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判断

2024-05-07 05:27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判断

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按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按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确定的换入资产总成本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按照换出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按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确定的换入资产总成本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注意:上述两种情况是用各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判断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怎么判断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在注会教材中两个公允价值均不含税)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本准则;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其他相关准则。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
 
 (二)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
 
 (三)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3. 怎么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
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扩展资料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一般来说,取得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所放弃资产的对价来确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就是放弃的对价,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应当优先考虑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应当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补价的情况,因为存在补价表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一般不能直接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怎么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4. 怎么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
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扩展资料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一般来说,取得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所放弃资产的对价来确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就是放弃的对价,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应当优先考虑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应当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补价的情况,因为存在补价表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一般不能直接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5. 怎么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条例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换入资产的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通常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比如,某企业以一批存货换入一项设备,因存货流动性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现金流量,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两者之间现金流量的时间相差较大,则可以判断上述存货与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因而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内附不同。比如,A企业以其用于经营出租的一幢公寓楼,与B企业同样用于出租的一幢公寓进行交换,两栋公寓楼的租期、每期租金总额均相同,但是A企业是租给一家财务及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该企业租用该公寓是给其单身职工居住),B企业的客户则是单个租户,相比较而言, A企业取得租金的风险较小,B企业由于租给散户,租金的取得依赖于租户的财务和信用状况。
因此,两者现金流量流入的风险或不确定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则两栋公寓楼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百而可以判断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3)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比如,某企业以一项商标权换入另一企业的一项专利技术,预计两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相同,在使用寿命内预计为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总额相同,但是换入的专利权是新开发的,预计开始阶段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明显少于后期,而该企业拥有的商标权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比较均衡,两者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差异明显,则上述商标权与专利技术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因而该两项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企业如按照上述第一个条件难以判断某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即可根据第二个条件,通过计算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比较后判断。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有使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时预计产生的税后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称的“主体特定价值”。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分析,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但是,鉴于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等因素,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的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比换出资产产生更大的作用,使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的经营活动部分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
关联方之间交换资产与商业实质的关系: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扩展资料:
非货币性资产的认定: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通常有: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
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怎么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的是什么?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7. 如何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条例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换入资产的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通常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比如,某企业以一批存货换入一项设备,因存货流动性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现金流量,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两者之间现金流量的时间相差较大,则可以判断上述存货与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因而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内附不同。比如,A企业以其用于经营出租的一幢公寓楼,与B企业同样用于出租的一幢公寓进行交换,两栋公寓楼的租期、每期租金总额均相同,但是A企业是租给一家财务及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该企业租用该公寓是给其单身职工居住),B企业的客户则是单个租户,相比较而言, A企业取得租金的风险较小,B企业由于租给散户,租金的取得依赖于租户的财务和信用状况。
因此,两者现金流量流入的风险或不确定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则两栋公寓楼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百而可以判断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3)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比如,某企业以一项商标权换入另一企业的一项专利技术,预计两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相同,在使用寿命内预计为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总额相同,但是换入的专利权是新开发的,预计开始阶段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明显少于后期,而该企业拥有的商标权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比较均衡,两者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差异明显,则上述商标权与专利技术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因而该两项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企业如按照上述第一个条件难以判断某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即可根据第二个条件,通过计算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比较后判断。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有使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时预计产生的税后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称的“主体特定价值”。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分析,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但是,鉴于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等因素,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的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比换出资产产生更大的作用,使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的经营活动部分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
关联方之间交换资产与商业实质的关系: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扩展资料:
非货币性资产的认定: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通常有: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
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如何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8. 举例说明哪些交易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 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举例: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两两之间或一项对多项、多项对多项之间的交换拓展资料: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中国非货币资产的分布:在中国的非货币资产中,主要包括几个组成部分:1、建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各类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军队等单位和部门的资产未列入货币资产或未充分货币化的那一部分;2、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无形资产,如声誉,品牌未得到充分估值,这其中,尤其是一些中华老字号和老品牌.此外,还有中国历代文献的版权等;3、历史遗留的生产和技术资产,包括一部分历代建筑,工程;建国前没收的国民党政府资产和资本家的资产,如钢铁厂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几千年来流传的古老技术,如陶瓷,宣纸,织锦,中医药,气功,食品,手工艺品,表演艺术,历史著名事物如少林寺,人名如孔子等名牌的使用,等,都还未经受市场化的洗礼,都还没有用货币去计量;4、历代形成的各种基础设施,如水库,水利灌溉设施,道路,森森绿化等,这些设施许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没有估值,属于非货币资产;5、还有一些外国援助,引进的技术设备,知识,培训后的人才等资产,处于帐外或闲置状态,也属非货币资产之列;6、统计遗漏的.由于理论和体制的原因,在中国原有统计体制下,所统计到的社会总资产只是实际总资产的一部分,大量非正式组织,个人的资产难以汇总,或无渠道统计上来.此外,由于受统计指标设计上的限制,一些非物质生产条件下形成的资产或其它形式的资产未被统计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