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 中国对外贸易 论文一篇

2024-05-08 04:51

1. 急需 中国对外贸易 论文一篇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 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1、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同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国内生产值(GDP),从1987年的3,588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57,733亿元,这种高速度增长的势头,在未来15年中,可望继续保持下去。1979——1993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6.2%。1995年中国出口总额达12,350亿元,增长率达到23%。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而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浪潮已开始影响国际贸易领域,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贸易合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方面,我国的机电产品、口用品、食品、农机产品、化工产品都面临着国际市场严格的环境标准的检验。如果我国产品不尽快达到国际标准,出口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逐步提高,会利用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96年发现多起工业垃圾运到我国的事件。另外,我国环保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缺少市场竞争机制,法规管理不健全,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出口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外贸适应超前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与效益的矛盾,外贸宏观效益与企业微观效益的矛盾,出口总量与优化结构的矛盾,出口竞争力与参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客观要求的矛盾等等,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本身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另一方面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要缓解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出路在于进一步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的重要性。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的新要求,实行我国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新的增长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用最小的稀缺资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福利总量。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福利,不仅包括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也包括环境的改普或避免环境的恶化。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着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外经贸领域,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对外经济体制,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向规范的新型外经贸体制的转变和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外经贸领域实现两个转变要达到双重目的:一是建立外经贸发展主要依靠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的机制,实现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二是提高外经贸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更好地为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  (二)我国应注意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配合。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产业政策运用的并不是很好,原因是,其一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政策没有也不可能体现市场经济按市场机制引导产业发展的要求;其二缺乏可行的、有效的实施措施来支持产业政策的运用;其三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未能很好地配合且由于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共有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偏向使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悖。  (三)我国应提高境内外加工贸易的水平,以拉动出口增长。实施加工贸易升级战略,增强结构优化带动作用,延长加工贸易的加工链,使加工贸易与当地经济的产业关联程度趋向紧密。为了发挥比较优势,传统产业加工贸易应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则重点在于优化升级。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可以带动国内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出门,是扩大出口的新增长点。从发展条件来看,我国有一些产业和一批产品及许多企业具备了向外开拓业务的条件。很多产品包括机电产品和轻纺产品因物美价廉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倍受欢迎,一些产品如我国的传统食品及工艺品也在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市场。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研究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带来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能量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稳定,对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挑战。在全球化和自由竞争中,只能凭国际竞争力取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和权利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面临更多出口贸易和投资合作机会的同时,必须承受国内市场开放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本国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对外贸易应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急需 中国对外贸易 论文一篇

2.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概念,阐述一下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历史变化,500字

亲亲 很高新为您解答通过您的描述资料显示结合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概念,阐述一下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历史变化,500字史密斯认为绝对在生产某些产品的不足,他的国家的成本,被称为一个国家的“绝对优势”。这是该国的“天然优势”为内在或“优势”,这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产品的产品开发生产和出口,以换取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占有绝对优势该产品的生产,本次交易更有利于双方。史密斯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为“绝对的优势,也被称为”绝对成本“,也被称为”地域分工。缺点和不足之处:首先,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只能说明有一些产品,在全国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以参加劳动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分工,以获取利益。在现实中,有很多国家在世界上有比其他国家在生产任何产品的绝对优势地位并不存在,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低效,成本高,因此,是否应该参与国际分工劳动和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国际贸易等,如果你参加,他们是否能够从中受益?史密斯的绝对成本理论基础,这个问题只能做出否定的回答,这是一个重大的缺陷绝对成本理论。史密斯交换产生分工的观点是错误的倾向,他认为,结果是固有的人性,这是因为人的倾向劳动,分工的社会分工前,交换和交换关系。史密斯倒挂在这里,人类社会劳动和劳动分工的社会分工的国际分工的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有专门的国际贸易和生产之间的货物交换。史密斯,受时代的局限,未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摘要】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概念,阐述一下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历史变化,500字【提问】
亲亲 不要走开 马上为您查询【回答】
嗯嗯【提问】
亲亲 很高新为您解答通过您的描述资料显示结合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概念,阐述一下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历史变化,500字史密斯认为绝对在生产某些产品的不足,他的国家的成本,被称为一个国家的“绝对优势”。这是该国的“天然优势”为内在或“优势”,这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产品的产品开发生产和出口,以换取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占有绝对优势该产品的生产,本次交易更有利于双方。史密斯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为“绝对的优势,也被称为”绝对成本“,也被称为”地域分工。缺点和不足之处:首先,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只能说明有一些产品,在全国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以参加劳动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分工,以获取利益。在现实中,有很多国家在世界上有比其他国家在生产任何产品的绝对优势地位并不存在,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低效,成本高,因此,是否应该参与国际分工劳动和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国际贸易等,如果你参加,他们是否能够从中受益?史密斯的绝对成本理论基础,这个问题只能做出否定的回答,这是一个重大的缺陷绝对成本理论。史密斯交换产生分工的观点是错误的倾向,他认为,结果是固有的人性,这是因为人的倾向劳动,分工的社会分工前,交换和交换关系。史密斯倒挂在这里,人类社会劳动和劳动分工的社会分工的国际分工的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有专门的国际贸易和生产之间的货物交换。史密斯,受时代的局限,未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回答】

3. 谈谈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认识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一)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尚好。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5.1%,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全球范围内长期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利润增长。美国内需依然强劲,亚洲和拉美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推动进口继续增加。 

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仍在继续。一季度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增长9.5%,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突破每桶58美元,目前仍在50美元以上,全年将继续在高位波动。美国过高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难以持续,美联储有可能在连续7次提高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息。欧元和日元升值对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的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冲击较大。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当前,中国煤炭、电力和运输供求仍然偏紧,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1%,月环比涨幅逐月扩大。价格上涨出现了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导的情况,特别是钢材价格上涨将对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船舶、集装箱、家电等产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是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应该享受的权利,但是一些国家仍然试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的进口限制措施。美国频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国会和一些行业协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纺织品等问题横加指责。欧盟也可能对中国产品发起新的反倾销调查。 

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更加突出。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财政负担加重。据测算,今年地方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将是2004年的3.3倍。为减轻财政压力,一些地方开始限制出口和出口型外资项目的引进,将对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对外贸易连续3年快速增长形成的较高基数,也将使今年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综合以上分析,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比2004年有所回落。预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增长15%左右,其中出口约6820亿美元,增长15%左右;进口约6510亿美元,增长16%左右。

谈谈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认识

4. 谈谈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认识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一)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尚好。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5.1%,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全球范围内长期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利润增长。美国内需依然强劲,亚洲和拉美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推动进口继续增加。 

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仍在继续。一季度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增长9.5%,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突破每桶58美元,目前仍在50美元以上,全年将继续在高位波动。美国过高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难以持续,美联储有可能在连续7次提高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息。欧元和日元升值对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的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冲击较大。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当前,中国煤炭、电力和运输供求仍然偏紧,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1%,月环比涨幅逐月扩大。价格上涨出现了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导的情况,特别是钢材价格上涨将对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船舶、集装箱、家电等产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是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应该享受的权利,但是一些国家仍然试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的进口限制措施。美国频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国会和一些行业协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纺织品等问题横加指责。欧盟也可能对中国产品发起新的反倾销调查。 

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更加突出。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财政负担加重。据测算,今年地方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将是2004年的3.3倍。为减轻财政压力,一些地方开始限制出口和出口型外资项目的引进,将对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对外贸易连续3年快速增长形成的较高基数,也将使今年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综合以上分析,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比2004年有所回落。预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增长15%左右,其中出口约6820亿美元,增长15%左右;进口约6510亿美元,增长16%左右。

5. 请简单谈谈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特别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

对这方面的形势分晰,网站上面都有好多的,你可以查下的: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外贸易领域所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外贸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在此情形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外贸形势,把握一切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外贸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笔者仅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一直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总额和外贸顺差的增长速度很快,外汇储备在2008年末已经达到了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外贸,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海关总署2008年10月13日发布的我国前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进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凸显出来,进出口贸易形势呈现恶化的趋势。由于前三个季度形势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海关总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46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6亿美元,增长18.5%。累计贸易顺差2,954.59亿美元。进入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家海关总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9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249.48亿美元,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贸顺差为48.41亿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目前尚未到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这种下滑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期。具体什么时候能终止下滑趋势并转为上升趋势,目前还不能确定,笔者估计,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性最大。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对外贸易领域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以前所固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干新问题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局面。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自2008年11月份起中国外贸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此后逐月进出口总值持续负增长,且跌幅不断加深。就行业来看,我国纺织与成衣产品所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迹象。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连续8个月回落。2008年1-9月纺织与成衣产品累计出口值约1,402.85亿美元,同期成长8.03%,创2003年以来新低。9月份单月出口值为184.04亿美元,较8月份有所下降。由于出口锐减,许多外贸纺织企业受其影响,开工不足,乃至倒闭。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1万家纺织服装厂倒闭,2008年1-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2月仍然延续了这种情况。进口方面,2008年1-9月进口141.94亿美元产品,同期增长1.13%,增长速度趋缓。其中纺织品进口为124.26亿美元,呈现-1.28%的负增长;成衣进口为17.67亿美元,同期增长22.07%。 (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阻止外来的竞争,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印度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禁令在2月份开始生效。日本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对出口到日本的医疗保健器械实行新的标准,不仅要求出口商具备ISO13485的认证,还需要进口商也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欧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该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设计、标识、生产、进口商责任、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又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想方设法阻止中国低价产品的进入,无端指责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与低价格是政府补贴的结果,要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结果专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迅速增加。这使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更加困难。(三)世界市场需求锐减,产品价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汇能力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有一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还呈现出经济衰退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相当数量企业倒闭,还有大量企业经营萎缩,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国内外需求不足。由于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场产品和劳务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这给我国产品的出口和劳务的输出带来了严重困难,使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请简单谈谈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特别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

6. 论述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的哪些特点?

  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的特点
国际贸易需要用外汇,一般是通用的美元进行结算,然后再换成本国的货币。
国际贸易需要加收关税,各国关税也各不相同,国内都是统一规定的。
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

7. 求一篇500到1000字的 有关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的 论文 急急急

摘要:加入WTO 后我国国际贸易必然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冲击,是否适应WTO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规定,冲破西方国家日益严格的环境壁垒,是真正改善我国贸易出口环境的关键所在。关键词:WTO 环境 国际贸易 环境壁垒 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困扰着全球。这使得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贸组织(WTO)已将贸易和环境保护问题联系起来,并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规则。以共同解决这类问题。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全面履行成员国的义务,包括WTO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义务。在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过程中,如何适应WTO多边贸易体制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达成的协议,如何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绿色化的趋势,如何冲破西方发达国家日趋严格的环境技术壁垒,使我国国际贸易加速发展,是我国加入WTO后必须面对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WTO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内容 WTO在《贸易与环境的决议》以及《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等一系列工作报告和公告中多次指出:赞同和维护一个公平、公开、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和为保护环境与促进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动之间不应有、也不需要有任何政策上的抵触;WTO愿意在不超越多边贸易体制的权限下,协调贸易与环境保护中的各项政策。可以认为,这是WTO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指导原则。但WTO没有具体处理环境问题的协议,只是在如农产品协议、知识产权、服务贸易总协定等与环境相关的规定。关贸总协定在第八次谈判乌拉圭回合中把贸易与环境的问题作为优先讨论的议题,于1994年4月达成了《关于贸易与环境的马拉喀什协议》。乌拉圭回合后,各国外贸部长又同意WTO开展贸易与环境的工作,在1995年WTO成立后即设立了贸易与环境专门委员会(CET),以强化WTO对贸易与环境的管理,并在WTO导言中包括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需要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又制订了《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这两个协议是目前WTO涉及环境与贸易问题达成的较为具体的协议,它对其成员管制进口产品所遵循的原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如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阐明,如果存在科学依据或当一成员认为高水准的保护合适时,可以实行或维持一种动植物卫生保护水平,并规定合适的保护水平应基于对周围环境、现有的科学依据、有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及特殊病虫害的流行所带来的风险评估。此外,该协议还规定,当成员处于疾病传播的危急时刻,但又缺乏科学依据时,允许该成员实施动植物卫生保护措施作为预防步骤。上述规定表明,WTO虽然倡导自由贸易,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对自由贸易可能引起的环境退化、污染传播等问题,通过协议的形式加强对其成员的管理,允许其成员采取相应的贸易限制等措施。同时,WTO又强调防止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实行贸易保护。《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就是为了发展国际贸易、确保技术规章、标准和认证程序不至于对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障碍而达成的。该协议认为,强制性的标准应以科学资料和证据为依据,应该基于国际通行的标准。如果由于地理、气候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成员不能使自己的强制性规定以国际标准为基础时,他们有义务以草案形式公布这些规定,让其成员生产商有机会提出意见等。为了防止设置环境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第5条第4款还作出规定,各成员在决定适当的动植物卫生检疫保护水平时,应当考虑到将对贸易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这一目标;《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也要求成员确保其技术规定的制定和实施的形式不应对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该协议还规定成员可以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实行“自愿标准”,但各成员的“自愿标准”不可相差太大,否则将对国际贸易带来麻烦。 因此,WTO鼓励各成员在资源允许的限度内,全面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 WTO作为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在管理环境与贸易问题上最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它的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协议也最具影响力,对遏制环境恶化、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世贸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各国设置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技术及绿色壁垒开辟了新的“灰色区域”。随着环保问题不断地提到各国发展的议程,各种名目繁多的环境管制措施必将对国际贸易在不同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双边或多边的贸易磨擦。由此可见,环境与贸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中国来说,了解世贸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环境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环境壁垒对国际经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制约了许多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产品的生产、贸易,相关国际市场将逐渐萎缩;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有利于生态环保的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及贸易,绿色产业、绿色市场的蓬勃兴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绿色化方向迈进。因各国经济基础、环保形势、技术水平、程度的不同,绿色壁垒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影响有所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较大制约,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环保技术,拥有发达的环保产业,因而,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较高,表现在环境技术标准的制定依据、环境技术指标、检测与评价方法都较为严格和苛刻,这就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一种限制性较强的“绿色屏障”。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同样面临上述问题的影响。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总量、出口市场范围、出口增长速度、出口成本、出口效益等已产生较大冲击,其对我国外贸出口的负面影响已远超过“反倾销”。受有关臭氧层保护公约规定的限制,我国已有约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被禁止生产和销售;仅国外绿色标志制度这一项,按我国1992年的出口数据就影响到40多亿美元的产品出口;我国因出口产品及包装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遭受的损失,1995年即达2000亿元左右。另外,外国通过出口或直接投资等渠道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这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生态环境,使许多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的出口愈加困难。 我国多年来重经济增长速度、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变。受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及收入水平、国民素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绿色市场规模狭小、开发难度较大,绿色产业的发展步履艰难。因而,我国目前尚难以有效利用绿色壁垒对绿色产品贸易所提供的发展机遇。  我国外贸出口所面临的传统贸易壁垒将会因加入WTO而有所降低、消除,外贸伙伴国对我国进行贸易限制会受到较多限制,我国的出口将有一定的增长。然而,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避免贸易条件恶化、保护国内产业等目的,其他国家仍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贸易保护,绿色壁垒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而且,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身份因加入WTO后而有所改变,优惠、照顾将会减少,我国面临环境壁垒的更大挑战。自然,我国可根据WTO有关条款,通过有关机构来抵制绝对环境壁垒,但由于环保问题的复杂性与隐蔽性,这种保护作用将是有限的。我国也会因加入WTO而在国际绿色市场准入方面更加便捷,但我国利用这种机会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因而,至少在短期内我国外贸出口所受环境壁垒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削弱,反而会更突出、更严重。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向国际环境标准靠拢、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设法达到进口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环保要求,是加入WTO后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环境的关键所在。 三、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 第一,加强环保立法与监督应在研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审查我国涉及外贸、外国投资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发展中国家对环境应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对称原则,清理与WTO相违背的规则,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实行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环境标准、生产过程环境标准和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研究机构应参与并帮助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解决与环境有关的情报、标准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第二,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 (1) 由于在对外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有大量政策法规的工作需要进行协调,因此有必要在国家有关部委之间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特别是外经贸和环保以及质检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2) 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促使更多的企业积极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第三,积极实施ISO14000,加强环境认证和管理自1996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公布实施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响应并推广实施,目前ISO14000正逐渐成为一种环境标准的国际语言迅速扩展到全球每一个国家。ISO14000系列标准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标准、环境审核标准、环境标志标准、环境行为标准和产品寿命周期评价(LCA)标准。它要求企业采用与ISO9000系列标准相同的管理体系的方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来实现环境管理方针和环境目标,按计划、执行、检查、改善(PDCA循环)来实现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循环上升,在产品设计的同时进行环境设计LCA,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利用的全部过程进行评定,对每个环节活动进行资源分析、能源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产品寿命周期评定方法使得产品在整个寿命期内能源与资源消耗少,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到产品报废时又不产生大量垃圾,能回收再利用的比重大,同时又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要求,提高开发、使用的效率,使资源配置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合理化。ISO14000系列标准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工艺”,从而减少污染降低了污染物的处理费用,同时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再用降低了产品成本。 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涌动和贸易自由化,企业的“绿色形象”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重要,这是我国众多企业推崇ISO14000的根本原因。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150多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系列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壁垒,它对那些信息不灵,行动迟缓的国家和组织造成实际上的贸易障碍。各发达国家对ISO14000系列标准持积极态度,同时以此为借口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要求。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受其控制的地位就必须迅速着手开展ISO14000的实施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ISO14000的认证是企业进人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此外,通过实施ISO14000,还可以促进我国国内环境法规和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协调并缩小与进口国的环境法规、环境标准的差距。第四,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 积极参加国际社会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讨论和谈判。密切注意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区域性组织在贸易与环境发展动向,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及时调整国家的贸易政策法规。 (2)在世贸组织谈判中,积极推进制定专门的贸易、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仅要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世贸组织的改革,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适应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期望。第五,利用WTO的有关规则保护自己。WTO自创建以来,一直奉行利益均享的原则,即不论国家大小、贫富,经济和生活水平都应得到提高,应该照顾到各个国家的发展程度,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这个原则同样体现在贸易与环境的问题上,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问题,在建立WTO协议的序言中规定,为保护环境,允许“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响应的措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WTO的这种特殊规定,争取在制订环境标准时与发达国家有所差别,或分阶段进行,以延缓环境问题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冲击。综上可见,发展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既相互制约、又互相促进,关键在于如何及时、适当地调整我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趋利避害,变制约为促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入世后面临的新形势,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世贸组织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规定:《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技术贸易垒协议》,“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3月4日。 [2] GATT/WTO:《贸易与环境》施用海“国际经贸消息” [3]《WTO知识全书》任泉 经济日报出版社。 [4]《环境与贸易》,叶汝求、曹风中、夏友富、金增林、程路连、杨昌举(2001),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汇编》,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编(1993)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环境保护和对外贸易》,]陆穗峰(1997),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7]《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楼主,你自己摘点吧

求一篇500到1000字的 有关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的 论文 急急急

8. 传统贸易理论对我国开展国际贸易有何启示

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只有将我国的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在激励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要扩大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经营规模需要政府的重点扶持,因为我国企业要依靠市场机制和企业积累来实现规模经济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而且很有可能在达到一定规模前因激烈的竞争而破产、倒闭,因此我国政府要依据新贸易理论,对部分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谨慎的干预”,推动多种形式的企业合作,鼓励专业性的外贸公司与大型生产企业合作,通过企业之间的并购、换股等方式短时间内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形成大型的外贸企业集团。做好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规划,实现最佳生产规模,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对于劳动密集性的行业,要将众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的难度非常大,而且中小型外贸企业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市场空间,不能一味追求单个企业的规模,而是采取其他合作形式进行合作,比如通过同一产业链上企业开展合作,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或者通过同类产品企业之间成立行会组织,统一制定产品竞争策略,明确各个成员企业的分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2.2吸收国外成熟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新贸易理论为我国制定贸易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当代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仍然是工业制成品,整个国际贸易市场以不完全竞争为特征,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满足生产、出口所需出口产品的所有资源,因此国际贸易的空间会变的越来越大。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内也会存在进口与出口,国际竞争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局限于个别产品的得失考虑,限制外国优质产品的进入或者制定保护措施来保持自身产品的优势都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我国企业要积极吸收国外的成熟技术,对于国内空白的技术通过开放市场积极的引进,通过模仿、借鉴逐步实现自行研发。市场需求是多样的,同样的一种产品需求可能会存在不同的细分市场,这正是我国企业在引进国外产品与技术时可以开发的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