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介绍

2024-05-15 06:37

1.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介绍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是经国家教委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并于1995年7月在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高教领域中的非营利性组织。在北京大学的领导下,其主要工作是接受和管理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用于北京大学的发展建设,奖励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优秀教师,鼓励资助优秀学生,促进北京大学与海内外各界的友好关系和广泛合作,推动北京大学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介绍

2.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教师发展

筹资项目讲座教席 —— 延揽一流人才 成就大学之大奖教金 —— 感念杏坛春风 奖励优秀成果研究基金 —— 鼓励学术创见 实现卓越科研海外研修基金 —— 推动师资建设 紧跟国际前沿 永久性基金。捐赠人一次性捐赠一笔本金,由教育基金会负责基金管理和运作,每年产生的收益大部分作为奖励发放,部分收益返还基金本金,以保证永久性基金的稳定增长。基金的最低捐赠额为人民币100万元,捐赠人可根据个人意愿命名。年度捐赠。期限通常为3-5年(期满后可以续签协议),捐赠人每年按期汇入固定金额的捐赠用于奖励。其中年度捐赠总额在人民币5万元(含)以上的项目,捐赠人可根据个人意愿命名;年度捐赠总额在人民币5万元以下的项目,将汇入“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奖励基金”进行统一管理。 达到命名最低捐赠数额以上的资助项目可以根据捐赠人意愿命名。一般以捐赠人个人或家人名义(若捐赠人为非个人,则以组织名义)命名,捐赠人提议后由教育基金会审批确定。 以其他名义命名的项目,需经过与“其他名义”相关的组织或个人的同意,并经北京大学相关部门及院系、教育基金会审批确定。

3.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建设宗旨

自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积极制定并实施筹款工作计划,广泛联络社会各界,加强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北京大学与社会各界联系沟通的纽带作用,促进越来越多的工商界名流、社会知名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拓宽了学校办学资金渠道,增强了学校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局面作出了贡献。而且,教育基金会每年在学校设立的各类奖教金、奖学金、助学金以及研究基金总数达100多项,受益师生人数达3000余人次。同时,教育基金会还认真负责各类捐赠款和基金会资金的管理,保证捐赠款的使用完全符合捐赠者意愿和基金会宗旨,确保资金投资的合理收益。另外,教育基金会全面开展了北京大学广大校友的联络工作,争取校友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面向未来,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将更加注重自身建设和自我完善,为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发展,促进我校教学、科研、高科技开发事业的进步,改善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努力,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建设宗旨

4.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业务范围

(一) 加强本基金会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与合作;(二) 接受境内外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的捐赠;(三) 将本基金会的基金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保值、增值;(四) 利用本基金会的基金奖励教学、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北京大学教师、学生和职工;(五) 利用本基金会的基金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研究和开发项目。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学生奖励基金、科学研究资助基金、福利设施基金、校园建设基金以及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其他基金项目;(六) 利用本基金会的基金资助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5. 北京大学建立的历史

1898年6月,清朝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
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随后,孙家鼐任命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扩展资料北京大学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建立的历史

6.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办学历史

1910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设置的课程中即有社会学。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国立北京大学,在中国哲学门和西洋哲学门中设有社会学课,并于1916年开设第一班社会学,由康宝忠教授主讲,前后共三年。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社会学在北京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他曾在《社会学与民族学》的演讲中说:“社会学和民族学是有密切关系的两门学科,这两门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少方面是相联系的。”李大钊教授则提出研究社会学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认为“唯物史观是社会学上的一种法则”。他是我国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学的创始人。1914至1926年,社会学家陶孟和在北京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许德珩在北京大学毕业后研修社会学,翻译了涂尔干的名著《社会学方法论》。1922年燕京大学(后与北京大学合并)设立了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1952年院系调整高校中的社会学系被取消,社会学教学和研究被迫中断。1979年社会学在中国恢复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和雷洁琼教授一直积极为筹建社会学系而努力。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于1980年筹建,附设在国际政治系。次年即从培养师资入手,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于1982年4月9日正式恢复重建。从1983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从1985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1986年10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联合申请并建立了当时全国仅有的文科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紧密配合、互相支持的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成立时名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于1985年成立。2000年6月,北京大学正式宣布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打通,保留各自的名称和编制,组建统一的领导班子,全盘规划和组织系所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社会学系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恢复重建以来,系主任先后由袁方、潘乃谷、王思斌、马戎担任;系党委书记先后由王永生、杜勤、吴宝科担任。

7. 北京大学建立的历史

1898年6月,清朝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
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随后,孙家鼐任命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扩展资料北京大学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建立的历史

8.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所获荣誉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对捐赠金额累计在1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的捐赠者,北京大学将分别颁发捐赠纪念牌或纪念证书:1、捐资金额累计在1000万元及以上者,颁发“北京大学杰出教育贡献奖”,并可聘为北京大学名誉董事;2、捐资金额累计在100万元及以上者,颁发“北京大学教育贡献奖”,可聘为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3、捐资金额累计在50万元及以上者,颁发北京大学捐赠纪念奖牌;4、捐资金额累计在1万元及以上者,颁发北京大学捐赠纪念证书。凡为北京大学教育基金捐资,无论金额大小,教育基金会均开具正式财务收据,并可签定书面协议,写明捐资金额、捐资意向以及基金会的承诺,并将捐资者名单列入名册存档。对于部分捐赠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教席、奖助学金等,如捐赠达到一定额度,可以捐赠者或捐赠者指定的名称命名。对提供捐赠的海内外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及个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准许的范围内,可优先享用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优质资源,优先享有开展合作、共建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