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北宋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

2024-05-09 22:55

1. 简述北宋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经过这番改革,而皇帝便可以总揽大权。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将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宋朝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即“官、职、差遣”制度。官即官名,如尚书,侍郎之类,只是一种虚衔,作为叙级、定薪俸之用;职亦称贴职,是授予一部分文官的荣誉衔,并无实际职掌,如学士、直阁之类;差遣才是官员所担任的实际职务,故亦称职事官,枢密使、三司使等,属于此类。一般官员则在所担任的职务之前,冠以“判、知、权、管勾、提举”等字眼,如判寺事、知州、提举常平等,以示差遣。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中央集权。

简述北宋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

2. 北宋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宋初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大量措施增设官职,使行政机构庞杂。宋神宗期间支持王安石变法,但从此开始北宋朋党之争愈演愈烈。宋代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为朋党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但朋党的形成与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尤其与秘书机构设置也有很大的关系。尽管朋党之争现象在宋始终存在,但宋代的皇权始终强势,士大夫集团对中央集权始终是有向心力的。
宋统治者为了不使赵宋王朝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朝代,在立国伊始就采取大量措施。建立了空前强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但这些措施最终走向了统治者意图的反面:扼止农民起义、防范武将割据的措施导致了军队数庞大,战斗力低下;同时为强化集权统治、宋王朝不断扩大统治基础,又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臃肿庞大,床上架床,最终导致了“三冗”(冗兵、冗员、冗费)、“积贫”、“积弱”的混乱局面。来源:文教资料

3. 北宋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宋初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大量措施增设官职,使行政机构庞杂。宋神宗期间支持王安石变法,但从此开始北宋朋党之争愈演愈烈。宋代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为朋党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但朋党的形成与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尤其与秘书机构设置也有很大的关系。尽管朋党之争现象在宋始终存在,但宋代的皇权始终强势,士大夫集团对中央集权始终是有向心力的。
宋统治者为了不使赵宋王朝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朝代,在立国伊始就采取大量措施。建立了空前强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但这些措施最终走向了统治者意图的反面:扼止农民起义、防范武将割据的措施导致了军队数庞大,战斗力低下;同时为强化集权统治、宋王朝不断扩大统治基础,又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臃肿庞大,床上架床,最终导致了“三冗”(冗兵、冗员、冗费)、“积贫”、“积弱”的混乱局面。来源:文教资料

北宋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4. 宋朝管理财政系统和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机构是什么?

宋朝管理财政系统和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机构: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有区别:
1、宰执(相权):
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2、三司(财政大权):
三司为国家的财政系统机构、国家财政管理机构。三司即盐铁部、度支部、户部。三部各设正使、副使、判官。三司使称计省,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3、枢密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
这样宰执、三司、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5. 北宋时期在财政上设立了什么?

北宋设立两府三司制度,其中三司是经济部门,北宋前期建立三司制度,集中财权,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国家的财政收支,以求财利归于朝廷。苏辙说:“祖宗参酌古今之宜,建立三司,所领天下事几至大半,权任之重,非他司比。推原其意,非以私三司也。事权分则财利散,虽欲求富,其道无由。”
 
最初三司由三司使掌管,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废三司使,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个机构﹐各置使分领。淳化四年(993年)五月,又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

北宋时期在财政上设立了什么?

6. 请问宋代的中央机构什么样?

两宋中央机构包括政务机构、监察机构和皇宫、京师禁卫侍奉机构三个部分。其中的政务机构,以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元丰官制改革为界线,分北宋前期和元丰改制后两个阶段,兹分述如下:
一、北宋前期中央政务机构两府、三司制的建立北宋前期,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为中书门下,其治事之所称政事堂,即宰相办公处。中书门下省称“中书”,与枢密院对掌行政、军事大政,号称“二府”。又有三司,掌国家财政。“二府”与“三司”构成了北宋前期中央

7. 北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权制度是什么?

北宋制度的精致程度是惊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分权制衡。用宋人自己的话来说,“上下相维,内外相制”,目的就是让除皇帝之外的任何个人、群体或机构都没有可能大权独揽,动摇赵氏江山。其实,就连皇帝也是在这“相维相制”里面的——纵然大权在握,基本上也做不到为所欲为,还是有东西可以约束他的。

为防范军人,采取“兵权宜分”的策略

宋朝建国之前那一百年的历史,基本上为武力所主导:军人凭借武力搞垮了唐帝国之后,群雄混战,最终,“天子,兵强马壮者得为之”,新王朝依托强大武力对地方割据势力开战,努力重建中央控制,然而又不得不忍受来自中央军事将领的背叛。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军人、禁军高级将领。因此,宋朝建立之后,首要的防范对象就是军人。 对于武装力量,宋朝采取的“兵权宜分”的策略。如何分法?第一招,把全国各地地方军队中的精兵悉数搜罗到中央,编入禁军,在首都地区驻扎,让皇帝直接掌控的禁军成为宋朝国家唯一具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各地剩下的由地方政府直接管控的军队叫做厢军,人少、个儿矮、待遇差、基本无训练。其主要功能是卖苦力,比如修城墙、看仓库、运送物资等等。这样的军队是连小股土匪都挡不住的,就更别提抗衡中央了。第二招,禁军的最高司令部,从建国之初的两个变成了三个,最高军事将领的级别随之降低。那些曾经跟赵匡胤称兄道弟的老将们,早就被他一杯美酒释了兵权,回家享福去了。第三招,禁军的三个司令部只有管理军队的权力,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调动军队,必须要枢密院的兵符,而枢密院的长官从来都不是军人。用非军人来牵制军人。

北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权制度是什么?

8. 北宋怎样把行政权、军权、财政权朝廷?有什么影响?

行政权: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财权:在各地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

军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制”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