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旅游经济活动波动性的原因 措施

2024-05-03 06:43

1. 减少旅游经济活动波动性的原因 措施

  以下都是旅游经济理论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章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
  通过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推动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了解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1. 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
  2. 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
  1. 第一个时期,初步发展时期
  2. 第二个时期,蓬勃发展时期
  第二节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国内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1. 国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2. 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二,旅游经济学的产生
  1.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专门学科
  2.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率哟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2. 旅游经济学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结构
  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1. 解释影响合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2. 选择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3. 为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旅游需求及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运动和调节机制
  旅游产品的消费
  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
  第三节 旅游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二,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
  三,旅游经济学与其它旅游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 旅游产品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旅游产品和旅游产品特点,掌握旅游产品组合与旅游产品开发的涵义与原则.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产品的概念和构成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二,旅游产品的构成
  旅游吸引物
  旅游设施
  可进入性
  旅游活动
  三,旅游产品的内外部关系及其转化
  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补关系
  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代关系
  旅游产品内外部的互补关系与互代关系的转化
  第二节 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旅游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1. 旅游产品的价值
  2.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二,旅游产品的价值构成
  服务价值量
  吸引物价值量
  第三节 旅游产品的特性
  一,综合性
  旅游产品既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劳动产品,又包括非劳动产品和自然物.
  二,无形性
  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旅游服务,具有无形性.
  三,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的物流和商流是分离的,物流只表现为旅游产品信息的流动而不是旅游产品的转移.
  四,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旅游服务和旅游消费在时空上同时发生和同时结束表现为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五,游产品的不可贮存性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服务,因此不可贮存.
  六,旅游产品的易波动性
  旅游产品受季节,假日,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战争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第四节 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
  一,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
  全面全线组合
  专项系列组合
  专业性组合
  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根据目标市场需要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业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
  第五节 我国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自学)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产品及其特点,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原则
  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需要与供给的基本规律与影响因素,熟悉需求与供给弹性及我国旅游供求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需求
  一,旅游需求概念
  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而购买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1. 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支付能力;可支配的时间.
  2. 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动机(心理类型,文化修养,年龄性别等)
  三,旅游需求规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呈负相关.
  四,需求弹性和需求弹性系数
  旅游需求量随某一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相应变化的现象称为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五,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客源国方面的因素:总人口,人口结构,城市化和程度;
  目的国方面的因素:旅游供给因素(旅游资源,设施,交通等);通货膨胀因素;
  双方相关因素:经济距离,货币汇率,政治因素.
  六,旅游需求指标
  入境旅游人次;
  旅游者消费总额;
  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旅游者停留天数或旅游人天数;
  旅游者人均数
  旅游出游率(旅游密度)
  旅游重游率(旅游频度)
  旅游开支率(旅游消费率)
  第二节 旅游供给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旅游供给是旅游目的地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向旅游市场提供旅游产品的数量.
  分为基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供给规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有能力向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将随着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增减.
  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环境容量
  当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
  第三节 中国旅游供求关系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供给的发展
  旅游饭店业的发展
  旅行社的发展
  旅游景点,景区建设
  旅游交通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需求的发展
  1. 入境旅游市场需求
  2. 国内旅游市场需求
  三,中国旅游供求关系发展的阶段性
  1. 限制发展阶段
  2. 不协调发展阶段
  3. 比较协调发展阶段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需要的产生及运动规律和旅游供给的产生及运动规律
  第四章 旅游经济运行与调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与特点,掌握旅游价格调节和市场竞争调节的机理,理解宏观调控对旅游经济运行的作用及其应用.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规律与特点
  一,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规律
  旅游经济活动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游客与旅游经营者之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都也体现在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
  二,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特点
  旅游经济活动中物流与商流是分离的
  一次集中组合,多次销售
  需求的明显指向性和供给的常年性
  第二节 旅游市场调节
  一,旅游供求矛盾的运动与主要表现
  旅游接待能力与游客总人次之间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地域上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季节上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结构上的矛盾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
  1. 旅游供求矛盾的静态均衡
  2. 旅游供求矛盾的动态均衡
  三,旅游价格调节机制
  旅游价格的概念与构成
  旅游价格的制定及其影响因素
  旅游价格的制定的目标与策略
  旅游价格的实现
  旅游竞争调节机制
  旅游市场竞争的目标
  旅游市场竞争战略与策略的形成
  第三节 旅游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
  1. 政府管理部门
  2. 行业管理组织
  三,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与内容
  1. 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
  2. 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内容
  四,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对旅行社业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涉外饭店业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信息方面的宏观调控
  旅游发展规划方面的宏观调控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供求矛盾的运动与主要表现,旅游供求矛盾平衡,旅游价格调节和市场调节
  第五章 旅游消费效用理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的特点,认识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的分析方法和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原则.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消费的性质与特点
  一,旅游消费的性质
  二,旅游消费的特点
  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
  旅游消费是一种以劳务为主的消费
  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生产交换的同一性
  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旅游消费是弹性较大的消费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旅游消费的构成
  一,旅游消费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二,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
  游客的收入水平
  游客的构成
  旅游产品的结构
  旅游产品的质量
  旅游产品的价格
  游客的心理因素
  三,旅游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1. 要在旅游消费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的优化
  2. 要有利于实现旅游消费市场供需的平衡
  3. 要有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 游客效用满足最大化
  一,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
  1.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 无差异曲线在分析旅游消费效用最大化中的应用
  二,研究游客效用满足最大化的意义
  第四节 旅游消费效果评价
  一,旅游消费效果的涵义
  二,评价旅游消费效果的原则
  1. 旅游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一致性
  2. 微观旅游效果与宏观旅游效果的一致性
  3. 旅游消费效果与生产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一致性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消费及其构成,旅游者效用满足最大化,旅游消费效果评价
  第六章 旅游经济效益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了解旅游经济效益的内涵;熟悉旅游经济运行产生的乘数效应与收漏损现象;掌握旅游经济效益评估的方法.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与范畴
  一,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
  二,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范畴
  1. 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2. 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
  一,乘数效应
  二,旅游收入的乘数作用
  收入乘数
  居民收入乘数
  就业乘数
  政府收入乘数
  进口额乘数
  三,旅游漏损
  1. 旅游漏损的概念
  2. 减少旅游漏损的途径
  第三节 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估与测量
  一,主要旅游统计指标
  人均停留天数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客房出租率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全员劳动生产率
  利润总额
  人均实现利税
  利润率
  平均职工人数
  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损益平衡分析法
  目标利润分析法
  最佳利润分析法
  成本结构分析
  三,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游客消费及其影响
  衡量旅游成本
  估计旅游的纯经济效益
  第四节 我国旅游经济效益测评
  一,我国旅游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益水平
  二,旅游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效益的范畴,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第七章 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旅游产业政策方面的实践情况.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构成
  一,关于旅游业构成的"局限论"与"宽泛论"
  "局限论"中旅游业的构成
  "宽泛论"中旅游业的构成
  二,关于旅游业构成的传统认识
  三,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卫星账户中的旅游业的构成
  四,关于旅游业构成的理论分析
  界定旅游业构成的特殊性
  旅游业构成的约定性
  约定化思想需要统一可比的标准
  第二节 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一,关于产业结构的基础知识
  产业
  产业结构研究的特点
  产业结构的研究内容
  产业结构研究方法的特性
  二,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中的困难
  产业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节 旅游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一,产业政策的特点及分类
  1. 产业政策的特点
  2. 产业政策的分类
  二,产业政策实施的手段及作用
  1. 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
  2. 产业政策的作用
  三,旅游产业政策实践
  四,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发展背景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制定的原则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内容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产业构成及其理论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旅游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
  第八章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分析,掌握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因素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及战略选择.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概念
  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类型
  超前型发展模式与滞后型发展模式
  市场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延伸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推进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四,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概括性
  阶段性
  相对稳定性
  特指性
  第二节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一,确定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依据
  我国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
  我国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1.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为先导,然后向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逐渐推进的
  2. 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向多种旅游产品推进
  3. 旅游形式以团队旅游为主向散客旅游居优势,团队旅游与散客旅游相结合的方向演进
  4. 旅游设施建设以高级为主,有高等级向中低等级推进,最终形成以中等级为主体的高,中,低等级结合的设施体系
  5. 旅游产业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主要进行微观的支持和管理向宏观的调控和管理演进
  第三节 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一,世界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旅游经济的产值不断增长
  世界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不断增强
  二,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观
  经济动力型发展观
  双重动力型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1.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2.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1. 适度超前战略
  2. 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征,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及其战略选择,我国旅游发展战略
  重 点 章 节
  第一章:第2,4节;
  第二章:第1,2,3节;
  第三章:第1,2节;
  第四章:第1,2,3节;
  第五章:第1,2,3,4节;
  第六章:第2,3节;
  第七章:第2,3节;
  第八章:第2,4节.
  参 考 书 目
  ⒈ [美]斯蒂格里茨,1998:《 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⒉ 黄亚均 郁义鸿,2000:《微观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⒊ 黄亚均 袁志刚,2000:《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⒋ 林南枝,2000:《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⒌ 张辉,191:《旅游经济学》,陕西旅游出版社
  ⒍ 邹海梅,1998:《现代旅游经济学》,青岛出版社
  ⒎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旅游经济》
  ⒏ 国家旅游局,1998:《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出版社
  ⒐ 魏小安,1993:《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旅游教育出版社
  ⒑ 张建春 金世胜,2001:《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⒒ 罗明义,1998:《旅游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⒓ 威廉瑟厄波德,2001:《全球旅游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⒔ 张伯山,1998:《旅游文献检索与利用》 南开大学出版社
  ⒕ WTO.Recommendations on Tourism Statistics
  ⒖ Witt,Stephen F. and Luiz Moutinho.Tourism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Handbook, New York:Prentice-Hall,1998
  课 时 分 配
  章次
  章 节 名 称
  总计课时
  授课课时
  辅导练习
  课时
  1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2
  0
  2
  旅游产品
  3
  3
  0
  3
  旅游需求与供给
  6
  4
  2
  4
  旅游经济运行与调节
  4
  4
  0
  5
  旅游消费效用理论
  6
  4
  2
  6
  旅游经济效益
  6
  4
  2
  7
  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3
  3
  0
  8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
  氵先白白

减少旅游经济活动波动性的原因 措施

2. 谁有电大旅游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最新旅游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
旅游经济学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则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2.旅游
旅游实在工业化环境下,非定居者出于消遣。休闲的目的,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以及停留。
 
3.旅游发展的地域格局
旅游发展的地域格局是从区域地理来说明世界旅游经济在各大洲的分配状况,旅游经济的地域格局可以充分说明世界旅游发展的基本地理格局。
 
4.旅游需求规律
所谓旅游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旅游需求量变动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成正方向变化。
 
二、选择题
1、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 A )
A交通运输     B产业革命    C饭店业的发展    D产业经济的发展
 
2、北京是天津、河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是( B )客源地
A全国性     B区域性     C中转性      D客源地国家
 
3、旅游经济学属于(  D  )
A理论性经济学    B应用性经济学    C两者皆不是     D两者皆是
 
4、(  A  )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即单纯考虑经济活动世纪运作而不考虑运作效果的好坏。
A实证分析    B规范分析    C历史分析    D定性分析
 
5、(  C )世纪之后,现代意义的旅游才真正出现。
A17     B18     C19     D20
 
6、( B )被誉为旅游业的先驱
A治·史蒂文森      B托马斯·库克      C詹姆斯·瓦特
 
7、旅游是分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追求,这句话说明了旅游的(  A  )属性
A文化     B经济      C社会       D以上皆不是
8、旅游消费涉及“吃、住、行、游、娱、购”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旅游消费的( D  )
A大众性    B持续性    C广泛性     D综合性
 
9.、旅游客源地输送客源的规模首先取决于这个地区的( C )
A人口结构    B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   C总人口规模     D消费习惯
 
10、形成旅游需求的首要的主观条件是(  B  )
A闲暇时间    B旅游动机     C支付能力    D以上都是
 
三、简答题
1简述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
1.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2.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3.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2.简述旅游的基本性质。
答:文化属性;
经济属性;
社会属性
 
3.减速旅游经济学的性质。
答:1现代旅游经济是一种商品化的旅游活动;
2现代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综合经济;
3此案带旅游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法制经济
 
4.简述旅游经济的特点
答:1综合性;
2.大众性;
3.持续性
 
5.简述影响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答:旅游需求之所以存在不同的价格弹性,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旅游服务对旅游者的重要程度
   2旅游服务的替代状况
   3.支付的服务费用在旅游总费用所占的比重
   4旅游者反应时间的长短
 
四、思考题
请阐述旅游需求规律的具体内容,并以现实生活中的旅游现象来具体分析旅游需求规律(略)

旅游经济学作业2
一、           名词解释
1、旅游经济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量随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发生为发生反应的程度,成为旅游攻击价格弹性,简称旅游供给弹性。
 
2、旅游供给
旅游供给在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具体包括旅游业经营者提供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的数量
 
3、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指一个特定的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包括旅游产业发育模式和旅游产业演进模式两层内容
 
4、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所谓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以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从关系到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指定在较长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重点以及为达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的总称
 
5、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结构指旅游产业的构成,是旅游经济各行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二、选择题
1、哪种分类方法可以将旅游目的地分为观光旅游地和度假旅游地两种不同类型( B )。 
A以目的地构造方式划分     B以满足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
C以目的地空间范围划分     D以产业经济的发展划分
 
2、下列哪一项是辅助性旅游供给的内容是( C )
A商业性旅游服务    B游览娱乐设施   C公用事业设施   D交通运输设施
 
3、与一般公交相比,旅游交通更注重( A )
A舒适性     B游览性     C季节性     D区域性 
 
4、在旅游交通中,除了航空交通,就属( D  )交通成本最高了
A铁路     B航空      C水运     D汽车
 
5、根据客源地内旅游经营商的( B ),可以将旅游经营商划分为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和旅行代理商三类。
A性质    B职能以及作用   C注册资本    D规模
 
6、(  B  )特点就是他自己本身不提供任何旅行服务,而只负责搜索各类旅游信息,这一方面丰富了在线消费者的比较和选择,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
A综合性在线旅游运营商   B旅游毕节搜索引箐开发商
C提供在线旅游业务的传统旅游经营商   D旅游代理商  
 
7、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总是根据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发展进程和自然环境状况来加以规定的,因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是不尽相同的。这句话说明的是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 A )。
A特指性    B概括性    C阶段性    D相对稳定性
 
8、选择( B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必须具备三大条件:第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二,由外部旅游需求;第三,由外部投资注入。
A滞后型    B超前型    C市场型    D政府主导型
 
9、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体现的是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指定的( C )原则
A成长阶段性原则    B城市中心原则    C可持续发展原则  D中国特色原则
 
10、( D )是影响旅游产业行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A旅游消费形式与规模  B国家产业政策  C旅游者消费倾向  D社会生产力水平
 
三、简答题
1、  简述旅游目的地合作的主要途径。
答:
   1.树立大旅游观念,强化对旅游合作的认识
   2.完善旅游合作机制,推动旅游合作的新发展
   3.扩大旅游合作范围,丰富旅游合作内容
   4.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旅游新形象
 
2、简述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答:
   1.旅游吸引物因素
   2.经济因素
   3.政策因素
   4.管理和服务因素
   5.科技因素
   6.预期因素
 
3、简述旅游交通的重要性
答:具体而言,交通对于旅游活动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交通是旅游目的地经营的一个重要条件
   2.交通是旅游者出游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交通可以拓展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空间范围
4.简述旅游交通的特征
答:区别与一般公共交通,旅游交通具有以下特征:
   1.游览性;
   2.舒适性;
   3.季节性; 
   4.区域性
 
5、简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特征
答:1.概括性;
2.阶段性;
3相对稳定性;
4特指性
 
四、思考题
试述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旅行代理商的区别与联系。(略)
 
 
旅游经济学作业3
一、           名词解释
1、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从经济学角度将,它是旅游产品供求双方交换关系的综合;从地理学角度将,它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新,包括旅游供给的场所和旅游消费者,以及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间的经济关系
 
2、惊夺性定价
惊夺性定价是旅游企业将其生产的旅游服务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旅游需求者收取费用的行为,其目的是要驱逐与其对抗的市场在位者以及阻止市场进入者,从而刀刀市场垄断的目的。
 
3、旅游企业横向一体化
旅游企业横向一体化是指单个旅游企业用过外部并购。联营或内部投资兴建等方式,集结位于旅游产业链同一环节上的其他同类型旅游企业,逐步形成旅游企业集团的过程,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水平交易的内部话来实现规模经济。
 
4、旅游产业政策
旅游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时期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针对旅游产业制定的各种政策。
 
二、选择题
1、旅游市场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该市场上( B )的多少。
A旅游者数量    B旅游购买力    C旅游购买欲望    D旅游目的地
 
2、由于旅游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需求,而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从而使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旅游市场的变动,这说明了旅游市场的( C )
A多样性     B竞争性     C波动性     D全球性
 
3、哪一个是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由起步到成熟,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之一( B )
A旅游市场的波动性        B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多元性
C旅游市场的全球性        D旅游市场的竞争性
 
4、度假游属于( A )
A高端游   B中端游    C仰端游     D以上都不是
 
5、旅游市场通过( D ),成为旅游活动的“晴雨表”,综合反映着旅游市场的供求变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
A旅游经济的调节作用        B旅游资源的配置作用  
C旅游产品的交换作用        D旅游信息的反馈作用
 
6、在旅游经济中,市场缺陷主要是由于( B )而导致的功能性障碍
A市场主体缺位   B市场发育不完善   C市场主体弱化  D以上都不是
 
7、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产业的六大要素“行、游、住、食、购、娱”是旅游行业管理的面非常广,这体现了旅游行业管理( C )
A基础的脆弱性   B幅度的宽泛性    C要素的综合性    D政策性
 
8、根据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位置,说明了旅游产业的结构是存在问题的,哪个问题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A )
A产业定位问题  B产业宏观发展问题  C产业配套问题  D产业微观指导问题
 
9、由于我国旅游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的特殊性,客观上形成了旅游地区格局的( B )的局面。
A“重西部,轻东部”        B“重东部,轻中西” 
C“重南部,轻北部”        D“重北部,轻南部”
 
10、1984年“五个一起上”的提出,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旅游业成为海内外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的热点,这体现了旅游产业政策的( D )
A必然性    B阶段性    C国家意志    D导向性
 
三、简答题
1、简述一般旅游市场的特征
答:1.旅游市场的异地性
2.旅游市场的季节性
3.旅游市场的全球性
4.旅游市场的波动性
5.旅游市场的多样性 
6.旅游市场的竞争性
2、简述政府对旅游经济进行干预的必要性体
答:政府对旅游经济进行干预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旅游经济发育的现实呼唤政府干预
3.旅游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离不开政府干预行为。
 
3、  简述旅游企业定价模式。
答:1.利润最大化定价模式
2.相同产品竞争定价模式
3.差别产品竞争定价模式
 
4、  简述旅游行业管理的特征。
答:1.旅游行业管理基础的脆弱性
2.旅游行业管理要素的综合性
3.旅游行业管理幅度的宽泛性
4.旅游行业管理的政策性 
5.旅游行业管理的服务性
6旅游行业管理的动态性
 
5、  简述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
答:1.通过运用国家法规和行业性法规建立市场规则
2.通过建立执法队伍进行运行监督
3.通过行业性服务、组织和培育市场
4.组织行业性的市场促销,提高竞争力。
5.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形成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方针
6.加强行业的国际关系,建立国际合作体制
 
6、  简述旅游市场竞争的类型
答:
1.完全竞争  又称纯粹竞争。它是指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竞争情况。
2.完全垄断  指一家厂商单独生产一种或数种商品市场上不在任何可以替代其产品的其他物品。
3.垄断竞争  不完全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状况。它既包含竞争因素,也包括垄断因素
4.寡头垄断  至某些物品的市场为几家第七夜所垄断,它们对价格,产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新厂商要进入该市场参与竞争是不容易的
 
四、思考题
试述什么是旅游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略)

3. 如何解释旅游活动的季节波动性

旅游活动中人是第一要素,而人的出游时机是受气候、工作时间、交通便宜程度、自身身体状况及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气候条件和闲暇时间适宜出游的人就多,如五一、国庆长假,往往景区人涌如潮,这就是旅游旺季。而严冬、台风、多雨季节,又赶不上长假,人难有太多的空闲,出游的条件不适宜,景区呈现人源稀少,这就是旅游淡季。这时景区的应对措施,只有降低门票等措施来应对。

如何解释旅游活动的季节波动性

4. 旅游经济活动特性分析

以下都是旅游经济理论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章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  通过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推动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了解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1.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  2.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  1.第一个时期,初步发展时期  2.第二个时期,蓬勃发展时期  第二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国内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1.国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2.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二,旅游经济学的产生  1.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专门学科  2.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率哟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2.旅游经济学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结构  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1.解释影响合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2.选择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3.为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旅游需求及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运动和调节机制  旅游产品的消费  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  第三节旅游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二,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  三,旅游经济学与其它旅游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旅游产品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旅游产品和旅游产品特点,掌握旅游产品组合与旅游产品开发的涵义与原则.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产品的概念和构成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二,旅游产品的构成  旅游吸引物  旅游设施  可进入性  旅游活动  三,旅游产品的内外部关系及其转化  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补关系  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代关系  旅游产品内外部的互补关系与互代关系的转化  第二节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旅游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1.旅游产品的价值  2.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二,旅游产品的价值构成  服务价值量  吸引物价值量  第三节旅游产品的特性  一,综合性  旅游产品既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劳动产品,又包括非劳动产品和自然物.  二,无形性  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旅游服务,具有无形性.  三,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的物流和商流是分离的,物流只表现为旅游产品信息的流动而不是旅游产品的转移.  四,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旅游服务和旅游消费在时空上同时发生和同时结束表现为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五,游产品的不可贮存性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服务,因此不可贮存.  六,旅游产品的易波动性  旅游产品受季节,假日,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战争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第四节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  一,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  全面全线组合  专项系列组合  专业性组合  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根据目标市场需要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业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  第五节我国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自学)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产品及其特点,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原则  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需要与供给的基本规律与影响因素,熟悉需求与供给弹性及我国旅游供求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需求  一,旅游需求概念  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而购买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1.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支付能力;可支配的时间.  2.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动机(心理类型,文化修养,年龄性别等)  三,旅游需求规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呈负相关.  四,需求弹性和需求弹性系数  旅游需求量随某一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相应变化的现象称为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五,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客源国方面的因素:总人口,人口结构,城市化和程度;  目的国方面的因素:旅游供给因素(旅游资源,设施,交通等);通货膨胀因素;  双方相关因素:经济距离,货币汇率,政治因素.  六,旅游需求指标  入境旅游人次;  旅游者消费总额;  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旅游者停留天数或旅游人天数;  旅游者人均数  旅游出游率(旅游密度)  旅游重游率(旅游频度)  旅游开支率(旅游消费率)  第二节旅游供给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旅游供给是旅游目的地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向旅游市场提供旅游产品的数量.  分为基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供给规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有能力向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将随着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增减.  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环境容量  当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  第三节中国旅游供求关系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供给的发展  旅游饭店业的发展  旅行社的发展  旅游景点,景区建设  旅游交通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需求的发展  1.入境旅游市场需求  2.国内旅游市场需求  三,中国旅游供求关系发展的阶段性  1.限制发展阶段  2.不协调发展阶段  3.比较协调发展阶段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需要的产生及运动规律和旅游供给的产生及运动规律  第四章旅游经济运行与调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与特点,掌握旅游价格调节和市场竞争调节的机理,理解宏观调控对旅游经济运行的作用及其应用.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规律与特点  一,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规律  旅游经济活动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游客与旅游经营者之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都也体现在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  二,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特点  旅游经济活动中物流与商流是分离的  一次集中组合,多次销售  需求的明显指向性和供给的常年性  第二节旅游市场调节  一,旅游供求矛盾的运动与主要表现  旅游接待能力与游客总人次之间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地域上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季节上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结构上的矛盾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  1.旅游供求矛盾的静态均衡  2.旅游供求矛盾的动态均衡  三,旅游价格调节机制  旅游价格的概念与构成  旅游价格的制定及其影响因素  旅游价格的制定的目标与策略  旅游价格的实现  旅游竞争调节机制  旅游市场竞争的目标  旅游市场竞争战略与策略的形成  第三节旅游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  1.政府管理部门  2.行业管理组织  三,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与内容  1.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  2.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内容  四,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对旅行社业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涉外饭店业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信息方面的宏观调控  旅游发展规划方面的宏观调控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供求矛盾的运动与主要表现,旅游供求矛盾平衡,旅游价格调节和市场调节  第五章旅游消费效用理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的特点,认识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的分析方法和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原则.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消费的性质与特点  一,旅游消费的性质  二,旅游消费的特点  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  旅游消费是一种以劳务为主的消费  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生产交换的同一性  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旅游消费是弹性较大的消费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旅游消费的构成  一,旅游消费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二,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  游客的收入水平  游客的构成  旅游产品的结构  旅游产品的质量  旅游产品的价格  游客的心理因素  三,旅游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1.要在旅游消费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的优化  2.要有利于实现旅游消费市场供需的平衡  3.要有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游客效用满足最大化  一,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  1.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无差异曲线在分析旅游消费效用最大化中的应用  二,研究游客效用满足最大化的意义  第四节旅游消费效果评价  一,旅游消费效果的涵义  二,评价旅游消费效果的原则  1.旅游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一致性  2.微观旅游效果与宏观旅游效果的一致性  3.旅游消费效果与生产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一致性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消费及其构成,旅游者效用满足最大化,旅游消费效果评价  第六章旅游经济效益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了解旅游经济效益的内涵;熟悉旅游经济运行产生的乘数效应与收漏损现象;掌握旅游经济效益评估的方法.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与范畴  一,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  二,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范畴  1.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2.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第二节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  一,乘数效应  二,旅游收入的乘数作用  收入乘数  居民收入乘数  就业乘数  政府收入乘数  进口额乘数  三,旅游漏损  1.旅游漏损的概念  2.减少旅游漏损的途径  第三节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估与测量  一,主要旅游统计指标  人均停留天数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客房出租率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全员劳动生产率  利润总额  人均实现利税  利润率  平均职工人数  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损益平衡分析法  目标利润分析法  最佳利润分析法  成本结构分析  三,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游客消费及其影响  衡量旅游成本  估计旅游的纯经济效益  第四节我国旅游经济效益测评  一,我国旅游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益水平  二,旅游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效益的范畴,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第七章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旅游产业政策方面的实践情况.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产业的构成  一,关于旅游业构成的"局限论"与"宽泛论"  "局限论"中旅游业的构成  "宽泛论"中旅游业的构成  二,关于旅游业构成的传统认识  三,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卫星账户中的旅游业的构成  四,关于旅游业构成的理论分析  界定旅游业构成的特殊性  旅游业构成的约定性  约定化思想需要统一可比的标准  第二节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一,关于产业结构的基础知识  产业  产业结构研究的特点  产业结构的研究内容  产业结构研究方法的特性  二,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中的困难  产业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节旅游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一,产业政策的特点及分类  1.产业政策的特点  2.产业政策的分类  二,产业政策实施的手段及作用  1.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  2.产业政策的作用  三,旅游产业政策实践  四,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发展背景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制定的原则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内容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产业构成及其理论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旅游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  第八章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分析,掌握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因素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及战略选择.  内容结构:  第一节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概念  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类型  超前型发展模式与滞后型发展模式  市场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延伸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推进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四,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概括性  阶段性  相对稳定性  特指性  第二节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一,确定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依据  我国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  我国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1.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为先导,然后向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逐渐推进的  2.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向多种旅游产品推进  3.旅游形式以团队旅游为主向散客旅游居优势,团队旅游与散客旅游相结合的方向演进  4.旅游设施建设以高级为主,有高等级向中低等级推进,最终形成以中等级为主体的高,中,低等级结合的设施体系  5.旅游产业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主要进行微观的支持和管理向宏观的调控和管理演进  第三节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一,世界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旅游经济的产值不断增长  世界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不断增强  二,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第四节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观  经济动力型发展观  双重动力型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1.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2.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1.适度超前战略  2.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征,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及其战略选择,我国旅游发展战略  重点章节  第一章:第2,4节;  第二章:第1,2,3节;  第三章:第1,2节;  第四章:第1,2,3节;  第五章:第1,2,3,4节;  第六章:第2,3节;  第七章:第2,3节;  第八章:第2,4节.  参考书目  ⒈[美]斯蒂格里茨,1998:《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⒉黄亚均郁义鸿,2000:《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⒊黄亚均袁志刚,2000:《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⒋林南枝,2000:《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⒌张辉,191:《旅游经济学》,陕西旅游出版社  ⒍邹海梅,1998:《现代旅游经济学》,青岛出版社  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旅游经济》  ⒏国家旅游局,1998:《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出版社  ⒐魏小安,1993:《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旅游教育出版社  ⒑张建春金世胜,2001:《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⒒罗明义,1998:《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⒓威廉瑟厄波德,2001:《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  ⒔张伯山,1998:《旅游文献检索与利用》南开大学出版社  ⒕WTO.RecommendationsonTourismStatistics  ⒖Witt,StephenF.andLuizMoutinho.TourismMarketingandManagementHandbook,NewYork:Prentice-Hall,1998  课时分配  章次  章节名称  总计课时  授课课时  辅导练习  课时  1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2  0  2  旅游产品  3  3  0  3  旅游需求与供给  6  4  2  4  旅游经济运行与调节  4  4  0  5  旅游消费效用理论  6  4  2  6  旅游经济效益  6  4  2  7  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3  3  0  8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

5. 中国旅游服务业国际化的态势及对策探析 急!

1、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主导地位。
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服务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自60年代以来,服务价格比工业价格增长快三倍,美国服务业对GNP的贡献率从50%上升到80%,其中63%的服务属高技能地服务。

  2、服务业日益凸现出知识经济的特点。

  在发达国家,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正在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其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多地体现知识经济的特征。首先,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不断增加。近十年来,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在GDP中的平均比重从15.4%上升到了17.6%;教育、卫生、社会服务及其他服务业在GDP中的平均比重从8.6%上升到10.1%。其次,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有关数据显示,在OECD国家中,产出增长最多的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部门,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类。最后,服务业是新技术重要的促进者。

  3、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构成一国的竞争优势。

  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大大拓展了传统服务贸易的领域和范围,另一方面简化了交易过程,降低了交易费用,增加了服务贸易的流量。据WTO的统计,1990年—1997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8%,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的增长率。在今后20-30年间,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预计21世纪30年代起,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赶上甚至超过货物贸易的比重,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内容。

  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服务逐渐成为多数产品增值的主要来源,世界市场地竞争也相应地由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诸如金融、技术、运输、通讯、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上升为服务贸易的主体,它们的发展状况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服务贸易日益构成一国的竞争优势。

  4、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式、内容和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服务贸易的方式、内容和构成。现代电信和传递技术使时间和距离的概念逐渐丧失其重要性,许多生产和消费原需同时进行的服务现在可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分离,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从运输、工程建筑等传统领域转向知识、技术和数据处理等不断涌现的新兴领域;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传统服务贸易地位逐渐下降,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新兴服务贸易逐渐发展壮大。

  5、知识信息密集型的服务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支柱。

  随着科技革命地深化,知识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与资本、劳动力、土地并列。经济和产业结构日趋软化即非物质化,这突出地表现为知识信息密集的新型服务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以美国为例,服务业吸收了75%以上的就业人口,消费者开支总额中有60%以上是购买各种服务的。
  
  二、中国服务业国际化: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有了长足地发展,服务业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地增长。1989年我国的服务出口在全世界名列第27位,进口居第32位,到1999年服务出口266亿美元,升至第14位,进口321亿美元,列第10位。但我国服务业基础差,服务贸易缺乏国内的产业支撑,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国际化程度低。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服务业不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成比例发展。以当时的价格计算,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幅度很小;199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31.3%,2001也只占GDP增加值的33.6%。

  中国服务业地发展不仅落后于本国经济的其他领域,和其他国家相比也落后。2001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33.6%,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美国是70%)。而且和很多平均收入相近或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比它们还低。同时,2001年我国服务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27.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比例。此外,我国服务业还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如旅游、劳动出口、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服务业垄断经营,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服务业呈现“滞胀”的现象。服务业一方面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另一方面,许多服务行业的价格却急剧上升,远远高于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升幅。在过去10年里,服务业的相对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了17%,与此同时,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16.8%)也两倍于总体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速度(7.5%)。这些经济指数说明,服务业的运营从整体上可定义为垄断,因为垄断行为的典型表现就是高价格、有限供给以及低质量。

  3、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居世界排名15位之后,服务贸易亦处于逆差地位。1996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仅有279亿美元,而进口则达423.4亿美元,逆差达144.2亿美元。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也不合理。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国际旅游收入162.3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3%,国际运输收入36.7亿美元,占12%,旅游和货运两项合占服务贸易出口的65%。可见,运输、旅游是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业都是弱项。
  
  三、中国服务业国际化:路径选择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地位。因此,迅速改变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落后的局面,提高服务业国际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认为,中国服务业国际化应该内外开放,合理保护,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1、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国际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把它放到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加以认识。服务业在21世纪将成为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的振兴将大大改善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将有效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首先,国家要继续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使产业政策适度向服务业倾斜,并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要“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技术、法律、会计服务等新兴产业”,“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业”,“健全资产评估、业务代理、行业协调等中介服务”。必须强调其关键是抓好信息产业。其次,要注意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发展服务业中的作用。最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建立起一大批新兴产业,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含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奠定服务业国际化的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业已成为任何国家制定服务战略的首选目标。对于中国来说,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是扩大服务出口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各种服务部门效率的先决条件。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和消费的最终分离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自身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非连续性,例如数字网络技术、宽频传输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相继问世,客观上给跨越信息技术研制开发的初始阶段提供了现实可能。

  4、加快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消除服务业国际化的体制性障碍。在金融保险、电信等基础设施行业部门放松管制,加强竞争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对外开放是不可避免的。应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提高行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缓解服务业中一些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的瓶颈状况。应改革由原来部委行使管制者职能的管制模式,尽快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在此基础上,完善政府管制立法,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法律和规则,依法实施管制职能。

  5、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服务业国际化的步伐。根据我国入世服务业开放的具体承诺,稳妥、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实行梯度开放的策略,包括行业梯度、地域梯度、业务梯度、股权梯度、数量和规模梯度。要着重抓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在建立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重点培育竞争力强的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其与跨国大公司合资,成立控股子公司,发挥后发性效应,加快成长壮大。二是尽快开放私营经济参与服务贸易地竞争。三是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加快吸引FDI(外国直接投资),入世后中国服务业可成为FDI增长的引擎。

  6、拓展服务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本要素,加大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本质上讲,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服务业可以大量吸纳相对过剩的劳动力,这种特殊的社会效应,对于就业问题突出的中国而言意义非同寻常。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同时表现为接受正规教育劳动力的稀缺,这无疑是影响经济长足发展的薄弱环节;然而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却取决于教育普及程度和专门技能的培训水平。为抓住服务业国际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中国更需要采取切实措施来拓展技术性的人力基础设施。同时,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

  7、加强政府在促进服务业国际化中的作用。开放条件下的产业成长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和产业界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诸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因而,在当前服务业发展进程中,收益与代价的大小取决于政府与产业界的主动的进取。经济发展计划应该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

  政府长时间以来直接地或通过国有企业间接地对许多服务行业实行严格控制,为服务业面对市场竞争提供了强大的保护伞。缺少竞争已经成为阻碍服务业发展、导致服务整体低效率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的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让服务业以企业方式操作,并允许民间投资者进入服务业市场,鼓励竞争,同国际接轨。最后,应对服务业的相关法律体系进行适当修改,从而保证服务业改革计划的顺利实施。

中国旅游服务业国际化的态势及对策探析 急!

6. 50百度分跪求“各国的环境保护措施”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世界各国的治理和保护环境对策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5391

7. [急!!!!高分!!!!!]谈谈学习旅游文化的认识以及怎样学习?!!!

要看你想知道旅游文化的那个方面,如红色旅游,佛教等等。
旅游文化
一、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 

(注: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注: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 

其次,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 

(注:孙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胡同旅游带来的启示”[N],《经济参考报》,1995年6月17日。) 

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也便失去了强大的吸引力。实践表明, “举凡旅游业昌盛之国,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 

奥地利的旅游,几乎都与斯特劳斯等奥国音乐大师紧密关联。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蕴含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掌故。 

(注:许宗元:“论茶文化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J],转引自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因此,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游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旅游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旅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 

(注:李刚:“宗教文化——重要的旅游资源”[J],《天府新论》,1990年第1期。) 

为此,世界上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先后实行了“文化经济”新战略。 

美国洛杉矶文化旅游负责人罗伯特·巴雷说:“文化旅游大概是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旅游项目。因为各个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 

(注:玉东:“美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文化旅游”[N],《北京日报》,1997年6月26日。)” 

意大利对文化遗产投入和产出经过全面系统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每年对文化性参观旅游业征收的增值税收入是保护费用的27.5倍,并能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建筑、商业和交通运输,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他们由此认为“文化遗产是该国最丰富宝藏,内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财政来源,应视为战略资源和国家基本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自1985年,开始实行全国‘文化经济’新战略,以达到保护文化、宣传自己、经济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注:游天:“新兴产业奏鸣曲”[J],《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韩国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意欲将文化、旅游培育成21世纪的国家战略产业" 

(注:秦玲:“文化旅游:下个世纪的国家战略产业——韩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N],《科学时报》,1999年11月5日。)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 

再次,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旅游文化大量地体现在旅游业的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身上,其文化素质的优劣、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能否获得良好的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而未来的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旅游文化方面的竞争,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的需求更趋向于文化性强、科技水平高、富于参与性的项目,因此,旅游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必须相应地提高,才能与国际接轨,适应时代的要求,使中国的旅游业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但又影响全局。 

旅游企业若不能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的需要,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应。名牌是旅游业竞争中的一种无形力量,更是促使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总之,中国旅游业要获得较大的发展,立于世界旅游强国之林,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南。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蕴和灵魂,是中国旅游业保持中国特色、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二、旅游文化内涵及分类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对于旅游文化来说,其他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旅游经营者经过潜心地研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吸收一些外来文化,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了旅游文化;旅游客体本身反映着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当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其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 

(注: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年1月17日。) 

此外,还涉及到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等对旅游活动进行研究的综合领域。 

从旅游文化的结构体系来看,应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如建筑、园林、器物、工具、饮食、服饰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质形态。 

旅游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产物,包括旅游活动参与者应遵守的法律、规章以及职业道德等约束机制,它是旅游行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团、机构等运用强制手段制订和实施。 

旅游行为文化,则主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行为,如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和服务方式等。它实际上是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的个体的自发性行为,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动中的表现。 

旅游文化的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态文化,它是旅游活动参与者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由价值观念、审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 

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由客体到主体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关系。物质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外在显现或外在的物化,能够直接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于模仿和创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须在物态化的背后体现出创造者的一种精神、观念和追求。 

心态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必须有意识地外化于物态,才能为人所感知,为人所了解,从而使自己的观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因此,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的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 

而行为文化对于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游服务人员标准、优雅的服务,能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的莫大快乐;旅游者良好的行为举止,既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能减少和接待地居民间的不必要的冲突。 

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是我们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它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际操作性。 

回答者:luoiu - 助理 二级 10-10 14:37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对于旅游文化来说,其他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旅游经营者经过潜心地研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吸收一些外来文化,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了旅游文化;旅游客体本身反映着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当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其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 

(注: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年1月17日。) 

此外,还涉及到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等对旅游活动进行研究的综合领域。 

从旅游文化的结构体系来看,应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如建筑、园林、器物、工具、饮食、服饰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质形态。 

旅游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产物,包括旅游活动参与者应遵守的法律、规章以及职业道德等约束机制,它是旅游行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团、机构等运用强制手段制订和实施。 

旅游行为文化,则主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行为,如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和服务方式等。它实际上是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的个体的自发性行为,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动中的表现。 

旅游文化的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态文化,它是旅游活动参与者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由价值观念、审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 

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由客体到主体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关系。物质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外在显现或外在的物化,能够直接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于模仿和创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须在物态化的背后体现出创造者的一种精神、观念和追求。 

心态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必须有意识地外化于物态,才能为人所感知,为人所了解,从而使自己的观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因此,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的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 

而行为文化对于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游服务人员标准、优雅的服务,能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的莫大快乐;旅游者良好的行为举止,既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能减少和接待地居民间的不必要的冲突。 

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是我们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它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际操作性。

[急!!!!高分!!!!!]谈谈学习旅游文化的认识以及怎样学习?!!!

8. 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节假日市场价格变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008年全国的旅游业不用说了,年末官方公布的行业发展数可能继续有所增长,但旅行社行业业绩下降已成定局。过去不久的黄金周打碎了人们旅游需求“井喷”的渴望。接连不断的全球金融危机和西方政府加力救市的消息,加上国内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风声初起,国内旅游界已经完全看空2009年的旅游市场。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旅行社协会第3届年会上,本来原定的主题是后奥运旅游,后来不知不觉变成了如何应对“寒冬”。黄金周过后平稳而略现清淡的旅游市场,加重了业界的忧虑。

    2009年到底是一个什么年景,是灾年还是小年?还不确定。对入境游而言,可能基本是灾年。对国内游和出境游而言,则较难判断;目前的信息可能更为支撑小年的估计。但要看我国金融和经济受西方影响的程度,以及我们应对经济下行、通缩、硬着陆和风险的成效。整个情况还在运行状态,并将持续一定阶

段,一切还有待观察。

    明年的旅行社市场,可能出现如下特征:

    1、高端市场、商务旅行和政府旅行需求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小;

    2、入境游受影响很大,国内游和出境游受影响比入境游小;

    3、长线受影响大,中短线受影响较小,短线可能出现兴旺的需求;

    4、市场对价格更加敏感,平价旅游大行其道;

    5、采购价格可能下行,对旅行社有利;

    6、新的《旅行社业管理条例》颁布实行,旅行社门槛进一步降低,同业竞争更加激烈;

    7、保持必要的性价比难度加大,旅游投诉可能增加;

    8、旅行社购并可能加快;

    9、线上旅游将加快发展;

    10、在与景区、交通企业和宾馆的博弈中,旅行社的地位可能有所提升;

    11、市场中会有保持增长的部分和发展的机遇,率先发现和抓住它的将成为赢家。



 





    2008年我国旅游行业景气表现下降,而业绩低速增长或下降将是今年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的主流表现,其中,业绩下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景区子行业。

  2009年旅游子行业将出现结构性变化:

  1、景区子行业防御性强,具备资源垄断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公司能更好抵抗经济减速的负面影响;

  2、酒店业受经济减速影响明显,高星级酒店受经济减速冲击最大,而经济型酒店将在经济减速时扩张放缓和盈利能力微降;

  3、旅行社仍处微利状态。

  旅游业属于弱周期性行业,2009年旅游业增速高于2008年,我们维持对行业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国内旅游业08年受天气、奥运等因素影响,发展不太乐观。业内人士指出,在08年旅游收入基数较低,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等背景下,09年国内旅游业将有所反弹,但反弹幅度不会太大,仅为恢复性增长。



中信证券2008年12月最新研究报告显示,08年因自然灾害、奥运、休假制度改革等多因素影响,中国旅游行业受冲击较大。2009年行业反弹将十分确定,主要原因是,首先,2008年基数较低;其次,中国70%的旅游收入来自国内游,而国内游受金融危机影响小,旅游需求仍较稳定。



国泰君安旅游行业分析师陈锡伟向世华财讯表示,国内旅游业业绩09年将出现反弹,但反弹幅度不会太大,仅限于恢复性增长。看好09年国内旅游业发展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首先,08年国内雪灾、地震、传染病等灾害性事件频发,加上奥运限制游客入境及首年取消“五·一黄金周”等不利影响,使得国内旅游业遭受较大损失,故08年收入基数较低,09年若要形成反弹相对容易。



其次,中国旅游业在整个经济产值中占比较小,07年仅达到4.39%,因此旅游收入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较低。此外,国内出游居民尚处于观光游阶段,旅游消费支出较低,旅游业发展对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等因素较不敏感。在此情况下,09年中国可能出现的经济下滑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有限。



再次,在国内努力扩大内需,保障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旅评论此篇文章 (0)其它评论发起话题 (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游业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据了解,旅游业拉动内需特征明显,旅游消费包括“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活动,其发展势必带动相关多个行业的发展。正因旅游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目前国内面临外需萎缩、内需不足的严峻形势,促进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必要。



陈锡伟强调,09年旅游业的反弹仅为恢复性增长。其一,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围环境相比国内更为严峻,入境游的恢复相对缓慢。其二,占旅游收入70%的国内游,受经济下滑所带来的消费信心不足影响,增长幅度跳跃不会太大。















全国假日办在近日发布了《2008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及收入同比增速均创六年新高,人均消费较同期增长1.7%;一日游比重从2001年的68%提升到76%,游客出游机动性持续增强。业内人士预计09年我国旅游业收入增速将达到20%。



业内人士指出,从9月直到10月包括中秋节在内直到国庆节止旅游市场呈现出“黄金月”现象。黄金月的高增长在历史同等事件中属于正常范围,它最大的功能是在于修复旅游业全年路径,而不对未来走向起任何预示作用。



随逐月修复,全年全国旅游情况有望向正常轨道靠拢,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态势没有出现变坏迹象之前,旅游业的修复正在逐步推进,全年可望向正常轨道靠拢。 



  明年旅游增长势头可能不容乐观,而结构性变动可能产生集中的景气带。而面对目前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对照历史情形,出游情况将可能面临增速大幅下降的风险;但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和工作量的加大。



在旅游业增长可能减速的情况下,出游作为重要的休闲方式取向,在休息与工作有着并列地位的时候,新时期的出游具备了一定的刚性;增长势头不乐观的情况不会体现在游客量下滑,可能更多的体现在增速的下降和出游半径的收缩,由此行业景气分布在区域上将可能发生结构性变动,从分散化走向集中化;支付能力较强的客源周边地区可能形成有别于别处的景气带。



 

  2008年中国旅游行业景气表现下降。旅游行业前三季度受地震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尽管十一黄金周形成2008年旅游高峰,我们预计全年旅游行业增速放缓至10%,其中入境游和出境游微幅下降,而占主导地位的国内游市场增速放缓至12%。2008年业绩低速增长或下降将是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的主流表现,其中,业绩下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景区子行业。



  经济减速背景下的旅游行业09年有望平稳增长:(1)08年旅游行业的低基数以及部分被抑制的旅游需求都将促使2009年旅游收入快速增长,但经济减速将拉低旅游行业增速;(2)占主导地位的国内旅游仍将稳定增长,其原因有三:经济减速导致旅游消费更倾向于国内游、尽管人均旅游消费增速放缓但国内游人次预计稳定增长、政府支持大力发展旅游行业刺激旅游消费;(3)受经济减速影响而出现下降的入境游和出境游占比较小,其中出境游受经济减速冲击最为明显,入境游受益于奥运宣传预计下降幅度低于出境游。



  09年旅游子行业出现结构性变化:(1)景区子行业防御性强。旅游行业正处于观光游阶段,景区受益最大。08年低基数上的景区公司将在09年出现反弹。我们预计2009年景区公司的业绩普遍好转,具备资源垄断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公司能更好的抵抗经济减速的负面影响;(2)酒店行业受经济减速影响明显,表现为入住率下降,其中星级越高酒店的入住率下降幅度越大。高星级酒店受经济减速冲击最大,而经济型酒店将在经济减速时扩张放缓和盈利能力微降;(3)旅行社仍处微利状态,经济减速导致旅行社09年经营状况继续下滑。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旅游行业属于弱周期性行业,2009年旅游行业增速高于2008年,我们维持对行业“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2009年的旅游行业投资策略适合自上而下的模式,子行业的整体投资机会更加显著。我们看好景区子行业,价值型投资者可关注黄山旅游,激进型投资者可关注峨眉山、丽江旅游和桂林旅游等业绩改善型景区公司。酒店子行业可关注世博会和上海迪斯尼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我们谨慎推荐锦江股份。





根据一般市场的观点,09年我国旅游行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大家对经济下行的担忧。经济下行造成居民采取谨慎型的消费策略,从而降低对诸如旅游等可选消费品需求的下降。



那么我们来看看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上升,旅游消费支出比例是怎样的?上面已经计算过,1999-2007年,我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854元增长到07年的13786元,增长1.35倍;而城镇居民个人旅游消费仅从1999年的615元增长到2007年的907元,只增长0.47倍。1999-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210年增长到07年的4140元,增长0.87倍;而我国农村居民个人旅游消费从1999年的250元反而降到了2007年的223元。可以看出,居民的财富效应并没有体现在居民个人旅游消费的深度化上,而是体现在了全民旅游的广度化上。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占收入和支出比重却不断走低。2007年,城镇居民个人旅游消费占城镇居民个人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已降至6.6%,农村居民个人旅游消费占农村居民生活性支出比重已降至5.4%。而全球居民旅游消费总支出占全世界消费总额比重在10%以上。



我们认为,由于旅游消费占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很低,因此即使在较为悲观的经济预期之下,人们缩不缩减旅游支出对自身财富积累的意义都不是特别的大。如果说收入快速增长,个人旅游花销也没有出现明显变化,那么即使预期收入短期内出现负增长,那么个人旅游花销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缩减。



对于旅游消费,部分人认为就是游山玩水,可有可无。其实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旅游消费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增广见闻、扩大社交圈,而且在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下,还能起到舒缓压力、调节身心的作用。因此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常态,中国也存在这种趋势。



因此从实证角度来看,即使09年经济减速对旅游行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也不应过分夸大这种影响。



另外,相对于08年,09年旅游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利好因素。

1、09年可想见的突发事件应不会多过近年最坏的08年。08年中国旅游业所遭遇的突发事件可以说是近10年以来最多的。虽然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但是我们认为09年出现比08年更多的突发事件的概率极低。



2、奥运对旅游的广告效应将会在09年后逐渐得到明显体现。根据国际经验,奥运会召开之后,东道国3-5年入境游有一个明显的助推期。当然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这种后奥运效应的影响力度和显性周期都不同。在补偿效应和广告效应下,我们认为09年我国入境游市场相对会发展的更好。由于中国旅游产品价格属于国际较低水平,因此即使外围市场经济下滑,还是会对国际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地震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费支出减少5%的规定在09年将会解除。“5.12”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召开会议要求:为节约资金用于灾区建设,将在全国开展支援灾区全民节约活动。节约从党政机关做起,会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支出,压缩出国团组。严格控制公车购臵,暂停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09年这一规定将会得到解除。根据我们初步了解的情况,目前国内旅游收入中大约10%-20%是由公费差旅贡献的。应该说,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4、09年人们将逐渐开始适应新的休假制度。08年是新休假制度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应该说,不论是旅行社,还是国内游客都还没有来得及适应这一变化。而且带薪休假制度也处于适应期,造成08年四个小长假旅游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09年,旅行社将会更好地针对新的变化推出新产品,游客也将更好地安排小长假的出行计划,带薪休假制度细则预计也将逐步推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09年小长假旅游市场将表现的更好。



5、扶持旅游业扩大内需正当其时。我们知道,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相关研究显示,旅游业与周边产业的收益比可以达到1:4.3。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政府要想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扩大内需已成当务之急。通过扶持旅游业来扩大内需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思路。2008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意见》并给出了四条主要措施: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四是积极提供旅游就业援助。我们认为,在外需不振,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旅游业也迎来了政策上的机遇期。



08年1-8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0.35%,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2.21%,应该说基本与去年保持相对持平。由于国家旅游局每年仅公布一次全国国内旅游数据,因此我们无法了解08年1-8月国内旅游收入同比情况。不过从各地方实时的月度统计来看,除了四川等少数受灾地区旅游收入出现下降外,大部分地区1-8月旅游收入还是实现了正增长。08年9-12月份,我们认为不论是入境游还是国内游,应该都将表现地更为理想。200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同比22.6%,在此基础上,我们综合考虑地震、雪灾、奥运“挤出效应”、休假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初步估计2008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同比实现10%-15%的增长。



结合前面的分析,即使考虑到09年经济下行(中投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结论是09GDP同比增长9.0%-9.5%,对比市场预测属于中性水平),我们认为09年我国居民的出游率仍将出现较大增长(08年出游率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抑制),由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每年平均仅出游1.2次,因此我们认为经济下行对中国游客来讲更可能影响的是个人消费支出,而非出游率,而且出游率的回升足以抵消个人消费支出可能出现的下降影响。出境游变为国内游也将增加国内旅游行业收入。而入境游也将比08年更好。我们初步预计09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5%-18%。



 



旅游业09年进入最冷寒冬 中小旅行社谋求转型



金融危机对人们心理和生活层面的影响,已经令出境长线游市场出现客源萎缩现象,沪上不少旅行社开始调整线路、人员调配计划,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旅游业“寒冬”。



沪上一家私人旅行社的经营者林小姐告诉记者,近来报名参加出境长线游的客人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有的游客已报名了欧洲游,后来却改成了去海南,以缩减开支。此外,部分旅行社也开始考虑缩减长线计划,加大旅游短线的配置,以吸引旅游预算减少的客人。



明年旅游业将迎“寒冬”



“以前旅游行情好的时候,越贵的线路卖得越好,比如我国香港特区、日本等地的线路,价格越贵通常也意味着住宿、吃饭、游玩景点的质量比较高,这些线路总是最先卖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贵的线路都卖不出去。”说起目前旅行社面临的情况,一家旅行社出境部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与高价线路难销售相对应,旅行社与部分地接酒店、购物点的关系也出现了逆转。“旅游旺季的时候,是旅行社求着酒店尽量多留房间;现在,一些酒店和购物点的销售整天来我们楼里面晃,希望多去些客人,关系完全倒过来了。”上航国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预计,明年将是旅游行业的“寒冬”,旅行社能否跨过明年这道坎是关键。无论是旅行社、酒店、购物点还是航空公司,都必须共同面对这一相对不利的形势。



中小旅行社急谋转型



“我们预计明年受到最大影响的会是入境旅游,其次是出境游的长线客人会减少。”有关人士表示,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旅行社正考虑应对办法。由于预计届时出境游万元以下的产品和国内游线路会相对销路较好,旅行社的产品重心将主要向这方面倾斜,而一些昂贵的线路则将有所减少。



主要经营欧洲长线游的私人旅行社经理林小姐告诉记者,一般10天以上的欧洲游产品价格都在12000-16000元左右甚至更高,考虑到有些客人缩减了出游预算,因此她经营的旅行社已经开始调整线路,增加了一些7-8天的线路行程,让报价有所下降。除了密切关注市场反应外,林小姐还在为明年发愁:“如果可能,我希望明年能在旅游之外做点别的业务,缓解一下压力。”



记者了解到,由于人员和运营成本的压力,酒店业比旅行社感受到的“寒意”可能更深。中小旅行社体制相对灵活,除了业务转向外,不再招聘新员工也是其规避风险的方式之一。而抗压能力相对较强的一些大型旅行社,对未来行情仍处于边调整边观望的过程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