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是谁?

2024-05-05 01:04

1. 罗贯中是谁?

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籍贯又有钱塘、庐陵、东原诸说。约生于1330年(元文宗至顺元年)。
罗贯中一生经历了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半个多世纪的战乱年代。他出生后,正遇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据说曾“有志图王”,做过张士诚幕客。所作的历史小说颇丰,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十七史”演义,所作的杂剧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
反元起义,在中国南方各省尤其如火如荼。罗贯中离开家乡太原,辗转来到江南地区,卷进了斗争的激流。
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江苏泰州人张士诚,聚众造反,声势浩大,不久则雄踞一方,称王称霸。
张士诚的先锋将卞元亨把自己的表兄弟施耐庵招入张士诚部队当了军士,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因此,罗贯中随师投军。
罗贯中在张士诚军中做事,为反元斗争起过不小的作用。
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张士诚在各路起义军争雄兼并中失败,罗贯中随他的老师施耐庵离开军队。
第二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下诏书要施耐庵去当官。施耐庵拒绝了,罗贯中也随师隐居著书。
罗贯中写了很多作品,大多描述王朝的兴衰。
罗贯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三国演义》。这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反映了从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至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历史。
它所描绘的这段历史,反映了公元3世纪前后黄巾起义与被镇压的历史,反映了魏、蜀、吴三国斗争和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揭露了东汉末年豪强、军阀争权夺利带给人民的灾难。写董卓引军出城杀人,“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书中写汉帝由洛阳迁长安,临行“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等各种令人发指的行径。
《三国演义》中写“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豪强则“盖宫室”,“金玉、彩帛、珍珠堆积……”。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农民与豪强的矛盾,各路军阀集团之间的矛盾。
罗贯中妙笔描写军阀豪强极端自私的品质。写曹操干丧天害理的事,遵循的格言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其中的诸葛亮,在诸多方面成了人们的理想楷模。
诸葛亮办事认真,忠于职守。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以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谏书,治朝纲更不用说,他谦恭达理,严于律己。失街亭打了败仗,他“斩马谡”执行军纪,还上书皇帝检讨自己用人不当的错误,并请求处分。
诸葛亮才智出众,善于调查研究,分析形势准确。今天人们研究问题还叫做“开诸葛亮会”。谚语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艰苦朴素,身为一国丞相,功劳盖世,死后除桑树800株、田地50顷外,别无余财。
罗贯中又描写了张飞无所畏惧的英勇精神。他阻挡曹兵追击,在当阳桥上大喝三声,吓得曹兵“个个愁”。
张飞还是个坚持原则的人。他的结拜哥哥关云长从曹营归来,曹将蔡阳在后追赶。张飞为考验关云长是否叛变,擂鼓命关云长斩了蔡阳。《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上,趋向于崇拜英雄,乐于将伟人神化。其中作者最钟情于诸葛亮和关羽,对刘备则过分渲染他的名士风度,对关羽又有“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等故事情节描写。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记叙了不少战例,在战略战术上给后人以启发。蜀、吴联盟抗魏破曹的赤壁大战,火攻战术,一举破曹。
书中还写了以弱胜强的官渡之战,曹操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打败了袁绍。
《三国演义》还描述了在战略战术上死守书本教条,遭受失败的战例。如马谡刚愎自用,主观主义,机械地搬用“兵家言”失了街亭。
它在政治上、军事上用具体人物活动描写了大量的智斗场面。如“苦肉计”、“蒋干盗书”等等,十分有趣。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竟成为后代兵家的用兵参考。明末李自成、清代洪秀全都用《三国演义》为参考指挥打仗。
《三国演义》面世后,许多文人效法罗贯中,把中国历史每个朝代都写成了“演义”。远从史前写出《开辟演义》,近到《民国史演义》。
 “演义”类书在普及历史知识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悠久,文史丰硕,大量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看不懂正史,“演义”解决了问题。
唐传奇发展到宋朝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正是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和流传的。它是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它以写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为依托,展示历史英雄魅力。罗贯中对民间话本《三国志平话》等作品进行改正,找出错误、疏漏、粗糙,而加以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各个文艺领域里都有很大的影响。它被改编成评书、曲艺、戏剧,久演不衰。舞台上的传统历史剧三国戏最多。
《三国演义》故事,有绘画,有雕塑,有各种工艺品。甚至如关云长成了一些人膜拜的偶像,供而敬之。
罗贯中大约逝世于1400年,距今已600多年。他成了历史学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罗贯中是谁?

2. 罗贯中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祁县、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

3. 罗贯中是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西太原(清徐县)人(另有山西祁县、清源人、山东东原人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西太原、清徐、祁县、山东东平、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祖籍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和他的作品(13张)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等。

罗贯中是谁

4. 罗贯中是谁

罗贯中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西太原(清徐县)人(另有山西祁县、清源人、山东东原人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西太原、清徐、祁县、山东东平、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

5. 罗贯中是谁?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扩展资料

罗贯中的一生都处在乱世之中,他对中国周期性的大浩劫给民众带来的痛楚、对生产力和文明的巨大破坏有清晰的认识和切身的体察。他总结出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对中国历史上治乱循环的精确概括。

蒙古人灭宋并建立起疆域十分辽阔的大帝国,但元帝国未能解决外来政权华夏化的瓶颈,安稳的日子不长,很快就陷入了大动乱。

元末农民大起义即史称的“红巾起义”爆发于至正十一年,而在此之前,为大起义做思想、组织上准备的明教、弥勒教、白莲教早就在民间流行多年,至元四年(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5000余人,“背心皆书佛字”。

到了至正初,小规模的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300余起。

罗贯中就是在这种大动乱的环境中长大,当1351年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在颍州举起义旗后,徐州的芝麻李、彭大、濠州的郭子兴等接连起事;长江流域的彭莹玉、徐寿辉等人也借用红巾军的名号起事。

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隋末“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的景象。红巾起义几乎是汉末黄巾起义、隋末瓦岗寨起义的重复或翻版。

此时正值弱冠之年的罗贯中怎么可能置身度外?他一定在观察时局,在寻找机会。他的故乡山东东平及以南的运河两岸地区,正是起义军和官军交战的重点区域。这或许是罗贯中长期滞留在江南的重要原因。

兵燹所过,往往玉石俱焚,在战争中命运最惨的总是普通的老百姓。据葛剑雄主编的六卷本《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末年的大乱全国人口从6000万降到3500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引起的动乱全国人口再从6000万降到2300万;隋唐之际的大乱,总人口由6000万降到2500万;宋元之际的大乱,宋、金、西夏等组成的中国地区总人口1.45亿降到7500万。

而罗贯中亲身经历的元明之际的大乱,全国人口从9000万降到7160万。曹操诗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一再出现。

罗贯中是谁?

6. 罗贯中是什么人?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1]
中文名
罗本
别名
罗贯中,湖海散人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西太原府
出生日期
约1330(庚午年)
人物关系
张士诚
领导
精品荐读
罗贯中:替古代人创造多少光辉事迹?
作者:米南德
快速
导航
主要作品文学特点人物评价后世纪念相关争议
生平经历
寓居江南
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罗贯中父为丝绸商人。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2]
共3张
罗贯中
有志图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起事称霸的张士诚是灭元功臣。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2]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3]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2]
发愤著书
1.9万次播放02:31
纪录片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竟只是个浪迹江湖的下九流?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4][2]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2][4]
主要作品
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施耐庵合著的《水浒全传》、《三国演义》[3]等[3]。
文学特点
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且已经分卷分目,目录文字也很讲究。今见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他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罗贯中

7. 罗贯中是谁?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罗贯中父为丝绸商人,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他是一位“有志图王”的人后来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后因张士诚无争霸天下能力,就隐退回家。
晚年的罗贯中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扩展资料:
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
罗贯中就是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故事的基础上,综合了《三国志》里面记载的正史资料,用文白相杂的语言,创作出来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将近100年间发生的故事。
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贯中

罗贯中是谁?

8. 请问罗贯中是谁?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1]
中文名
罗本
别名
罗贯中,湖海散人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西太原府
出生日期
约1330(庚午年)
人物关系
张士诚
领导
精品荐读
罗贯中:替古代人创造多少光辉事迹?
作者:米南德
快速
导航
主要作品文学特点人物评价后世纪念相关争议
生平经历
寓居江南
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罗贯中父为丝绸商人。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2]
共3张
罗贯中
有志图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起事称霸的张士诚是灭元功臣。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2]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3]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2]
发愤著书
1.9万次播放02:31
纪录片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竟只是个浪迹江湖的下九流?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4][2]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2][4]
主要作品
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施耐庵合著的《水浒全传》、《三国演义》[3]等[3]。
文学特点
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且已经分卷分目,目录文字也很讲究。今见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他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罗贯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