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的由来以及使用方法,一系列的详细规定……

2024-05-06 15:42

1. 粮票的由来以及使用方法,一系列的详细规定……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粮票最早在晋冀鲁豫边区,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逐步建立粮食等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下达《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9月5日,粮食部以命令形式发布暂行办法。同年,地方政府开始实行这项制度。此后,长期实行粮油凭票证供应制度。居民除在国有粮店凭供应本购买基本口粮外,在商店或饭店购买食品、商品时,必须同时支付票证和货币。
簿册和票证的发行,及粮食关系与户籍制度紧密挂钩。城镇居民以户为单位,依照粮食户口领取居民粮食供应本,有称购粮本、粮本或粮油本,以月份为期限在国有粮店购买粮食、食用油。粮票获取的主要途经,由城镇居民凭居民粮食供应本到指定国有粮店兑换。另对体力劳动者有所补贴。
改革开放后,商品供应逐渐充分,1985年,政府放开粮食价格管控。商品敞开供应后,进入1990年代,凭票供应制度已名存实亡。1992年11月,粮票被废除。

扩展资料:
粮票自身是没有价值的票证,但凭粮票可买到国家牌价粮食,实际上粮票成了一种有价证券。粮票的面值等于国家牌价粮价与市场价之差。1993年后中国已取消使用粮票,粮票很快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国集“粮”爱好者也在不断扩大。
近两年在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欧美一些国家高价购买竞相收藏中国粮票中的珍品。随着时间推移,集粮热的升温,粮票收藏品市场也必将上扬。只要掌握好收藏粮票的基本原则,投资收藏粮票前景十分可观。粮票曾作为中国的第二“货币”,在中国历时40年,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票

粮票的由来以及使用方法,一系列的详细规定……

2. 20世纪50~80年代粮票的用途

粮票作为一种无价证券,曾经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起过特殊作用,据说当时中央和地方发行的各种粮票,加起来超过了五千种,种类之多令人惊叹。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粮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的投资热情日渐高涨,曾经令人们所熟知的粮票,在冷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产生了新用途。成为一种新兴的收藏佳品。
在当时粮票除了兑换食品以外基本和现在的人民币一样可以购买其他的日常用品

3. 粮票的价值

和其他收藏品一样,粮票的价值也是要看品相和存世量的,不过粮票这种有价证券,流通广,存世量大,当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不少,这是它跟邮票最大的不一样。我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粮票,种类繁多。只要它存世量大,价格就不会很高,特别是全国通用粮票,不是很值钱,现在市场上品相好的也就几元钱,其实粮票中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是一些军用粮票和早期发行的地方粮票,很少见,价格较高,一般的都是上百元。 
在各地的粮票当中,海南粮票是最难找的,存世量也最少。海南最早的粮票为1954年发行的“海南行政公署粮票”。这种粮票连海南省粮食局都没有存档,太稀少。 而军用粮票也是比较稀少的品种,而且种类多,从1951年的“军用支粮证”到2000年,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和国家粮食局先后9次印刷、发行过不同版面的军用粮票,而且不光是粮票,还有面粉、大米、粗粮、马料等等,极具收藏价值,现在军用粮票上品大概都在5000元以上。 
不过说实话,一般的粮票价格都不是很高,特别是全国粮票,你说的1980 1975 1970河北省粮票,价钱也不是很高。前年我在武汉花了50元左右就买了上百枚各省的粮票,主要原因还是前面说的,存世量太大,大部分粮票价格不是很高。

粮票的价值

4. 你知道粮票背后的故事

“看着这些粮票,我就回忆起了那个吃什么,用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一张张彩色粮票,在71岁的王维平眼里显得无比珍贵。他历经20年,收藏了300多个品种的粮票,多达2000多张。昨日,记者来到金陵小区他的家中,见到了这些“宝贝”,采访中记者听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不吃饭省下粮票作纪念

  王维平的家仿佛是一个粮票微型博物馆。他颇为得意地拿出两大本收藏夹,里面夹满了花花绿绿的粮票,时间跨度达38年,地区则包括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20多个省份。“最大面额为一百公斤,最小面额是半市两,最早的是1955年,最晚的是1992年。”

  王维平最珍爱的是那张“半市两”粮票,上面写着“1972年上海市粮票”,印有淡紫色的女纺织工图案,看起来崭新如初,因为这是他所有收藏中面额最小的,更因为这是他饿肚子换来的。1972年他去上海出差,换了当地粮票去上海柴油机厂食堂吃饭,找零得了这张粮票。临走时,同事用半市两粮票买了馒头带在路上吃,他却宁愿饿肚子也要留下此粮票作纪念,“当时看同事吃馒头我也很饿啊,没办法,太喜欢了,不吃饭也要留着。”王维平笑着回忆道。

  当年粮票是由各地粮食局统一发放的,往往印着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图案,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尤其是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粮票十分精美。比如许多内蒙古粮票上印着牛群,或是一群猪在猪圈里吃食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新疆粮票的图案就更加华丽了,青年男女的篝火晚会、丰收季节姑娘们一起摘葡萄、小伙子策马奔腾……文革时期,粮票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佳木斯市粮票上印着毛主席语录:“必须把粮食抓紧。”

  跟手机充值卡一样,不少粮票都设有效期的,比如“1991年攀枝花市粮票大米1千克”上注明“两月有效过期作废”,1963年广州市粮票还分单月用、双月用、季度用,“不过从来不会过期的,因为根本不够吃啊!”王维平告诉记者。

  当年出差要换全国粮票

  上世纪70年代,粮票是市民家中最重要的东西。王维平回忆,每个月,粮票都会按时、定额发放到每个居委会的居民小组手上,再由居民小组分配给每个家庭。“国家对粮票的管制很严格,并不是拿着粮票就可以买米了。”当时买米,家庭主妇要带上钱、粮票和粮食证,前往定点粮店进行购买,每人每月大概能分到30—36斤粮食。

  “当时早稻米比晚稻米俏得多,知道为什么吗?”王维平一边翻阅着一张张发黄的粮票,一边给记者卖了个关子。他说,因为同样重量的早稻米比晚稻米煮出的饭要多些,能让人吃得更饱,人口多的家庭,几乎每月都排队买早稻米。“从1982年开始,口感较好的晚稻米越来越吃香。”因为农村推行承包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后,粮食产量大增,大家再不必为饿肚子担心了,当然喜欢口感好的晚稻米。

  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有当时一些农村人到城里来走亲戚,往往会自己带上米,因为住宿可以解决,但多吃饭就没办法了。出差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全国粮票,到达后再换当地粮票,不然饭都没得吃。

  希望进校园办粮票展览

  1993年,颇具“中国特色”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粮票已成为人们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记忆,也成了收藏品中的新宠。谈起收藏初衷,王维平告诉记者,开始只是觉得粮票很好看,越集越多,从1987年开始收藏,老伴笑他是“小孩玩画片”,他却坚持了20年,现在老伴也支持他,经常帮他托朋友要粮票。收藏粮票要砸多少银子?他的粮票来源一部分是自己家中保留的,更多的是跟全国各地的粮票收藏爱好者交换来的,至今没有花钱买过。

  他说,粮票能折射出时代和历史的变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经济价值。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校园里举办粮票展,唤起青少年节约的优良品德以及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虽然,这些粮票现在已经失去了兑换粮食的功能,但王维平希望通过本报以票会友,一起分享粮票背后的故事,如果你家中有闲置的粮票,可以赠给王维平。 本报记者 徐兢

  链接>>>

  成套粮票升值空间大

  业内人士指出,收藏粮票要符合“老、少、好”的三字要诀,目前粮票的市场价从5元到300元一枚不等,若能收集成套的话就相当有价值。决定其珍贵程度的有年份、品相、稀缺度、票面主题等要素。专家预测,粮票升值空间还很大,但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提升。例如辽宁省1955年发行的第一套粮票2004年市价超过1500元,现在已经到了3000元左右。但是粮票收藏家们表示,因为该项收藏更多的是历史纪念价值,很多人怀着对过去经历的纪念才收藏粮票的,所以目前靠粮票还不能实现快速增值。

5. 粮票是什么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票证时代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中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中国取消粮票后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中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3 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1960 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到1961 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 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票证发放虽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了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于购买工业品,国家还发放了工业券。到商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工业券。大件、贵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

与票证时代相配合的,还有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农村人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这些票证,因此农民离开了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

不仅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移,同样由于粮食关系的束缚而相当麻烦。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中华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

经济发展的转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 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

1984 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在 24 年后的今天看来,取消票证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当时,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不仅仅是趟了政策的雷区,而且牵动城市最敏感的神经,造成了深圳市民的恐慌。

那个年代,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按户籍人口定量供应。深圳经济特区初期也是实行这种制度,当时群众买米要凭户口本或粮票,定量很低。特区成立几个月后,人口由办特区前的两万余人一下膨胀到几十万人,大量的建筑工人和其他人员进来了,粮食定量不够,有的人还没有粮票,只好到自由市场购入高价粮。因为粮票,当时不少人被逼回内地。

1984 年11 月,深圳市召开会议,研究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问题。会议认为,全国农村进行改革后,粮食已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粮食供应已经没有那么紧张,又由于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试,因此深圳可以大胆地实行改革。办法是让国营粮食部门多储备一些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如果发现周围地区大量抢购,再提高粮价和研究其他对策。

新政策还没实施,消息传开后,过惯了“票日子”的深圳人大为恐慌,纷纷到粮站排队购买粮油。几十年来凭票买粮的习惯一旦被打破,会不会出现没有粮食可以买,大家又要饿肚皮的情况?

事实证明,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食凭证供应制度后,并没有发生什么风波。用一位市民的话说,“没想到取消粮票后不但不会买不到粮食,而且买东西还特别方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挑选不同的质量!”

就在深圳市取消粮票的第二年,即1985 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 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因此,这时基本家家户户粮票都有所盈余。

1991 年5 月,广东、海南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1992 年4 月1 日,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改革。1992 年10 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

粮价放开后,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显著增长。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粮票是什么

6. 彩视里的粮票干嘛用的?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粮票鉴赏关键:设计好差;发行量大小;有无水印(无水印粮票占了中国粮票品种的98%);制作工艺简单,如同电脑打印机出来的;地市级粮票多如牛毛,且发行程序不规范,不能碰;南方人不喜欢面食,故面票,粉票,等不欢迎,收藏基础范围受限。

扩展资料
粮票产生背景:1953年那时候粮食问题成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因建国不久后,粮食主要由国家掌握,已征粮为主,市场收购为辅,到了1953年农产品需求迅速增长而农产品紧俏供应不足,曾一度引发粮食危机,这不利于国家和人民,只利于富农与投机商人。严重威胁新生政权的稳定和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在195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公布了《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粮食流通体制从此进入长达31年的统购统销时期,粮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粮票的出现,“统购统销”制度的出台在那个年代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粮食需求急剧扩大,而供给相对不足的时期。通过统购统销,由国家直接控制农产品资源,大大提高了国家的行动能力,并促进了新生国家政权的稳固。粮票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全国粮票、军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划拨粮票四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票

7. 粮票还有用吗?

乡下老家,农民周得劲竟找到许多古董,看看是啥(二)

粮票还有用吗?

8. 当初为什么要发放粮票又为什么要收回?

1、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2、“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
3、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
4、现在是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肯定就不需要了,时代变了,粮食供应已经不是问题,你吃多少会有多少,不需要进行控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