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

2024-05-18 03:00

1. 论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

“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
“一带一路”是创新亚洲地区区域合作模式的新思路。
“一带一路”是重新激发南南合作内生动力的新范式
“一带一路”是引领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创举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新途径

----来源自概论

论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

2. 中巴友谊的起源

1、中巴建交初期,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1957至1969年是中巴关系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这期间两国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巴从对华敌视国家变为对华友好国家,揭开了中巴关系的新篇章。
3、70年代的中巴关系稳定发展,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友好合作不断加深。
4、80年代,中巴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
5、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巨变,但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却未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影响,继续向前发展。
6、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扩展资料:
1、要深化战略互信,加强战略沟通。双方要更坚定地相互支持彼此核心和重大利益,更密切地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沟通协调。中方欢迎伊姆兰·汗总理今年11月赴华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要更好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确保已建成项目正常运行、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同时根据巴方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民众需求,协商确定走廊未来发展路径和合作方向。重点加快产业合作和民生项目建设,并逐步向巴西部地区延伸。
3、要力争双边贸易平衡发展。中国将通过派遣采购团等方式扩大自巴进口,为巴农产品输华提供更大便利,努力缩小巴对华贸易逆差。双方争取年内完成中巴自贸协定升级版谈判,进一步提升两国贸易自由化水平。
4、要大力开展产能合作。中方将支持巴方发展本国的制造业,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增加就业和扩大出口,加快融入国际产业链。
5、要以民生为重点加强发展合作。中方将把对巴援助更多向农业、教育、医疗、饮水等民生领域倾斜,让更多的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福祉。
6、要加强防务安全合作。促进两国军队和执法机构交流,坚决打击“东伊运”恐怖势力。中方将支持巴方根据本国国情继续坚定打击恐怖主义。
7、要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中方愿根据巴方需要举办扶贫、反腐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研讨班,在巴建设扶贫示范项目。
8、要扩展人文领域交流。保持并扩大两国青年互访规模,加强职业教育合作。中方将继续采取步骤,为巴公民来华提供更多签证便利。
9、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共同推进阿富汗和解进程,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10、要继往开来,推动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进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巴双方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巴友谊

3. 军事理论论文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


-

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你自己再加点就行了,呵呵!

军事理论论文

4. 中巴共同防务协议的具体内容?谢谢

中巴签防务合作协定 

十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巴西总统罗塞夫共同签署中巴联合公报。 (新华社)    胡锦涛与巴西总统会谈
    中巴签防务合作协定
    【据新华社北京十二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今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了深入友好、内容广泛、富有成果的会谈,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会谈後,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巴联合公报,并出席了包括防务合作协定在内的八个双边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政治互信加深
    胡锦涛说,一九九三年中巴建立战略夥伴关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巴关系进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两国高层保持密切交往,对话合作机制日臻完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有关重大合作项目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两国在全球性问题上保持良好协调和配合。中巴战略夥伴关系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日益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 罗塞夫表示,巴方十分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巴中战略夥伴关系意义重大,同中国建立和发展战略夥伴关系是巴西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巴中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深,各领域合作更加密切并取得丰硕成果。两国高层交往密切,经贸合作强劲增长,在多边组织及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日益加强,两国合作有力促进了南南合作。
    扩大科技合作
    胡锦涛说,当前中巴两国都处在重要发展阶段,面临着相似的机遇和挑战。中方愿与巴方一道,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两国关系,为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
    一是坚持平等协商,深化战略互信。双方要保持高层和各级别密切交往,充分发挥中巴高委会、战略对话等各对话机制作用。两国政府部门、立法机构、政党、地方要扩大交流合作。
    二是坚持互利互惠,提高合作水平。双方要进一步落实两国政府《共同行动计划》,保持贸易健康平稳发展,促进经贸、投资、能矿、基础设施建设、财金合作。
    三是坚持优势互补,扩大科技合作。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新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合作。
    四是坚持交流互鉴,巩固社会基础。双方要积极拓展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扶贫等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国新闻界、学术界、体育界和青年友好往来,使中巴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罗塞夫完全赞同胡锦涛关於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意见,表示巴方愿意进一步密切两国战略夥伴关系,提升两国夥伴关系的战略性,发挥巴中高委会等机制作用,加强贸易、投资、金融、科技、农业、能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使巴中关系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国际事务协作
    胡锦涛说,中巴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共同责任。中方愿同巴方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挑战,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有利於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罗塞夫表示,巴方愿意同中方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及贸易、金融、环保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为推动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作出贡献。
    签21合作文件
    会谈後,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巴联合公报,并出席了包括防务合作协定在内的八个双边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中巴双方还在签字仪式上宣布,罗塞夫访华期间,中巴有关部门还在能源、电力、农业、教育、计量、传媒等领域签署十三个合作文件。

5. 中巴友谊是怎样建立的???

目前,巴基斯坦作为中国仅有的全天侯的兄弟和盟友,彼此在战略上相互依存,相互倚重,具有牢不可破的关系.目前,中巴友谊是多方位的,已深入两国民心.巴基斯坦紧邻中东,与能源富国伊朗接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作为中国未来的能源走廊,经贸走廊和军事走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重要性无需多言.2006年,胡主席访巴,中巴签署自贸区协定和扩大核合作的军事协议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贸易,文化,军事,教育等领域全面合作,进一步加强了战略关系.巴基斯坦是制衡印度的一张王牌.在印度对我国西藏南领土虎视耽耽,边境勘察拒不让步,一直对中国的的友善不予领情,并与美日等国勾勾搭搭的情况下,中巴很容易做到在泛亚铁路南段和输油线路方面,甩开执迷不悟的印度"单干".单独铺设中国--巴基斯坦--伊朗的油气管道也变得切实可行.这条管道或是铁路的最大优点是离中东能源基地近,能陆路通行,有效避开印度洋海路.以巴基斯坦为战略支点,经中东,西亚乃至非洲方向通向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已清晰可见.巴基斯坦借中国巨龙崛起之势,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中国共同实现富裕.中巴间一旦开通穿越喀拉昆仑山的铁路,来自外界的资源和能源通过巴基斯坦走廊进入中国境内,中国的货物产品甚至军力也可以通过这一走廊进入印度洋,西亚,中东和非洲.大力削弱印度的潜在威胁,马六甲困局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淡化.中国走好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两步棋,对内将激活整个西部的经济,对外可重振"丝绸之路",是中国未来战略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出路.

中巴友谊是怎样建立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