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文,关于从众心理的.

2024-05-13 03:02

1. 求论文,关于从众心理的.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针对当代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客观实际,发挥从众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
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对策
  从众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受某个群体的影
响,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
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1]。通俗地说,从众就
是“随大流”、“人云亦云”。如遇到意见分歧,本来你
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但当这种想法与大多数人不
一致时,你可能会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而迫于多数
人“无形的压力”,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意见,随大流。
一、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
1.消费从众。高校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
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大学生讲名牌、讲排场、
比阔气已形成风气。有些大学生无视自己的经济基
础,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
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这是一
种消极的从众行为。
2.学习从众。学习从众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从
众现象。据调查,入校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
宿舍之间,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
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大学校园里常会
看到一个宿舍集体活动的景象:一同吃饭,一同上自
习等等。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
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如某高校有个班5名考
上研究生,竟都是同一舍员。
除此之外,在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学
习从众现象,如学生的考试作弊。有的学生从主观
上并不赞成作弊,但是看到少数原来不如自己的同
学通过作弊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没被发现,就会对自
己的信念产生动摇,进而带着一种不正确的理性从
众观或盲目从众也参与作弊,以致对自己各方面都
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甚至还说:“大家都
作弊,不作弊的学生反而是傻瓜。”
3.恋爱与性观念的从众。一方面,大学生随着
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
渴望,加上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冲击,更触
发他们较强烈的性体验想法;另一方面,校园恋爱极
富感染性。一些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或被异性朋友追
求证明自己有魅力、有能耐,而一些无人问津的同学
则会感到寂寞、失落和低人一等,很容易形成一种心
理压力。据某高校进行的一项最新大学生性观念抽
样调查显示,近40%的大学生不介意自己的伴侣是
否是处女(或处男),约5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性行
为可增进爱的发展[2]。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一些同学在思想和行为上才趋同于同宿舍、同班同
学或老乡的恋爱观和性观念。
4.入党从众。对大学生入党愿望的调查结果显
示,85%的学生有入党的愿望并主动递交了入党申
请书。如此高的比例,经过分析,不难发现部分学生
的入党愿望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但更多的学生则从
众于周围的同学或老乡,看到别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自己不递交好像不合群、不积极要求进步似的。
5.择业从众。择业不仅是大学生关心的问题,
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
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从众行为。
追热门,随大流是择业中的常见现象。现在的
大学生在就业中多盲目追求好岗位、好地方而忽略
自身的条件、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近几年公
务员职位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的目光,千军万马挤
“独木桥”。据人事部对80多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
计显示,虽然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
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30%大学生的目光[3]。不
少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职位是否学以致用,也不管是
否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只是一味地选择高薪高
酬、福利好的职业和单位,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丧失
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另外,据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
指导中心一项统计显示,许多学生求职的理想地点
是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城市,稍偏远的地区就不予
考虑,这也是就业中很严重的从众现象。一些学生
虽然意识到基层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却又怕基
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而且大家都往大城市
涌就更加剧了大学生对大城市的向往,根本就不考
虑实际可能。因此,在就业中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会
给大学生的择业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
1.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
探讨大学生从众心理原因必须深入到主体内
部,挖掘从众行为发生的心理根源。根据从众新论
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群体环境、个体的素质和能力
是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主要原因。
群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有着重
要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群体环境常常会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表现
在四个方面。一是群体易使个体产生对其的信任。
对群体越信任,个体就越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从
众。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把“信得过”的老生、老
乡作为他们学习的“楷模”,盲目从众。在学习上表
现为“老生老乡怎么学就怎么学”,在遵守校规校纪
方面表现为“向老生老乡看齐”,如此容易导致“从
良则良,随莠则莠”[3]。二是群体的压力大,容易超
过了个体的心理承受力,个体就会对偏离群体的行
为感到不安,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假
期里本来自己有安排,但同宿舍的许多同学都相约
去旅游,感到自己不去不好,于是放弃了自己的主
意,只好随大家一起去旅游。三是群体意见的一致
性程度很高,使个体不得不与群体保持一致。如在
一个班级、小组、同伴群众中,如果赞成某一观点或
采取某一行动的人越多,个体所受到的心理压力就
越大,就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如果这个班级、小
组、同伴群体很有吸引力,内部很一致,也容易使个
体遵从群体的意愿。四是群体的规模和内聚力也影
响个体的从众心理[4]。群体规模越大,内聚力越
强,个体就越容易从众。
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另
一主要原因。如果个体的自信心不足,缺乏决策能
力,就难以形成自己的主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如
果个体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正义感不强,缺乏原则
性,则容易随大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
年的扩招,使得精英教育被大众化教育所取代,由于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没
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加上现在大学生基本是独
生子,他们事事依靠父母,这种依赖心理在短期内依
然存在并导致依赖他人,盲目从众。
2.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作用
大学生从众心理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容易达成共识,有利于增强
集体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良好作风、习惯的养成。如
大学校园中的各种社团的招新;学习上的从众可以
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
学习氛围。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依赖性强,抑制
个性发展,束缚思维,变成思维相对迟钝、准确性差,
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
总之,我们要积极发挥“从众”的积极影响,避
免“从众”的消极影响,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
是非的能力,使他们遇事和看待问题时,既要慎重考
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研
究大学生从众心理,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心
理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众观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使当
代大学生能健康成长、成才,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从
众现象,研究与分析大学生从众的原因,正确引导他
们合理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防止其消极作用,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从众观、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
能力,使他们遇事和看待问题时,既要慎重考虑多数
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
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1.积极营造和谐的群体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和
谐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的良好氛围。民主和谐的群体校园氛围,可以促进
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认
同,依赖于这个团体,从而增加团体凝聚力。
首先,积极倡导公平竞争和谐校园氛围。倡导
公平竞争和谐校园氛围,就需要一个宽松、民主、身
心开放、畅所欲言的教育、学习环境。据调查,当代
大学生容易从众者的个性明显存在下列特征:对事
物辨别、判断能力差,缺乏主见,重视权威,墨守成
规,缺乏自信。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行为
的科学管理,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不以权威者自
居。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激发、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倡导
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对他人意见提出质疑、敢
于发表自己独创性见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他
人意见的容忍态度,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容忍他人观
点、相互碰撞、补充和启发,共同解决难题,让学生客
观地认识自己和群体成员在解决问题中的各自不同
的作用,从而建立相互支持的和谐群体校园氛围。
其次,我们要积极发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正
向激励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非正式群体自发形
成的良好舆论、行为规范应加以鼓励和引导。教育
者在活动指导过程中,通过“角色期待”、“兴趣诱
变”等积极的心理暗示法,达到制止大学生消极从
众的目的,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不良的舆
论、规范,则应通过说理、说服等形式加以转化或制
止。
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
增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即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及
意义。一般来说,高创造力者都具有自我承认、自我
统一、自信甚至自负的气质特征。他们往往能从内
在精神活动中获得力量源泉,能妥善处理自我内在
的感受和情绪,也就是说,他们能充分肯定自我潜能
的存在,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它。如开展迎新
生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使新入学的大学生尽快调整
自我,融入集体,找到归属感,防止依赖心理;又如,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参加大学生各类挑战杯竞赛
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从而
实现自我价值,对不盲目从众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实践证明,积极向上、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校
园文化活动是帮助大学生丰富内心世界、扩大人际
交往、增强自我意识的重要载体。在组织活动中,要
做好活动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要以调动大多数学生
的参与为目标,内容应不断更新,形式应活泼有趣,
使参与的学生有施展才能的空间[5]。
同时,我们积极探索真理,营造科学精神和人文
精神的校园文化的灵魂。在德育宣传工作中,一方
面加强宣传的方向性和说理性;另一方面大力开展
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学习、科技活动,努力创
建一个充满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心理
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优良
的塑造。
2.积极帮助大学生规划大学生涯。大学生目标
不明确,他们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我们应重视大
学生人生规划课,要求辅导员、班主任主动深入到学
生中,细致开展教育工作,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
引导和人生规划的指导,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帮助
他们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涯。
3.改善德育工作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积极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工作方法上应
更多地采用启发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使他们
自觉自愿地融入主流;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群体思
想动态,准确了解和掌握个体心理差异,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把
处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都调动
起来。同时,对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心理,不能粗暴对
待,而是要侧重引导,注意策略。经验表明,如果简
单禁止某些东西,而不加以任何令人信服的解释,则
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受好奇心的驱使而消极模
仿。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导大学
生摆脱从众的盲目性,使他们能够在集体的行列中
保持独立的思想和清醒的头脑,使他们拥有一个真
正属于自己的人生[6]。
4.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引导大学
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增长社会经
验,增强学生的辨别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提高当
代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大学生健
全的人格,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抵制不良
行为,克服自身弱点,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进步、求真求实、创新意
识强。我们应当发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积极作
用,抑制从众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当
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书文,孙汝亭,任平安.心理学词典[K].西宁:广
西人民出版社, 1984: 33.
[2]广州大学生性观念抽样抽查出炉近半不介意贞操
[N].南方日报, 2008-07-24.
[3]刘凤华.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 J].青少年研究,
2006, (3): 8.
[4]李洪艳.从众心理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
炼影响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王宝金,赵静华.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J]沈阳建筑
大学学报, 2007, (4): 232.
[6]韩 华,郭兰.大学生从众心理高校德育工作新的
切入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9): 48.

求论文,关于从众心理的.

2. 从众心理的影响

①弱化自我意识 ②束缚独立思考 ③阻碍个人的发展  ⑤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我听到别人说“从众”一词时,大多情况是带有贬义的。原本也挺瞧不起这个词。可后来发现,其实从众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比如:在我读高中时,我和我的同学们吃完饭后,都是把饭碗直接放在桌面,等阿姨自己来收,这早已是习惯了的,而进大学的第一天第一顿饭,我发现食堂里的大多数人吃完都会把碗筷端到某个特定的地方,于是,没有人要求,也没看到什么警示语,我们就跟着别人做了。所以,我认为从某种方面上讲,从众是有积极意义的。此外,可能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或者是不同类的,从众的积极意义。

3. 从众心理的心理分析

在心理学中,什么是从众效应,如何避免从众效应带来的负性作用

从众心理的心理分析

4. 从众心理的从众因素

1、群体因素:一般地说,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强、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等,都易于使个人产生从众行为。2、情境因素:这主要有信息的模糊性与权威人士的影响力两个方面。即一个人处在这两种情况下,易于产生从众心理。3、个人因素:这主要反映在人格特征、性别差异与文化差异等三个方面。一般地说,智力低下、自信心不足、性格软弱者,较易从众;又妇女比男子容易从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从众表现有一定差别。就个人从众的发生看,从众可能是盲目的,也可能是自觉的;可能是表面的顺从,也可能是内心的接受。而就其意义说,从众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

5.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通俗地讲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从众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这本不是什么大事,结果,人越来越多,最后连交通也堵塞了。后面的人停了脚步,也抬头向人群里观望。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

从众心理

6. 从众心理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刚刚到达某个地方,你可能人生地不熟,挑什么地方吃饭呢?一般的做法是看到哪个店铺人多,就往哪里走。这种随大流的思想就是从众心理的体现。
  
         从众很简单,因为不用动脑筋,人云亦云,简单便捷,出问题时还可以来一句,“那是我学他人的,不是我的主意。”似乎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很潇洒。
  
          事实上,真的能那么潇洒吗?我前段时间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特别是市“红十字会生命安全体验馆”的安全知识宣讲活动。其中有个环节是“防火和逃生”,市民们的从众心理,非常严重:在模拟的烟火逃生通道里,只要前面的人在领着队伍走,后面的人无问西东,对里面事物熟视无睹;当队伍的“领头羊”停下来,其他人也是乖乖地在那“站而待毙”。
  
         在总结时,我提出几个问题,“领头”的市民,你清楚逃生出口在哪吗?随队的其他市民,你觉得你了解“领头”者的情况吗?你轻易地将自己的什么交给了一个陌生人?一片迷惘,参观者方知从众心理的代价,可能是垫付的是生命!
  
         我给他们“指点迷津”,首先,在进去模拟逃生通道时,已经告诉过各位要懂得看《平面示意图》,如果你有认真准备,你完全可以“直奔主题”,向着捷径逃生;退一步,你也可以按老师(宣讲师)所讲的技巧去逃生,而不是满目从众;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你儿戏人生。
  
         当然,一般情况下,从众是不至于致命,但是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麻烦。比方说,共享单车,曾经风光无限,大家趋之若鹜,它的作用和利润被大家无限放大。当摩拜单车成功运营后,小黄车、小蓝车、哈喽单车……迅速蔓延,后来的结局大家有目共睹,企业纷纷倒闭,供应商资金也收不回来,不少人押金也垫进去了,被遗弃的单车成为社会的包袱。
  
         从众是改革创新的绊脚石,没有自己的思想,不敢突破,哪有进步的动力?国家、社会,从众的心理只会让国家走向落后,等待挨打的命运;集体、企业,没有创新精神,只能被社会淘汰;普罗大众,从众的心理,让我们迷失自我,最终被淹没。
  
         打破常规,超越自我,你可能在前进的路上还会遇到不少的挫折与考验,但是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新、探索的过程。去除陋习,提升效能,你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你的腾飞时机在慢慢形成,你会发现你“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 从众心理的理解

托马斯.科里在《富有的习惯》这本书当中,介绍有一个富有的习惯让我耳目一新,它叫做不从众。托马斯.科里说,富翁们都是靠吸引人们加入他们创造的群体来积累财富的。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成功的群体创造者和群体转移者。
  
 其实,从众心理是人们所具有的极强的一种心理行为。他是导致青少年来自同伴的压力下所做出的某些举动的原因。我曾经在《走出孤独》这本书当中,作者阿德勒也指出:人就是社会的一分子,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种社会性。人们其实很早在远古时代甚至在动物时代就发现只有成为一群人当中的一分子,我们才能够减少被掠食动物吃掉的危险,而且越是弱小的种群越是要群居生活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因此从众心理他能够保证我们这个种群的生存。
  
 可见,从众心理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就是隐藏着一种心理状况,但是,我们如何利用这种人类的从众心理,然后让自己获得成功,托马斯特别在《富有的习惯》这本书当中,揭示两点启示:
  
 首先,就是要把把自己从群体当中脱离出来。也就是说,当你发现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也是在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员,那么你需要做出跟人家不一样的行为,让自己从群体当中脱离出来。如果无法脱离群体,那么这就是大部分人不能成功的原因,只能停留在原有的轨道上。因为你很有可能是依附着别人的思想上在做事情,让别人做在前,你只是跟在后面,所以你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
  
 其实,让我们从群体中脱离出来,这一点,也就是要求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是按照自己想要有的方向去做事。不随波逐流,因为你随波逐流了,往往会很容易被各种负面的信息轰炸,而一旦你被你负面信息轰炸的时候,你没有确定自己艰辛的道路去追求,你很容易被别人的一些闲言碎语大泼凉水,从而导致自己信心大跌,感到迷茫,因此要从群里脱离出来,首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去拥有超人般的毅力。
  
 第二,就是我们要创建自己的群体,吸引别人的加入。当你创建群体到时候,你也是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的,那么这时候你就要做到,嗯想方设法去吸引别人来找你的群体。也就是说,吸引别人来跟你一起。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打造出自己的群体,并且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把别人拉到自己的群体当中来,然后为自己服务,成为自己的一个产品。当然,要创造自己的群体让别人加入你的,你肯定是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影响力的积累。
  
 所以,理解人们的从众心理对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这点成功的从众心理也告诉着我,成功人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你想要成功,就要脱离群体,要有高于群体的目标,要有群体所想不到的一些事情。当然在这个脱离和建立的过程当中肯定是需要拥有一段孤独的旅程,想让别人注意到自己肯定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但是只要坚持自己有一些独特的地方,然后把这个独特的地方坚持去做下去或者把它发扬光大,那么我们肯定是会成长起来的。
  
 反观自己在工作单位当中,我们也需要人去理解和剖析个人的从众心理,然后努力研究如何脱离群众而自我生存,并且在自我生存的过程当中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一个队伍。在自己所在的单位里,我必须要塑造自己的一个风格,我的风格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是属于业务类型还是属于行政类型的,我想自己去思考,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从众心理的理解

8. 从众心理

       从众真的存在,而且真的很强大。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呢?
  
   1.当群体内部的一致性十分的高时,大家会被迫选择从众。
  
   2.当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十分的高时,大家也会选择从众
  
   3.当某一个内部的成员自信心不高,自我评价较低,且对他人的依赖较强的时候,这个成员也往往会选择从众。
  
   4.当事情发生的情况处于不太明确的时候,人们也会选择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