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

2024-05-17 01:16

1.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1    生鲜电商江湖已经变天了。
    2020年疫情影响下,挟着显山露水的高调打法,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从不隐讳自己对于更大零售市场的觊觎野心,众多互联网大厂决心重注买菜赛道,生鲜电商无疑成为了最为拥挤的赛道之一。
    根据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1月至12月,国内生鲜电商发生了13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了136.3亿元,足以佐证这片市场曾经的无比繁荣。
    
    但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们不断扩大的亏损、跌跌不休的股价,不断被爆出的裁员及停止运营消息,让其模式的可行性饱受质疑,资本的热钱也转变成了“死亡”的加速器。
    早在新冠疫情之前,生鲜电商行业曾经遭遇大规模亏损,当时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只有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还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而新冠疫情下,居家隔离使得“网上买菜”出现了一波繁荣。但不到两年时间,大批量平台正在加速离场。
    同程生活宣布破产、呆萝卜重整失败、松鼠拼拼资金链断裂、宝能生鲜多城闭店、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近日以来,生鲜电商赛道“顶流”叮咚买菜、美菜网也纷纷被爆出裁员传闻……
    从风光到撤退,剩下来的生鲜电商还能坚持多久?
     各执一词的裁员风波 
    近日,叮咚买菜、美菜等纷纷曝出裁员传闻。
    据媒体消息,最近,脉脉上一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称叮咚买菜在大规模裁员,具体到各业务板块:采购裁员50%、算法裁员30%、运营裁员30%、招聘裁员10%-20%。还有内部员工表示,巅峰时期公司员工数量(包含配送员)高达6万多人,目前只剩6万人左右,少了上万人。
    对此,叮咚买菜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针对公司减少上万人的传闻,叮咚官方也辟谣称,“这是恶意猜测,叮咚从来没有过那么多的员工。”
    除裁员传闻外,叮咚买菜跌跌不休的股价也给了外界一个信号:生鲜电商正在走下坡路,未来充满未知。
    成立于2017年的叮咚买菜,在2020年快速扩张,并在营收及GMV方面超过了先于它成立的每日优鲜,2020年其130亿的GMV已经是每日优鲜的1.7倍。2021年6月上市后,叮咚买菜仍坚持一路扩张,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已有1375个前置仓,较上年同期的711个增加了近两倍。
    
    但随之而来的是履约费用增长翻倍、亏损的不断扩大。虽然2021年叮咚买菜成功赴美上市,但2019年至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累计亏损超106亿元。
    没有漂亮的成绩单,直接导致了叮咚买菜股价的“一泻千里”,股价从30.04美元一路跌至现在的8.58美元,期间几乎没有反弹。
    与叮咚买菜的处境一样,同属赛道“顶流”的美菜网也内忧外患,压力不小。
    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美菜网在赴港上市前夜,被爆裁员40%,其中一位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去年9月初,美菜网就曾被爆出进行了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
    不可否认,生鲜电商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其面临的盈利难、客单价低、履约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难题,已经让资本市场逐渐失去耐心,烧钱换流量的时代难以为继。
     重振市场步履维艰 
    事实上,叮咚买菜从去年开始,已经在主动调整战略重点,叮咚买菜主动调整了战略重点,从规模优先转变为效率优先,进一步显露出其在盈利压力之下的重心转变。
    但从目前来看,生鲜电商们很难真正“上岸”。
    去年,6月9日,生鲜电商“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双双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IPO招股书。彼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都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在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8.734亿元、31.769亿元人民币。每日优鲜在2018-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也分别高达22.16亿、27.77亿 、15.90亿。
    
    当时市场猜测,随着兴盛优选、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等大厂猛虎环伺生鲜赛道,并善于运用低价补贴的重兵压境,传统生鲜电商用户面临大量分流境地,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天生模式比较重,从供应链、冷链仓库以及末端,加上扩张带来的成本上升都是生鲜电商迫切寻求上市的重要因素。
    但登陆资本市场,也并没有转变生鲜电商深陷亏损泥潭的局面,生鲜电商们集体亏损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市的成功并没有带给这片市场多久喜悦,“每日优鲜”IPO首日破发,市值蒸发了1/4。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本质上在于生鲜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加上生鲜的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这个行业虽然整体上现在竞争激烈,但是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盈利模式,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付出了高昂的履约成本,收获到的用户体验提升却十分有限。
    生鲜电商至今仍是用户投诉“高发地”。
    在2021年“电诉宝”受理的投诉中,根据投诉量从高到低,被投诉的生鲜电商平台排名依次为叮咚买菜、易果生鲜、每日优鲜、本来生活、顺丰优选、盒马鲜生、兴盛优选、朴朴、京东到家、美菜网、Flowerplus花加、十荟团、永辉超市、大润发优鲜。
    其中,退款问题、商品质量、发货问题、霸王条款、售后服务、虚假促销、订单问题、客服问题、网络欺诈、网络售假等问题是2021年全年生鲜电商投诉的主要问题。
    在确保资金链安全的大前提下,生鲜电商们急需找到体验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供应链,更轻盈的模式、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告别烧钱换量时代,生鲜电商下半场将是实力和细节的近身肉搏,一时懈怠即可能被洗牌出局。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2    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2日,据凤凰网科技报道,美菜网在赴港上市前夜,被爆总部搬迁、裁员40%,其中一位员工表示,美菜网一都直在裁员。
    无独有偶,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叮咚买菜也被传大规模裁员。据新浪科技消息,有员工称相比巅峰时期,公司少了上万人。不过,叮咚买菜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然而,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有分析认为,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美菜、叮咚买菜陷裁员风波 
    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遇冷的生鲜电商行业,不时传出裁员消息,这次是美菜和叮咚买菜。
    根据报道,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又裁了40%的人员。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称,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
    去年9月初,界面曾报道,美菜网就进行了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其成都研发中心整体被裁撤,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有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所涉及人员中不仅包含新入职员工,也包含着二级部门负责人及以上的中高层,“有的部门只留了领导一个人”。
    同时一份内邮件显示,与裁员相对应,美菜网业务收缩同步进行,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彼时,美菜网回应称,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组织效能和专业能力,同时美菜所有的业务城市均在正常运营。
    而对于最近这次裁员传闻,美菜网并未回应,但消息显示公司正筹备上市。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已经决定将在港交所申请上市,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公开递表。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天眼查显示,美菜网自2014年起有过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2.5亿美元,最近一笔是2018年10月的E轮及以上,金额为6亿美元,对应估值约70亿美元,投资方为老虎环球基金和高瓴资本。
    此后,美菜网并未再次宣布公开融资事项。2019年中下旬,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资金链紧张,但遭到了其创始人兼CEO刘传军的否认。
    三年多时间未获公开融资,美菜网多次转型情况也不乐观。从商业模式看,走重资产自营的美菜在C端拼不过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B端又不断有美团快驴、海底捞蜀海等玩家加入。业内预计,在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C端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后,美菜网或将冲击资本市场寻求补血。
    
    而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也没逃过裁员或“组织调整”的命运。
    2021年6月29日,在募资金额缩减超7成后,叮咚买菜登陆纽交所,上市第二日股价一度冲至46美元,不过目前已较23.5美元发行价“腰斩”。截至1月13日美股盘前,叮咚买菜的股价收报11.32美元,市值26.72亿美元。
    市值大跌背后,叮咚买菜一直处于大幅亏损的状态。根据去年11月份披露的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61.9亿元,同比增长111%;但净亏损高达20.1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8.29亿元。
    如果拉长时间看,叮咚买菜三年时间累计亏损已超百亿。2019年其净亏损为18.7亿元,而2020年的净亏损为31.8亿元;2021年的三个季度,净亏损分别为13.8亿元、19.4亿元和20.1亿元。
    财报之后的2021年12月份,叮咚买菜就传出了裁员的消息。有员工表示,采购、算法、技术等核心部门裁员比例从20%到50%不等。当时公司回应称,个别变动属小范围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不过近期,关于公司裁员的消息越来越多。据新浪科技,一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叮咚买菜已经开启大裁员,采购50%,算法30%,运营30%,招聘10%-20%。裁员对象中,试用期员工成为重灾区,“试用期6个月,在最后一个月下手裁员,还想尽量不给赔偿。”
    在多个岗位裁员之下,有内部员工表示,公司少了上万人,此外还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无薪排休。
    对此,1月13日,叮咚买菜回应称,个别岗位变动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目前业务都在正常运转。同时,一线岗位不存在强制员工进行无薪排休的情况,平时会根据站点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员工的意愿与工作强度进行合理调整。
    然而,有评论表示,否认裁员之后,叮咚买菜依然面临核心拷问,还要亏多久?
     新一轮洗牌拉开序幕 
    相对于裁员、业务收缩,那些已经退场的生鲜电商玩家,结局更加惨烈。
    2021年10月20日,呆萝卜App发布停运公告。公告显示,由于安徽菜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终没能引入重整投资人,菜菜公司即日起停止营业,呆萝卜App停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各线下门店停止营业,并在近期内陆续关闭。
    “我们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呆萝卜创始人李阳反思,公司倒在了融资问题上。
    据了解,从2020年1月23日起,呆萝卜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历经近21个月时间的挣扎,公司停止所有的采购、销售、支付、营收等业务,试图引入新的投资方,不过最终依然走向停摆。
    稍早的2021年7月份,一度估值10亿美金的同程生活,“因经营不善,虽经多方努力,但仍然无法摆脱经营困境,”不得不宣告破产。
    除此之外,橙心优选大面积收缩、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饿了么旗下B2B食材配送平台“有菜”停止运营五个月。在剩下的玩家名单中,有阿里、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生鲜品牌和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幸存者。
    
    不过幸存者也不好过,新的洗牌序幕已经拉开。
    去年底,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在叮咚买菜的大本营上海地区祭出“斩钉价”,被业内解读为“向叮咚买菜宣战”。据悉,盒马的此次降价范围覆盖上海59家盒马鲜生门店、21家盒马mini店及其周边盒马覆盖地区用户,活动持续至年底。
    从流出的朋友圈截图显示,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 梁昌霖隔空喊话,表示积极应战,“老二最大的梦想就是拼死跟老大干一场”。
    盒马鲜生方面却对外回应,“斩钉”降价并非“斩叮”,只是回馈消费者、斩钉截铁降价而已。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也在微信朋友圈表示,盒马成立至今,从没有进行过价格战,一直追求价值战,面对生鲜行业多业态的激烈竞争,盒马同样有价格战的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消费互联网时代“剩者为王”的`潜规则下,生鲜电商没找到更合适的打法之前,同样逃不过价格战、烧钱换流量的宿命,这也是整个行业屡亏不止的因素之一。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成祺认为,这轮价格战过后,生鲜电商玩家们会反思现有的供应链模式是否可行,现有的经营战略是否违背了生鲜电商的初衷。直接的结果就是还会有一批企业倒下,行业的发展重心会回到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本质。
    不过尴尬的是,融资市场遇冷后,对一些玩家而言,长时间烧钱换市场可能已难以为继。统计数据表示,行业参与者大多“造血”能力有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统计,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以跻身第一梯队的叮咚买菜为例,2021年Q3财报中公司的账面资金累计为68.17亿元,剔除短期投资部分剩下的现金及现金仅30.98亿元,但对应着流动负债中的付账款是27.97亿元,短期借款是27.18亿元,还有应付的薪资和福利2.08亿元,经营租赁部分的负债8.41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支付完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后,叮咚买菜并没有多少余力再去补贴打价格战了。
    
     积极尝试,向盈利靠拢 
    “生鲜电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做增长一点也不难,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在百亿到千亿的淘汰赛中,那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的玩家,经营会越来越困难。”2020年4月,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的一封内部信中,直指行业痛点。
    尽管如此,经过了前期的几轮激战,现存的玩家们在物流和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及获客等环节都有了一定积累,但目前尚未有企业步入稳定盈利期。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鲜产品天然的高损耗率、非标化,拿菜毛利本来就低,还得末端再配送,成本自然上涨;外加消费者价格敏感、客单价提升有瓶颈等因素,决定了生鲜电商是一门非常难赚钱的生意。
    叮咚买菜财报显示,2021Q3公司毛利率为18.2%,同期综合费用率却在50.9%,对应每单位 GMV 履约成本在0.33 元。因此在三季报中,叮咚买菜提出战略转向,变成“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放弃之前以扩张为主的目标。
    从当前形势来看,各家都在进行提升毛利率,或降低履约成本的尝试。
    一是绕过中间商,提高直采比例。有数据显示每日优鲜目前生鲜直采比例在 90% 以上;或者直接自建产地,自己“下田种菜”,叮咚买菜投资超10亿元在沪郊建了块自营菜地。
    二是扩充商品品类,提升客单价。比如通过扩大销售附加值更高的预制菜新茶饮、健康零食等快消品。
    三是重回线下,降低履约成本。2022年首个工作日,盒马CEO侯毅发布内部邮件表示,盒马鲜生从“线上发展为主,线下发展为辅”,升级为“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双轮战略。
    业界分析,此举的意义在于,让消费者走进店里消费,不仅能实现更好的加工服务体验,还能省去线上订单的配送成本。
    但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目前似乎难以断言。重要的一点是,在实现盈利之前,不能倒下。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3    “衣食住行”人生四件事,“食”无疑最重要,在“今天吃什么”逐渐成为哲学难题的当下,“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又困扰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2012年是生鲜电商的元年,2014年社区团购兴起,2017年巨变丛生,后借着互联网东风,生鲜电商成了被资本追捧的“宠儿”,特别是在2020年底各大巨头火拼带火了社区生鲜之后。
    疫情为国内生鲜电商创造了事业第二春,资本扎堆入场推动此赛道迎来空前发展机遇,更有甚者已奔赴二级市场,达到最高峰。
    然而,疫情催生起来的生鲜平台,在2021年却开始走下坡路,不是裁员就是停止运营。
    2022年新年伊始,曾一度红火的社区团购玩家再度迎来衰败的日子!
    这不前不久,曾经和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一起传出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消息的美菜网,再次被曝出裁员和总部搬家的消息。
    
    生鲜电商资本已经退潮,3年没融资的美菜还怎么“美”下去呢?
     裁员潮刮到了生鲜电商行业? 
    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3日,叮咚买菜因“大裁员”登上热搜。但对于此次裁员,叮咚买菜方面及其员工却各执一词。
    据华夏时报消息,多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叮咚买菜已开启大裁员,采购、算法、运营、招聘部门将裁员20%到50%。
    叮咚买菜则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被传大规模裁员,甚至连总部都搬了!
    1月12日,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又传出了裁员消息。
    
    据凤凰网科技,近日,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再裁员40%。
    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另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总监级的员工还好,有些基础的业务人员强制解除合同,当天走当天谈。”
    
    美菜网方面暂未对上述情况作出回应。
    相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菜网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继上次9月份暴雷后,美菜网已成生鲜圈的名人。
    去年9月,美菜网北京总部被爆裁员50%,部分城市服务关停。
    据界面此前报道称,来自一份内部邮件显示,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面临着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此外,美菜成都研发中心将整体被裁撤,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 
    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要知道,生鲜赛道是一条比较长的赛道,而这场漫长战役中,所有玩家都要穿越零售死亡谷。
    而在这条路上大家都需要比拼很久,拼到最后谁剩下来,就是所谓的“剩者为王”!
    不再执着于谋求规模化扩张的“流血”,融资、上市于是就成了生鲜电商玩家们“止血”的重要手段,因为融资跟不上烧钱的速度最后只会是死路一条。
    在爆出裁员消息之前,美菜网上市的传闻就一直不断。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并已选定投行筹备上市详情;
    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其实,美菜网传出IPO上市的“风声”已有时日。
    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有传闻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紧张,但这一消息后来被美菜网CEO刘传军否认。
    2020年7月,复星集团前CFO王灿加入美菜网,担任CFO,这被外界视作美菜网上市的前奏。但美菜网随后否认了这一消息,称王灿的加入与上市无关。不过,王灿入职美菜网仅半年时间,便传出了离职的消息。
    去年5月,美菜网再被爆出拟赴美IPO,计划筹资5亿美元。知情人士称,美菜网正在与财务顾问就潜在的IPO事项进行合作。
    美菜网对此不予置评,不过明显可以看出美菜网着急了!
    
    因为,在近3年来未获得融资的情况下,这家B2B生鲜电商平台已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2C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多轮大幅度裁员,以及数次转型并不乐观等多次阵痛。
    公开资料显示,美菜网于2014年成立,为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提供餐饮食材采购服务予中国近1000万家蔬菜店铺及餐厅,前年开始为个人家庭用户提供配送服务。
    自成立以来,美菜网一直是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
    短短四年间,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百亿,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真格基金、高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其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8年10月,当时美菜网获老虎环球与高瓴资本6亿美元投资,估值超过70亿美元。
    然而从那以后,美菜网未再出现新的公开融资事项。如今,美菜网传出IPO计划,是否与近期资金链紧张有关?
    美菜网早期凭借资本迅速打开互联网卖菜大门,曾经试图抢占“生鲜第一股”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3.0时代,年轻人们不再走进菜市场,传统餐饮供应链地位岌岌可危。资本的目光逐渐投向美菜网这类的新兴餐饮供应链服务商。
    新型餐饮供应链行业方兴未艾,迅速由无人问津蜕变成为蓝海。
    2020年,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先后有多达14家平台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136.5亿元。
    如无意外,2021年的生鲜电商市场将延续2020年被资本追逐的现象。然而,生鲜电商赛道上不断洗牌淘汰,烧钱难题一直未能破解。
    究其根本就是,各生鲜电商平台为了抢占市场,开始了最粗暴有效的“价格战”手段;
    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就不怕消费者不买账,这就是盛行的社区团购平台模式下的营销逻辑和融资手段。
    也是,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
    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特别是生鲜赛道,几乎十死无生! 
    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100家左右盈亏平衡,亏损占到95%,其中有7%是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若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生鲜电商可能猝死得更快更多一些。
    2021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关城、拖欠货款等成为了社区团购老玩家们的关键词。
    随着平台的接连倒下,社区团购的大坑最终完全凸显。
    因为各大社区团购平台上的货品质量太差,特别是一些蔬菜水果,让用户没有忠诚度,流失严重。靠低价和促销聚集的流量,难以转化为粘性的用户,这成为众多的社区团购玩家的潜在顽疾。
    正如阿里副总裁、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所言,“从价值本身来讲,社区团购并没有倡导价值,仅仅是靠大量的营销调研推动。这种商业模式不能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作为营销手段真的很好,但是并没有创造价值。”
    顽疾越来越严重,并没有巨大价值,败北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从这点来看,社区团购的洗牌有了第一个,马上就会有下一个。

生鲜电商行业刮起裁员潮

2. 超千万资产被冻结!又一家生鲜电商平台深陷泥潭,部分实体店已关门

 继去年12月被上海长宁区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后,阿里系生鲜电商易果生鲜近日又被上海长宁区法院冻结了千万权益。
    易果生鲜千万元资产遭冻结 
   据央视 财经 报道,近日,全国首批生鲜电商“易果生鲜”的运营主体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上海长宁区法院冻结了股权和其他投资权益数额1029.72万人民币。易果生鲜称,这次被冻结股权的案子主要是因为商务纠纷,涉及与供应商的货款支付问题,目前双方试图达成和解。
   
   从天眼查数据来看,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安鲜达物流 科技 有限公司“司法协助”一栏显示,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公示冻结持有股权、其他投资权益,涉及股权数额1029.72万人民币,冻结期限自2020年1月14日至2023年1月13日,被执行通知文书号(2019)法执沪0105民初字22828号。
    易果生鲜部分实体店已经关闭 
     
   企查查显示,易果生鲜的相关司法案件共有46件,其中不少案由都是买卖合同纠纷。易果生鲜的困境似乎也体现了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的现状。
   
   上海市新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蒋振伟:从2019年开始,生鲜平台的商务纠纷越来越多,从2019年至今,有8家生鲜类的电子平台退出了经营,生鲜类电商也面临着融资难、成本高的压力。
      哪些 
   易果生鲜曾独家运营天猫超市、苏宁易购等平台的生鲜频道。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注册资本约361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易果生鲜网CEO张晔,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为其大股东,持股16.56%,张晔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3.94%。
   目前易果生鲜旗下净菜配送服务生鲜电商“我厨”暂停服务,生鲜冷链“安鲜达”被曝裁员、拖欠员工工资。
     据了解,目前生鲜电商行业包括多种商业模式,有以京东生鲜、天猫生鲜、拼多多为代表的传统B2C自营模式、平台模式,以每日优鲜、京东到家、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到家”社区模式,以及以盒马鲜生、7Fresh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
   近两年,生鲜电商的抢滩战激烈,行业的大环境不好成为业界共识,今年除了易果生鲜旗下的我厨,吉及鲜、妙生活、呆萝卜等平台也都被曝出经营困难。如今,市场洗牌,哪些能笑到最后,等待市场给出答案。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综合央视 财经 、时代周刊等

3. 大面积关站点、三年烧光114亿,生鲜电商巨头彻底崩塌?

  互联网时代,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过,赚钱的生意,却没那么容易。 
      连撤三城,关闭部分城市站点   
    日前,“叮咚买菜将退出安徽市场”登上热搜! 
    据多家媒体爆料称,叮咚买菜方面或将裁撤多地业务,其中包括安徽宣城、滁州,广东中山、珠海等城市。 
    目前部分城市的叮咚买菜平台中的商品均为售罄状态、用户已无法下单,且部分叮咚买菜线下店已开始清理和搬运物品。 
        叮咚买菜服务调整公告  
    继美团优选连撤西北四省、关停北京业务后,叮咚买菜成为生鲜零售赛道第二个大撤退玩家。 
    截止目前,叮咚买菜已经撤出珠海、清远、中山、江门、唐山、廊坊、滁州、宣城等8座城市,单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他们均位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外围区域,并不是传统一线核心城市。而生鲜电商从非核心区域撤退的事情,近年来并不鲜见,比如美团优选在西北四省和北京地区的撤城;今年4月初,盒马邻里也选择从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四座城市中撤退。 
    即使撤退已经成为行业常态,但对于叮咚买菜来说,一次撤出8座城市绝对不是小事情,因为在叮咚买菜APP中的已开通城市列表,一共只有36座城市。占比达四分之一的城市撤退比例,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3月,盒马CEO侯毅发文向叮咚买菜开炮,称叮咚买菜“估计马上要爆仓......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是不长久的。 
         三年亏损110多亿元   
      地主家也没余粮   
    在大家都缺钱的当下,叮咚买菜关闭部分城市站点的背后,是整体上的持续亏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6月,叮咚买菜登陆美股,进入资本市场。不久前,公司发布2021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01.21亿元,净亏损为64.29亿元,2019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亏损114.79亿元。 
    其实叮咚买菜这次撤出三个城市,可以说是和他的前置仓模式有很大关系。 
    前置仓指的是一种仓配模式,指的是在离消费者比较近的地方,配置一个小型的仓库,那么只要用户下单了,配送员就可以在1-2个小时之内从仓库取货并且送货上门。 
    这种模式弊端也很明显,前置仓的仓库多为自建,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企业用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导致在一些用户密度不高的二三线下沉市场,前置仓是很难盈利的,这也是叮咚买菜这次撤出二三线城市的主要原因。 
    根据叮咚买菜的财报显示,2021年净亏损的64亿之中,大部分的亏损来自于二三线的前置仓。 
    因此叮咚不得不收缩战线,目前叮咚已经在河北唐山,安徽滁州、广东珠海这三个城市全部撤离,但是很明显,这次的收缩战线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生鲜电商大溃败   
    生鲜电商从当初的黄金赛道,到如今的一地鸡毛,叮咚买菜不是唯一的不幸者。 
    业绩亏损,财报难产,股价暴跌,另一个生鲜电商巨头每日优鲜也迎来至暗时刻。5月底,每日优鲜股价继续暴跌超过11.9%,每股股价只有0.185美元,彻底沦为仙股。 
    每日优鲜的发行价为13美元每股,也是其 历史 最高价,开盘当日即破发,然后一路下跌,跌幅超过98%。最高市值为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如今,只有4356万美元,不足3亿人民币,市值蒸发超过197亿。 
      这就意味着,如果未来7个交易日股价不能回到1美元以上,每日优鲜将面临退市的结局。而股价暴跌的根本原因是业绩连年亏损。 
       2019—2021年三季度,每日优鲜营收分别为60亿元、61亿元、55.47亿元,然而净利润却惨不忍睹。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每日优鲜分别亏损29.09亿元、16.49亿元、37.37亿元—37.67亿元。 
    加上2018年亏损的22.98亿,四年时间,每日优鲜短短四年时间已经亏损106亿。 
    此前,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公司无法在最终截止日2022年4月30日之前提交2021年年报,并预计2021年亏损37.37亿元—37.67亿元。始终难以找到盈利模式,但每日优鲜融资的速度却一直有增无减。 
    2014年12月,每日优鲜获得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5月,又获得1000万美元A轮融资,此后时间,几乎每年都有融资。 
    截止到2021年6月上市前,每日优鲜融资次数高达11轮,融资总额近140亿元。烧光140亿后,每日优鲜现在连供应商的货款都支付困难,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    一位前供应商王某表示,他本人被拖欠的金额超过400万元,“先是货款延期10天,后来就是一个月,直到两个月前,款项已经彻底没了下文。”于是,包括王某在内的一批供应商在春节过后纷纷退出了供货名单。 
    不仅如此,一位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反映“每日优鲜拖欠巨额货款大半年了”,投诉涉及的金额为110万元,该网友还附带了两张“后台结算账单截图”,并透露每日优鲜华南仓已基本停摆,90%的供应商已停货,每日优鲜还是毫无还款计划。 
      为什么是生鲜电商为何会惨败?   
    无论是蔬菜,水果,鸡鱼鸭肉,除了点外卖,几乎是所有人的绝对刚需。 
    为什么生鲜电商赚钱如此困难?     
         除了价格战,就是价格战。    地推、赠优惠券,补贴促销这些老掉牙的促销方式依然是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的主要营销模式。为了获客,抢占新用户,留住老用户,价格战从未停歇。前置仓模式成为生鲜电商盈利面前的巨大沟壑。    生鲜电商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前置仓、店仓一体化和社区团购。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都是前置仓模式,盒马鲜生是店仓一体化,兴盛优选是社区团购模式。  前置仓模式就是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仓储配送中心,总部中央大仓只需对在市区内铺设的门店进行供货,就能够达到覆盖最后一公里的目的。 
    和社区团购不同,消费者在下单后,商品将从附近零售门店里发货,而不是从远在郊区的某个仓库发货。3公里内,30分钟送货上门就成为可能。 
    前置仓模式,虽然前期运营成本低,开店速度快,能很快形成规模效应,并且送货速度快,能满足城市用户高节奏的需求。相对于优点,前置仓缺点会被无限放大。    流量费用高,履约成本也高,最关键的是,生鲜不同于一般商品,损耗费用更高。    生鲜是特殊商品,对时间有严格要求,不选择前置仓,配售时间达不到要求,买菜时间不及时,人们很难选择网上买菜。    这几乎是无解难题。 

大面积关站点、三年烧光114亿,生鲜电商巨头彻底崩塌?

4. 生鲜电商为何会遭到吐槽?

据报道,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人开始喜欢上了网友,但是很多生鲜电商因图物不符而被网友吐槽。

报道称,网友表示自己通过某生鲜电商购买了一些海鲜和蔬菜,“卖家秀”里海鲜个个鲜嫩饱满、蔬菜棵棵翠绿诱人、包装做得严谨细致,再加上平台一小时内送货上门的承诺,本以为会是一次完美的购物体验,但当两个来小时之后,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装着干瘪的海鲜和枯黄的蔬菜出现在家门口时,才知道现实原来真的是这么骨感。 

专家表示,和水稻、小麦等品种不同,从蔬菜到水果,从海鲜到菌类,这些农产品由于不涉及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完全依靠市场进行销售的,供大于求了、渠道不畅了,都有可能引起滞销难题,给农民收入带来较大影响。

依托互联网的信息优势,电商在解决农产品销售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一片热潮之中,电商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及其与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联结等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思考,某种程度上说,农民和电商是一种共生关系,这也要求双方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商的兴起一些不为人知的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的力量成了“网红”,不仅让城里人增加了新的消费体验,更让村里人增加了收入,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求生产更科学、食品更安全,也同样要让流通更高效,而这需要包括电商和农民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

5. 生鲜电商死亡名单公布,还能突围吗

在经历了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6年我国生鲜电商似乎集体进入寒冬期,业绩下滑、增长缓慢……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2017年间,就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倒闭,如鲜品会、菜管家、美味七七等。
然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内生鲜电商2016年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与之相适宜的生鲜电商融资总额亦达到60亿元。一半进退两难,一半前程湛蓝,我国生鲜电商的发展到底该何去何从?
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按上线时间顺序梳理了2016—2017年度生鲜电商“死亡”名单表:


不难看出,在这份“死亡”名单里,生鲜电商以绝对性趋势夺得冠军,成为倒闭大种类……
一位资深生鲜人士算了一笔账:“现在生鲜电商中,物流加仓储一般占整体价格的10%;人工成本占10%;用于市场推广的用户补贴占10%;货物损耗占5%到10%。“而生鲜批发的毛利一共才多少?10~20%。这样的情况能盈利?这就是互联网人涉足生鲜电商的真实水平。”

生鲜电商死亡名单公布,还能突围吗

6. 生鲜电商为什么迟迟不能爆发

  用两个核心的大点来谈谈生鲜电商迟迟不能爆发的原因:
  第一:冷链仓储VS物流配送
  不同于3C、服装等标准化产品,生鲜产品属于高损耗以及保质期有限的品类,对冷链仓储及周转效率要求极高,一旦出现库存积压唯一导致的结果便是大量浪费。
  而被视为“珠穆朗玛峰”地带的冷链物流恰恰被视为生鲜电商的命门所在。尴尬的是,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现阶段冷链运输应用率仅有19%,物流成本不降反升,冷链物流费用占据生鲜电商运营成本40%,这又直接导致了用户体验的不断降低,。即便是享誉盛名的京东物流体系,依旧难以承受生鲜电商之中重。
  尽管有些无奈,比起常温物流,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运转更复杂、成本投资更多,堪称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往往让很多电商“望洋兴叹”。
  第二:均客单价VS订单频率
  生鲜食品大多需要冷链配送,生鲜食品附带的气泡膜包裹、防隔层、专用运输箱等需要3-10元不等的成本,成本是普通常温配送的130%,这意味着想要收抵平衡至少需要100元左右的客单价。然而矛盾在于,相较于3C、服装等其他电商,生鲜电商不幸地被归于客单价低的品类。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很多生鲜电商只做高端及进口,然而这种极端的做法往往让他们忽视了“高客单价≠高频购买”的事实。即便可以太高客单价,较低的订单频率依旧让生鲜电商的发展一路受阻。左右为难的生鲜电商们,只能用促销、打折等赔本吆喝的方式来维持热度。
  在生鲜电商尚未解决这些行业痛点,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之前,还有一段长长的苦尽甘来的过程。

7. 生鲜电商真的没救了吗

  生鲜电商的发展瓶颈众多,但并不是说明生鲜电商就没有发展前景了,想要做好做生鲜电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将产品规格化精细化。目前的生鲜电商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服务。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推出规格化精细化产品使自己的产品形成了差异化,区别于大多数传统农贸市场和网站,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其次,建立专业的冷链运输团队。发展生鲜电商最大的挑战就是运输问题,生鲜类产品具有损耗大,难保存等特点,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把产品送到顾客的手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一直都是广大生鲜电商企业研究的重点。
  在互联网+农业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生鲜电商是一个大趋势,大潮流。生鲜电商想要走的更久更远,必须要有战略性眼光,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在互联网经济的潮流中,利用集采分销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生鲜电商真的没救了吗

8. 生鲜电商欠薪超3000万,员工如何维权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职工工资的,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要以申请劳动仲裁追讨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怎么认定单位恶意欠薪的行为2011年2月,《刑法修正案(八)》获得通过。其中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恶意欠薪入罪”。但欠薪和恶意欠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如何认定欠薪是否“恶意”呢?所谓的“恶意”是指,在主观上,欠薪者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主观上存在恶意;在客观上,欠薪者实施了“恶意”的行为,即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或者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且数额较大,情节恶劣。法院审理时,会把欠薪的原因调查清楚。企业可能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才拖欠劳动者工资,需要认定企业是否具有恶意,防止打击面过大。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恶意欠薪还有一个认定上的前置条件———“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将被追究刑责。这个“政府有关部门”经最高院司法解释明确,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职工工资的,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要以申请劳动仲裁追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