科学的特点
1、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寻求决策的科学化。
2、注重定量分析,认为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3、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4、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
(二)管理理论的集中化趋势。进入60年代后,提出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权变管理理论。
1、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代表人物为美国管理学者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和约翰逊。卡斯特的代表作为《系统理论和管理》。
系统管理学说的基础是普通系统论。系统论的主要思想是:
(1)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
(2) 系统的整体性。
(3) 系统的层次性。
卡斯特等人的系统学说。以普

3. 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是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和局限于车间的泰勒不同,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管理企业的基础上的。在写出《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之前,他已经法国最大的矿冶公司总经理达30年,所以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是一般管理理论。
这个“一般”,并不是“优秀”、“一般”的“一般”,而指的是普遍的、通用的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理论认为管理功能包括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管理企业的六项基本活动是:技术、商业。
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核心)。管理不是专家或经理独有的特权和责任,而是企业全体成员(包括工人)的共同职责,只是职位越高,管理责任越大。他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14条管理原则,即分工、职权与职责。
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公益高于私利、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必备内容:(5+6+14)法约尔一般管理的五大要素。
1.计划:预测未来和对未来的行动予以安排。
2.组织:管理的组织工作包括物的组织和人的组织。
3.指挥:指挥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的利益,使他单位里所有的人做出最好贡献。
4.协调: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5.控制:控制是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

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4. 请问现代管理理论有什么特点?

最低0.27元/天开通
百度文库
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aomei6661
现代管理理论
的主要特征现代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现代管理理论的共性实质上也就是
现代管理学
的特点,它们可概括如下一些方面。1.强调系统化。系统化就要求人们要认识到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现代管理论
运用
系统思想
和
系统分析方法
来指导
管理的实践
活动。2.重视人的因素。人是生活在客观环境中的,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管人。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重视“
非正式组织
”的作用,也就是在不违背
组织原则
的前提下,发挥
非正式群体
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集体,这个集体有约定俗成的信念。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样以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5.加强信息工作。现代管理理论强调通讯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所以如何采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有效、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以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成为现代管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现代管理理论来自众多的人们的实践,把实践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将不断发展。8.强调“预见”能力。社会是迅速发展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现代管理论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以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9.强调不断

5. 管理理论的当代理论

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环境的剧变,尤其是石油危机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时的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重点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迈克尔·波特(M.E.Porter)所著的《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他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80年代为企业再造时代,该理论的创始人是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他们认为企业应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所谓的“再造工程”。美国企业从八十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这十几年间,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8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要,在全球市场上争得顾客的信任,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一时代,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而展开。彼得·圣吉(P.M.Senge)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更是明确指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针对西方管理理论缺乏中国人性基因的先天不足问题,中国管理界逐渐开始反思,着重分析应用中国已有的优秀管理思想并形成了一批管理理论,比如东堂策的《东堂论治》、曾仕强的《儒家管理哲学》、余世维的《赢在执行》、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石滋宜《石滋宜谈竞争力》等。

管理理论的当代理论

6. 现代管理学理论特点是什么?

1、强调系统化。
2、重视人的因素。
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强调创新
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指导研究实践问题,把组织看作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一个子系统。
法国哲学家莫兰提出复杂系统论,这个方法论批评传统科学方法论有两大弱点:一是把复杂事物归结为简单事物,二是割裂不同层次事物之间的联系。
莫兰提出的“宏大观念”:由若干不同的基本概念组成的概念网络,构成整个概念体系,各概念间存在互补、竞争、甚至对抗的关系。比如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社会互动的过程等。
把人放在中心,研究人的合理需要的满足,重视人的发展,把人当作组织的目的。
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新的理论出现是要解释和指导实践,实践是动因和目的。
4、强调创新。
理论的更新非常重要。我们要了解其渊源以及其最新的发展。

7. 现代管理原理和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吗

不是的
现代管理原理作为一门学科虽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但其活动却渗透到人类一切群体性活动之中。本书梳理了古今中外的管理理念,保留了目前流行的管理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成分,增加了一些较少被其他人论及的内容,如管理与生产力间的关系、管理决策的程序、管理计划工作等,使得整本书比较其同类书籍来说,多了一份新意和特色。
《管理学基础(非经管专业)》(第四版)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基础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当今时代,社会环境变化迅速,管理者面对的管理实践在相应改变,我们的教材也要随之调整,以增强教材的先进性、适用性。本教材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立足于社会实际,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征,从非经管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对管理知识的实际需求出发,本着注重能力培养、理论必需够用的编写理念进行编写

现代管理原理和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吗

8. 现代管理理论是如何认识的

形成和发展因素
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
①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电子计算机进入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集中化、大型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工业生产多样化、小型化、精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联合化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对连续性、均衡性的要求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变化莫测,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管理改变孤立的、单因素的、片面的研究方式,而形成全过程、全因素、全方位、全员式的系统化管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运输问题、机场和港口的调度问题、如何对大量的军火进行迅速检查的问题,等等,都涉及管理的方法。
③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层出不穷。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由于工人运动的发展,赤裸裸的剥削方式逐渐被新的、更隐蔽、更巧妙的剥削方式所掩盖。新的剥削方式着重从人的心理需要、感情方面等着手,形成处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问题的管理。
⑤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借助于多学科交叉作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管理。
学派林立的原因
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等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外还有以下重要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等方面的因素:
1、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
2、管理学者知识背景不同的影响
3、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