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看懂的人都疯了,有人真的看懂了《易经》了吗?

2024-05-19 14:06

1. 易经看懂的人都疯了,有人真的看懂了《易经》了吗?

 提起看懂的人都疯了,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另外,还有人想问看的人都是什么人,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快把我看疯了怎么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懂的人都疯了   
     
   1、看懂的人都疯了: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   当然有了,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精华.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自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博大经深,很少有人能看懂……对感觉很生涩,枯燥很正常.我对很感兴趣,所以常常猎取些这方面的知识,但也只是略懂皮毛.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唯物辩证法,研读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宽广的知识面.不是,是古人在他们那个时代,对世间万物规律的总结.
   当然有人能看懂了,但那只是凤毛麟角了.
   没兴趣其实
   快把我看疯了怎么办   那是嘛东西?是算卦用的!
     
   2、看懂的人都疯了:看的人都是什么人   经常在外出差,有次在高铁上遇到一大爷同坐,大爷看我读《》相关的书籍,谈起了关于、算命这档事,大爷说年轻时他也喜欢怪怪的事物,后来家里人把大爷收集的算命、占卜书都给烧了,说一般人不要学,不是什么人都能看的,因为研究的人很倒霉,从此大爷就不再敢沾这些跟预测相关的事儿了。本来我以为只是大爷这么认为,在群里聊天时,很多年轻听过者说法,咱就细究下到底看的都是什么人,看会不会很倒霉。
   一般人不要学
   咱先从古代说起,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对待《》的。自伏羲画卦成《易》后,历经多代至周朝完善,春秋孔子作传,所以现代的《》指《周易》+《易传》+《河图、洛书》。秦时焚书坑儒留存农、医、易,其中“易”指的便是《》及相关的书籍。
   到了汉唐时期,根据《》延展出来的算命、占卜术已经很多了,至唐朝,算命占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朝时,《》被誉为“群经之首”。此后,《》在历朝历代(除了当代)都是文人士子必读的书籍,甚至科考时经常会有关于“易”的题目,在古代可以说《》是堂之士(古代)必学之科目。可以想象下,古代娱乐项目不多,红楼()、文会(古代party)同僚之间互相切磋学问(装X),您要是不懂《》,人家都不带你玩,这要是搁现代,合个影发朋友圈都把你给裁去。
   说这么多,意思就是说,人家古代那些大咖都是学《》的,至于“一般人不要学”这个说法嘛,也是有的,具体有两个原因:
   1、《》和算命有区别又有共同的地方,人们容易混淆,误把《》当做算命。算命是门术数,这个术数的理论是从《》里来的,但算命不能完全代表《》。算命有“五弊三缺”之说(五弊:鳏、寡、孤、独、残;三缺:财、福、禄),老百姓分不清楚,认为学《》就是算命,所以才有这个说法。
   2、近代国学南怀瑾在自己书中曾讲,大家尽量不要读《》和,原因是这两门学问实在太深了,学着学着就入迷了,入进去就出不了,这很影响生活。咱老百姓都需要养家糊口,如果去钻研学问,那必然会影响生活的。所以南怀瑾老先生的意思是《》可以读一读,但不要痴迷于此,这门学问不是读几遍就能学会的,越学越觉得博大精深,如果不是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可以靠研究吃饭啊)就不要过于沉迷。
   “一般人不要学”这个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大家不必把《》当做太过神秘的事物,觉得里面有些神秘现象,所以不能学什么的;看事情要客观,做学问要严谨,讲话也要有理有据,不可人云亦云。曾仕强说就看眉毛。
   以上就是与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相关内容,是关于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的分享。看完看懂的人都疯了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看懂的人都疯了,有人真的看懂了《易经》了吗?

2. 怎样看懂《易经》

你真想看懂《易经》?我自己也是自学的,目前看了比较多,但是如果你是初学的,不要看原本《周易》,绝对看不懂!我建议你去看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列别传》。这里附上《易经杂说》开头的一些入门的解说,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觉得可以的话,可以自己到迅雷去下载,搜索“南怀瑾”“南怀瑾选集”或者“易经杂说”“易经系列别传”等等,很多资源都能下。



    字是写的,卦是画的,所以我们叫作画卦。人类原始的时候没有文字,中国的原始文字都是图画,像“鸟”字,原来就画成一只鸟的样子,日月山水舟车虫鱼都是这样,可知中国文字的起源就是图画。卦的图案,每个卦都有三画,我们称为三画卦,卦中的画叫“爻”。为什么叫“爻”?“爻者,交也。”为什么“爻”就是交?这是说明卦在告诉我们,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所以叫作“爻”。 

  三乾卦的三爻,都是完整的—,这叫作“阳爻”(大家不要上当,我们中国人,一遇到“阳”、“阴”,马上产生一种神秘的观念,觉得奇怪,其实并不奇怪,“阴、阳”也一样的只是一种代号)。一画在中间断裂的如一,叫作阴爻,两个是相对的。 

  三个阳爻,完整的三画,为乾卦,代表天。三个阴爻,断裂的三画,为坤卦,代表地。在人来说,乾卦代表男人,坤卦代表女人,以一只手来说,手背是乾,手心是坤。由此可知,这只是一种不定的代号,也是一种数理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有很多方面的用法。 

  八卦的图案,乾卦代表天在上,坤卦代表地在下,画出来就是前面伏病逝的先天图,它的方位,和现代我们所用地图,上为北方、下为南方的情形,恰恰相反。八卦的方位,上面是南方,下面则是北方,它的图是这样的:

3. 怎么才能看懂学会易经

中国易经的基石和精髓在于天与地、阴与阳的平衡。直接的基础是洛书、河图,还包括阴阳五行、天干地支、64卦等。

阴阳五行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五行方位戊己中央土辰成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五行相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五行相克火克金五行发用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亦称"天下"。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中、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生肖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免、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是为"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六十甲子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合,排列起来,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叫做"六十花甲"。我国以六十花甲循环纪年月日时,由来巳久,尤以纪年为普遍。兹将六十花甲排列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历法:是指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太阳、地球、月亮自身及相互间的运动,形成了人对日、月、年的概念,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又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文替的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

怎么才能看懂学会易经

4. 怎样读懂《易经?

怎样读懂《易经》?——把握两个观念,一种思维方式
胡立根
一、读懂《易经》,首先要明白一个观念,就是天人合一。
八卦的产生,是先民们观察自然的结果。所以,八卦的卦爻辞,一般认为是占卜者的占卜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1)自然现象变化;(2)历史人物事件。(3)人事行为得失。(4)吉凶断语。后来的解卦者也主要是根据这些卦辞所记录的具体的自然人事现象,进行揣摩,以此断定吉凶。因而,无论是设卦的思维还是后来人解卦的思维或占卦的思维,其前提就是“天人合一”,天道、人道原本一致,人事与自然是相通的。因此阅读《周易》,必须贯彻天人合一的思想,才能得其精髓。如坤卦,坤属于地,而马驰骋于大地;坤卦性属于阴,故占断为“母马则吉”。《彖辞》在解释坤卦卦辞时,自然也从“大地”这一自然现象入手,将地的美好品德与君子应该遵循的原则相类比。《象传》同样遵循这样的思路,提出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伟大思想。
由八卦到后来衍生的卦爻辞,往往是就某一动态的事物进行描绘,占卜者根据卦爻辞所描绘的物像动态去体会卦理,感悟事理,获得人生或具体的行为指导。如震卦,以雷声作比拟,说明人事。卦象是上下卦都是震卦,表明巨雷滚滚,连续相击,是强雷暴。而卦辞就是在模拟人听到雷声之后的表现,虽然雷声令人恐惧,但因为行事者敬畏天象,小心谨慎,因而不用害怕,只要行动找到了适宜的法则,仍然可以谈笑风生。
二、读《易经》要明白的第二个观念是阴阳。
周易,其思维方式其实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古人云: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而简易居首。阅读易经,从一个基本点开始,那就是阴与阳,这是整个八卦和易经的立足点,八卦相重共64卦,384爻,实际上就是由阴爻和阳爻这两爻的不同组合演化而成。易经解释世间现象也是以阴阳两个基本概念为核心,世间的一切事物与这两个概念形成关系:天与地,日与月,前与后,男与女,刚与柔,动与静,等等等等,实际上,我们的先民是先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将世间万事万物的特性加以抽象,最后归纳抽象成阴阳两个对立性质,形成阴与阳这两个关于宇宙的最基本概念,然后用这两个近乎宇宙模型的阴阳概念,来进行演绎,来解释世间万象,所以,在所选的这两段文字中,就很自然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概念:天地、乾坤、日月、寒暑、男女、尊卑、高下、刚柔,也正因为如此,复杂万象,在这里就变得简单了,变得明朗了,变得容易把握了。“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所以,易经的简,不是简单的简,而是简易的简,是简约的简,是以简驭繁的简,是在对世间万象作了归纳抽象之后的简,实际上是一种数学的简,计算机的由“0”与“1”形成的计算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阴阳思维方式。所以,古人卜卦,又叫算卦。我们的古人是聪明的,可惜的是,我们后来只满足于这样的简单抽象了事,没有深入下去。
三、读易经在思维方式上要采用象征思维。由卦象出发,再参考卦名,然后去理解卦辞。
就六十四卦的产生而言,应该是先有卦象,再有卦名,最后才有卦辞,因而,读懂六十四卦,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先是卦象,再是卦名,然后是卦辞。古人关于周易八卦的所有解释都从这里开始。
所谓卦象,就是指该卦的六画。而六十四卦是由八个基本卦所组成,所以卦象最终就落实到八个基本卦的卦象,即: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在八卦的发明过程中,这八个基本卦,分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乾”象征天、圆、君、父、玉、金、寒、冰、大赤、良马、木果,等;“坤”象征地、母、布、釜、吝啬、子母牛、文、众、黑等等。这些象征就是所谓的卦象。
例如《咸卦》。周易咸卦为兑()上艮()下,所谓泽山咸。咸卦卦辞很简单:“亨。利贞。取女吉”。
咸卦是由在上的兑卦和在下的艮卦组成。兑卦的卦象为:沼泽、少女、说话、羊、口、巫神、口舌、折断、果实成熟而坠落、硬碱地、妾、西方。艮卦的卦象为:山、少男、阻止、狗、手、小路、小石头、门楼、果实、看门人、老鼠、豺狼、坚固而多节的树、东北。
这样咸卦的上泽下艮合在一起,象征什么呢?象征少男在下(表示男子谦逊地对待女子),少女在上(表示女子得到尊重),合起来象征少男追求少女。艮卦象征止(不动),兑卦象征悦,合起来表明爱情专一、婚姻为正配。也就是说咸卦象征夫妻的感应、感情,婚姻的正配。
于是卦名就做“咸”。“咸”在古代就是“感”的意思。因此,整个咸卦,从卦象到卦名,都是感应的意思。
于是卦辞说:“亨。利贞。取女吉。”意思是:通达,吉利的贞卜。娶女,吉利。
为什么卦辞说咸卦是吉利的呢?因为男女交感,互相感应,形成一个和谐局面,所以,夫妻感情是好的,婚姻是和谐的,当然就是吉利的。
所以,后来的《彖辞》(解释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话)说: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悦),男下女(男子谦逊地对待女子),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上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也。
所以卜卦时卜到咸卦,往往就涉及到感情方面的事、相处方面的事。
这样,咸卦所揭示的人生智慧就是:感应、就是交流,就是和谐,就是谦逊地对待人和事。
于是《象传》(解释卦象的话)说:《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意思是:君子以谦虚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教益。
可见,只要把握了八卦的基本卦象,从象征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八卦也许并不难读。

5. 如何才能真正看懂周易?

根据我2003年11月2日还原的“周文王被拘羑里演阴阳成八卦、六十四卦法”的认识,周易爻辞卦辞完全是按照阴阳演成六十四卦的次序来撰写。阴阳演成六十四卦有32种成象次序,六十四卦爻辞有32种读法,而不是传统的“一二三四五六爻”这样一种读法。  史书记载第一个解释周易的孔子根本不知道八卦、六十四卦怎么来,也根本不知道周易爻辞怎么撰写,孔子解易用的是儒家学说的知识范型,而不是周易的知识范型,因为孔子不懂周易是怎么写的,他实际上是在猜周易些什么。孔子之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所有说易解易的人都在效法孔子,都在用孔子创设“从文字到文字”的“望文生义解易法”来读解周易,大家都在猜周易写什么,很可惜没有一个人猜对!也就是说,传世的说易解易的书,是没有办法使人真正读懂周易的。  要想真正看懂周易,首先一定要知道八卦六十四卦是怎么从“一阴”“一阳”演变而来的,其次就是要总结出一阴一阳这两个简单的符号演变成八卦、六十四卦的整个过程都展示了什么规律,最后才是去读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辞卦,前面两步走好了,你会发现周易很容易读,一点都不晦涩难懂。

如何才能真正看懂周易?

6. 易经谁写的?上面描述的什么?看了会有什么帮助,怎样才能看懂!?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7. 有没有人能够真正看懂《周易》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周易》是一部古代经典,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其原理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姬昌在商纣时期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周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随着时代演变,文字含义已多不为世人所理解,《易》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简称《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周易》经部本是筮占书,其文字部分是对相应易卦象征意义的解说和人事吉简吉凶的判定,而传部是对“易”的理解和对《周易》文辞的发挥等内容。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包括《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序卦传》、《杂卦传》合共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这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之所以能长存于世,正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它独特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学仪器无可比拟的,可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感应器,它本身就有预测信息的功能,而且分工细而严密。摇卦时铜钱平放于手心,人的易场力作用于铜钱,使之按照感应易场发生运动,于是铜钱的变动就反映了相应事物的阴阳变化。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有没有人能够真正看懂《周易》

8. 怎样才能读懂易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