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林学院的科研概况

2024-05-23 13:49

1.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科研概况

该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已故周政贤教授(《中国森林》副主编)创始,丁贵杰教授、温佐吾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对南方山地立地类型和马尾松、杉木人工林培育以及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以朱守谦教授、喻理飞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对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经数十年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南方山地人工林、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研究对象,形成了南方山地人工林系统培育、喀斯特森林生态、恢复生态、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主要研究方向。自“六五”以来,林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3项,省部级科技攻关和重大项目35项,主持自然保护区大型多学科科学考察10项,主持省林业厅重大项目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4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林业行业科技最高奖)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青年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贵州省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建院以来,承担纵向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973课题 、攻关及科技支撑课题7项,国家林业局课题5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攻关课题3项,省长基金课题6项,省优秀人才基金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课题1项,中国林学会课题1项,世界自然基金会及福特基金会课题7项。研究经费1500余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青年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优秀青年学子奖1项;贵州省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科研概况

2.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科研成果

自1958年林学系建系,经几代教师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国林业界具有一定地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理论研究(973)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2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课题、贵州省科技攻关和重大项目45项,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优秀人才基金和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项,贵州省科技成果推广项目3项;世界自然基金会及福特基金会课题7项。主持大型自然保护区多学科科学考察10项,省林业厅重大项目5项,共11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7项,四等奖10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林业行业科技最高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以及省、地州市政府和各行业奖项多个。成果涉及面较广,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南方山地人工林培育研究。针对南方山地马尾松、杉木、华山松、毛竹等主要用材树种和油茶、油桐、漆树、杜仲、五倍子等经济林树种,围绕良种选育、速生丰产、经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开展系统研究。特别是马尾松研究,组织了南方十个省(区)协同攻关,立足贵州高原,面向南方山地,应用基础和实用技术研究相结合,形成了马尾松通用材(专用材)林速生丰产适用技术体系,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马尾松速生丰产林》,出版了《中国马尾松》、《马尾松纸浆材林培育》等专著,其成果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森林立地分类研究方面,根据南方山地特点,提出了地质地貌的立地分类方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具有较大的影响。该领域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1项和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这些成果支撑使森林培育学科成为了贵州省重点学科,并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与重建理论与技术研究。针对喀斯特植被退化和石漠化问题,围绕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开展系统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先后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喀斯特森林的分布、类型、结构、功能、生产力、动态等生态学规律,特别对退化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和喀斯特森林经营作了系统的研究。出版了论文集《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3部。针对贵州省石漠化最严重的花江地区,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水农业、退化森林恢复与重建、石漠化综合防治、退耕还林还草、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综合治理研究,建成花江“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生态经济型治理”示范区,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以上研究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为“森林培育学”博士点和生态学硕士点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3)防护林体系建设研究。针对长江上游乌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围绕水源林、水保林建设的理论与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先后承但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对乌江流域的地域分异规律、防护林立地分类系统、评价方法及乌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规律、植被—土壤系统涵养水源功能、乌江流域防护林区划、林种分类、布局以及困难地段人工造林技术等,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研究,成果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4)自然保护区考察和生物多样性、物种保护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主持,并组织14-20个学科专家学者,对贵州省的茂兰、梵净山、习水、赤水、雷公山、宽阔水、佛顶山、朱家山、柏箐、大沙河、斗蓬山等10余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大型科学考察,出版了《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等10余部论文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和贵州省自然保护区规划的重要技术支撑。对贵州省自然保护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国内也享有盛誉。针对贵州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结合自然保护区考察,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背景以及珍稀濒危生物等开展研究,主编《贵州森林》专著,参加《中国森林》的编著(副主编),参加《贵州植物志》、《贵州动物志》编写,主编了《贵州植物志》第五卷;建立了贵州省最大的树木标本室。以上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5)社会林业研究。针对中国南方主要集体林区,尤其是贵州集体林区,开展社区林业调查研究,承担美国福特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资助项目,围绕森林资源冲突管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农村社区影响、村规民约与集体森林资源保护、集体林区公益林使用权、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对林业发展影响、影响造林质量的非技术因素评估等开展调研,出版的《冲突与冲突管理》、《冲突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新理念》等6部专著,对当前林权改革提供依据,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林学院的教师们踏遍贵州山山水水,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务,硕果累累。既促进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也加快了“产、学、研”相结合,为中国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培养了人才,加大了林学院在中国林业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结构合理。,其中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管专家4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贵州省教学名师1人,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贵州省直高校优秀党员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博士20人,40岁以下教师均有硕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博士学位。学院有优秀的学子。毕业的学子中有贵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正福,贵州省委委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正维,贵州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陈训,贵州省黔西南州副州长汤向前,贵州省林业厅总工程师聂朝俊,原贵州省林业厅厅长杨铁、副厅长王森等。截止2008年,该院有本科生7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余人,成人函授学生300余人,2009年迎来学院首届博士研究生。2004-2006年连续3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院有突出的科研成果,承担纵向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973课题 、攻关及科技支撑课题7项,国家林业局课题5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攻关课题3项,省长基金课题6项,省优秀人才基金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课题1项,中国林学会课题1项,世界自然基金会及福特基金会课题7项;研究经费1000余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中国林业行业最高奖)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青年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贵州省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贵州大学新锐奖1项。学院有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方法。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活动载体,把思想教育,专业实践、人文素质的教育、贫困生工作等相联系,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做了一系列工作:如以爱心工程为贫困生撑起一片蓝天;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尤其注重传承中华诗词,升华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突破了农林专业的束缚而得到综合发展,学院由此成为贵州省的诗教先进单位;把专业特点与学生思想教育相联系,树木挂牌活动、植树活动、花艺大赛和设计大赛开展得有声有色,使专业学习与思想教育实现共赢;社会实践与教学实习相联系,锤炼学生思想意志,增强学生专业学习与应用能力,朴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基础,使学生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朋友的欢迎,学院亦成为学校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院的领导班子、教师团结和谐,学院党委成为学校先进党委,工会成为学校先进工会。林学院以自己鲜明的特点,团结的精神,朴实的作风,为新贵大建设添加了靓丽的色彩。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师资力量

4.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学科建设

现有3个研究机构(造林生态研究所、喀斯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林业信息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森林培育);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森林培育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森林培育学、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经理、森林保护、园林植物),1个专业硕士点(农业推广林学领域);林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贵州省高等学校示范专业和贵州大学品牌专业)、园林(贵州大学特色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贵州大学特色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4个本科专业,5个专业方向。

5.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承担科研

1、贵州省委组织部高层人才科研特助项目   贵州玉米抗旱资源的研究 赵 致教授7.002、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黔科合人20050517 中国大叶蝉亚科分类及属间分子系统学研究 杨茂发教授18.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570217 刺触螨系统学及其体态分子系统进化的研究 金道超教授26.004、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   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病性机制的分子细胞学研究 蒋选利教授3.005、贵州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黔教科2005201 刺梨果实积累维生素C过程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 安华明教授2.006、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NZ字[2005]3001 贵州资源节约增效型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樊卫国教授150.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560020 西南地区害竹头喙亚目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陈祥盛教授21.008、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   贵州害竹叶蝉和飞虱种类详查 陈祥盛教授3.009、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黔科合人20050520 中国飞虱子科物种多样性研究 陈祥盛教授18.0010、贵州省委组织部高层人才科研特助项目   贵州斑蝥素资源的开发利用 陈祥盛教授5.0011、贵州省烟草专卖局项目   烟草遗传育种研究-烤烟新品种快速选育 刘仁祥副教授40.0012、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辣椒遗传图普构建及白粉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 张素勤教授6.0013、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豆科蔬菜害虫及其天敌综合调控研究 郅军锐教授6.0014、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刺梨大量积累维生素C(AsA)的生理与分子基础 安华明教授6.0015、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贵州辣椒品质和产地生态关系的研究 张恩让教授1.0016、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辣椒化感作用及其调控研究 耿广东副教授6.0017、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石斑鱼性别控制重要功能基因的筛选、克隆与应用 李尚伟副教授6.0018、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西南喀斯特地区野生葡萄资源调查、收集、保存与评价 潘学军副教授6.0019、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在贵州小麦抗逆优质高产育种中的应用 程剑平副教授6.0020、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二室叶蝉族和二叉叶蝉族系统学研究 戴仁怀副教授6.0021、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黔科合J字[2006]2047 豆科蔬菜—二斑叶螨—植绥螨互作机理研究 郅军锐教授3.6022、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黔教科2006201 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赵 致教授12.0023、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黔科合J字[2006]2052 辣椒抗白粉 病相关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张素勤教授3.5024、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黔科合J字[2006]2048 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合成及其诱集效果评价 杨茂发教授3.5025、贵州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 黔科合外G字{2006}4001019 绿色植物杀菌剂对烟草病毒防治试验研究 杨茂发教授3.002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课题 2006BAI09B04-06 玄参重要病虫生物学及无害化治理集成技术研究 杨茂发教授3.0027、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 2006FY120100 昆虫纲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 杨茂发教授17.0028、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 黔省专合字(2006)11号 喀斯特高海拔山区地方玉米特异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彭忠华教授5.0029、贵州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项目   贵州省山地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金道超教授65.0030、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 黔省专合字(2006)13号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实验室(农业有害生物治理重点实验室)建设 金道超教授15.0031、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黔教科2006202 主要柑橘砧木和品种的抗旱性及其实际利用评价 樊卫国教授6.0032、贵阳市科技局农业类项目 [2006]筑科农合同字底36-6号 构皮滩电站开阳花力、龙水段库区优质脐橙配套技术开发与示范 樊卫国教授8.0033、国家级重点星火培训项目 国科发计字[2006]377号 贵州喀斯特山区资源节约增效农业技术培训工程 樊卫国教授40.003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60657001 西南地区颖蜡蝉科昆虫的分类订正及比较形态学研究 陈祥盛教授6.0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660114 刺梨合成和大量积累维生素C的分子生理研究 安华明教授21.0036、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黔科合J字[2006]2038 刺梨合成和积累高含量维生素C的分子基础研究 安华明教授3.7037、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黔科合JY字[2006]3008 福泉市梨品种改良与示范 安华明教授35.0038、贵阳市科技局农业类项目 [2006]筑科农合同字底36-3号 贵紫4号特色优质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及产业化开发 任明见副教授8.0039、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黔科合J字[2006]2043 葡萄无核品种胚败育因子及其机理的研究 潘学军副教授3.4040、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 黔省专合字(2006)10号 西南喀斯特地区野生葡萄资源鉴选与新种质创建 潘学军副教授6.0041、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6)6006-26 贵州烤烟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 刘仁祥副教授160.0042、贵州省烟草专卖局项目 2006-03 烟草遗传育种研究-烤烟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刘仁祥副教授100.0043、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黔科合J字[2006]2046 辣椒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关系的研究 耿广东副教授3.4044、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 黔省专合字(2006)9号 中国铲头蝉亚科分类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戴仁怀副教授6.00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660093 野生二粒小麦抗条绣病新基因的鉴定与分子定位 程剑平副教授21.0046、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2006DAF33540 贵州喀斯特山地区石漠化治理与高效农业水管理技术研究 程剑平副教授70.0047、贵州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 黔科合外G字{2006}4001020 应用分子辅助育种手段提高贵州小麦品质 程剑平副教授6.0048、贵州省农业厅项目 黔农育专字[2006]006号 适宜西南山区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贵单8号试验示范与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柏光晓副教授10.0049、贵州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项目 黔科合农字[2006]5029 贵州地道中药材天冬的选育几快繁研究 曾桂萍讲师12.0050、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作物感受水分养分胁迫的信号与水肥效应 陆引罡教授6.0051、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日光紫外辐射对烟田主要虫害的生态效应研究 姚银安副教授6.0052、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水杨酸在水稻抗镉胁迫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何俊瑜副教授6.0053、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柑橘花柄和果柄离区脱落的生理机制研究 任艳芳副教授6.0054、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水稻- 油菜复种双免耕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冯跃华副教授6.0055、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剌梨单倍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陈 红副教授6.00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承担科研

6.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穆彪1953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原贵州农学院农学专业,曾在云南大学气象系进修。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分会理事,贵州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农林气象学、环境生态学、生态旅游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院长-喻理飞1963年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2001-2002年在日本佐贺大学进修。主要从事喀斯特森林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自然保护区学研究以及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教学工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林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森林生态分会委员,贵州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副书记-黄莉副书记、副院长:黄莉 1963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进修。贵州省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研究,从事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十届贵州省委员会委员,贵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副院长-杨远庆副院长:杨远庆 1957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原贵州农学院果树专业,曾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进修。贵州省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园林植物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7.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介绍

贵州大学林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贵州农学院林学系和1999年成立的园艺系园林专业,学院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以南方山地人工林培育、喀斯特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水土保持、园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园林景观设计为目标,为贵州林业的发展、植被恢复、环境保护和园林景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面向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贵州省生态立省战略的人才及科技需求,瞄准培养密切服务于西南生态环境建设和贵州省生态立省的林业生态建设所需的高层次林业专门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是贵州乃至全国生态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团队。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介绍

8.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硕士教育

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点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林业、园林、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技术推广、生产和管理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林业、园林、生态环境建设等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的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报考条件:具有学士学位并从事二年以上有关林业、园林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大学本科毕业并从事三年以上有关林业、园林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大专毕业并从事四年以上有关林业、园林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优秀人员。报考方式:参加攻读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时间、科目以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准。修学方式: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学位授予: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推广(林学领域)专业学位点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林业、园林、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技术推广、生产和管理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林业、园林、生态环境建设等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的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报考条件:具有学士学位并从事二年以上有关林业、园林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大学本科毕业并从事三年以上有关林业、园林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大专毕业并从事四年以上有关林业、园林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优秀人员。报考方式:参加攻读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时间、科目以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准。修学方式: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学位授予: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