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如何?

2024-05-18 12:47

1. 美的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如何?

董明珠造车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耳闻,其实除了董明珠之外,美的也在汽车领域有所动作。早在2003年,美的集团就正式进军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汽车领域。在2004年到2006年年初,又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在2020年3月25日,美的集团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而合康新能的业务范围就包括新能源汽车。美的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如何呢?

其实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其他资本都在参与其中。比如我们常见的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等造车新势力背后都有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身影。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和政策性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购买新能源汽车不受限行限号影响,用车便捷性更高。另外,购买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享受政策性的补贴。而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的降低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而且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缓解能源压力。正因为前景广阔,所以竞争也越发激烈。

虽然说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越发激烈,但是此时美的宣布进入,前景依然相对较好。因为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上来看,与传统燃油车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44万台,仅占汽车总量的约1.37%,另外,受到疫情的影响,新能源购置补贴以及免购置税政策再度延长两年,更是给了新源车企的发展空间。

总结:所以现在美的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但是竞争也是相当激烈。而作为新玩家的美的,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的持有力,这样才能够走得更加长远。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美的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如何?

2. 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杀入汽车领域,为何美的强调不造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都希望能够进军造车领域,而且也希望能够在造车领域占领更加多的份额,能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虽然说有很多的科技巨头都能够进军汽车领域,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不会轻易地进军这个领域,而且也不会对这个领域有更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杀入汽车领域,为何美的强调不造车?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美的对造车不感兴趣。
其实我认为这个企业之所以会强调不造车,就是因为这个企业对于造车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且也不会跟随很多大型企业的做法而进军造车领域。这个企业并没有很强烈的欲望想要进行造者,也并不希望自己在造车领域与分一杯羹,这个企业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也能够保持独立,能够不被其他的企业所影响。
二、美的能够更加专注自己的领域。
当然我认为这个企业之所以会这么强调,也是因为这个企业是能够更加专注自己的领域的,这个企业在自己的领域能够做大做强,而且也能够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个企业不需要去进军造车领域,而且也不需要在造车领域拥有更多的份额,这个企业能够更加集中发展一个产业。
三、美的需要保持在原领域的优势。
其实我认为这个企业之所以不会造车,也是因为这个企业需要保持在原领域的优势,如果这个企业在进行分散的投资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这个企业不能够保持自身的优势,而且也可能会导致这个企业不能够维持巨头的位置,这就会使得这个企业得不偿失。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3. 时隔十几年,美的又要造车,你觉得靠谱吗?

文| 腾三毛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日前,美的集团二度进入汽车领域。
3月26日,美的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该公司宣称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收购价格为7.4亿元。

根据上述协议,本次交易之后,美的暖通将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

资料显示,合康新能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新能源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高压变频器国家标准的主要参与制定与支持单位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主营业务有三大板块: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及运营产业、新能源汽车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2010年1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也就是说,美的集团又要造车了。
▍ 当年的“南柯一梦”
之所以用“又”字,是因为美的集团曾于2004年大举进入汽车行业。
当年雄心勃勃的美的汽车,“做强做大后的美的汽车产业,将成为美的新的一大支柱产业。”原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汽车项目负责人向外界表示。再后来我们也都知道,美的集团于2009年结束了那段“煎熬”的时光,卖厂卖地关闭了汽车业务线。
当时,刚刚进入21世纪的中国,汽车市场呈井喷式发展,许多资金雄厚的“外行人”纷纷将目光转向汽车行业,美的集团也随波而动,加入了这一浪潮。

(当时的部分“新造车企业”投入一览表)
2004-2006年间,美的集团先后收购中国西南第一家客车制造企业“云南客车厂”和“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拥有54年历史的“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正式进军汽车领域。
2005年9月和2006年8月,占地300亩的美的客车昆明新基地和占地255亩的美的客车长沙新基地先后建成投产,美的客车形成两大制造基地,具有万台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能力,是中国客车行业工艺最完备、设施最先进、一次性投入最大的客车整车专业制造企业,也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自主底盘设计、生产资格的企业。

(美的客车)
“我们将加大投入,全心经营,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进入全国客车行业前三名,致力于将汽车产业打造为美的继家电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何享健在长沙基地奠基仪式上亮出了汽车业务线整体发展目标。
当时的美的三湘客车公司可谓是意气风发,吸引了国内多家客车企业的人才加盟,与国内外的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达成合作,销售布局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且正在向亚洲多个国家发展。2007年,美的三湘客车公司全年产量达到724台。

(美的三湘客车)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面爆发,全球陷入经济危机,市场购买力明显下降,美的三湘客车的销售情况不佳。
同年下半年,沙特向美的三湘客车公司开出了500辆客车的订单,欣喜的美的客车直接接下了订单并且开始组织生产。意外的是,投入生产前公司并没有收到沙特的定金,而当对方后来提出取消订单时,整个美的三湘客车公司都傻眼了。
已经生产出来的客车卖不出去,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美的三湘客车随即停产。
2009年,比亚迪出资1.08亿(长沙政府补贴0.48亿)接手美的长沙汽车生产基地。
美的集团的汽车梦“首演”就此结束。
▍今时不同往日
如果说美的集团当年的试水汽车是交学费的话,当下的收购或许是胸有成竹。
时至今日,汽车市场早已风云突变,美的集团亦非当年之家电企业,此番收购合康新能,无论是对于前者还是后者,均有望达到1+1>2的效果。
首先就美的集团目前的主业来看,收购合康新能可谓布局长远。据了解,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包括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属于电气工控领域,是工业互联网架构中与工业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核心控制系统。随着中国的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在产业升级、节能改造以及国家开始大力推动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新基建背景下,工业变频器与伺服系统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工业变频与伺服领域,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合康新能在工业变频器领域已处于行业市场领先地位,其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将使美的集团进一步加强工业自动化与电力电子软件驱动领域的产业布局,提升工业自动化产业链协同机会,拓展美的集团ToB业务规模,强化ToC和ToB业务“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美的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合康新能的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同时,借助美的集团在暖通、楼宇控制领域的优势资源,将进一步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就以上这点来看,美的集团控股合康新能是在其主业方面的长远布局。不过对于此次交易,业内人士认为,美的集团除了看重合康新能在空调领域的优势外,更加垂涎于其在新能源产业的布局。
目前,合康新能在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方面布局了以合康动力、合康智能、畅的公司为主的三大公司,具体分工为:合康动力负责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系统总成;合康智能负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畅的公司负责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及运营、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云平台及APP应用等。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上,合康新能的动力总成产品已与国内多家主流车厂形成配套关系。如此一来便会增加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进入美的集团体系,合康新能的收获也颇为丰厚。合康新能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进入美的集团的体系,优化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未来在产业整合、战略布局、资本运作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借助于美的集团优秀的管理模式和强大研发生产能力,有利于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切实提高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提升上市公司综合治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发力未来
随着机构日渐看好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也促使这一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兴业证券表示,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趋势仍不变。2019年全球电车渗透率不到3%,预计2025年有望提升到20%,全球约1600万电车销量。

如此“风口”之下,美的集团控股合康新能,既有了长远布局本业的初衷,又有了涉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机遇,可谓“神来之笔”。
实际上,近几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美的集团又开始在汽车领域暗暗发力,在2016年的第二届亚洲消费电子展上,美的集团便携手安吉星,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
现在看来,与格力董明珠的角逐中,美的集团悄然间再度进入汽车行业,为日后的发力做准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时隔十几年,美的又要造车,你觉得靠谱吗?

4. 美的进军造车领域,看来还是没有吃亏呢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美的就想着要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只不过,后来不了了之了。而这一次,根据美的集团发布的公告称,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总价为7.43亿元。至于说收购的目的,美的集团也很简单直白的表示,其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

至于说前景如何?说实话,小编并不是十分的看好。首先说美的,在2003年的时候就高调进军客车制造领域。而后由于多方面原因,并没有在造车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最终,比亚迪以6000万的价格正式接受了美的客车长沙基地。

这次有备而来,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有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和核心零部件方面的经验为美的进入新能源汽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环境而言并不乐观。连恒大这样财大气粗的金主,在造车上,其实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其实,美的造车放在现在已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这两年,家电行业,地产行业有很多野蛮人都直接进入造车行业。恒大,格力,奥克斯等等都宣布进入造车业。但是,这些跨界巨头们,真正量产出来,或者正儿八经造车的几乎没有。

熟悉汽车行业的人应该都知道,造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并不是投几十亿,量产车就出来了。虽然,跨界造车潮在这两年很流行,但是理性来看,造车是一件漫长而又艰难的事情。别的不说,单说品牌的积淀都需要多少年才能够形成?造车新势力,又有几个真正意义上有品牌基础的。更不要说量产车了,而量产车以后的销售,品控各方面问题,足以让野蛮进入造车行业的跨界者绞尽脑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美的新收购打开造车想象空间

通过一桩价值7.4亿元的收购,美的集团将自己的业务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
美的集团在日前通过公告对外表示,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下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下称“合康新能”)。收购完成后,美的将通过美的暖通拥有合康新能23.73%股权。公开资料显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包括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是工业互联网架构中与工业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核心控制系统。此外,其业务中还包括部分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产业链业务。在合康新能的主营业务中,节能设备高端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74.94%、17.44%、7.62%。
瞄准汽车产业链
美的集团在公告中表示,除了在工业变频器和伺服系统方面的优势以外,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上的拓展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但是,美的方面并未有进一步说明,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业务布局,将为其带来何种新业务和新模式。
美的方面在回应记者的采访时也仅表示,“美的将按照有利于合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体股东利益的原则,保持合康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此原则上,美的将综合考虑双方业务的具体情况以及互补性,制定最优的发展方案。”
那么,美的收购合康,除了其传统的业务之外,在新能源汽车以及产业链方面,将会有哪些想象的空间?
一是有可能将美的现有的空调业务整合到新能源车用空调的供应链体系之中。资深汽车产业分析师梅松林告诉记者,空调的核心机理大同小异。比如燃油车的空调压缩机是由发动机带动的,而电动汽车和家用空调的压缩机是由电驱动的。因此,电动车的空调运行原理会比燃油车的空调更接近家用空调。同时一些外围件比如冷凝器、鼓风机等是相似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向着电气化转型,对于空调制造商们,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会。
“个人乘用车以及客车的空调业务,对于这些客车制造商确实是一个机会。”于清教告诉第一汽车频道记者,眼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400万辆,还将快速增长,而整个空调市场无论是哪一个细分领域,都已经饱和。空调制造商想要进入更大的市场也可以理解。比如格力就在旗下珠海银隆的客车上,搭载了格力自己的空调系统。但他同时也强调,对于这些传统的空调制造商来说,要真正地分羹新能源车空调市场的蛋糕,其实也不容易。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非常复杂,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传统的空调制造商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储备和认知都相对不足,比如要如何与现有的电子电器的电控去匹配,如何在节能效率上去做提升等。
所以“空调制造商要进入新的行业,至少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美的的方式,通过加持现有的新能源车的供应商,从而实现做大做强;或通过战略投资新能源车企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梅松林认为。
想象空间不止于此
据合康新能的官网资料,其在新能源领域主要布局有合康动力、合康智能、合康电机、威康动力以及畅的科技几家公司。目前上述几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的系统总成、核心部件制造、电机控制以及电液伺服电机系统的设计、ATMS热管理系统等关键领域都有布局。此外,合康新能新布局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新方向,并重点开发了燃料电池DCDC及电堆控制器两款产品。
此外,旗下畅的公司还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及运营、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云平台及APP应用等市场化领域都有一定的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美的进行资源整合,将空调业务打包进来,为车企提供更加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
除了空调业务之外,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升级,智能汽车生态圈也是车企在着力打造的一个“卖点”,利用车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将其与美的的智能家居产品以及消费生态打通,可能会产生新的业务模式和想象空间。
业内很容易将美的此次收购与其十多年前的“造车”业务联系起来,其实对于美的这样的门外汉来说,造车门槛太高,反不如抓住机会,从产业链上万亿的大蛋糕中,分食一杯羹。
事实上,早在2016年,美的集团就与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慧家居与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但双方的合作在业内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力,而通过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掌控,美的是否会加快对这一业务的探索,也有待观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美的新收购打开造车想象空间

6. 美的7.43亿控股合康新能 业务延伸至新能源汽车领域

日前,美的集团(000333)发布公告称,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控股权。本次收购总价为7.43亿元,交易完成后美的暖通将合计控制合康新能 23.73%的表决权。

图片来源:美的集团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合康新能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光伏、风电、高压变频器、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桩产业链运营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制造高压变频器等。当中,在新能源领域,该司已展开全面布局,除了涉及动力总成、电机控制、智能充电桩等新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外,还延伸至新能源汽车租赁等领域。

图片来源:合康新能官网
据了解,此次收购合康新能,除了提升现有产品和业务竞争优势外,美的集团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新业务的拓展。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告中指出,“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再涉足“汽车江湖”?
对于美的集团而言,汽车领域本不陌生。据了解,2004~2006年,美的集团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和“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汽车企业,成立美的三湘客车公司,并分别在云南昆明和湖南长沙投建了生产基地,一度成为拥有过万产能的客车制造企业。
然好景不长,2008年新组建公司就因运营不佳而宣布停产。当时被爆出的直接原因是,因管理失误,一个沙特的大单在没有收到预付定金的情况下就组织生产,不想后期客户突然撤单,致使公司资金链断裂,并拖欠了不少供应商货款。加之原本销量不佳,停产不得不成为美的集团的最终选择。
鉴于此前教训,美的再涉足汽车领域势必会谨慎不少。而从此次收购信息来看,只能说是美的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信号,暂无法判定其未来是否会在此领域大开旗鼓。
家电“跨界”造车,胜算几何?
在跨界造车这条路上,尽管无数先行者已经“头破血流”,但依然无法阻挡后来者的跃跃欲试。一直以来,家电企业的跨界造车梦从未停止过。
除了美的外,奥克斯亦较早于2004年宣布正式进军汽车业,并推动了SUV原动力和双排座轿卡瑞途的上市。然因品牌效应较低,价格无优势等原因,产品上市后并未得到市场认可,不久之后,奥克斯便黯然退出汽车市场。
而近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不少家电巨头重燃造车希望。
2016年底,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携10亿元,联手王健林等知名企业家,共计30亿元共同入股银隆新能源,开始了漫漫造车路。不过,事情显然并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2018年,珠海银隆陆续被爆出拖欠货款、武安产业园大面积停工等问题,格力造车梦就此搁浅。
无独有偶,英国电器巨头戴森亦曾于2017年正式启动电动车项目,计划投资逾20亿英镑开发一款“全新的、与众不同”的电动汽车,并于2021年前推出第一款车型。然2019年10月,该司宣称,虽然工程师已经制造出一辆“很棒的汽车”,但该项目在商业上不可行,决定予以取消。
从以上种种案例看,家电跨界造车多以失败收场。如果说还有成功者的话,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算是其中一个。
资料显示,2010年黄宏生在南京成立开沃汽车集团,收购并重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控股南京金龙后,开沃汽车集团着力将重心由传统中巴转向新能源汽车,成为南京市唯一的新能源商用车总部企业。近年来,该司在纯电动客车领域的销量和市场占比逐步提升,2019年纯电动客车销量达到9542台,位居全国第二。而在乘用车领域,开沃于2017年正式获得了工信部批准的乘用车生产资质,并在2019年底推出全资子公司天美汽车“Skywell”,负责生产制造纯电动乘用车。按照规划,将在2020-2025年研发BE、CE两个新能源乘用车平台,投放5款全新车型,首款新车预计将于2020年投放市场。

尽管如此,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整体下滑的境况下,新的延展投入依然面临较大挑战,更别提从零跨界切入了。因此,美的就算真的要重启造车,鉴于商业转化考虑,势必会有较长观察和铺垫期。而今,先以收购形式介入,探索行之,不失为较佳选择。具体后期如何发展,盖世汽车将会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2020将是造车新势力的2012?国产Model3交付,这些车企还要添把火

随着2019年还差一天的时间就将结束,事实上2019年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多数参与者,也就是汽车厂商来说,都是相对艰难的一年,随着市场低迷,很多厂商爆发了财务危机,还有一些畅销车型的安全缺陷也被扒出。不过对于中国本土在前几年兴盛起来的造车新势力车企来说,却是相当艰难的。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销量大幅下滑,还有传统燃油车兜底,但是对于之前已经押宝电动车的造车新势力们来说,电动车销量下滑,不仅会让这些车企当前的现金流和市场表现萎靡,还会让市场、投资人对这些车企的未来丧失信心。

可以这么说,其实从今年的状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很多造车新势力将掉队,可能只有一部分能出头,从当前的局势来看,蔚来、理想、小鹏、威马能够持续存活下去的可能性更大,毕竟这几家车企已经有新车上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资质、渠道方面的难题。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在产品本身,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这些造车新势力就要在产品本身下大功夫了,在2019年之前出现的那些问题,不能再重演了,因为“狼”真的要来了!

之前几天,特斯拉在国内获得多家银行100亿左右的低息贷款,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事实上从特斯拉上海临港确定建厂开始,这一年多来,就像开了挂一样,速度奇快,新车将在最近一段时间开始交付,第一款车型就是Model3。从整个过程来看,不管是地方还是银行、资本机构,大家对于特斯拉国产的信心都非常之足,国产了的特斯拉变成了一个香饽饽,特斯拉在国内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全盛局面。事实上从造车新势力们井喷式出现至今,很少有如此之高的待遇。

当然这些东西虽然重要,毕竟是场外因素,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产品本身,Model 3的整体实力自然不用多说,虽然国内很多新的电动车产品都在拿model 3作对比,以展示自身的优势。但是这种对比本身就是对model3的一种肯定,就像国内30万级别7座SUV都要对比汉兰达一样。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明年面临的第一个大敌就是国产Model 3,这款车上市之后价格可能会坚挺一阵,但是在之后非常有可能降价,再加上新能源补贴、免征购置税等优惠,事实上国产Model 3将变成造车新势力们躲不开的一个标杆。

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固然可怕,但是最可怕的,可能还是传统车企大举进军电动车领域。之前我们就说过,在过去几年,因为燃油车的风口还在,内燃机的技术升级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很多传统车企依然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挖掘剩余价值,无暇顾及电动车,而且电动车本身的技术也存在瓶颈,所以在造车新势力蓬勃发展的那几年,传统车企大量缺席。

不过现在,随着排放、排量的相关限制,以及电动车相关技术的发展,传统燃油车也开始发力了。丰田2020年开始导入纯电动车型,至2025年在华导入10款以上,在2025年将销售约550万辆电动化汽车。而且丰田和比亚迪已经达成意向,成立合资公司,产出的电动车将挂上丰田车标。

大众计划2020年至2024年间在纯电动领域投资330亿欧元,其中在中国的投资超过150亿欧元。

奔驰将在2020年实现旗下约9%的车型电气化,2021年将有15%的车型实现电气化。

到2023年,宝马将向市场提供25款电动车型,其中 12款纯电动汽车,预计电动车2019年底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保持平均每年增长30%左右。

传统车企发力电动车,相比于造车新势力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在技术层面,因为还有燃油车兜底,所以传统车企有更多的时间去积累电动车相关技术,已经通过长时间的测试去发现产品的问题和短板,从而使产品更加成熟。
其次,传统车企在整车制造、底盘调校、新车装配等方面的优势,也不是造车新势力一天两天可以赶上的,尤其是奔驰、宝马、丰田这样数十年、百年车企的经验,很多时候要比高科技本身更加重要,而这些是造车新势力不曾有的优势。

最后,便是渠道方面的优势,传统车企依托经销商,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所以电动车出来之后,也可以继续沿用当前的经销商渠道,这要比造车新势力从零开始布局渠道要方便得多。
所以,事实上随着Model3的交付以及更多传统车企在明年推出更多的电动车,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形成了双重压力,甚至可以这么说2020年对于很多造车新势力来说,将是生死存亡的“2012”,没有平稳过渡那么一说,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将是造车新势力的2012?国产Model3交付,这些车企还要添把火

8. 电动车领域将重新洗牌,造车新势力将依靠什么继续发展?

如此迅猛的涨势,除了新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之外,离不开政府补贴的扶持,而这也诞生了一些“骗补”车企生产出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车型来实现营收,但是随着新能源新政的实施,这样的车企将难以生存下去,拥有着更高的研发技术才是电动车企发展的资本。

再说到研发技术,在众多电动车企当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车企为了节省研发成本,直接采用传统燃油车平台进行电动化改造,将发动机直接变为电机。其实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辆的构造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直接进行“油改电”会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用户的体验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2.0”时代,替代传统燃油车条件除了拥有足够长的续航里程外,还要有更加先进的技术来发挥电动车的优势,毕竟未来交通出行将更加的智能化,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造车新势力有着更强的综合能力。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爱驰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两大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领先和突破,国内外总专利申请量超过608项,已获得授权190项。 
智能化不仅是人机交互更为智能,车内的驾驶系统相对于传统燃油车也将是有了质的提升。这很容易让人会想到特斯拉,其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实际应用已经做到了世界顶尖水平,这得益于特斯拉强大的研发团队,让特斯拉在众多电动车型中有了很强大的技术优势。

由上面的电动车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可以看出,电动车企要想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具备完善的电动车生产基础、更高水准的研发团队,同时在智能化领域也要有着突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