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君和侯有什么区别?

2024-05-17 14:19

1. 战国时期君和侯有什么区别?

周王室分封的,是国君,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到战国诸侯都称王),我们统称诸侯。 
君是诸侯分封的,在自己诸侯国内的采邑,这些采邑的统治者,我们称之为君。大的采邑的统治者有称侯的(如成侯邹忌)
他们没有具体的俸禄,君(侯)可以在自己的采邑里收税。君的封地一般是五十里左右,一千户左右。侯可以是五百里甚至个更多,如秦国的文信侯吕不韦,就封十万户。

战国时期君和侯有什么区别?

2. 战国时期,“君”和“侯”之间有什么区别?

战国时期“君”和“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侯爵的级别要比“君”的级别大很多,大周王朝建立之后,分封有功之臣,在分封的时候,国君排名第一,一定要记住是国君而不是“君”,然后就是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在这局等爵位当中,根本没有“君”这个称呼出现,在历史上我们所熟知的,平原君,信临君,都是由国君分封或者是由侯爵分封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侯的爵位比君的爵位大,这是在战国时期,非常讲究的一件事情,但是到了秦大一统的时候,君和侯就是融合在一起了,被人们称为君侯,不过无论是君还是侯,最终还是要听命于王,关于“君”这个称呼还真的有几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也就能看出君和侯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了。

齐国有一位,孟尝君,看见了吧,是在国君之下有一个叫孟尝君的,这就说明孟尝君在国君之下,也在公侯之下,孟尝君被人扣押在秦国的时候,由于孟尝君手底下的奇人众多,有一位人才装了狗洞,帮助孟尝君偷得了钥匙,然后又有一位人才学鸡叫,帮着孟尝君片开个大门,这样才得以让孟尝君离开了秦国,而回到了齐国,也就有个一个成语叫鸡鸣狗盗。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于“君”的故事,还真的有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大战,赵国想要去楚国求援,缺少一个去谈判的人,这时候赵国平原君门下有一个人叫做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去当这个谈判专家,这也就有个毛遂自荐这个成语,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平原君,这个称呼,而这个称呼,也只不过是赵国的一个大臣和皇帝的一位内亲而已,所以他和侯相比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当然这指的都是战国时期。

3. 春秋战国时期,君和侯有什么区别?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很多声名鹊起的历史人物,比如战神白起(武安君)和商神吕不韦(文信侯)等。我们后世之人在研究或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或许会有这样一种发现,即同样都是有大功于国家,但为何有的人是封君,有的人却是封侯?难道说,这侯与君之间还存在着某种其他的身份等级吗?

在正文开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秦汉时期的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商鞅建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为了鼓励耕战打击私斗,便将原有的世袭爵位制度改为了以战功升迁或降低的军功爵制度。
而这种军功爵制度共分为二十等,其中前十四等为普通士卒所能升迁的最高等级(也有例外,但是少数),中四等为普通贵族或豪门所能升迁的最高等级,而后两等则为秦国的最高爵位,即侯爵(二十等军功爵里,没有君这个存在)。
接下来为正文环节,是笔者个人对于君与侯之间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对还请指正。

其一,不能封侯只能封君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是属于礼崩乐坏的纷争乱世,但说一千道一万,各国之间还是有周王室这个存在。尽管当时的周王室已经衰落到无人愿理的地步,但他依然是明面上的正统。而且周王室只要存在一天,周王室的规矩,各诸侯就要在明面上遵守一天。根据周朝礼乐制度的规定,自王室以下共有五等爵位制度,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而秦国其实在当时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侯爵国(秦惠文王之前)。如前文所说,秦国前面还有一个可有可无的周王室,而周王室只要存在,秦国就得遵从周王室的规矩。那么这里事情其实就明了了,既然秦国是侯爵,那他自然就只能分封侯爵以下的爵位,对于侯爵本身和侯爵以上的公爵等,他自然是没有分封权力的,哪怕是他在本国设立了侯爵的晋升机制(欺骗一下平民百姓)。
这里笔者还需要提到,其实在秦昭襄王之前,秦国除了王室之外是没有一位侯爵的。哪怕尊贵如秦孝公的商鞅,秦惠文王的张仪等,也都是君及君以下的爵位而已。
此外,虽然君爵这个爵位虽然没有出现在周王室的五等爵位制度,以及秦国的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当中,但是它依然为侯爵以下的最高爵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具体参考卫国的后四任国君)。


其二,侯爵之尊贵于君爵
前文提到,君爵是侯爵的次一级爵位,这就说明侯爵是大于君爵的。那么问题就又来了,虽然说侯大于君,那么侯又是否尊贵于君呢?其实这个问题是有两个答案的,笔者在小标题中提到的只是其中之一,但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
依旧是秦昭襄王以前,在那个时代当中,因为没有侯爵只有君爵,所以君的权力便是仅次于一国之主。这里或许会有朋友好奇,为什么老是要提到秦昭襄王,他凭什么有资格分封侯爵呢?
其实是这样的,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曾直接将象征天下之主地位的,周王室九鼎给搬回了咸阳,而九鼎入咸阳则意味着秦国已经拥有了,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山东六国及周王室的实力。

而拥有了这样的实力,岂不是说明秦国已经无需再看周王室的任何脸面和规矩。所以正是因此,秦昭襄王才有了封侯的资格。这里笔者再回过头来解答上面说到的两个答案,第一个是侯爵确实尊贵于君爵,因为秦昭襄王期间有过两位封侯(范雎和魏冉)四位封君(白起和秦王的三个亲戚),而且从权力上看,侯爵拥有者是远超于君爵拥有者(单说尊贵程度,文信侯吕不韦远超武安君白起)。

春秋战国时期,君和侯有什么区别?

4. 战国时期,“君”和“侯”的区别到底是啥?

“侯”和“君”是一种古老的牧师地位,但两者都在秦朝前的战国界定了很大差异。 “等待”通常是侯爵的含义。它是中国第一个秦时期的产物。这是第二等同的天柱天益密封五等王子。 “等待”与“君”不同,侯爵仍然在秦朝,“君”只是在战国时期的独特环境中的一种称号,“君”是清达法的新标题,在秦朝之后,“君”被其他标题所取代,逐渐落下了历史。

春秋战国的王子,如秦国,赵国,楚国家等,所有产品都在关联体系下,以及周天子作为“世界世界”,最高统治者,名称封印,周天狮将与人民一起,他们被授予王室,贵族和英雄,让他们建造了自己的领土和皇家家庭。由于密封件之间的差距,王子的原则也具有差距。为此,形成了五类标题,并记录了《礼记·王制》:“国王,侯,博,紫牧,所有五等。在秦勇时期,周天狮被称为王子,秦州的标题是五类Tup中的第二个“侯爵”。
秦州只是秦辉面前的Margis水平,如果秦国是分开贵族,人民的水平,水平,水平,不能超过自己,只有较低,此时仍然存在,但也需要遵守帝王阶段,为此“君”,“君”的新标题出生。战国时期一直在盛行“冯军”,密封系统是春秋时期,王子的王子将继续,“君”是王子的王子。本和“马奎斯”,我在同一天,我只是一个牺牲,“君”也是一个标题,但它是一个妓女。

在春秋时间的春季,主要王子仍被周天益尊重。王子是周天齐的分离,王子希望将密封和周天益密封王子分开。所以“君”这个新号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发展过程的逐步下降,周田的氛围不断变得强劲。在春天和秋季时期,周天池逐渐失去了权威,随着周代宗宗法律制度和仪式系统的逐步崩溃,它是周代周的所谓“仪式崩溃”周代封建礼仪和规则和法规大大摧毁。那时,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表现出了重大变化。
在战国中间的交战状态,周天益前的各种臣议系都是由武力部署的,而该国的人数开始减少,幸存下来的氛围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加州周天益也是出名的,不能继续。统一王子的王子,每个附庸国家都不会尊重周天子,每个王子都被击败为“王”。在“王”下,最高等级的印章是“君”,如“尚晋”,白“吴安君”,“君”和“等待”,虽然这是一个标题,但“等待” “它必须是密封的,国王不一定有,如吴安军,没有密封。因此,在战国期间,“侯”和“君”的地位不是真的。图像
接下来,我会看到商业王,武安君,齐侯和文欣州有什么,我们首先要了解古代牧师的更多信息,王子分开。该标题也被称为“Queon”,这通常是古皇家,王室和其他贵族的标题,可以用来表达身份和力量的水平,并且标题起源于夏季业务期,但是夏季王朝模糊,但朝鲜经营后的业务,朝鲜很难。本周之后,周武吉成立了西周,自西方向战国期间以来,标题系统可以基本上清楚地确定,风格和顺序。
周代建立后,他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局势。周王朝基本上控制了上代的原始统治区,加上许多小国家,那么周武的君主即将到来。巨大的领域,如何坚决控制东方的大领土,成为周武旺的严重问题。为了担心王子,王王是为了稳定政权,确定它将获得奖励,最后实施了一套以周王奇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周吴王通过了“封建亲属,政策星期。

周吴王把他的伴侣,国王和中游的王子归咎于王子,建立臣兽,如:陆,气,燕,魏,宋,金,虢,虢,土地的土地将被支配,周朝可以控制广泛的新征服区,以及附庸国家也可以发挥周文侯的作用。一组分区系统建立了一组规则。在监管制度下,“天柱创立国家,王子,清安排的房间,医生有人民,儿子的儿子”,形成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管理系统。监管系统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格的区别,部长的遗产系统是稳定贵族类的内部秩序的目的。
在监管制度下,仪式音乐系统相互补充,“仪式”主要分裂和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身份,“le”主要基于基于礼物的系统,最后形成了分层系统。周代的科学体系,也有效的管理和制约因素在形成荣行法和仪式系统,以及王子,如果王子敢于反叛周朝将被人民可耻,周天益将共同围绕着附庸国家的锻造。在这套系统下,周天狮是“大”。王子是“小”,王子需要尊重周王朝,所谓的“尊重祖先”。

 《孟子·万章篇》:“皇帝,一个,侯,博一个,僧侣,全五等等。周王超的最初标题加周天子,共有五等,公众,侯,博,紫,男女《周书·武帝纪上》,女儿和男子原本是一样的,摇动天空,实际上只有四个等级。标题水平有明显的区别,皇帝有一千英里,而小切块的其他观点,公众赛,距离七十英里,男性标题为50英里,如秦等国家源于秦勤的独立土地少于50英里,不能审议王子,只有周代附属国家,只有主权,其他外交等。《孟子.万章篇》:“皇帝的清点看了地上,医生被视线看到,Gnith有一个男人。”

周王朝“清”被视为侯爵,“医生”被视为象征。 “袁石”被视为一个孩子,男爵,像“标题”在附庸国内,在战国之前,臣民内部的王子实际上有清,医生,出租车三,每个级别分为中下三个,如“清”分为“上青”,“亚清”,“古清,秦奇昌时期外交部长姚佳,他的官方立场是”尚清“,春天的王子王子和秋季的时期与国家的规模不同。七个男性和秦琦,秦国,战国的第一天,楚国是夏日,韩,魏,三个分支后三个分支机构,赵某被周天狮分成了侯爵。
在春秋时期,周天益的权威仍然是,随着Zong方法系统和礼仪系统的限制,周田仍然在附庸前的含义,自晚秋,战国的早期日期,和周王朝开始下降,每个臣民在自己的地方发展自己的力量,坚持扩大方式,每个王子的历史逐渐增加,王子正在变得更大,更大,具有所有权的力量,但周天齐的存在,周天益仍然管理世界,王子之间的权力被剥夺了,但王子逐渐强劲,周天子逐渐疲弱,王子不再倾听周天子的命令。

在战国之后,王子已经抛弃了原始的头衔,开始叫国王,比如秦孝通之后,秦小荣之后,秦晓荣强,开始打电话给王,是秦辉,赢得他成为第一个君安秦国。在战国期间,各国开始改变方式,加强中央焦点,以及你想要发挥皇帝的角色的每个王子,所以他逐渐消除了周代的周代,以及秦秦晓东时期。我开始实施变革的变化,而且商业变化已经取消了世代的一代,父亲的父亲,甚至清代。
一个新的Queon系统已经出现,这是对食物的前一封印章,印章是密封的含义,即治理和行政权力,并且可以是夹层,而食物只能享受土地。由此产生的财富没有治理和行政权力,它无法攻击。如果在上阶变化方法之后实施秦国是“军事电力系统”是一种反应,即使是贵族也是一样的。 《史记》记录,秦国规定“没有军用信用”,不可能生育。 Mingzun是排名等级,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着名房子,部长的衣服。同样的人很自豪,无辜的是富裕的芬华。

在秦国的军事划分下,即使普通人可以成为贵族,也是贵族身份的高低。经过商业变革后,有一个第20次军事电站系统。根据相应的军事力量,相应的军事力量获得,但原来的附庸风清大法课没有完全消失,毕竟周王朝已经过了数百年的人,非常难以完全根除,但系统已经改变,医生不叫医生,但被“君”所取代。例如,秦州的业务,山润利率秦俊恢复了河西的土地,并将秦小荣的商人从秦晓长到十五点,并被封锁为“尚晋”。还有秦对秦国汤和六个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四个儿子的战国时期,也被封印“君”,齐志梦婷君天文,赵祖陵,君赵生,楚志春申君黄璧,魏志玲,君威,不,但是四个边界,原来是秦国不同的高贵,这四个众神都是官方的职位,骰子后。在秦惠文之后,没有必要在周代的顾忌中,而阎侯伟薇在楚拿了两个城市,并要求病了。之后,魏伟再次担任总理。十天之后,他会给魏伟,嘉琪涛和。

这里可以看出,Wei Wei被封印,但白俊军是一个标题,但更荣誉称号,不再是实际的官方名字,而且当时,这些侦探没有接受。进一步解释说,“君”不仅代表了真正的权利,而且突出了。然而,秦国并不一定希望依靠军事力来密封君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高管也可以自给自足,而富国的变化也在加强缘故,如轩辕后的儿子在封锁后很棒,玉阳君,儿子是邓某,高尔亨君。
冯军一直“委派人民委派土地”,逐渐成为土地的所有权,也无法享受人民的人,只是享受梳妆台,食品和粮食税,以及密封没有冯某有一个真正的力量。如果每个王子都是来自周天子的海洋,而王子只是法院的王子,而Dafu的印章,尚俊伟,吴安君,和余侯伟,温望远陆伟伟,所有这一切何侯,温闻寿路武河南的10万户只吃食物,只能缴纳税款。但是,“君”的门槛非常高,无效的房间或大工作不可用。

“君”是传统时段的新数量,仍然代表所有王子的最高贵的课程。但是,“君”不等于清大法,其制度形式发展和改变,如没有治理权力,或者只是禄,甚至一些,以及与权力无关的荣誉称号。在秦国统一之后,沿海已经开始说它已成为一种尊重。在汉代之后,它被用作对人民的尊重。

5. 战国时期,“君”和“侯”之间有什么区别?

古人用字极准,微言大义,因此“君”与“侯”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就是“侯”比“君”尊贵,两者都有封地,但是前者比后者大得多。
君(拼音:jūn)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
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的首领;战国时又用做功臣或贵族的封号;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最高统治者。后来,“君”也变成一种敬称。
侯,汉语词汇,拼音hóu,一种尊称。指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汉时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尊贵者。
同西方古代社会类似,中国古代社会也存在爵位的封赐。除了基本的公、侯、伯、子、男等基本爵位外,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爵位封赏并不完全相同。本词条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爵位建制情况。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官制:
春秋后期,中原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某些卿大夫逐渐强大起来,许多力量较小的卿大夫陆续被强大的卿大夫所兼并;原来的国君由于宗族内讧、连年战争和“国人”(即国都中的士和工、商)的叛变,更由于农民的反抗斗争,逐渐衰弱了,慢慢的形成了战国官制。

战国时期,“君”和“侯”之间有什么区别?

6. 战国时期的君和侯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今年下半年,荧屏上着实是古装剧的天下,而众多古装剧又以春秋战国为时代背景创作的居多,反响也最为激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阶段关于人们称呼的特点,拿《大秦帝国》和《大秦赋》来说,先是有商君主持秦国变法,一举使得积贫积弱的秦国崛起于诸国之林。
后到了战国时期,庄襄王、秦始皇执政期间又出来了武安君、昌平君、文信侯等人,虽然他们都手握大权,是典型的士大夫统治阶级,但这么多君侯着实让人傻傻分不清,这两种称呼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图片:渭阳君剧照
一、“侯”和“君”的出现1、爵位等级的一种
所谓的“侯”和“君”,说白了都是周朝以来的古代爵位,这两种爵位在秦朝建立之前还是有着不小区别的,“侯”从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就是侯爵的意思,这一爵位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武王伐纣完成建立周王朝,对手下的有功之臣进行分封,为了彰显彼此之间的功劳大小和身份高低,于是发明了五等爵位制度,侯爵是其中的第二等,因此从周朝建立之初,“侯”就成了古代皇族和贵族阶级的专属封号。
“侯”和“君”的不同之处在于,侯爵在秦朝之后一直是流行着的,一直到清王朝时期都有类似的爵位等级制度存在,相较之下,“君”更多的是存在于战国时代这一“特殊”环境下的一种公认爵位,“君”更多的是公卿士大夫阶层的一种崭新爵号,秦朝灭亡之后,这个爵号几乎就被其他等级的爵位代替,从此也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图片:秦朝文信侯剧照
2、“侯”和“君”的早期关系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包括秦国、赵国、楚国等在内的数十个诸侯国,都是周天子当年大搞分封制的产物,他们虽然相对独立,却都承认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这种最初的封建制度源于当时生产力的不足。
周天子为了便于称呼和管控这些诸侯国,除了给予他们一定的特权和划分登记制度外,还会授予他们爵位,因此,“侯”的出现远在“君”之前,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更高,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比如秦国在秦惠文王执政的时候是侯爵国,如果他想在国内对贵族和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无论是爵位等级还是各种礼仪与生活的规制上,都不能超过自己的爵位等级。
此外,由于周代社会一开始就奉行周礼,在这种环境下“君”才开始出现,此时的“君”,大都由各诸侯国内的卿大夫继承认领,他们在身份上依旧是诸侯的臣属。

图片:诸侯面见周天子剧照
二、两种爵位之间的差异1、“侯”和“君”同时出现
从春秋到战国演变的这段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周天子还是较为尊重的,凡事也都以周天子的认可为荣,诸侯在国内分封大臣的时候也是按照周礼的规制去进行,所以“君”这一等级的爵位开始流行起来,很好的解决了此前五等爵制度的单一性。
简单来说,“君”这一称号主要是诸侯授予臣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王室的威信日趋急下,社会战乱不断,渐渐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经过长期的兼并后,逐渐形成了几个“超级大国”,这也意味着历史进入到了战国时代。
社会平衡被打破,自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七大强国的出现让本就势弱的周王室更加雪上加霜,在一众诸侯眼中周王朝早已物是人非,名存实亡,不具备任何统辖能力,更无权干涉本国的内政。
这个时候,原本周王室册封的各等级爵位也不再被遵守,各大诸侯纷纷称“王”,这也让诸侯手中的权利大增,此时诸侯王分封手下功臣就有了“侯”和“君”,领有这两种爵位的臣子同时出现在了诸侯国内。

图片:各大诸侯剧照
2、两者之间的差异
这里还要着重强调一点,虽然“侯”和“君”同时成为了诸侯的臣子,但两者之间仍有高低差异,一般来说,“侯”一定在本国内是有封地的,但是“君”就不一定了。
比如大名鼎鼎的武安君白起,功高盖世享有盛名,但是他名下就没有单独的封地,册封的武安君更像是一种荣誉称号,这一点和“侯”相比堪称是天壤之别。
另外,在秦国内并非只有军功才能够封爵,掌权者也会根据政治的需要去进行册封,以图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比如宣太后就册封芾为宛侯,泾阳君。

图片:武安君白起剧照
看到这里,大家就不难发现“侯”和“君”从起源、演变到最后的结果,都有着不小的区别,起初虽然册封的对象不同,但待遇几乎差不多,可是随着天下形势的不断变化,“君”的改变要多于“侯”,从手下有民有地,逐渐转变成了没有人民和土地所有权的一种虚荣。
相较之下,“侯”在政治中就握有实权,或者是私下里拥有不菲的土地和大量的臣民。不过有一点是诸国中封“君”的共同之处,比如商君卫鞅、武安君白起等等这些人,都不是普通的大臣,他们为一国的崛起贡献巨大,因此封“君”的门槛很高,不是王族宗室或者立下大功者不可得。

图片:商君卫鞅剧照
这里有一个知识盲区,虽然“君”的获得者都是公卿士大夫阶级,但只要是成功获封,在身份上跟普通的士大夫阶级是完全不一样的,主要体现在制度形式的变化上,比如会丧失行政治理权,只能定时获取俸禄的虚职等等。
上文提到过,在秦朝灭亡之后侯爵一直盛行于后世,而君则慢慢地衰败,当然,这只是在政治层面上,在民间,“君”演变成了对达官贵人或者民间君子的一种尊称,这就是后话了。

7. 战国时期的君和候,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侯”与“君”都是古代爵位的一种,不过二者在秦朝之前的战国时期有着很大的区别。“候”一般就是指侯爵的意思,是中国先秦时代的产物,是周朝天子分封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候”不同于“君”的是,侯爵在秦朝之后依然盛行,而“君”只是战国时期特有环境下的一种爵位,“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在秦朝之后,“君”这个爵位被其它爵位替代,逐渐淡出历史视野。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如秦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都是分封制下的产物,是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最高统治者对封地的一种称呼,周天子将土地和连同子民,分别被授予王族、贵族以及功臣等人,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因封地有所差距,诸侯的爵位也有所差距,为此形成了五等爵位,《礼记·王制》中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而秦国自秦襄公时期被周天子封为诸侯,秦国的爵位就是五等爵位的中第二等“侯爵”。
秦国在秦惠文王赢驷时期之前还只是侯爵级别,秦国如果要分封贵族,有功之臣等人,分封的等级是不能超过本身,只能更低,此时周朝还存在,还需要遵守一下礼法,为此“君”这个新爵号诞生了,战国时期开始盛行“封君制”,封君制就是春秋时期国王及诸侯所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诸侯国的臣属,而“侯爵”等爵位,在当时只有周天子可以进行分封,“君”虽然也是爵位,但属于诸侯分封的爵号。

春秋时期到战国前期,各大诸侯国还是要以周天子为尊,诸侯是周天子进行的分封而成,诸侯想要分封就无法和周天子对诸侯分封的爵位而进行分封,所以“君”这个新爵号的出现解决了问题。随着周朝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衰败,而周天下分封的诸侯国又不断的变强,在春秋末期,周天子逐渐失去了权威,随着周朝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逐渐崩坏,就是周朝时期所谓的“礼乐崩坏”,周代封建礼教和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出现重大变局。

到了战国中后期时,周天子之前分封的各诸侯国通过武力征服吞并割据,林立众多的国家数量开始减少,而生存下来的诸侯国无一不是强国,加上周天子此时也有名无实,无法继续统管诸侯列国,而各诸侯国也逐渐不再尊崇周天子,各诸侯纷纷自封为“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最高等级的爵位就是“君”,如商鞅的“商君”,白起的“武安君”等,“君”和“候”虽然都是爵位,但是“候”必然有封地,而君不一定有,如武安君白起就没有封邑。所以在战国时期,“侯”与“君”的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语。

战国时期的君和候,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8. 战国时期的君和候有什么区别,哪个官位更大一些?

春秋战国时君代表周天子,侯指诸侯。
君在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道德品行良好的人也可称君子。

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但“侯”的地位又较“君”的地位为尊。战国前期,韩、赵、魏等国国君的爵位就为侯爵。如魏文侯、韩昭侯、赵献侯等等。前323年,发生了魏国、韩国、赵国、燕国、中山国等“五国相王”事件,即五诸侯国互相承认其王号。但是,赵国的国君,也即后来的赵武灵王,认为凭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称王。所以,在其回到赵国,不但没有称王,而且还贬号为君。让赵国臣民称其为赵君,而非赵侯。而到了战国后期,如卫国,其国土日削,于是也贬号为君。

到战国后期,虽然“侯”与“君”,在本质意义上都属於封君。但“侯”的封地远比“君”要大得多,“侯”属於超级大封君,如文信侯吕不韦,食河南洛阳十万户。而对封君来说,其封地能达到万户,就已经属“大封君”了。封“侯”的都是国相级人物(嫪毐有宠於赵姬,属特例)。所以,在战国时期,“侯”与“君”的地位是绝不可同日而语。
“侯”和“候”是容易被忽略的形近字,在使用时常被写混、读混.要分清这两个字,先得弄明白它们各自的意义.
“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如《周易》:“利建侯.”(有利于建国封侯)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以及成语“侯门似海”;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杜甫有诗“李侯有佳句”,“侯”相当于今天的“君”.“侯”可作为声旁,构成一些形声字,如“猴”“喉”“瘊”等.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比如“候车、候诊、候补”中的“候”.“候”也可指“问好”,如“问候”.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候”不充当声旁构成形声字.侯(hou第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