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是怎么成为了战争笑话的?

2024-05-16 19:25

1. 马奇诺防线是怎么成为了战争笑话的?

其实早在二战之前,法国人便已经察觉了德国人渴望扩张的野心,并且他们在法德边境修建了号称世界上最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只是这个从1930年开始到1936年才完工的人类历史上最坚固的防御集群直到法国宣布投降也没有完成它的的战斗使命。是它的战斗功能根本就没有开始。拥有机械化部队的德军直接绕过了马其诺防线,直插法国腹地,猝不及防的法国武装力量一时难以抵挡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最终兵败如山倒。

而法国政府花了无数财力和人力修建的马其诺防线仿佛成了历史的一个笑话。很可惜,这条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线在后来的二战中,被德国人的闪击战证明了它就是一个笑话。原来就如前面所说,法国修的马奇诺防线只修到了阿登森林,还没有修到大陆的尽头,只完成了一半,这给了德国装甲兵团可以完美地绕过马奇诺防线的机会。

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就开始建造,一直到了1940年才算基本完工,整整修建了十一年,即使在欧洲经济大萧条时期,勒紧裤带也要每年投入国防经费的一半来修建这条防线,前前后后总共消耗了法国50亿法郎,至于它的名字,当时是以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来命名的。

防线内部拥有宿舍、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甚至还有电影院这样的娱乐设施,有四通八达的通道相连,大的工事之间还有轨电车行驶的通道,成千上万的法国陆军就躲在这条坚固的防线后面,静静的等着敌人的进攻。

马奇诺防线是怎么成为了战争笑话的?

2. 重金打造的马奇诺防线为何沦为笑柄?

作者:金满楼
近代欧洲,法国与德国堪称世仇。
最开始时,拿破仑痛揍周边其他各国,后来普鲁士崛起,在色当战役中痛击法国,令后者蒙受奇耻大辱。
一战当中,法国虽然战胜德国,但这一惨胜,令两国都痛不欲生。
而在战后,法国为弥补自己损失而一再勒索德国,吃相非常难看,这也是希特勒煽动德国民粹的重要助燃剂。
二十年代末,眼看德国蠢蠢欲动、急欲报复,只想疗伤、已经不再想打仗的法国人也是坐卧不安。
最终,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就是用来对付德国的,其始建于1929年,前后用了十余年才正式建成。
马奇诺防线位于德法边境,其正面长度达400公里,纵深6至8公里,共建成永久性的发射工事5600多个,其中火炮工事520个,机枪工事3000多个。
整个防线工事由地下坑道连接,设有火炮和机枪暗堡、人员宿舍、仓库、发电站等,粮食储备量可供全体人员3个月食用。工事混凝土盖层厚达3米,能承受大口径炮弹的攻击。
修建完毕后,工事内曾驻守50个师的兵力,其规模之大,堪称空前绝后。
大功告成后,在法国的一些军事家看来,有了“马奇诺防线”,法国就固若金汤了。
马奇诺防线固然坚固,但根本缺陷是只有防守,没有进攻可能,其致命弱点的根子还在于法国的作战战略只是消极防守。
作为战争,从来就没有绝对的防守,更不能一味的依赖防守。所谓“进攻是最后的防守”,如果没有攻击能力,再好的防守也是被动挨打。
更何况,防线是死的,人却是活的。一味的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难道德军就不打你么?
这不,在德国在1939年吞并波兰后,其很快调转枪头,于1940年5月向法国北部的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等发起猛攻。
随后,德国装甲部队采取了迂回战术,其经阿登山脉绕过“马奇诺防线”北部末端,然后急行之下,横扫法国北部。
如此一来,这条被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一下子就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当然,马奇诺防线也不完全是历史笑柄。毕竟,这座号称世界第一的庞大工事,如今成了军用物资仓库和供人观赏的旅游景点。
还有,各国军事家们也在它身上吸取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不是?
马奇诺防线这点事,也让人想起了当年康熙皇帝对长城的评价。
在第一次击败噶尔丹之后,工部等衙门上奏称古北口一带边墙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接奏后批示说: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奏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康熙虽然是冷兵器时代的传统帝王,但其观点颇多可取之处。以有限之民财取修筑无用之长城,岂不是劳民伤财,毫无所得?
中国历朝历代,修筑长城耗费了大量的财力、民力,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北方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梦魇,几乎没有一个朝代不深受其害的。
而清朝入关之后,对塞外的蒙古部落采取了“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的办法,并通过击败噶尔丹,使得喀尔喀蒙古最终成为清朝的北部边防屏障。
正如康熙帝后来所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也。”
由此可见,仅仅指望长城或者马奇诺防线这种死硬的东西,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充其量也就是心理安慰。而且,这个成本还非常大!
不过,宽容一点说,法国人如此想也是没办法。因为当时法国人口比德国少,不能指望在野战军兵力上与德军匹敌,类似一战那样的绞肉机式打法,法国实在是无力承受了。
由此,法国人想到了堡垒,壁垒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而马奇诺防线的关键作用,就在于保护法国北方的工业中心能够免遭德军的迅猛进攻与破坏,并迫使德国绕道攻击。
从这个角度上说,在延缓德国侵略方面,马奇诺防线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功劳的。

3. 马奇诺防线比喻什么?

马奇诺防线比喻名不副实。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
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1877~1932)。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马奇诺纺线的弱点:
看似强大的马奇诺防线却有着很多薄弱的支撑点,这些支撑点都是能够轻易攻破的,防线没能形成环形防御,有几段防线在战争中根本就没能发挥它的防御作用。不过尽管C集团军没能突破马奇诺防线,从阿登高地迂回成功的德军已经从左翼包抄过来了,此时的法军早已穷途末路了。

马奇诺防线比喻什么?

4. 马奇诺防线比喻什么

“马奇诺防线”比喻因过度信赖此防线而放松备战警惕。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
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且比利时反对在法比边界修建防线,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5. 为什么马奇诺防线会被突破

一、马奇诺防线被攻破的原因很简单,防线有薄弱环节,德军采取了迂回战术。
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且比利时反对在法比边界修建防线,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二、知识拓展:
1、马奇诺防线规划与设计目标:
避免敌军的突然袭击,并发出警报
为法国军队的动员争取时间(两三个星期)
节省人力
保护阿尔萨斯和洛林(1918年回归法国)和其工业基地
应对突然袭击时,作为反攻的基地
同样防御由瑞士和比利时方向进攻的敌人
延缓敌人的进攻,等待主力部队的增援
显示非进攻而和平的军事态势,并在德国入侵比利时的情况下,迫使英国帮助法国
阻挡德国先期进攻后,推动比利时参战(比利时在马奇诺防线德国一边)
2、马奇诺防线简介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1877~1932)。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

为什么马奇诺防线会被突破

6. 马奇诺防线什么意思,说说他的典故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直到法国沦陷,马其顿防线一点毛用都没有;如果有人说意思就是,中看不中用....


7. 马奇诺防线怎么被攻破?

德军没有公婆马奇诺防线,而是绕开了它。
马奇诺防线的部署,主要是为了防备首都巴黎沦陷。但是法国北方的两个国家比利时和卢森堡坚决抗议,因此在这两个国家与法国的边境并没有严密布防。1940年5月,德军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法军防御,占领了法国北部。
接着,德军依靠装甲军团的推进速度,一路向法国腹地推进。至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德军只用了6周的时间。马奇诺防线机动性的缺陷使其完全成了摆设。
除此之外,由于防线本身恐怖的消耗(前后共投入超过50亿法郎),马奇诺防线一直是法国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其实按照事先设计,防线内应该驻守十余个师的机动部队,以应对突发状况,实施战略反击。
而直到法国投降,其中的驻军不到一半;按照预先设计,只建造了390公里的马奇诺防线,也远没有完工。如果防线能补上上述几个缺口,德军想要拿下法国,恐怕还要多费很多功夫。

马奇诺防线介绍:
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3~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
要注意,这里所谓的“工事”可不是一个机枪碉堡那么简单,表面上看就是一个碉堡,而下面却拥有完备的军事设施,包括作战指挥室、弹药库和通讯中心等。
整座防线共包括大型工事50余座,每座大型地下的工事都处于相邻的大型地下工事的加农炮射程之内。这种设计是为了实现火力的完全覆盖,一旦有敌人从某个方向靠近时,每个工事都可以呼叫相邻工事对其开火。

马奇诺防线怎么被攻破?

8. 是谁突破马奇诺防线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改良过的施里芬计划( 亦称为曼斯坦计划)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和法国,静坐战结束。
第一阶段作战:当法国统帅部迷恋在马其诺防线不可攻陷的神话里时,5月13日德国A集团按曼施坦因意图军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森林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德国人的两个坦克师在高射炮的掩护下强渡缪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国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一时期德意志帝国B集团军也使用闪击战的方式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网。到5月19日7个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5月24日,德意志帝国装甲部队已经望见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刻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被证明是德军的致命失误,被包围的盟军立即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大撤退。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克尔刻,5月27日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时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保留了元气,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跌落至低荡。
第二阶段作战:1940年6月10日,德军开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国本土,由于先前在低地国地区丧失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 所以德国的装甲部队纷纷进行一场竞速比赛,很快的就深入了法国中央,6月17日,首都巴黎被攻占,6月25日,为了羞辱法国人,希特勒选择在贡比涅地区的福煦车厢内签署与停战条约。根据此项条款,法国中部和北部三分之二的领土疆域由德意志帝国武装部队来进行实质占领,而南部地区则成立由贝当执政的附庸政权: 维希政府。
从德国展开西线进攻到法国败降只经历了6个星期,闪电战的威力让法国体会到了亡国的耻辱。法国的战败令英国必须独自面对德国。
占领法国后德国空军就在法国北部集中,准备可能的登陆战(海狮计划)。德国决定首先进行空战消灭英国皇家空军,这即不列颠战役。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登陆战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即使德国空军能够将皇家空军赶出南英格兰,剩余的英国空中力量仍有可能在英格兰中北部对德国登陆造成威胁,德国的登陆部队很有可能被英国海空力量切断,然后逐个消灭。
但是德国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在8月5日发动了“鹰计划”,即对英国的大规模空中打击,从而为陆军登陆扫除障碍。在战役的高峰,8月24日到9月6日德军每天平均出动1000多架飞机,凭借著数量上的优势与已经十分疲劳的皇家空军飞行员作战,虽然英国拥有先进的雷达技术,他们还是损失了四分之一的空军飞行员。
德国却在关键时刻决定改变战略。他们开始对英国的主要城市狂轰烂炸,希望能够摧毁敌人的信心,令敌人迅速投降。这为英国的飞行员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但轰炸也对英国造成了严重影响,几乎所有的英国工业重镇遭到袭击,伦敦更是从9月7日到11月3日连续57个夜晚遭受轰炸,其他受袭击的城市还包括工业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一些港口和海军基地等。
当时在欧洲大陆没有大的地面冲突,因此空战成了主要的战事。英国空军也不时在夜间轰炸欧洲大陆。8月25日晚上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柏林进行了轰炸。不列颠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无限期推延”海狮计划,德国登陆英国的企图宣告失败。另一个令希特勒取消海狮计划的主要原因,他已将战略目标由西欧转向了曾经是盟友的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