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 事迹

2024-05-08 10:32

1. 汪国真 事迹

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   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   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1990年10月上海徐家汇书店购进已经在北京走红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思绪》二十本,但二个月后才卖完。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报导汪国真的情况,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绍到上海。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

汪国真 事迹

2. 汪国新的个人简介

出版发行诗、书、画专著:《汪国新百诗百书百画》、《汪国新国画集》、《汪国新诗词》、《汪国新人马情缘》等70余部,1700余万册。代表作有10集1666幅《长江三部曲》连环画、240幅《汪国新新绘全本三国演义》国画集、158米绢本《长江万里风情图》国画长卷。创作诗词7000余首并结集出版。书画作品曾多次获文化部、中国美协、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银奖、二等奖、文图双优奖;第六届、七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瑞士首届国际连环画节特别荣誉奖杯;国画获第八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诗词作品多次获全国大赛一等奖、金奖。其诗书画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大学和驻外使馆等处收藏。国画精品《百马图》、《游必有方》、《朋友》、《吉庆图》、《马到成功》等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和重要礼品赠送外国元首及港澳台政要。三十余次在欧、美、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举办画展,先后在北京、湖北、湖南、山西、广东创办汪国新诗书画院,弘扬中华精气神。

3. 汪国新的介绍

  汪国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文化部中国书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农工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中央文委会副主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联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主任,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会员,最高法院特约监督员,享受政府津贴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以长篇巨制和表现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代表作有历时十年创作的长篇连环画《长江三部曲》(1666幅)、158米绢本国画《汪国新长江万里风情图》长卷、《汪国新新绘全本三国演义》等。

汪国新的介绍

4. 汪国新的名人评价

十几年前,著名云高大师对国内画家做过研究之后,曾在台湾出版的一本书中预言,亚洲将会出现四个大画家,他们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汪国新先生就是被预言四人中的一个。著名学者、诗人和书画家范曾先生曾说过:“汪国新的连环画是中国最好的,他的中国画前途不可限量。”还说:“宋代张择端有绢本国画《清明上河图》,但它仅仅表现一个汴梁城,而汪国新的《长江万里风情图》表现的是整个长江。我完全可以这样说,他超过了宋人张择端。”这是我收藏了汪国新先生的画后来才知道的。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为我当年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发现和看中并毫不犹豫地买入汪先生的作品倍感欣喜。

5. 汪国才的个人履历

1973年2月参加工作,1973年1月入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70年10月至1973年2月 在安徽劳动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历任石台县中学干事、七都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1980年10月至1981年12月 在安徽农学院农经干部班学习1981年12月至1984年1月 任石台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1984年1月至1989年4月 任石台县委副书记、代县长,1984年4月任县长1989年4月至1992年10月 任石台县委书记 (其间:1989年9月至1990年7月参加中央学校中青班学习,1989年8月至1992年6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党政管理专业学习)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 任青阳县委书记1995年10月至1998年9月 任省残联理事长、党组书记1998年9月至2001年4月 任滁州市委副书记2001年4月至2003年1月 任滁州市委书记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 任滁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8年1月至2008年2 任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滁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2月至今 任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

汪国才的个人履历

6. 汪直的相关事迹

小时候的汪直很聪明,而他的聪明体现在了他的行为上。作为封建时代的人,要想有出路唯一的选择就是读书。汪直的脑袋灵,读书应该还是有前途的。可惜汪直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做生意更有意思。不过他做的这个生意却很特殊。他对一般的货物流通不感兴趣,因为他发现了更赚钱的行道,那就是走私。我们知道明朝虽然没有海关收税,但是却有“片板不准下海”的禁海令。汪直的行为其实就是杀头大罪。不过中国自古就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格言,此时在汪直的眼睛里装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杀头?恐怕还没有想过呢!汪直的走私经历最早应该是在东南亚开始的,因为那些地方太穷了,汪直的商品都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因此,汪直领略到了走私带来的利润。从这以后,汪直也开始了自己的不归路。在东南亚尝到甜头的汪直并不满意现有的成就,他发现远在离大陆千里之外的日本才是他真正的舞台。于是,汪直放弃了苦心经营的东南亚市场,转而进军日本市场。事实证明汪直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日本他赚到了更多的钱。史料描写汪直的赫赫威仪:“绯袍玉带,金顶五檐黄伞……侍卫五十人,皆金甲银盔,出鞘明刀”,其建造的巨舰可容纳两千人,甲板上可以驰马往来,而“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海上帝王般的汪直,在明廷却视为“东南祸本”,名列通缉令榜首。汪直作乱期间,在日本平户定居,从西班牙人手中倒卖枪支,促使正处在战国时期的日本,由冷兵器时代向着热武器过渡,当时日本各个家族兵力大概也就3000左右,而汪直则有多达5000多人的装备精良的武装,对于一个外来者,堪属奇迹。2000年,日本长崎县福江市的12名日本人在王直原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捐资修建了汪直墓。汪直墓引起了网络和舆论对汪直的功过是非的激烈争论。据报道2005年1月31日晚,两位认为汪直是汉奸的大学教师郭泉、邬伟民砸毁了汪直墓碑。其中的郭泉后因罪而被捕。

7. 汪军的主要事迹

十多年来,共办理刑事案件1000余件,民事案件1200余件,为农行追回贷款50余万,为企业追回欠款100余万元,为重庆市云阳县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优秀法官。2009年被云阳县法院表彰为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1年被云阳县法院表彰为办案能手。

汪军的主要事迹

8. 汪中的生平事迹

清朝的汪中生于扬州,其言不在体制的三界内,其状常跳出礼序的五行外,算得上是清朝文坛与学界的“一怪”吧。汪中七岁那年父亲死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就辍学了,母亲开了个“家族小企业”,专门生产布鞋。应该说送孩子读书的钱是有的,但她母亲也许觉得学校里的“应试教育”很害人,也就不送他上学,她自己白天当老板,晚上当老师,居然把汪中教得博古通今。汪中没进学堂,但他喜欢学堂,他常常到学堂里去玩,在学堂里读书的人,爱得“厌学症”,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偷懒不做,就给汪中几粒糖或几个玩具,汪中给他们做作文,据说老师大为赞赏,汪中也就这样做了一个“编外学生”。长大以后,他还是爱去学堂,安定书院每来一个新“校长”,汪中腋窝下面便夹着经史子集,前往书院,一去就提出疑难问题,学堂老师常常回答不出,闹个大红脸,夹着尾巴赶紧走人。汪中很狂,他爱骂人,谁都敢骂,什么都敢骂。他说扬州城里,读书读通了的只有三人——— 王念孙、刘台拱,排第一的当然是汪中。时有某士大夫者,写了一卷诗书,特来请汪中评定,汪中笑嘻嘻对他说:“君不在不通之列。”那人大喜过望,连连作谦虚状,汪中看他那副模样,大笑着说:“君再读三十年书,可望通矣。”汪中口才一般般。一次与洪亮吉同放一舟,高谈阔论,激烈争辩,不料洪亮吉铁嘴铜牙,滔滔雄辩,把汪中辩了个气急败坏,他动口动不赢,就动手,一把把洪亮吉推舟下水,呛得老洪直吐白沫,幸亏船夫水性好,把老洪给救了上来,不然真会闹出人命案来。学而优则仕,读书人读那么多书,都是准备“货与帝王家”,赚养家糊口钱的。汪中早年也有过这念头,每次科举开试,他都参考。有一回,有个姓孟的督学主持江苏科考,踱步到汪中考桌旁,汪中为逞其才,三下五除二,考完了就交卷,大力拍桌子:“今日当吓死小孟矣!”他喊人家主考官“小孟”,自有科举以来,谁有如此壮举?他说当吓死小孟,意思是其才气吓人一跳。这个小孟呢,也是个好玩的人,出榜那天,把中举者全部公开上墙,从上到下,就是没有汪中,次日,“炮再九鸣,又四人扛一案出”,众人一瞧:“超超等第一汪中。”弄了一个恶作剧,把汪中吓了个半死,“小孟”就对汪中说:“前日小孟没吓死,昨日当吓死小汪矣。”汪中有才,而且考试也比较顺利,再去金銮殿一试,也许就可以弄个高官干干了,而汪中呢,却不干了。乾隆五十一年,吏部侍郎朱珪典试江南,行前放出话来:“吾此行必得汪中为首选。”可这个汪中听到这话后,却学习许由,赶紧“洗耳”去了,连名都不去报,这“首选”之事,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汪中也就这样终身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