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明《北京立交桥》阅读答案。跪求!!!

2024-05-16 21:50

1. 刘宗明《北京立交桥》阅读答案。跪求!!!

楼上都是哪儿复制的?

自己去上面说的那几个地方看看,摊主店主伙计都没一个是北京人!能做地道的北京小吃?

现在很多都是炒作!那些需要排长队的不一定正宗,反倒是一些无人问津的才是需要保护的传统。

北京小吃都是旧社会老百姓解馋的,所以原料都是杂粮啊,下水啊什么的,想吃正宗的先要了解北京历史布局,西城在清朝时是满清皇族的居所,所以恭王府边上(和珅家)九门小吃怎么会正宗呢!?还有东城王府井,过去讲东富西贵,知道东直门那边为什么好多胡同都叫什么仓吗?清朝时水运发达,粮食,盐巴,故宫圆明园的木材都是打东边走京杭运河来的,都是垄断行业,所以东华门都是蒙外地和外国人的,又贵又难吃!

北京的市井文化在宣南,宣武区是清朝百姓,汉族官员,各地商会的所在,纪晓岚故居在宣武,湖广会馆在宣武,牛街有的是清真小吃,而且回民都是祖辈相传的手艺,加上牛街的民族特色,他们是不会离开那里的,你看每年北京各大庙会多少牛街小吃,怕得有上百吧!?哪那么多?全是假的!

对了,注意牛街是清真的回民聚居地,宣武区就这一条街是,吃卤煮什么的去琉璃厂,前门那边找。 

推荐牛街的洪记,驴打滚,盆糕,什么的面食都有
聚宝源涮肉
老诚伊羊蝎子
吐鲁番餐厅
奶酪魏
虎坊桥的杨老黑卤煮

刘宗明《北京立交桥》阅读答案。跪求!!!

2. 刘宗明的《北京立交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打比方,如:“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盘龙。”
列数字,如:“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
作比较,如:“(西直门立交桥)比工人体育场的足球场面积还要大。”

3.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冒号的用法

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以下介绍一些冒号的用法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1)聚卿先生:

上月晦寄一函,想达左右……(《王国维致刘聚卿》)

(2)同学们:

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湘仁《在老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二、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1)记者:您二位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一个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秦牧:要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些、多思索。……

紫风:除读好教科书外,必须进行课外阅读。……(《秦牧吴紫风答记者问》)

(2)正方金岭: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

反方王雷: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

三、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例如:

(1)问:你觉得在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答:谁都知道,翻译是转述而非创作,因此译者:(1)应该知道原作者说的是什么;(2)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把原意表达出来。……(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3)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何为《第二次考试》)

(4)一般地说,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强。(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

(5)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6)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

例句中的“问/答”“说”“想”“是”“明白”“表明”后都加了冒号。如果不强调这类动词的提示作用,大都可用逗号代替冒号。例如:

(7)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萧乾《枣核》)

(8)我心想,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孙荪《云赋》)

(9)遗憾的是,这离京都颇近的雄关,我没有到过。(峻青《雄关赋》)

(10)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11)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

冒号和“即”如何配合使用,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即”相当于“就(是)”。冒号可用于“即”字后以提起下文,但不宜用于“即”字前。例如:

(12)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二级,即:合格品、不合格品。(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13)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

*(14)出版物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多一少”,即平庸者多,创新者少;拼拼凑凑者多,自成体系者少;粗制滥造者多,精编精选者少。

例(12)“即”字前面用逗号,后面用冒号以提起下文,如果不强调提示,“即”字后的这个冒号也可不用。例(13)“即”字前的冒号可改为逗号。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即”字删去,因为冒号表示提起下文,再加表示提示的“即”就重复了。例(14)“即”字后要补充一个冒号,因为后跟带分号的并列分句,不用冒号分隔开来,全句的结构关系便错乱了。

*(15)研究课题涉及广阔的领域:如编辑活动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及编辑管理、编辑队伍等。

*(16)古诗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如王维的《观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格律严整,属于律诗;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古体诗)。

“如”的用法类似“即”,例(15)“如”字前的冒号要改为逗号,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如”字删去。例(16)的问题同(14),“如”字后要加冒号。

四、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1)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科学: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

(2)但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出版科学》1999/1)

(3)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4)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不稳定,很难造就;另一种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试。(何为《第二次考试》)

(5)在演唱方面,她〔郭兰英〕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一)气息的运用。以气息丹田的方法,做到低音扎实、中音纯净、高音嘹亮而优美。(二)吐字准确而穿透力强。不用话筒,她可以把每个字送到剧场的最后一排。(三)行腔……吐纳顿挫,变化多端、纯熟自如。(《新闻出版报》1999.1.19)

例(1)“六门基础科学”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词,中间用逗号分隔。例(2)“标准”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短语,中间用分号分隔,分号也可改用逗号。例(3)“来源有两种”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分句,中间用逗号分隔。例(4)“两种意见”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分句,中间用分号分隔,因为有一个分号内部已包含逗号。例(5)“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总说,分说部分由并列句构成的句群,句子有序次语,使读者知道分说部分的范围。

五、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1)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2)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叶圣陶《稻草人》)

(3)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例(1)“我们都”、例(2)“总之”和例(3)“全部”等字样表明冒号后的话是带总括性的,对冒号前的话——上文——作了总结。

六、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1)首届广西(桂林)书市将隆重举办

主办单位:广西新闻出版局

桂林市人民政府

书市时间:1998年10月1日至5日

书市地点:桂林市体育馆(《新闻出版社》1998.09.29)

(2)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3)今有恳者:书籍二包、散稿一束由邮寄上,祈代保存,是所至祷。(《王力致杨树达》)

例(1)冒号表示后面的文字是解说前面的项目的,在这里也可用空格来代替冒号。例(2)冒号后的文字解说前面的宾语“桥”。例(3)冒号后的分句解说前面的分句,而不是解说前面的某个句子成分。

七、分隔作者和作品名称

许慎:《说文解字》……(《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八、分隔标题中的主题词和说明补充部分

(1)中国农业方向:发展生态农业(《新华文摘》1996/3)

(2)信息消费:现代社会新潮流(《光明日报》1998.5.18)

(3)范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新华文摘》1997/2)

(4)瑞典:高税收维持高福利(《环球时报》1998.4.26)

(5)《早年周恩来》:一部充满魅力的佳作(《新华文摘》1996/8)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冒号的用法

4. 破折号的用法并举例

破折号的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声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递进。
4、表示提示或总引下文。
5、表示意思的转折
举例说明:
1,来得突然——(解释说明)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2,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提示下文)“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3,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提示下文)
4,丁——(声音的延长)冬——(声音的延长)丁——(声音的延长)冬??
5,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解释说明)这是两簇野灌丛??
6,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提示下文)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水花四溅,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
7,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意思的转折)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8,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意思递进)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解释说明)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9,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意思的转折)他的手多瘦啊!
10,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解释说明)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拓展资料1、破折号占两格。
2、破折号占的两个格不能分开。
3、破折号可以顶格写。

5. :的用法?


:的用法?

6. 破折号放在句首该怎么用?

  不知道破折号可以放到句首去用。句首的详细用法见下面用法第七、八条。
  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中文破折号源自英文中的EGJYUD;但由于直排时易与丨混淆,故改为占两个。
  用法
  一、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一)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
  破折号后面的话是对破折号前面词语的概念内涵作具体解释,所指范围相同。例如:
  (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阿累《一面》)
  (2)“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周阔海《在学习雷锋演讲比赛上的讲话》)
  (二)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1)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2)——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某些歌剧中缺乏革命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贺敬之《谈歌剧的革命浪漫主义》)
  在破折号之后,例(1)用“所有这一切”总括前面的词语,例(2)用“凡此种种”总括上文的几个自然段,然后加以说明。
  (三)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
  (1)“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阿累《一面》)
  (2)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曹禺《雷雨》)
  (四)引出补充说明的话
  (1)灯光,不管是哪个人的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巴金《灯》)
  (2)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罢——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高尔基《时钟》)
  二、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1)“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我是好人!”(韩起《荷花》)
  (2)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脸色很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刘真《核桃的秘密》)
  三、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提起下文主要是冒号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更强烈,或阅读更醒目。
  例: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四、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
  例: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五、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1)“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孙犁《荷花淀》)
  (2)“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巴尔扎克《守财奴》)
  六、表示声音延长
  (1)“卖——扇子啦!”(韩起《荷花》)
  (2)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曹靖华《望断南来雁》)
  七、用于事项列举分承
  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1995年《标点符号用法》)
  八、用于对话的开头
  破折号用于分段书写的对话每一话轮的开头以代替引号,这是法、俄等西文标点的习惯用法,我国作者也有这么用的。例如:
  这家伙厉害,高瞻远瞩,真正是身立虾池放眼世界。他成立信息科,专门收集信息,从村从县从市从省从全国到全世界全搜集,无孔不入。
  ——这么说你胜利在握?
  ——不行,外贸价格不明朗!
  ——什么时候明朗?
  ——明朗时什么都晚了!
  九、分隔主语和谓语,加强语气
  用分隔号分隔主语和谓语,使两者界限分明,语气更强,朗读时中间有停顿。
  例:
  (1)路——都市大动脉;立交桥——动脉栓塞通。(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2)大家都认为这次的晚会,歌——好听,舞——优美,小品——逗乐中引人深思。(《中国电视报》1998.2.29)
  十、用于对照比较
  (1)常用反义词举例
  爱国——卖国
  爱好——厌恶
  (2)四音节词往往用简称的办法回缩到双音节的形式。
  例: 文化教育——文教 北京大学——北大
  十一、标明副标题
  例:飞向太平洋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人民日报》1980.5.23)
  十二、用于引文之后,交代作者、出处或注释者编辑
  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初中课本《中国历史》)
  十三、用于索引,以分隔关键词和修饰成分
  为检索方便,编索引时有一种做法是把条目的关键词放在前面,修饰成分放在后面,中间用破折号分隔。
  例:国内战争——古罗马的
  国内战争——美国的(1861-1865)
  国内战争——苏维埃俄国的(《列宁全集索引》)

7. 写出两个带有冒号的句子。

小明和我说:放学别走。
妈妈说:“作业写完了再去看电视”
冒号的使用
冒号是 行文中常用标点符号之一,①英文半角作“:”;②英文全角作“:”;③中文全角作“:”;④中文半角作“:”。 通常表示 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在数学语言中:①表示两者的比值关系,如1:2,x:y,f(x):g(y);②表示两并量的双点积,如ab:cd=(a·c)(b·d)。
作用
⒈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
冒号
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⒉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但是,当某某人说的前后都有他的原话时,那么某某人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
“大桥快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等词后是不是就一定要用冒号,也得看情况。
例如:
⑴厂领导及时指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力,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
⑵会上,李书记指出:“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第一个例子中不能用冒号,因为“指出”的后面没有用冒号的必要,它与后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无须作较长的停顿,如果后面的 宾语部分较长,需作短暂的停顿,也只能用逗号。而第二个句子就一定要用冒号,因为它引出的下文是一串句子。像“是”、“透露”这些提示性的动词后边用上冒号以引出下文,引出的下文完了时,要用句号,如果用了逗号,也是错误的。例如: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⒊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
“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神武门、 东华门和西华门。”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句中没有较长的停顿,就不要用冒号。
如:全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 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有人会在“三位女杰”后面加冒号,这是错误的。
⒋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话题:诚信。”“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⒌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例1:“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例2: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他这个钢铁性子,指导员摸得很熟。
用途
一、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
⑴聚卿先生:
上月晦寄一函,想达左右……(《王国维致刘聚卿》)
⑵同学们:
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湘仁《在老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二、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⑴记者:您二位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一个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秦牧:要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写、多思索。……
紫风:除读好教科书外,必须进行课外阅读。……(《秦牧吴紫风答记者问》)
⑵正方金岭: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
反方王雷: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
三、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 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例如:
⑴问:你觉得在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答:谁都知道,翻译是转述而非创作,因此译者:⑴应该知道原作者说的是什么;⑵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把原意表达出来。……(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
⑵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⑶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何为《第二次考试》)
⑷一般地说,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强。(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
⑸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⑹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
例句中的“问/答”“说”“想”“是”“明白”“表明”后都加了冒号。如果不强调这类动词的提示作用,大都可用逗号代替冒号。例如:
⑺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萧乾《枣核》)
⑻我心想,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孙荪《云赋》)
⑼遗憾的是,这离京都颇近的雄关,我没有到过。(峻青《雄关赋》)
⑽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⑾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
冒号和“即”如何配合使用,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即”相当于“就(是)”。冒号可用于“即”字后以提起下文,但不宜用于“即”字前。例如:
⑿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二级,即:合格品、不合格品。(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⒀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
⒁出版物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多一少”,即平庸者多,创新者少;拼拼凑凑者多,自成体系者少;粗制滥造者多,精编精选者少。
例⑿“即”字前面用逗号,后面用冒号以提起下文,如果不强调提示,“即”字后的这个冒号也可不用。例⒀“即”字前的冒号可改为逗号。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即”字删去,因为冒号表示提起下文,再加表示提示的“即”就重复了。例⒁“即”字后要补充一个冒号,因为后跟带分号的并列分句,不用冒号分隔开来,全句的结构关系便错乱了。
⒂研究课题涉及广阔的领域:如编辑活动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及编辑管理、编辑队伍等。
⒃古诗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如王维的《观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格律严整,属于律诗;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古体诗)。
“如”的用法类似“即”,例⒂“如”字前的冒号要改为逗号,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如”字删去。例⒃的问题同⒁,“如”字后要加冒号。
四、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⑴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科学: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
⑵但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出版科学》1999/1)
⑶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⑷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不稳定,很难造就;另一种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试。(何为《第二次考试》)
⑸在演唱方面,她〔郭兰英〕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一)气息的运用。以气息丹田的方法,做到低音扎实、中音纯净、高音嘹亮而优美。(二)吐字准确而穿透力强。不用话筒,她可以把每个字送到剧场的最后一排。(三)行腔……吐纳顿挫,变化多端、纯熟自如。(《新闻出版报》1999.1.19)
例⑴“六门基础科学”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词,中间用逗号分隔。例⑵“标准”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短语,中间用分号分隔,分号也可改用逗号。例⑶“来源有两种”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分句,中间用逗号分隔。例⑷“两种意见”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分句,中间用分号分隔,因为有一个分号内部已包含逗号。例⑸“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总说,分说部分由并列句构成的句群,句子有序次语,使读者知道分说部分的范围。
五、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⑴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⑵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叶圣陶《稻草人》)
⑶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例⑴“我们都”、例⑵“总之”和例⑶“全部”等字样表明冒号后的话是带总括性的,对冒号前的话──上文──作了总结。
六、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⑴首届广西(桂林)书市将隆重举办
主办单位:广西新闻出版局
桂林市人民政府
书市时间:1998年10月1日至5日
书市地点:桂林市体育馆(《新闻出版社》1998.09.29)
⑵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⑶今有恳者:书籍二包、散稿一束由邮寄上,祈代保存,是所至祷。(《王力致杨树达》)
例⑴冒号表示后面的文字是解说前面的项目的,在这里也可用空格来代替冒号。例⑵冒号后的文字解说前面的宾语“桥”。例⑶冒号后的分句解说前面的分句,而不是解说前面的某个句子成分。
七、分隔作者和作品名称。
许慎:《说文解字》……(《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八、分隔标题中的主题词和说明补充部分。
⑴中国农业方向:发展生态农业(《新华文摘》1996/3)
⑵信息消费:现代社会新潮流(《光明日报》1998.5.18)
⑶范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新华文摘》1997/2)
⑷瑞典:高税收维持高福利(《环球时报》1998.4.26)
⑸《早年周恩来》:一部充满魅力的佳作

写出两个带有冒号的句子。

8. 文章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具体如下: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表示插说。
5、加强重点。
6、分行举例。
7、用在副标题前。
8、标明作者。
9、补充说明。
10、引出下文。
11、表示意思的递进。
12、表示总结上文。
13、表示话未说完

扩展资料
具体用法
一、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1、“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我是好人!”(近代  韩起《荷花》)
2、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脸色很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近代  刘真《核桃的秘密》)
二、强调被引出的下文:提起下文主要是冒号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更强烈,或阅读更醒目。
1、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近代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2、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上,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出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
森林!(近代  泰似《幼林》)
三、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
1、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近代 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2、赵庄的人们这时都说开了,有的说:“把田村家得罪上来,咱们也没有取上利。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近代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破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