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2024-05-19 09:24

1.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本书分为三篇,共十二章。第一篇为互联网金融概述,主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概况等进行阐述;第二篇为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考,包括相关风险分析、金融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互联网金融》目录前 言 VIII第一篇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一章 · 互联网金融概况 31.1 互联网金融概述 31.1.1 互联网金融定义 31.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51.1.3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1.1.4 互联网货币代表——比特币 101.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1.2.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1.2.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7第二章 · 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 242.1 金融业的基本概述 242.1.1 金融的含义 242.1.2 金融业的定义 242.2 传统金融业的发展 252.2.1 商业银行的产生 252.2.2 商业银行的职能 252.3 现代金融业的兴起 262.3.1 金融机构变革 262.3.2 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312.3.3 现代金融业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322.4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变革 332.4.1 金融创新的含义 332.4.2 金融创新的动因 332.4.3 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 352.4.4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 372.5 我国金融体系现状与未来 402.5.1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402.5.2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结构 452.5.3 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492.5.4 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50第三章 · 互联网发展引发的金融变革 523.1 互联网发展状况 523.1.1 互联网定义 523.1.2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523.2 互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 543.2.1 互联网引发的生活变革 553.2.2 互联网引发的商业变革 583.3 互联网引发的金融业变革 60第二篇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4.1 第三方支付概况 654.1.1 第三方支付定义 654.1.2 第三方支付业务流程 654.1.3 第三方支付的价值 674.1.4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684.1.5 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 704.2 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 724.2.1 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4.2.2 有交易平台的担保支付模式 794.2.3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854.3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864.3.1 促进金融行业服务变革 874.3.2 蚕食银行中间业务 884.3.3 开创新的融资方式 894.4 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 924.4.1 操作风险 924.4.2 法律风险 934.5 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954.5.1 开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评级工作 954.5.2 推进立法,加强监管 964.5.3 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反洗钱监控范围 96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964.5.5 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管理 974.6 发展趋势 984.6.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984.6.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984.6.3 支付方式不断创新 994.6.4 业务模式多元化 99第五章 · P2P 网贷 1005.1 P2P 网贷概况 1005.1.1 P2P 网贷定义 1005.1.2 P2P 网贷交易流程 1005.1.3 P2P 网贷国外发展概况 1015.1.4 P2P 网贷国内发展概况 1045.2 P2P 网贷模式分析 1105.2.1 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 1105.2.2 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1135.2.3 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 1195.3 P2P 网贷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255.3.1 规范民间借贷、抑制高利贷 1255.3.2 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1265.3.3 加速“影子银行”市场化 1275.3.4 推动征信系统建设 1285.3.5 创新金融业风控手段 1295.3.6 促进金融监理念改革和监管方式创新 1295.4 P2P 网贷风险分析 1305.4.1 操作风险 1305.4.2 流动性风险 1315.4.3 法律风险 1335.4.4 信用风险 1345.5 P2P 网贷风险防范建议 1355.5.1 设立准入门槛,加强政府监管 1365.5.2 第三方资金托管,清结算分离 1365.5.3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1375.5.4 明确法律性质,确定监管主体 1375.6 P2P 网贷发展趋势 138第六章 · 大数据金融 1416.1 大数据金融概况 1416.1.1 大数据金融定义 1416.1.2 大数据定义 1416.1.3 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 1466.1.4 大数据金融的优势 1486.2 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分析 1506.2.1 平台模式 1506.2.2 供应链金融模式 1566.3 大数据金融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626.3.1 数据成为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636.3.2 冲击金融业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1646.3.3 创新产品和模式,辅助金融决策 1666.3.4 大数据金融同传统金融业态结合 1676.4 大数据金融风险分析 1676.4.1 技术风险 1676.4.2 操作性风险 1686.4.3 法律风险 1716.5 大数据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1726.5.1 加快立法进程,加强行业自律 1726.5.2 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应用之间的平衡 1736.5.3 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分工专业化 1736.5.4 强化数据挖掘 1746.6 大数据金融发展趋势 1746.6.1 电商金融化,实现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6.6.2 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数据平台,强化用户体验 1766.6.3 大数据金融实现大数据产业链分工 177第七章 · 众筹 1797.1 众筹简介 1797.1.1 众筹定义 1797.1.2 众筹分类 1797.1.3 众筹活动参与者 1807.1.4 众筹活动运作流程 1807.1.5 众筹模式的优势 1837.2 众筹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1857.2.1 奖励制众筹 1867.2.2 募捐制众筹 1897.2.3 股权制众筹 1937.2.4 借贷制众筹 2047.3 众筹平台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067.4 众筹平台风险分析 2097.4.1 法律风险 2097.4.2 信用风险 2127.5 众筹模式风险防范建议 2147.5.1 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 2157.5.2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体制 2167.5.3 实际操作中的风险规避方法 2177.6 众筹平台发展趋势 2197.6.1 众筹模式发展趋势预测 2197.6.2 中国众筹的未来 222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机构 2248.1 信息化金融机构概况 2248.1.1 信息化金融机构定义 2248.1.2 金融机构信息化历程 2248.1.3 信息化金融机构的特点 2258.2 信息化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 2278.2.1 传统业务的电子化模式 2278.2.2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2298.2.3 金融电商模式 2338.3 信息化金融机构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388.3.1 信息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到战略层面 2388.3.2 金融服务竞争战场转移 2408.3.3 中小金融机构“逆袭”的机会 2428.3.4 混业经营趋势明显 2438.4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分析 2448.4.1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特点 2448.4.2 系统性风险 2458.4.3 法律风险 2458.4.4 操作风险 2468.5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建议 2488.6 信息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2498.6.1 服务机构虚拟化 2498.6.2 服务对象平民化 2508.6.3 金融机构平台化 2528.6.4 金融服务个性化 253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2559.1 互联网金融门户概况 2559.1.1 互联网金融门户定义 2559.1.2 互联网金融门户类别 2559.1.3 互联网金融门户特点 2569.1.4 互联网金融门户历史沿革 2589.2 互联网金融门户运营模式分析 2609.2.1 概述 2609.2.2 P2P 网贷类门户 2619.2.3 信贷类门户 2659.2.4 保险类门户 2689.2.5 理财类门户 2719.2.6 综合类门户 2739.3 互联网金融门户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779.3.1 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2779.3.2 改变用户选择金融产品的方式 2789.3.3 形成对上游金融机构的反纵向控制 2789.4 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分析及风控措施 2799.4.1 互联网金融门户面临的风险 2799.4.2 互联网金融门户的风控措施 2829.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趋势 283第三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思考第十章 ·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28910.1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28910.1.1 系统性风险 29010.1.2 流动性风险 29310.1.3 信用风险 29610.1.4 技术性风险 29610.1.5 操作性风险 29910.1.6 市场风险 30210.1.7 国别风险 30310.1.8 法律风险 30510.1.9 声誉风险 30610.2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常用方法 30610.2.1 系统性风险控制方法 30810.2.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类别及分析 31310.2.3 其他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 317第十一章 · 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2211.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32211.1.1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及发展演进 32211.1.2 金融监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内容 32711.1.3 金融监管体制及监管主要方法 33211.2 世界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3511.2.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611.2.2 欧洲互联网金融监管 33811.2.3 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911.2.4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4011.3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探索 34311.3.1 系统性风险监管 34311.3.2 流动性风险监管 34411.3.3 信用风险监管 34711.3.4 技术性风险监管 34911.3.5 操作性风险监管 35111.3.6 声誉风险监管 35111.3.7 国别风险监管 352第十二章 ·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35412.1 法律环境现状 35412.1.1 六大模式发展进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12.1.2 现有法律位阶较低,效力覆盖范围有限 355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滞后,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35612.2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建议 35612.2.1 尽快确定监管主体,加强流程监控 35712.2.2 探索实施行业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 35712.2.3 逐步填补法律空白,改革落后规则 35812.3 行业公共体系环境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12.3.1 征信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12.3.2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情况及相关建议 36312.4 产业政策环境与建议 36512.4.1 产业政策环境 36512.4.2 产业政策建议 365附录一 《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371附录二 已获牌照第三方支付企业清单 377附录三 部分 P2P 网络借贷企业清单 386附录四 部分众筹平台清单 390附录五 部分互联网金融门户类企业清单 392附录六 部分政府领导及企事业人士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摘录 393参考文献 397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2.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本书分为三篇,共十二章。
  第一篇为互联网金融概述,主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概况等进行阐述;第二篇为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考,包括相关风险分析、金融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互联网金融》目录
  前 言 VIII
  第一篇 互联网金融概述
  第一章 · 互联网金融概况 3
  1.1 互联网金融概述 3
  1.1.1 互联网金融定义 3
  1.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5
  1.1.3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
  1.1.4 互联网货币代表——比特币 10
  1.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
  1.2.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
  1.2.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7
  第二章 · 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 24
  2.1 金融业的基本概述 24
  2.1.1 金融的含义 24
  2.1.2 金融业的定义 24
  2.2 传统金融业的发展 25
  2.2.1 商业银行的产生 25
  2.2.2 商业银行的职能 25
  2.3 现代金融业的兴起 26
  2.3.1 金融机构变革 26
  2.3.2 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31
  2.3.3 现代金融业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32
  2.4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变革 33
  2.4.1 金融创新的含义 33
  2.4.2 金融创新的动因 33
  2.4.3 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 35
  2.4.4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 37
  2.5 我国金融体系现状与未来 40
  2.5.1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40
  2.5.2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结构 45
  2.5.3 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49
  2.5.4 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50
  第三章 · 互联网发展引发的金融变革 52
  3.1 互联网发展状况 52
  3.1.1 互联网定义 52
  3.1.2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52
  3.2 互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 54
  3.2.1 互联网引发的生活变革 55
  3.2.2 互联网引发的商业变革 58
  3.3 互联网引发的金融业变革 60
  第二篇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
  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
  4.1 第三方支付概况 65
  4.1.1 第三方支付定义 65
  4.1.2 第三方支付业务流程 65
  4.1.3 第三方支付的价值 67
  4.1.4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68
  4.1.5 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 70
  4.2 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 72
  4.2.1 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
  4.2.2 有交易平台的担保支付模式 79
  4.2.3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85
  4.3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86
  4.3.1 促进金融行业服务变革 87
  4.3.2 蚕食银行中间业务 88
  4.3.3 开创新的融资方式 89
  4.4 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 92
  4.4.1 操作风险 92
  4.4.2 法律风险 93
  4.5 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95
  4.5.1 开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评级工作 95
  4.5.2 推进立法,加强监管 96
  4.5.3 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反洗钱监控范围 96
  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96
  4.5.5 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管理 97
  4.6 发展趋势 98
  4.6.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98
  4.6.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98
  4.6.3 支付方式不断创新 99
  4.6.4 业务模式多元化 99
  第五章 · P2P 网贷 100
  5.1 P2P 网贷概况 100
  5.1.1 P2P 网贷定义 100
  5.1.2 P2P 网贷交易流程 100
  5.1.3 P2P 网贷国外发展概况 101
  5.1.4 P2P 网贷国内发展概况 104
  5.2 P2P 网贷模式分析 110
  5.2.1 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 110
  5.2.2 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113
  5.2.3 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 119
  5.3 P2P 网贷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25
  5.3.1 规范民间借贷、抑制高利贷 125
  5.3.2 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126
  5.3.3 加速“影子银行”市场化 127
  5.3.4 推动征信系统建设 128
  5.3.5 创新金融业风控手段 129
  5.3.6 促进金融监理念改革和监管方式创新 129
  5.4 P2P 网贷风险分析 130
  5.4.1 操作风险 130
  5.4.2 流动性风险 131
  5.4.3 法律风险 133
  5.4.4 信用风险 134
  5.5 P2P 网贷风险防范建议 135
  5.5.1 设立准入门槛,加强政府监管 136
  5.5.2 第三方资金托管,清结算分离 136
  5.5.3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137
  5.5.4 明确法律性质,确定监管主体 137
  5.6 P2P 网贷发展趋势 138
  第六章 · 大数据金融 141
  6.1 大数据金融概况 141
  6.1.1 大数据金融定义 141
  6.1.2 大数据定义 141
  6.1.3 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 146
  6.1.4 大数据金融的优势 148
  6.2 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分析 150
  6.2.1 平台模式 150
  6.2.2 供应链金融模式 156
  6.3 大数据金融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62
  6.3.1 数据成为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63
  6.3.2 冲击金融业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164
  6.3.3 创新产品和模式,辅助金融决策 166
  6.3.4 大数据金融同传统金融业态结合 167
  6.4 大数据金融风险分析 167
  6.4.1 技术风险 167
  6.4.2 操作性风险 168
  6.4.3 法律风险 171
  6.5 大数据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172
  6.5.1 加快立法进程,加强行业自律 172
  6.5.2 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应用之间的平衡 173
  6.5.3 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分工专业化 173
  6.5.4 强化数据挖掘 174
  6.6 大数据金融发展趋势 174
  6.6.1 电商金融化,实现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
  6.6.2 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数据平台,强化用户体验 176
  6.6.3 大数据金融实现大数据产业链分工 177
  第七章 · 众筹 179
  7.1 众筹简介 179
  7.1.1 众筹定义 179
  7.1.2 众筹分类 179
  7.1.3 众筹活动参与者 180
  7.1.4 众筹活动运作流程 180
  7.1.5 众筹模式的优势 183
  7.2 众筹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185
  7.2.1 奖励制众筹 186
  7.2.2 募捐制众筹 189
  7.2.3 股权制众筹 193
  7.2.4 借贷制众筹 204
  7.3 众筹平台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06
  7.4 众筹平台风险分析 209
  7.4.1 法律风险 209
  7.4.2 信用风险 212
  7.5 众筹模式风险防范建议 214
  7.5.1 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 215
  7.5.2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体制 216
  7.5.3 实际操作中的风险规避方法 217
  7.6 众筹平台发展趋势 219
  7.6.1 众筹模式发展趋势预测 219
  7.6.2 中国众筹的未来 222
  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机构 224
  8.1 信息化金融机构概况 224
  8.1.1 信息化金融机构定义 224
  8.1.2 金融机构信息化历程 224
  8.1.3 信息化金融机构的特点 225
  8.2 信息化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 227
  8.2.1 传统业务的电子化模式 227
  8.2.2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229
  8.2.3 金融电商模式 233
  8.3 信息化金融机构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38
  8.3.1 信息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到战略层面 238
  8.3.2 金融服务竞争战场转移 240
  8.3.3 中小金融机构“逆袭”的机会 242
  8.3.4 混业经营趋势明显 243
  8.4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分析 244
  8.4.1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特点 244
  8.4.2 系统性风险 245
  8.4.3 法律风险 245
  8.4.4 操作风险 246
  8.5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建议 248
  8.6 信息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249
  8.6.1 服务机构虚拟化 249
  8.6.2 服务对象平民化 250
  8.6.3 金融机构平台化 252
  8.6.4 金融服务个性化 253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255
  9.1 互联网金融门户概况 255
  9.1.1 互联网金融门户定义 255
  9.1.2 互联网金融门户类别 255
  9.1.3 互联网金融门户特点 256
  9.1.4 互联网金融门户历史沿革 258
  9.2 互联网金融门户运营模式分析 260
  9.2.1 概述 260
  9.2.2 P2P 网贷类门户 261
  9.2.3 信贷类门户 265
  9.2.4 保险类门户 268
  9.2.5 理财类门户 271
  9.2.6 综合类门户 273
  9.3 互联网金融门户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77
  9.3.1 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277
  9.3.2 改变用户选择金融产品的方式 278
  9.3.3 形成对上游金融机构的反纵向控制 278
  9.4 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分析及风控措施 279
  9.4.1 互联网金融门户面临的风险 279
  9.4.2 互联网金融门户的风控措施 282
  9.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趋势 283
  第三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思考
  第十章 ·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289
  10.1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289
  10.1.1 系统性风险 290
  10.1.2 流动性风险 293
  10.1.3 信用风险 296
  10.1.4 技术性风险 296
  10.1.5 操作性风险 299
  10.1.6 市场风险 302
  10.1.7 国别风险 303
  10.1.8 法律风险 305
  10.1.9 声誉风险 306
  10.2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常用方法 306
  10.2.1 系统性风险控制方法 308
  10.2.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类别及分析 313
  10.2.3 其他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 317
  第十一章 · 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22
  11.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322
  11.1.1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及发展演进 322
  11.1.2 金融监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内容 327
  11.1.3 金融监管体制及监管主要方法 332
  11.2 世界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35
  11.2.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6
  11.2.2 欧洲互联网金融监管 338
  11.2.3 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9
  11.2.4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40
  11.3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探索 343
  11.3.1 系统性风险监管 343
  11.3.2 流动性风险监管 344
  11.3.3 信用风险监管 347
  11.3.4 技术性风险监管 349
  11.3.5 操作性风险监管 351
  11.3.6 声誉风险监管 351
  11.3.7 国别风险监管 352
  第十二章 ·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354
  12.1 法律环境现状 354
  12.1.1 六大模式发展进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
  12.1.2 现有法律位阶较低,效力覆盖范围有限 355
  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滞后,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356
  12.2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建议 356
  12.2.1 尽快确定监管主体,加强流程监控 357
  12.2.2 探索实施行业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 357
  12.2.3 逐步填补法律空白,改革落后规则 358
  12.3 行业公共体系环境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
  12.3.1 征信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
  12.3.2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情况及相关建议 363
  12.4 产业政策环境与建议 365
  12.4.1 产业政策环境 365
  12.4.2 产业政策建议 365
  附录一 《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371
  附录二 已获牌照第三方支付企业清单 377
  附录三 部分 P2P 网络借贷企业清单 386
  附录四 部分众筹平台清单 390
  附录五 部分互联网金融门户类企业清单 392
  附录六 部分政府领导及企事业人士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摘录 393
  参考文献 397
   

3.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互联网与金融是两个不同的产品,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之前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存在着相互成长的特色。
互联网是指平时大众所用的网络平台,个人、企业、媒体等可以因各自的需求在线操作互联网或借助互联网成长;金融分为线下线上两种,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金融公司加入到了互联网平台上。
一、互联网金融

这个是分两种,一个是互联网平台诞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另一个则是加入到互联网上的线下金融产品。现在最为明显的则是如支付宝,百度钱包等是线下诞生的;线下明显的我这里就不多说了,一般人都会知道。

二、金融互联网
这个大都是线下加入到线上的,类似很多传统企业、新颖行业加入到互联网上的现象;它不涉及到任何在互联网上诞生起步的,它主要以线下为主,同时线上开通业务为准的模式。

三、两者关系
他们本身没有存在太大的矛盾,两者是相互包含与相互辅助的关系;互联网是一个平台,它可以给金融行业提供成长的或是拓展顾客资源的平台;金融是一种产品,它可以借用互联网领域让自己的产品更快速的传递给有需求的人群身边,更好更精准的为大众服务。

以把这两点考虑清楚的,或是运用到位的也越来越明显。很多人喜欢互联网,也有很多人喜欢金融,那么两者就可以完美结合走在一起为大众服务;所要注意的则是网络平台规则,金融服务原则等标准各自遵守条件下进行。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4. 互联网金融包括

国内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六大模块。1、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2、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3、网贷。即点对点信贷;4、众筹。是指团购及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如一些微公益募集平台及梦想实现平台;5、信息化金融机构。改造或重构传统金融机构,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6、互联网金融门户。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销售及提供第。拓展资料:金融简介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以下统称从业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将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既需要市场驱动,鼓励创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进发展。发展历程: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要远短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年代~2005年左右的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5 - 2012年前后的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阶段;而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以来至今的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发展阶段。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

5.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跟金融互联网存在哪些区别

  一、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1]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二、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区别:
  1、企业性质不同
  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最大的不同是企业性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民企性质,经营者追求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完全一致,没有人员和网点历史包袱,团队人员普遍年轻,使企业应对市场反应能力远快于金融互联网企业。
  2、资金来源不同
  现行监管规定,银行可吸收公众存款获得资金来源,而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且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3、监管要求不同
  银行明确由银监会和央行监管,贷款业务有明确的资本充足率、贷前调查、贷款用途、受托支付、贷后资产处置、资产保全等要求。而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商务部等多个监管部门,但由于业务创新速度快,没有现成法规可循,往往游离于银监会和央行监管之外,银行需要执行的贷款面谈面签、贷款用途、受托支付、风险拨备、拨备覆盖率要求,而互联网金融小贷业务没有这种要求。
  4、授信依据不同
  银行个人授信业务一般基于客户收入、现金流量、职业、征信等,贷款授信前未采纳央行征信信息,很难规避客户在多家贷款机构获取贷款的可能;二是客户并非完全实名制,虚假交易较难规避;三是贷后催收、清收保全、资产处置等制度有待健全;四是没有像银行一样建立规范的风险拨备制度。
  5、准入门槛不同
  现行监管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而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准入的资本要求很低,即便在涉及金融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和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资本准入要求也远低于银行。
  有关第三方支付监管规定:“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千万元人民币”。有关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
  6、平台建设成本不同
  金融互联网企业在建设互联网电子渠道时,要考虑与原有系统、网点和自助渠道衔接,是计算机、电子渠道取代人工和物理网点的过程,而采用互联网电子渠道后能否相应裁减人员和物理网点,是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而电商企业则是一张白纸,可在借鉴金融互联网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最新互联网技术,利用后发优势建设低成本、功能齐全的先进互联网金融平台,加之盈利模式不同,支付业务收费远低于金融互联网企业。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跟金融互联网存在哪些区别

6.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互联网金融分两种,一个是互联网平台诞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另一个则是加入到互联网上的线下金融产品。
互联网是一个平台,它可以给金融行业提供成长的或是拓展顾客资源的平台;金融是一种产品,它可以借用互联网领域让自己的产品更快速的传递给有需求的人群身边,更好更精准的为大众服务。

7.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区别:

第一,是行业逻辑不一样。

金融并不是赢家通吃的行业。互联网都是寡头统治,阿里统治电商,腾讯统治社交。但是金融不是这个逻辑。金融是一个经营风险的业务,当所有的规模都集中在一起时,风险也就集中在了一起。

第二,是业务逻辑不一样。

金融它是很强调边际效应的业务,金融的“边际化”对应就是“规模化”,然而规模化往往就是用来形容互联网这个行业。从这也能看出互联网金融还是偏重金融一些,不靠做量。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8.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