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2024-05-02 18:09

1.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凯恩斯从事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经济理论能为现实经济服务。

  凯恩斯之所以有如此创造性思维,是与他所处的背景及个性有关。凯恩斯的父亲是剑桥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其母亲也是早期剑桥毕业生,曾任剑桥市长,因此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并接识一些有文学艺术才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后进入剑桥大学专攻数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剑桥皇家学院任经济学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召进财政部工作,曾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并因对德国赔款问题的意见未被接受而忿然辞职回到剑桥。以后担任权威刊物《经济学杂志》主编,先后出版过几本名著,从事证券投资获利数十万英镑,兼任不少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开办过艺术剧院,担任过皇家学院总务长。1930年代,他已是国际知名人物,二战期间担任了英国财政部顾问,战后又积极参与筹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开发银行的工作,后因操劳过度,于1946年60岁时心脏病突发而逝世。

  从凯恩斯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一方面是才华横溢的思想家,思想敏锐且具辩才,精力充沛而绝对自信,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崇拜个人,更不崇拜传统教条;另一方面他又善于吸纳新知识,喜欢反省自己,一旦发现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能很快放弃旧观点而提出新观点,故有人说他是“多变的凯恩斯”。在《通论》发表以前,他的这种性格的最重要体现是1919年出版的《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使当年33岁的凯恩斯一跃成为知名人物。巴黎和会期间,很多人都想使战败的德国支付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以惩罚德国而治愈自己的战争创伤。凯恩斯从货币经济理论角度坚决反对迫使德国支付过多的赔款,认为赔款国大量支付赔款必然使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价值相对降低,从而有利于赔款国的出口,其结果反而使赔款国所支付的赔款从进出口贸易中得到补偿,最后不仅是那些获得赔款的国家实际上代替德国支付了赔款,而且还不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并有可能引发又一次战争。可惜他的这种主张在当时条件下是很难被人接受的。

  之后,凯恩斯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和论文,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部,即《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和《通论》,前两部名著可以看成是为《通论》作的铺垫。从所有这些学术成果中可以看出,凯恩斯从事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经济理论能为现实经济服务。他的广泛阅历、反叛精神、正视现实的作风、不断反省自己的勇气都为他的巨著诞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论》出版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各大学的青年学者等不及当地书店的发行,就急于联名写信到英国函购。尽管《通论》的篇幅还不及《国富论》的一半,而且还存在着体系不够严密、理论概念前后不一致,是公认的历来经济学名著中条理最不清的著述之一,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力。它的问世,不仅使现代宏观经济学得以形成,更重要的是使西方经济学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追随者无数,并以标榜为凯恩斯主义者为荣。凯恩斯去世后,众多经济学家总结并发展了凯恩斯理论,形成了炫耀一时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

  20世纪50至6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了战后高速增长期。政府对经济的介入及调控使经济保持了比较平衡的增长。这些实践都证明了凯恩斯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使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同时,经济学家们也开始围绕凯恩斯理论存在的缺陷,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修正与改进,形成了一大批对经济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学术成果。在众多经济学家的修正与补充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变得更为完善和成熟,并在60年代达到顶峰。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 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3、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4、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5、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後,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扩展资料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
(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凯恩斯主义

3.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4.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精髓?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学的贡献是极大的。
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实践者。虽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他仍然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果然名利双收。

在伦敦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已经醒了,但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经纪人通话,为他自己、一所大学、一个辛迪加的巨大投机业务作决定。
这人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男爵,他不但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阵地(他的两本主要著作给他带来了巨大且历久不衰的声誉),还担任过大学司库和剑桥大学学监、政府官员和顾问等。凯恩斯男爵还是一位富有的投资者。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几代人,在目前的经济政策制定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未来若干年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学者们总是这样介绍凯恩斯:他从小聪明,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与俄国的漂亮芭蕾舞演员结了婚,担任过国王和总统的顾问。在业余时间,他为自己、为剑桥大学进行货币和商品投机,并取得很大成功。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中很多纯粹是编造出来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他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伊顿公学毕业,就取得了国王学院数学和经典著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
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不久,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值。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出现金融危机,作为货币问题专家,凯恩斯去财政部任职。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说服首相劳合·乔治保持黄金储备。到战争结束时,凯恩斯已在财政部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并被派到国外处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当和平会议在巴黎举行时,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了和谈。
和谈结束后,凯恩斯从财政部辞职,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些当时著名人物的事情,包括劳合·乔治等人物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分析。
华特·利普曼把凯恩斯的著作编成一个系列,凯恩斯承担出版费,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著作在爱丁堡印刷,用船把它运到伦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经济后果》被海水冲到丹麦海滩。按丹麦法律,书在当地公开拍卖。这本书最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大约售出了14万册。
凯恩斯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在撰书的同时,凯恩斯也从事货币买卖。根据他在财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他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并按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仓位。不久他赚了大笔利润,并就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
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卖空马克。此前马克一直下跌,但现在开始反弹。4、5月间,凯恩斯自己损失了13125英镑,他任顾问的辛迪加也损失了8498英镑。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于是他从一个敬慕者那里借来了5000英镑,又用他的预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镑,才得以付清。他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了。
1921年,通过写作,凯恩斯的经济状况好转,又开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机,交易
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凯恩斯投资57797英镑,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镑,在证券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此间,凯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资复利收益率为17%,利润虽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业绩。
凯恩斯的官方传记作者说,凯恩斯在1937年放弃了投机,原因是他身体欠佳。实际上,那时他的病已经好了,而且身体不错,以致可以在接下来的9年里继续影响经济学和政治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版的传记指出,凯恩斯在1937年美国股市上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
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谈到了他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选美理论”共有100幅候选美女照片,由公众从中选出4人。然而,人们并不投票给他认为是最美的人,而是选择他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最美的人。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5. 凯恩斯经济理论是什么??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通论》以前实践中常用的说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就会回升。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产业。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其它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或者通过增加税率,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凯恩斯经济理论是什么??

6. 什么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学的贡献是极大的。
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实践者。虽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他仍然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果然名利双收。

在伦敦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已经醒了,但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经纪人通话,为他自己、一所大学、一个辛迪加的巨大投机业务作决定。
这人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男爵,他不但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阵地(他的两本主要著作给他带来了巨大且历久不衰的声誉),还担任过大学司库和剑桥大学学监、政府官员和顾问等。凯恩斯男爵还是一位富有的投资者。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几代人,在目前的经济政策制定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未来若干年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学者们总是这样介绍凯恩斯:他从小聪明,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与俄国的漂亮芭蕾舞演员结了婚,担任过国王和总统的顾问。在业余时间,他为自己、为剑桥大学进行货币和商品投机,并取得很大成功。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中很多纯粹是编造出来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他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伊顿公学毕业,就取得了国王学院数学和经典著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
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不久,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值。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出现金融危机,作为货币问题专家,凯恩斯去财政部任职。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说服首相劳合·乔治保持黄金储备。到战争结束时,凯恩斯已在财政部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并被派到国外处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当和平会议在巴黎举行时,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了和谈。
和谈结束后,凯恩斯从财政部辞职,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些当时著名人物的事情,包括劳合·乔治等人物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分析。
华特·利普曼把凯恩斯的著作编成一个系列,凯恩斯承担出版费,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著作在爱丁堡印刷,用船把它运到伦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经济后果》被海水冲到丹麦海滩。按丹麦法律,书在当地公开拍卖。这本书最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大约售出了14万册。
凯恩斯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在撰书的同时,凯恩斯也从事货币买卖。根据他在财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他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并按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仓位。不久他赚了大笔利润,并就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
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卖空马克。此前马克一直下跌,但现在开始反弹。4、5月间,凯恩斯自己损失了13125英镑,他任顾问的辛迪加也损失了8498英镑。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于是他从一个敬慕者那里借来了5000英镑,又用他的预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镑,才得以付清。他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了。
1921年,通过写作,凯恩斯的经济状况好转,又开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机,交易
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凯恩斯投资57797英镑,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镑,在证券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此间,凯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资复利收益率为17%,利润虽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业绩。
凯恩斯的官方传记作者说,凯恩斯在1937年放弃了投机,原因是他身体欠佳。实际上,那时他的病已经好了,而且身体不错,以致可以在接下来的9年里继续影响经济学和政治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版的传记指出,凯恩斯在1937年美国股市上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
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谈到了他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选美理论”共有100幅候选美女照片,由公众从中选出4人。然而,人们并不投票给他认为是最美的人,而是选择他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最美的人。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7. 为什么说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产生是经济学思想的革命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金融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货币金融理论基础上。 


��1.货币的本质 

��在货币本质观上,凯恩斯是一个典型的名目主义者。他认为,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所谓“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计算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或称号,不具有实质价值。本身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符号或票券,是国家凭借权力创造的,并有权随时变更。 

��2、货币的职能 

��凯恩斯强调的货币职能有两个:一是作为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作为财富的积累,充当贮藏手段。这里的贮藏财富职能与马克思所说的“贮藏手段”职能是不同的。 

��3.货币的特征 

��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 

��所谓货币的生产弹性,凯恩斯是指生产货币人数的变化率除以购买货币人数的变化率。凯恩斯认为,在不兑现纸币流通或者实行管理通货的国家,纸币的生产或发行都由国家严密控制,对于私人企业来说,绝对没有生产纸币权力,货币的生产弹性只能等于零。 

��(2)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于零,或几乎等于零。 

��所谓货币的替换弹性,凯恩斯是指当货币的交换价值上涨时,人们抛弃货币而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货币的比率。凯恩斯认为,货币的这种替换弹性等于零。这是由于货币本身并无效用,它的效用来自于交换价值。作为一般购买力的代表,它可以换回任何其他商品,但其他商品中却没有一种商品具备这种效用。因此,人们不愿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货币,货币的交换价值越高,人们越不愿用其他商品来替换货币,从而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 

��(3)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的特征 

��凯恩斯认为,货币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周转灵活性。这是由于货币较其他商品有更大的流动性,周转便利,既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又可以储藏起来,以防日后的不测之需,还可以灵活运用于各种资产的投机;同时,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货币工资又常常是相当稳定的,所以人们对货币未来价值的估计也是乐观的。货币由于其材料的属性(如体积小、自然损耗少等),使货币具有保藏费用很低,甚至微不足道的特征,货币的这一特征与周转灵活性结合在一起,意义非常重大。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凯恩斯的这一观点与供给弹性几乎等于零密切相关。货币的生产(货币供应的来源)对私人企业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货币供应的控制权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牢牢掌握在手,中央银行根据政府的决策和金融政策,考虑到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可以人为地进行调控;增减货币供应量。五、货币供应量渠道 

��凯恩斯认为,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办法。金融当局能够通过公开市场上各种债务票据的买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金融当局买进各种证券的同时就把货币投放出去,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反之,若金融当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就卖出各种证券使货币回笼。凯恩斯认为,金融当局应该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对各种期限的证券都进行买卖,以取得迅速的、良好的效果。同时,买卖证券的利率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根据证券的种类、期限等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利率。 
六、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说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就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按他的说法是:人们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所谓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它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偏好理论。 

��那么人们为什么偏好流动性,为什么愿意持有货币呢?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出自于以下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他把交易动机又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二种。所得动机主要是指个人而言,业务动机主要是指企业而言。基于所得动机与业务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凯恩斯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2)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动机而在手中保存的货币,其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确定。但是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因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具有周转灵活性,持有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金融投机。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之为货币的投机需求。由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加上出于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构成了货币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出自于不同的动机,它们有其不同的特征: 

��(1)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特征 

��第一,相对稳定,可以预计; 
��第二,货币主要充当交换媒介; 
��第三,对利率不太敏感; 
��第四,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2)货币投机需求的特征 

��第一,货币需求难以预测; 
��第二,货币主要充当贮藏财富的手段; 
��第三,对利率极为敏感; 
��第四,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 

八、 

��货币总需求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货币投机需求三部分构成,由于它们出自于不同的动机,因而分别受不同因素的制约,单项因素的波动通过影响其中一部分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引起货币总需求的变动,进而对经济体系发生影响。��凯恩斯认为,对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来说,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的收入水平这两个客观因素现实变化的影响,而其它因素,特别是心理的、预期的因素影响甚微。而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主要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机制是通过利率的变化,引起人们对未来利率预测的改变,可见其中心理的、预期的作用影响很大。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常常是剧烈的,变幻莫测的,甚至会走向极端。在极端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 

九、 

��1、关于利息的概念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资产,手持货币能给人们提供周转灵活的方便,满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的需要。因此,人们普遍具有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如果要求人们放弃这种灵活的偏好,就应该给予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以货币形态表示就是利息。“所谓利息,乃是在一特定时期之内放弃周转灵活性之报酬。盖利率只是一个比例,其分母为一特定量货币,其分子为在一特定时期中,放弃对此货币之控制权,换取债券票,能够得的报酬”。简言之,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的周转灵活性而能够得到的报酬。��2、利息的形成 

��凯恩斯认为,利息的形成于人们取得货币收入后所作的两种选择之中: 

��第一是时间偏好的选择。当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首先要决定多少用于目前消费,多少用于将来消费(即储蓄)。这种时间偏好选择的结果,形成现实的消费量和储蓄量。而时间偏好的选择,主要受消费倾向的制约。若货币收入不变,决定消费多少的是一些主观的动机。由于这些动机的存在,人们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当收入总量增加时,消费开支也随之增加,但增加程度要略为小些。这就是说,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凯恩斯认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心理规律,因为这一心理规律作用的结果是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并经过乘数的作用,使消费需求不足数倍扩大。 

��第二是流动偏好的选择。人们在作了时间偏好的选择后,决定了收入中用多少作为储蓄,紧接着必须做另一选择,即他到底以何种方式持有他准备用于储蓄而暂不消费的那部分货币收入。凯恩斯把资产的储蓄形式抽象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货币,一种是债券。凯恩斯认为,尽管持有货币会丧失利息收入,但人们常常宁愿牺牲利息收入而采用货币形式进行储蓄,目的就在于保持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偏好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倾向,原因在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在第二节中曾经谈到,正是由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未来变化感到疑虑和存在不安全感,又缺乏科学根据去作可靠的预测,因而都倾向于持有货币这种价值比较稳定的资产,以此来平息人们对未来的不安和忧虑。并且当人们在货币的流动性和债券的收益之间进行选择时,由于对未来利率的变化无法确定,造成对债券价格的预测也是不确定的。为了避免蒙受损失,人们也大都愿意以货币形式进行储蓄。这样做至少可以保存自己资产的原价值,还可以伺机使其增殖,这就是货币投机需求的前提。

为什么说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产生是经济学思想的革命

8. 什么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