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渔业法主要特点

2024-05-17 05:36

1. 简述我国渔业法主要特点

我国渔业法主要特点
《渔业法》自1986年7月1日施行以来,经历了两次修订。经修订的《渔业法》反映出如下的主要特征:$$体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渔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因此,根据渔业发展的现状,淡化产量意识,规范渔业行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渔业实行科学管理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现行的《渔业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即:在鼓励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强调养殖水域的统一规划:在大力扶持、鼓励远洋渔业的同时,明确全面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加强对远洋渔业的许可管理。同时规定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组织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为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此外,现行的《渔业法》还强调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害防治工作,保证水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些规定,强调对渔业的科学管理,消除了渔业生产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充分体现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现了与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接轨$$随着《联合国海洋法...

简述我国渔业法主要特点

2. 我国渔业分为哪两种?

1、中国的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两种;  2、现役是指公民自入伍之日起至退伍之日止,在军队中所服的兵役。在现阶段,凡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服役的公民,都属于服现;  3、现役分为军官的现役和士兵的现役。现役士兵分为义务兵和志愿兵;  4、预备役是指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形式。在现阶段,凡是参加民兵组织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都属于服预备役。预备役区分为军官的预备役和士兵的预备役。

3. 简述我国鱼业生产方针?

我国的渔业生产方针《渔业法》第3条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2、取得渔业捕捞权的两种方式渔业捕捞权:是单位或个人享有的依法采集、捕捞、收获水生生物资源,以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捕捞权的取得:(1)特许取得: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2)自由取得:对娱乐性钓鱼和未进行养殖管理的滩涂手工采集零星水产品,不需要申请捕捞许可证。

简述我国鱼业生产方针?

4. 简要说明为什么我国的渔业发展要逐步向高效渔业和健康养殖转型

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造成我国水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部分贝类产品体内残留有石油烃、砷、镉、汞等有毒物质;近岸、内湾、河口等捕捞水产品及内陆养殖的水产品受到多环芳烃、汞和镉等重金属的污染.赤潮濒发导致部分地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中毒现象时有发生.2001年由于我国贝类、对虾等水产品因毒物、药物残留指标不合格,被欧盟等国拒绝进口,给我国水产品贸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对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受环境污染、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如围垦、填海、筑坝、取沙等活动影响,许多优良的产卵场、采苗场、育肥场和增养殖场的渔业功能丧失,渔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增殖与恢复能力下降,主要经济水生生物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重要渔区的渔获物种类日趋单一,渔获物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方向演变,多数传统优质鱼种资源大幅度下降,难以形成渔汛.渤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1959 年单位网产平均在 221~43kg/网/小时之间,主要经济鱼种产量达 138.8kg/网/小时,而到 1998 年产量下降了近 90%,渔获主要种类的产量 11.18kg/网/小时.东海区的渔获物在 20世纪 50年代和 60年代,是以底层优质鱼为主,优质鱼分别占总产量的 48.3%和 55.4%.而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优质鱼所占的比例降低到 30.4%.长江四大家鱼的鱼苗由 70 年代年产 200 亿尾下降到目前的 10亿多尾.四大家鱼产卵场由于污染和环境的改变已几乎消失,鲥鱼产卵场也已不复存在,许多珍稀鱼类资源量已大幅度(五)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严重危及渔业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水生生物资源栖息环境的污染导致了水生生物组成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动植物资源持续下降,水域生物种群结构单一,水生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严重破坏.监测资料表明,我国水生动物中珍稀濒危动物的物种数目逐年增多,大黄鱼、鳓鱼等重要经济鱼类严重衰退,渤海三大毛蚶场场资源已接近枯竭.在内陆水域,水生野生动物的物种数量和资源量也呈下降趋势,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有“长江女神”美誉的白暨豚目前已不足 100头,长江白鲟、鲥鱼、松花江大白鱼等名贵经济鱼类已难见踪影.最新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水生兽类、相当数量的水生两栖类处于濒危状态.淡水鱼类中的濒危种类目前已达到 92种,占淡水鱼类总数10%.这些濒危鱼类主要包括鲤科鱼类 52 种,鲇类 11 种,鲟鱼类 5 种,鲑鳟鱼类 6 种,其他(包括鳗鲡)种类 18种.水生生物多样性是渔业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将会动摇渔业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5. 我国的渔业生产以养殖为主有利条件是什么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我国发展渔场和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我国除拥有众多的洋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优良港湾、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之外,在水产学及相关学科也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海洋牧场的建设要有适宜的自然条件,主要指海洋牧场所在海域的自然特征,主要包括空间、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包含海洋功能区划类型、水深、流速、底质类型、水质、初级生产力和渔业资源状况等。建设海区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根据水深、流速和底质类型等信息合理开展海草床修复、人工鱼礁及其他生态设施的构建。【摘要】
我国的渔业生产以养殖为主有利条件是什么【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我国发展渔场和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我国除拥有众多的洋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优良港湾、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之外,在水产学及相关学科也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海洋牧场的建设要有适宜的自然条件,主要指海洋牧场所在海域的自然特征,主要包括空间、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包含海洋功能区划类型、水深、流速、底质类型、水质、初级生产力和渔业资源状况等。建设海区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根据水深、流速和底质类型等信息合理开展海草床修复、人工鱼礁及其他生态设施的构建。【回答】

我国的渔业生产以养殖为主有利条件是什么

6. 根据《渔业法》,我国渔业生产的方针政策是( )。

根据《渔业法》,我国渔业生产的方针政策是( )。 
  A.捕捞为主,捕捞、养殖、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B.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C.捕捞为主,捕捞、养殖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D.养殖为主,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渔业法》,我国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P223) 
  本题知识点: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     

7. 目前全球渔业正在由什么逐步向什么过度

中国捕捞产量位居第一,存在捕捞过度的现象,应优化休渔、禁渔期规定,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完善捕捞配额、捕捞许可证制度,积极打造海洋牧场和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做好渔业资源养护工作,修复受损海域生态环境,采取人工造林,不断恢复、逐步扩大林草植被,建立起符合自然条件的绿色生态系统。
1全球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1产量总体上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水产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物蛋白和其他关键营养成分。在过去的50年,在人口增长、人均收入提高、城市化发展和有效配送渠道的推动下,全球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食用水产品供应量年均增长3.2%,超过世界人口1.6%的增长率。海洋渔业是世界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70%;2007—2012年全球海洋渔业总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其中海洋捕捞产量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比重略有下降,而海水养殖持续发展、产量比重不断提高(表1)。全球海洋渔业格局【摘要】
目前全球渔业正在由什么逐步向什么过度【提问】
中国捕捞产量位居第一,存在捕捞过度的现象,应优化休渔、禁渔期规定,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完善捕捞配额、捕捞许可证制度,积极打造海洋牧场和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做好渔业资源养护工作,修复受损海域生态环境,采取人工造林,不断恢复、逐步扩大林草植被,建立起符合自然条件的绿色生态系统。
1全球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1产量总体上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水产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物蛋白和其他关键营养成分。在过去的50年,在人口增长、人均收入提高、城市化发展和有效配送渠道的推动下,全球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食用水产品供应量年均增长3.2%,超过世界人口1.6%的增长率。海洋渔业是世界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70%;2007—2012年全球海洋渔业总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其中海洋捕捞产量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比重略有下降,而海水养殖持续发展、产量比重不断提高(表1)。全球海洋渔业格局【回答】

目前全球渔业正在由什么逐步向什么过度

8. 渔业根据生产方式可分为哪两类

渔业根据生产方式可分为海洋渔业、淡水渔业。
开发和利用水域,采集捕捞与人工养殖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广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水域可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按生产特性分为养殖业和捕捞业。

扩展资料
中国渔业总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捕捞业先是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飞速增长阶段,这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给与微观经济部门自主经营权,提高了经济效率,带来了渔业的大发展。
到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增速突然减慢,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增长动力已经趋于衰弱,需要其它因素来推动产量增加。此后,随着渔业产业工业化的发展,捕捞技术的提高,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渔业产量增长的高潮。而且到九十年代末,渔业产量增速明显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