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二战后的赔偿现在还清了吗?

2024-05-04 14:37

1. 德国二战后的赔偿现在还清了吗?

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激战正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在1953年,同西德签订了《伦敦债务协议》。此协议明确指出:西德无需赔偿因为战争而造成的损失,只需支付战前遗留的债务问题和战后新生的债务。这还不算完,为了进一步突出对西德的支持,加快西德的西方国家的融合,西方各国将原有的债务金额也从290亿马克(德国货币,2002年停止流通,1.96马克≈1欧元)降为145亿马克。

德国统一后,时任德国总理的科尔为了避免让统一后的德国面临巨额的战争赔偿,提出了“2+4条约”的提议。也就是:东德和西德(2)与美苏英法(4)四个战胜国签订条约。此条约的签订让四个战胜国担负起维护德国统一和对德签订条约的责任。这意味着其他各国无法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德国政府也以此条约主张,他们已经支付过数额巨大的赔偿金了,“2+4 条约”意味着向德国要求战争赔偿的问题无论在法律还是政治上已经了结。





德国二战后的赔偿现在还清了吗?

2. 德国为什么在解决经济危机后还要发动二战?

从历史原因来看:第一次大战遗留下的不公平条约和待遇,严重限制了德国的发展.
从社会原因来看: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和纳粹党的执政,学校的主要教育就是军国军主义教育,加上希特勒和纳粹党的鼓动,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从经济原因来看:在解决经济危机后,德国为了加大发展力度,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德国必须自谋出路,当时情况下,只有战争才能拉动经济的发展,因为战争能有效的拉动国内的生产,特别是军火业,钢铁业,又能掠夺大量的物资.
从国家来看: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德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美国,特别在钢铁方面远远强于欧洲其他国家.
从国际来看:绝大多数国家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顾及德国的发展及军事主义的胜起,从进攻波兰和捷克就知道,所有的国家都持中立态度,间接助长了德国大规模战争的开始,以及英国和法国的立场不一致,和苏联签定互不侵犯条约,美国的中立才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还有一个更重要和直接的原因是:在战争之前,希特勒曾访问过意大利,莫索里尼的野心和军队假装的不可一世,给了希特勒鼓励和发动战争的动力

3. 现在德国还清二战赔偿了吗?

现在德国还清二战赔偿了。2010年10月3日,德国才终于还完一战最后一笔欠款。
这巨额的战争赔款就像套在德国人民头上的一把枷锁,也为德国后来发动二战埋下了隐患。法国为了提前拿回战争赔款,于1923年联合比利时出兵十万占领了德国鲁尔区。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鲁尔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德国经济濒临崩溃,连带欧美各国的经济都受到影响。于是法国受到了其他各国的一致指责,在国际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为了挽回损失,在英国的建议下,赔款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1924年,该委员会正式向赔款委员会提出了“道威斯计划”,由外国资本引导德国经济重新走上正轨,从而使德国可以偿还赔款。
1928年,德国借口经济困难,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新的委员会以美国金融专家杨格为主导,又提出了“杨格计划”。在“杨格计划”中,德国的赔款总额被降为1139.5亿金马克,分59年还清,每年至少偿还20亿金马克。1929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德国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1931年,德国宣布暂停每年的战争赔偿。希特勒上台后,更是彻底推翻了赔款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再次面临战争赔款的问题。根据《雅尔塔会议》的规定,德国共需要赔款220亿美元。苏联主张,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让德国用工厂、实物等进行赔偿。
德国是旧账未销,又添新账。1953年,在伦敦国际会议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的责任。伦敦国际会议也表示,可以等德国统一后再开始偿还债款,但要先付一笔利息。1990年,柏林墙倒塌后,德国重新统一,正式开始偿还贷款。2010年10月3日,德国才终于还完一战最后一笔欠款。

扩展资料:

德国是世界上唯一 一个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而且也将德国百姓拖入战场的深渊。战争过后,因为德国是发动两次战争的罪魁祸首,所以他们也面临着巨额的战争赔款。这些赔款压得德国百姓苦不堪言,直到2010年才还清一战欠款。而二战的战争赔款,德国还在努力还款中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同盟国宣布停战后,双方在法国巴黎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谈判。在谈判过后,以英法美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由于法国在一战中的损失最大,所以他们决定对德国进行严厉的制裁,并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弥补自身的经济损失。英美则不希望看到法国一家独大,所以竭力反对法国将德国一棒子打死。
后来经过三个大国的再次协商,终于明确了对德国的利益瓜分。在战争赔款方面,根据协约国战争赔款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德国共需要赔偿2260亿马克,且以黄金支付。这些赔款换算成英镑,相当于113亿英镑。德国政府对于这一处罚表示无法接受,赔款太多了,他们还不起。协约国也感觉要的有点多,便再次召开会议进行战争赔款的商谈。
1921年,经过英、法、美、日、意等国的协商,最终将德国的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金马克。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德国两次战败后赔了多少钱?为何2010年才还完一战赔


现在德国还清二战赔偿了吗?

4. 二战之前德日两国经济危机为什么特别严重?

我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你根本原因:德国因为一战战败、日本因为底子薄基础差。综合原因: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影响,谁也不用想避免,各个国家没有严重和特别严重之分。

    另外,提你个意见,按照通常历史术语来讲:二战前夕这一时间段指的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至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
    此时的德国经济已经步步登高,经济实力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那时候没有危机的现象发生,并且德国干涉了西班牙内战,吞并了奥地利,挺进了莱茵兰。等等吧,这些足以表明,他的实力已经恢复,如果他依然穷的叮当响,根本没法用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来武装扩张的。建议你参考下1933年当时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时制定的复苏经济的计划。
    日本则于1931年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军工产业和造船业,加紧对殖民地的剥削,随即就对中国东北发动了入侵,此时日本的经济也逐步复苏。
    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比如联合舰队也增添了不少重型航空母舰,关东军军官开始配发肉类罐头(以前基本上是咸鱼就米饭)。所以说,你说的危机应该是指的1929年——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希望你能明白和理解,毕竟治学是严谨的。

5. 二战前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何能短时间恢复元气?

德国充分利用工业革命,将国家经济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速度。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第一次直接战争并没有伤害德国本土,因此它使德国纳粹主义得以重演。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惨遭惨痛,几座主要城市遭到轰炸,几乎是面目全非。但是,在德国战败之后,经济实力迅速恢复,直到现在,德国已经成为欧盟的领导者。战败后,德国为何恢复得如此之快?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成千上万人丧生,而欧洲战场(当时的主要战场)上有许多国家处于废墟之中。被击败的国家德国分为两个国家东德和西德当时,整个德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那么,为什么德国从1950年代开始发展并在短时间内成为西欧的经济强国呢?一个分为两个国家的国家如何快速发展?在战争中,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已几乎精疲力尽,以补偿国家,还缴获了德国的一些工业基础设备。尽管战后德国的基础设施几乎消失了,但仍保留了一些人才。尽管历史悠久的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民族素质很高,而且他的工作也更加严格。因此,如果您给德国一个发展的机会和时间,您可以立即康复。当时,德国柏林被苏联和美国分开,还建立了柏林墙。但是,由于美国直接面对苏联边界,因此美国不敢放松和大规模支持西德。

有了这笔资金,德国大力发展了工业基地。在1950年至1970年之间,德国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崩溃。对于德国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德国的殖民地很少,而且不受原产地和资源市场的限制。战后也开始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充分利用了这场工业革命,将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二战前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何能短时间恢复元气?

6. 二战之前德日两国经济危机为什么特别严重

感觉一楼说得好像不太对。德日两国是由于摆脱经济危机才实行军国主义的,而不是因为军国主义才造成经济危机的。
我分析主要是大环境上,赶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德日两国也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个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吧。但是,当时,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有这个问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您感觉德国和日本相对严重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德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两国都遭受了除经济危机之外的问题。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失败,进行了赔款,且国家经济被战胜国操控过。而日本在20世纪初经历过关东大地震,国家经济上遭到严重打击。其实,这两个国家在实行军国主义后,国家经济反而更好,像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经济反而好了;日本在法西斯分子上台后,侵略他国,掠夺了不少好东西。只不过这种经济的发展是要不得的。

7. 二战经济损失

  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二战经济损失

8. 德国怎样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

德国 是危机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危机的主要受害者。从1929 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农业生产下降了30%大批小农破产,佃农人数迅速增加。其中,主要工业产量下降幅度更大, 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工业危机反过来又导致了金融危机。1931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 23.9亿马克减少到13.6亿马克,柏林九大银行减为四个,连德国最重要的银行之一达姆实达特国名银行于1931年7月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1932年高达43.8%,加上半失业者22.6%,则1932年德国全失 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二,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社会问题。空前深刻和空前剧烈的经济危机给德国以致命的打击,危机高峰期时的1932年一年中,德国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近一半,危机时期,德国失业者使用废旧物品搭成住房,而统治阶级实行征收新税,削减工资,削减救济金和养老金等政策,力图把危机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肩上,致使社会矛盾激化。

希特勒上台后推行: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幷胀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六年中实收税款共增幷加了600亿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国国债由115亿马克上升到371亿马克。帝国银行和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劳动者的小额储蓄存款也被强迫投入公债。帝幷国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大量增发银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银行券由26亿马克骤增为110亿马克。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德国国家有能力进行有规模的投资和军事订货。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1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巨额的军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以军火工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克上升到1.22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剥夺犹太幷人资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幷太幷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

4.强制卡特尔化

强制卡特尔化是希特勒政府扩大垄断组织统治及加速生产与资本集中的重要措施,并且比历届德国政府实施得更彻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所谓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而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上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在这种威胁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并如垄断组织,受垄断资本的直接统幷治。卡特尔的数目迅速增幷加,1930-1936年,德国已登记的卡特尔总数,由2100个增幷加到2500个。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1937年,希特勒颁布了“股份公司改幷革法”,规定凡是资本不组10万马克的小股份公司应予淘汰;而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结果,据德国官方统计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公司绝大部分遭到淘汰,资本为10-50万马克的公司减少一半,而资本在500万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资产阶幷级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还强迫封闭大量手工企业和小型零售商号。从1937年起,由于局势工业的劳动力供应问题日益尖锐,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业和小商号为由,连续颁布了若干法幷令,勒令所谓“负担过剩”及“经济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业和小商号停业,把数十万手工业者及小商人骗入军事工厂服苦役。据统计,到战争爆发时止,被迫停业的手工企业近20万家,小商店约10万家。 通过这种方式,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大大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势力空前加强起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部门生产的垄断化达到惊人的程度。垄断组织控制生产的比重在钾盐、炼铁、金属加工、人造氮、水泥、制糖、化学及**、电力等部门为95-100%,在机器及运输工具制造、人造丝、麻织业、制纸业等部门为80-95%,在优等钢生产中为60-70%资本进一步集中于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们已经控制了了全国股份资本总额的85%,为数众多的小业主沦于破产。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1933-1936年秋,帝国经济部是最高中央调节机关。它下面设有各种专业管理局,分管各工业部门、农业、时常、对外贸易、物价等等。同时,根据1934年的“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及各垄断组织基础上,新设立了按部门和按地区的两类经济调节机构,交由垄断寡头及其亲信直接掌握。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式是经济集团,共有四级。最上级为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等6个最高集团;下属44个经济集团;它们下面又分350个部门集团;最下一级则为640个专业集团。地区调节机构采取了省经济厅(下属市、区分支机幷构)的形式,全德共有18个。这两类调节机关都具有政府机构的权力,它们统一归帝国经济部下设的全德经济院管辖,同时,两者的地方基层组织有是同一的东西。通过各级经济集团和省经济厅系统,在有关中央专业管理局的协同之下,垄断资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图自上而下地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双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国经济部下面还设立了“德国经济总委幷员会”,它是由垄断寡头直接把持的备战经济总参谋部,拥有很大权力,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法幷令的制订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经济调节机构已形成为一个自中央到地方的庞大体系,按军事化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1936年秋,“四年计划全权督办”戈林又设立了一个调节机构“四年计划全权机关”,引起了两大机关职能的重复。 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但同时,德国的部门经济却出现了不平衡。在军火工厂加紧制造武器的同时,德国的纺织及制鞋工业的半数设备被闲置起来。在农业方面,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不过全部的农业事务,包括播种面积及作物类别、农业就业人数、化肥的分配、饲料的购买、农产品义务上缴数量、农产品价格、经营农产品贸易的利用额、农户的收入,甚至农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运送给城市亲友的蛋品数量等,都受到国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时期的德国粮食产量基本停滞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粮食进口量与20幷年代差不多,约在400万吨上下。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时期,德国国家所掌握的股份资本绝对和相对额都增长。1932-1939年,“国有的”股份资本额,由29亿马克提高到36亿马克,它在全国股份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共计248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五分之一。 在扩大国有化的同时,希特勒政府还执行了国有财产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的德国政府为挽救一系列垄断资本集团,以优惠价格收购了柏林各大银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业公司的部分股票。随着这些企业的扭亏为盈,希幷特勒政府把国家持有的巨额股票廉价卖给有关的私人垄断资本集团。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垄断企业同政府的结合也加强了。企业主职能与国家官僚职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8.扩大对外贸易

1932-1938年,德国在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等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卢等国钢铁垄断组幷织又联合成立国际粗钢输出协会,从而恢复了国际钢铁卡特尔。在国际钢铁卡特尔和国际铝卡特尔中,德国垄断组织也分别拥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或股份额。

9.兴办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头两年(1933-1934年)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共约50亿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筑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亿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与住宅(后来不少成为兵营)约7亿马克,开垦荒地与改良土壤等约7亿马克,整治河道、开凿运河和架设桥梁等3.5 亿马克,修复和更新铁路设备约5亿马克;对参加公共工程的私人发放补助金和减免税金约6-7亿马克。

二、货币新经济政策

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三、社幷会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幷度,增幷加和提高国幷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幷度,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