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黛伦的介绍

2024-05-09 11:32

1. 玛雅·黛伦的介绍

玛雅·黛伦(Maya Deren)原名Eleanora Derenkowsky,1917年4月29日生于苏联基辅(Kiev),1961年10月13日逝世于纽约,先锋派电影人、舞蹈家、作家,摄影师。

玛雅·黛伦的介绍

2. 玛雅·黛伦的导演作品

[[1943年 Meshes of the Afternoon,午后的迷惘1944年 At Land, 在陆地上1945年 A Study in Choreography for Camera,摄影机探究的舞蹈1946年 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变形时间的仪式1948年 Meditation on Violence, 暴力的冥想1958年 The Very Eye of Night,夜之眼

3. 玛雅·黛伦的传记

1917年,玛雅·黛伦出生在前苏联乌克兰地区的一个犹太家庭,她的父亲Solomon Derenskovsky是一位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和思想家,她的母亲Marie Fiedler曾学过音乐。1922年,苏联爆发的一系列反犹屠杀使黛伦一家被迫逃亡至美国纽约的锡拉库扎(Syracuse)。不久后,她父亲将家族的姓氏简化为“Deren”。1930年,黛伦被送往瑞士的国际联盟学校(League of Nations School)学习法语、德语与俄语。1933年,她返回纽约,在锡拉库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学习新闻和政治学,并加入Trotskyist Young People's Socialist League,开始活跃于一些托派党人的活动,直到1930年代末期,黛伦都信仰共产主义。这期间她结识了政治活动家Gregory Bardacke,两人在她十八岁那年结了婚,随后搬到纽约居住。1935年,黛伦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完成了学士学位。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黛伦开始接触摄影和电影。夫妻俩共同活跃在纽约市的许多社会主义活动中。这段婚姻在1938年以离婚告终。黛伦1939年取得了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的英语文学硕士学位。玛雅·黛伦与第二任丈夫Alexander Hammid毕业后,黛伦回到纽约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她为一些作家和出版商做文秘工作,也尝试着写作,包括诗,小说,散文,报纸文章。她曾在一篇文章里讨论了舞蹈中的宗教动机,后来成为她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1941年,她担任凯瑟琳·邓汉(Katherine Dunham)舞蹈团的助理,随团去巡回演出。舞蹈团在洛杉矶留驻数月,在那里,黛伦认识了Alexandr Hackenschmied,一位才华横溢的捷克电影人、摄影师,因为纳粹德国的扩张而移民美国,当时正受雇于系列新闻短片The March of Time。他们于次年结为夫妻。在黛伦的要求下,Hackenschmied将自己的名字改为Alexander Hammid(昵称Sasha),因为黛伦觉得Hackenschmied这个姓犹太味太重,尽管Sasha并不是犹太人。她也抱怨“Eleanora”这个名字令她不快,要Hammid帮忙找个新名字。Hammid查阅了一些神话书,最后选择了“Maya”,一个代表“水”的古语,也是佛祖母亲的名字。在印度神话中,玛雅是一位使人对虚幻影像产生真实错觉的女神。从影四十年代初,黛伦用父亲的遗产买了一架二手的16毫米Bolex摄影机,在Hammid的协助下,她用这台摄影机拍摄了她的第一部也是最负盛名的作品《午后的迷惘》(Meshes of the Afternoon,1943)。该剧被认为是美国先锋电影的先声。电影的制作历时两周,最初为默片,后由黛伦的第三人丈夫Teiji Ito在1959年配上音乐。其时,她在格林威治村的社交圈活跃着一批艺术家,如达达主义艺术家马塞尔·杜桑,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安德烈·布勒东、作曲家约翰·凯奇、实验动画作者奥斯卡·费钦格等。她与马塞尔·杜桑还在1943年合制了一部片子The Witches' Cradle,可惜该片一直未能完工。1944年,黛伦的第二部完成作品《在陆地上》(At land)面世,参演者除了黛伦、Hammid,还有约翰·凯奇以及黛伦的好友Hella Heyman。Heyman后来担任《变形时间仪式》(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的摄影,并在黛伦与Hammid离婚后嫁给了Hammid。1946年,黛伦租用纽约的Provincetown剧场,连续数夜放映自己的三部电影:《午后的迷惘》,《在陆地上》和《摄影机探究的舞蹈》(A Study in Choreography for Camera),并把这次的放映活动命名为Three Abandoned Films ,以此大胆之举鼓励电影制作者自主推广自己的作品。同年,她因“创造性的电影工作”被授予了古根海姆基金奖(Guggenheim Foundation Fellowship),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耀的电影制作者。这笔钱是她后来到海地考察的主要资金来源。1947年,她因《午后的迷惘》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为16毫米实验电影设立的Grand Prix Internationale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美国电影人,同时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女性电影人。这一年,她与Hammid离婚了。1948年,黛伦与华裔移民Chao Li Chi合作,拍摄了《暴力的冥想》(Meditation on Violence),该片以中国功夫为表现手法,模糊了暴力与美的界限,构造了一种周而复始的圆融意境。黛伦的多数作品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她用演讲与放映在美国、加拿大和古巴宣传自己的作品。批判好莱坞整个四五十年代,黛伦不断攻击好莱坞在美国电影艺术、政治、经济方面的垄断地位。她夸大道:“我拿好莱坞花在唇膏上的钱制作电影。”,并指责好莱坞是阻碍电影成为一种创造性艺术的罪魁祸首。海地与伏都教古根海姆基金奖的资助使黛伦能到海地考察她感兴趣的伏都教。Dunham曾以海地的舞蹈为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黛伦的兴趣也许来自这里。在1947年到1955年间,她在海地度过了21个月,拍摄了大量关于伏都教仪式和舞蹈的片段,并录制了许多海地民间音乐。遗憾的是,这些记录未能在她的有生之年制作成完整的作品,直到1981年,也就是她去世后二十年,才由她的第三任丈夫Teijo Ito及他的第二任妻子Cherel Winett Ito剪辑完成。她对伏都教的迷恋使她参与,并皈依了该教。在著名学者Joseph Campbell与Gregory Bateson的帮助下,她写了一部关于伏都教的作品:《神圣的骑马人: 海地的活神仙》(Divine Horsemen: The Living Gods of Haiti),这部作品一直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权威之作。黛伦之死黛伦的最后一部电影《夜之眼》(The Very Eye of Night)于1955年在海地的Port-au-Prince首映。她与制片人的经济纠纷使这部电影直到1959年才在纽约露面。1960年,黛伦嫁给了Teijo Ito,一个比她小18岁的日裔音乐人。Teijo是黛伦一位舞者朋友的儿子,曾于50年代中期陪伴她到海地。他为《午后的迷惘》和《夜之眼》写了配乐。1961年10月13日,年仅44岁的黛伦死于脑溢血。关于她突发脑溢血的原因众说纷纭,一些流言认为是伏都教的诅咒所致;也有人说与她长期使用的安非他明有关,另外,黛伦可能遗传了她父亲的高血压;她为Teijo的继承权而在法庭进行的激烈争辩也被认为是原因之一。但她的朋友们普遍认为是焦虑和营养不良导致了这个悲剧,一位友人回忆到,她与Teijo穷过一阵,甚至饿肚子;但玛雅很爱她的猫,当他们有点钱就给小猫买食物,自己继续饿着。Teijo将玛雅的骨灰撒在日本富士山畔。

玛雅·黛伦的传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