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2024-05-17 17:35

1.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企业内部控制   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2. 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目的有哪些?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就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具体目标是为了合理保证:
1.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2.财务报告的可信性
3.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

3. 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点有哪些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抵御和防止各种会计错弊行为的有力武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两大部分。 内部牵制主要着眼于业务流程中的职能分解和人员的职责分工,以便形成互相制衡、牵制的机制。内部牵制的主要手段包括职责牵制、分权牵制、物理牵制和簿记牵制等。 职责牵制指的是合理划清职责并进行适当分工,使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个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分权牵制指的是将每一项业务乃至每一个环节中不相容的职能予以分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分别掌管,以避免由一个部门或人员单独处理某些业务的全部流程,造成舞弊的可乘之机;物理牵制是指将特定的管理职责与相应的专门程序或专门工具结合起来,以便落实管理责任,排除其他部门或人员单独舞弊的可能性,从而使出现舞弊行为时易于追查原因;簿记牵制是指利用处于不同加工处理阶段或置于不同载体之上的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牵制。 内部稽核或称内部审查,是指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日常的查核和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主要包括: (1)建立和健全分工负责制明确职权,落实责任。 (2)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并实行回避,主要的不相容职务包括出纳与费用、上入账目登记,实物保管与相关的会计核算,业务授权、授权与核算,业务操作与审核等。 (3)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4)完善凭证、账簿、报表体系,严格会计操作规程和凭证制度。 (5)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落实专人负责。 (6)会计部门严格复核、审批制度。 (7)对重要财物设置限制接近措施,并责成专人妥为保管。 (8)设置内部审查或稽核部门,进行经常性的查核、监督工作。企业常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如下: 1.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 2.组织结构控制要求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科学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职务。 3.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单位内部的各极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4.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5.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抚预算的资金支出。 6.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严格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7.职工素质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保证职工具备相应的工作胜任能力。 8.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9. 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0.电子信息系统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 2.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3.单位应当加强对筹资业务的管理,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严格控制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使用。 4.单位应当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控制程序,强化对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透明,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 5.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 6.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7.单位应当制定恰当的销售政策,明确定价原则、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以及涉及销售业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相关内容,强化对商品发出和帐款回收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坏帐损失。 8.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招标、投标、评标、工程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防范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9.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实行重大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10.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点有哪些

4.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有哪些

为进一步巩固巡视工作成果,贵州专员办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着力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操作规程,深化“两个责任”落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动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常态化、长效化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取得实效、落地生根。

一、加强学习宣传,牢固树立内控理念

该办党组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坚持力度不减、紧抓不放,营造学习贯彻内控制度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学习领悟。多次组织全办干部职工专题学习讨论《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和《贵州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试行)》,进一步强化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掌握主要内容和方法,保证各项条款入脑入心,为我办内部形成注重风险防范、强化责任意识的风气奠定思想基础。二是实现有机结合。把加强内控建设与开展财政预算监管、改进工作作风有机融合,一方面,以内控制度健全内部权力制衡机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及时发现“短板”、堵塞“漏洞”,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实现内控建设与业务开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完善制度流程,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该办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扎实推动内控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一是补齐内控短板。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办实际,以实用、细化、具体、简便为原则,制定或修订了《中共贵州专员办党组工作规则(试行)》、《贵州专员办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贵州专员办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贵州专员办公务车辆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党建、资产、财务、人事、后勤等多项工作,全面打造有效可行的内控制度体系,以制度促进管理改善和作风转变。二是落实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制度化的内控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各环节经办审批流程,狠抓关键岗位的风险控制,以流程化管理、程序性规定、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增强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提高遵章守纪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使“有规必依”成为全办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内控落地生根

该办注重提升内控体系建设监管水平,突出内控制度运行监督管理重点。一是强化组织建设。为了强化和推进机关内控制度落实,该办成立了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和督察考核办公室,按照内控制度考核细则,统一指导、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定期讲评,形成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确保规范化、精细化监管制度成为常态。二是明确监管重点。以加强对热点岗位、关键环节监督为重点,将完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办公用-品采购、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公车使用等内容纳入监督重点,强化对干部职工从政行为的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在阳光下操作运行,实现了监督有重点、管理全覆盖的内控管理目标。

5.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哪几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建健全情况和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整、有效提出评价意见,并就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审计建议,以预警和预防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相关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内部控制环境,即评价以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在内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第二,风险评估,即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设置的合理性,评价开展风险评估范畴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第三,控制活动,即评价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第四,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即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企业在反舞弊工作重点领域相关工作机制的有效性。第五,内部监督制度,即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哪几个方面

6. 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点有哪些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抵御和防止各种会计错弊行为的有力武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两大部分。  内部牵制主要着眼于业务流程中的职能分解和人员的职责分工,以便形成互相制衡、牵制的机制。内部牵制的主要手段包括职责牵制、分权牵制、物理牵制和簿记牵制等。  职责牵制指的是合理划清职责并进行适当分工,使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个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分权牵制指的是将每一项业务乃至每一个环节中不相容的职能予以分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分别掌管,以避免由一个部门或人员单独处理某些业务的全部流程,造成舞弊的可乘之机;物理牵制是指将特定的管理职责与相应的专门程序或专门工具结合起来,以便落实管理责任,排除其他部门或人员单独舞弊的可能性,从而使出现舞弊行为时易于追查原因;簿记牵制是指利用处于不同加工处理阶段或置于不同载体之上的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牵制。
  内部稽核或称内部审查,是指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日常的查核和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主要包括:
  (1)建立和健全分工负责制明确职权,落实责任。
  (2)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并实行回避,主要的不相容职务包括出纳与费用、上入账目登记,实物保管与相关的会计核算,业务授权、授权与核算,业务操作与审核等。
  (3)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4)完善凭证、账簿、报表体系,严格会计操作规程和凭证制度。
  (5)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落实专人负责。
  (6)会计部门严格复核、审批制度。
  (7)对重要财物设置限制接近措施,并责成专人妥为保管。
  (8)设置内部审查或稽核部门,进行经常性的查核、监督工作。

7.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2、单位应当加强对筹资业务的管理,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严格控制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使用。
3、单位应当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控制程序,强化对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透明,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
4、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
5、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6、单位应当制定恰当的销售政策,明确定价原则、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以及涉及销售业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相关内容,强化对商品发出和帐款回收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坏帐损失。
7、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招标、投标、评标、工程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防范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8、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实行重大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9、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频道。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8. 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点有哪些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抵御和防止各种会计错弊行为的有力武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两大部分。 内部牵制主要着眼于业务流程中的职能分解和人员的职责分工,以便形成互相制衡、牵制的机制。内部牵制的主要手段包括职责牵制、分权牵制、物理牵制和簿记牵制等。 职责牵制指的是合理划清职责并进行适当分工,使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个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分权牵制指的是将每一项业务乃至每一个环节中不相容的职能予以分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分别掌管,以避免由一个部门或人员单独处理某些业务的全部流程,造成舞弊的可乘之机;物理牵制是指将特定的管理职责与相应的专门程序或专门工具结合起来,以便落实管理责任,排除其他部门或人员单独舞弊的可能性,从而使出现舞弊行为时易于追查原因;簿记牵制是指利用处于不同加工处理阶段或置于不同载体之上的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牵制。 内部稽核或称内部审查,是指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日常的查核和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主要包括: (1)建立和健全分工负责制明确职权,落实责任。 (2)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并实行回避,主要的不相容职务包括出纳与费用、上入账目登记,实物保管与相关的会计核算,业务授权、授权与核算,业务操作与审核等。 (3)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4)完善凭证、账簿、报表体系,严格会计操作规程和凭证制度。 (5)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落实专人负责。 (6)会计部门严格复核、审批制度。 (7)对重要财物设置限制接近措施,并责成专人妥为保管。 (8)设置内部审查或稽核部门,进行经常性的查核、监督工作。企业常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如下: 1.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 2.组织结构控制要求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科学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职务。 3.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单位内部的各极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4.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5.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抚预算的资金支出。 6.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严格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7.职工素质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保证职工具备相应的工作胜任能力。 8.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9. 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0.电子信息系统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 2.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3.单位应当加强对筹资业务的管理,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严格控制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使用。 4.单位应当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控制程序,强化对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透明,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 5.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 6.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7.单位应当制定恰当的销售政策,明确定价原则、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以及涉及销售业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相关内容,强化对商品发出和帐款回收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坏帐损失。 8.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招标、投标、评标、工程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防范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9.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实行重大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10.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