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了马谡,为什么?

2024-05-07 15:14

1. 谁杀了马谡,为什么?

诸葛亮杀了马谡,因为其大意失街亭。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阻挡马谡。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  ,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马谡因此获罪入狱,判处死刑,诸葛亮流泪将他斩首 ,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

谁杀了马谡,为什么?

2. 为啥一定要斩杀马谡呢?

诸葛孔明一生运筹帷幄,为蜀汉江山的建立呕心沥血,但是诸葛亮也犯了许多大错,失荆州,失街亭都和诸葛孔明有不小的干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更是广为人知,但是诸葛亮斩马谡的原因却十分复杂。

在马谡请兵以前,诸葛孔明就先从街亭一战的意义上来告诫马谡,街亭地位十分重要,如果街亭有失,蜀军就相当于全军覆没,诸葛亮也知道街亭的地理位置十分不占优势,既无城郭,又无险阻,易攻难守。又从面临的对手方面给马谡惊醒,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郃更是魏名将。可惜诸葛亮的告诫并没有敲醒马谡心中的警钟,当王平告诫马谡他的排兵缺陷,并且反问马谡,如果按着自己的意见,屯兵于山道,筑起城垣,十万魏军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偷渡。

但是如果屯兵于山上,魏兵四面围击,马谡打算怎么办呢?可是马谡不但不审视自己的失误,按照王平的正确意见来做,反而反问王平是不是要与他争夺功劳。好高骛远,不听善言,急功近利的马谡最终还是失了街亭。马谡犯了这么大一个错误,诸葛亮不得不斩杀马谡,原因一是马谡如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如果不斩,不能明正军律,更不能服众。为了维持一个纪律严明的部队,马谡不得不斩。

深层原因更为复杂,看诸葛亮之后的做法。他先上表要求自贬丞相之职,又将和马谡同等过失的大将张休、李盛问斩,向郎是刘备直接提拔的步兵校尉、丞相长史,还和刘禅关系极好,诸葛亮还是坚持还罢免了他,除此之外,拥有实权的大将黄袭也被贬职,军马收归丞相府调度,掌握近卫的人由廖立换做诸葛亮的胞弟诸葛均,连作为殿后的赵云也降职了,而赵云显然也明白了诸葛亮的"狠心"。

诸葛亮这一番清算将蜀汉朝廷内部上下整治的焕然一新。自己身先士卒要求贬职更是堵住了悠悠众口,又不顾先帝后主的情谊换了近卫,还让自己最信任的胞弟离开隐居南阳的悠闲生活前来助阵。诸葛亮为兴复汉室可以说是压上了所有赌注,不成功便成仁,诸葛亮这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压在了刘氏一家身上。

3. 谁杀了马谡,为什么?

这里我只从军事角度上来讨论马谡的被杀问题,从军事角度上来讲,诸葛亮当初是对街亭一地看的非常重要,后方的补给物资,扼守汉中的交通要道俱在街亭.当时马谡是请命去守的,诸葛亮本来并没有同意.但是马谡是下了军令状去的.假如他不立军令状,丢失街亭尚可从清处罚.但是一旦立下军令状.情节就完全不一样了,丢了这个重要的要地,是要承担相当严重的后果的.而且立下军令状,.就表示没有退路了,一旦因为你个人原因造成的失败,你必须要接受处罚,就是斩首.这里还要说明一点,作为主帅,一般情况下是不轻易处斩自己身边的大将.什么情况下不杀大将呢?就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败.比如说天气,粮草,水土,和主将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杀大将的,因为大将只是对主将决策的一个执行者.主将有缺失,是承担决策失误,与部下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强调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马谡的丢失街亭,纯粹是个人问题,是他自己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调度,擅自变更部署,把兵力屯扎在山上了.诸葛亮一再告戒要在当道下寨,他拒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建议,擅自改变策略,最后因为个人原因不听命令导致的战略上的严重失误,这是你执行者要承担的责任.跟主将没有关系.为了严明军纪,必须要对你进行相应的处罚.又因为你立了军令状,街亭有失,乞斩全家,诸葛亮从大义出发,没杀马谡全家,念在他的以前出谋划策的功绩.已经对他做了从轻,很轻的处罚了.全家老小都免死.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但是街亭丢失的责任必须追究.所以马谡他必须死.这完全是因为他自找的,赖不找谁.

谁杀了马谡,为什么?

4. 马谡做错了什么?为何他会被诸葛亮杀了?

马谡被斩其实也是罪有应得,诸葛亮必须斩他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其一、街亭失守影响巨大。诸葛亮大军首出祁山,正欲占领长安,只取中原。街亭乃大军粮道,街亭若失,大军危矣。而此时街亭大败,不仅将蜀军的整体战略部署打破了,更使诸葛亮陷于险境,幸亏空城退敌才得以保全,否则,整个蜀国危矣。

剧照
其二、军中无戏言。马谡在请战之前,曾立下军令状,街亭若失,乞斩全家。若不是当初如此的重视,诸葛亮也不会将此重任交给他。兵败之后,诸葛亮只斩他一人,并答应他照顾家人,培养孩子。诸葛亮军中要服众,只斩他一人已经足够宽容了。
其三、不听将令,战术失败。诸葛亮在令马谡把守街亭时,曾令他当道扎营,抵挡魏军,并让谨慎的王平为副将,以确保战术的实施。然而马谡自认才高,不听诸葛亮将令,也不听王平劝导,导致大败。
其四、先帝遗言。刘备在白帝托孤之时,曾对诸葛亮说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委以重任,诸葛亮兵败后,大哭以表悔不听先帝之言,并自请降职,原因就是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今后已经不可能再让马谡戴罪立功了,所以马谡必须死。

剧照
种种罪行已历历在目,虽然诸葛亮斩马谡是亲者痛仇者快,然而诸葛亮此时已经没有办法保全他
维持自己的形象:在蜀国君臣眼中,诸葛亮是刚正不阿的形象,从不徇私枉法,这次马谡犯下如此致命的错误,如果宽恕,以后诸葛亮还怎么带领蜀国群臣。心中失望悔恨: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不能重用,诸葛亮却坚持自己看人眼光,重用马谡,吞下苦果,此时的诸葛亮心中充满着悔恨,更多的应该是对马谡的失望。

剧照

5.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马谡究竟做错了什么

 《三国志》在诸葛亮和马谡传记当中都没有详细说明,倒是在《王平传》当中有一点具体描述:“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这段话第一句的意思是,马谡舍弃了大军饮用水的水源,驻扎到了山上。
  街亭是个什么地方?一般认为,街亭是一个咽喉之地,是群山中的一个关口,交通要道,从诸葛亮让先头部队占领这个地方来看,这里或者是一个关隘,也或者是一个大的城镇,总之,这里应该有一个小城,在古代,一般的县都会有城,较大的镇甚至较大的村子都会有围墙,这围墙就是用来防御的,所以,《三国志・张A传》中有“谡依阻南山,下不据城”一说。
  看起来,马谡的部署错在“上山”,在这里,有这样一些疑问,诸葛亮的部署会具体到是驻守在什么地方吗?马谡不知道军队人马要喝水吗?假如仅仅是一个饮用水问题,王平提醒了他,他还不懂得吗?回头再把整个战役连起来看,假如街亭不失,赵云丢失了箕谷,诸葛亮还能够继续进攻长安不回撤吗?这最后一个问题,即便是赵云失利后能够“敛众自守,不至大败”,战场上的态势已经不利于诸葛亮,不退兵恐怕后路被断,他还得退兵,那么,再有一问:假如因为赵云而退兵,赵云会被斩首吗?后边的事情不可以设想,但现实是赵云不但没有杀头,还得到了赏赐,那原因是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亲自断后,军需物资没有大的损失,兵将也没有大的死亡,所以,诸葛亮就让赵云把部队剩下的绢布分赐给将士,只不过,赵云认为,打仗没有缴获(军事无利),不应该得到赏赐才没有接受。
  这样对比来看,失败并不是马谡被处死的唯一原因,马谡被处死,恐怕在于他既违背了诸葛亮部署,又导致了战场形势的被动,而这个部署就是要在下面“据城”而守,而不是上那座南山,说得更明白一点,马谡上山,是摆出了一副进攻的阵势,而不是“据城”而守,这就是他违背诸葛亮部署的症结所在。
  诸葛亮的部署是,马谡守在街亭,挡住魏明帝的张A军,由他在西北方向攻城掠地,这样一来,蜀国军队的攻守方向已经有了一个转换,马谡这个先头部队,不再是一个攻击部队,而是一个防守军,进攻端在诸葛亮,可惜,马谡并不一定真正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又碰到了一个懂军事身经百战的魏国大将张A。
  在这次战事当中,张A是先断了马谡的饮用水源然后才出击的,从汲道被断到因为饮水成为问题,这当中应该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张A是等着马谡先出手的,而马谡却是“举措烦扰”(《三国志・王平传》语),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和措施来应付这种局面,在这次战役当中,王平只是率领着一千余人,在他“鸣鼓自持”时,张A以为是伏兵,也并不急于逼近厮杀,这让王平有机会收拾败退之兵全身而退,这次战役,魏明帝一共派出了两路大军,南路由曹真对敌赵云,北路由张A拒敌马谡,而在《三国志・张A传》当中,魏明帝给张A的任务是“拒亮将马谡于街亭”,假如马谡“据城而守”,张A会不会不急于进攻,双方能够相持一段时间?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是和诸葛亮的一种战略性的分歧,诸葛亮知道,他不可能在这一次战役中就能消灭魏国,因此他要进一步得一地,得一地巩固一地,而马谡改变的就是这样的“部署”,变防守为进攻,幻想一战而胜,可以设想,假如马谡侥幸取胜,他在蜀国会是什么样的影响?
   马谡不是姜维,他在蜀国有势力,哥哥马良是先主刘备的身边人,这时虽然死了,但他的影响还在,其他还有兄弟三人,个个优秀,马谡是诸葛亮违背刘备的告诫受到重用的,这难道不会让诸葛亮很失望吗?
  马谡是智谋之士,这种人看问题在于他的先见性,就像诸葛亮自己的那个三分天下,诸葛亮是排斥了其他人的意见提拔马谡的(违众拔谡),而马谡却不堪重用,一上来就打了大败仗,一个诸葛亮违众提拔的人,却和诸葛亮战略思想相悖,这个马谡又怎能不令诸葛亮伤心至极!不仅如此,一个还在马谡没死就给他讲情的李邈,也被诸葛亮打发走了。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马谡究竟做错了什么

6. 大家知道马谡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吗

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郃,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

7. 马谡到底该不该杀?请从各个方面回答

马谡是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邰,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是军法处死),终年39岁。 
 

 马谡 - 简明演义传记  
 
 
在演义中,马谡长于战争理论、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但是缺乏实战经验。街亭一战中,他担任先锋,不听取副将王平的建言,一意孤行,犯了兵家大忌,导致蜀军惨败。由于他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不得不将他处死以正军法,“挥泪斩马谡”后,诸葛亮也自求降职,承担北伐失败的责任。

马谡到底该不该杀?请从各个方面回答

8.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马谡为什么一定要死

  马谡失街亭,街亭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关口。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发的军法,但是犯了军法的将领不一定就一定要处斩,比如唐时二路元帅薛丁山屡次犯军法,但却并没有被斩首示众。由此可见,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倘若主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或许他可以逃过一死。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虽然不是人心惶惶,但也有一些不安。
  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诸葛亮这么做可以说是缓兵之计,为了整顿内务争取时间。其次,马谡的死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至少值诸葛亮用人不明,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样这一招可理解为杀鸡给猴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得必然性。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但尔后街亭一役令诸葛亮明白其先帝意思。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