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中信用的含义

2024-05-16 12:51

1. 金融学中信用的含义

金融信用,即提供贷款和造成负债。 在很多场所,金融信用也可以指借款方清偿债务的信誉度和能力。 “信用”是一个纯社会经济学定义。 其表明使用价值互换落后造成的活动,主要反映在商业环境里,金融行业和流通领域里应收帐款,银行信贷等交易行为。拓展资料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金融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一环,自然也需要运用道德的、经济的等各种手段来建立和完善。限于篇幅,本文仅从法律角度提出若干建议。1、尽快建立包括信用记录、征集、调查、评价、中介等内容的完整、规范的金融信用法律主体框架。首先,应界定政府在建立金融信用体系中的地位,总的来说,政府对金融信用的构建不宜介入过深过细。因为从根本上说,金融信用需要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携手共同创造,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是由市场经济内生的,而不是任由政府主观臆造的,积极的干预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违反经济规律的消极干预可能留下严重后果,只有当信息不对称产生市场失灵时,才需要政府以外力干预市场,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但是,在中国政府主动导型市场化改革的模式下,可以考虑先由政府进行有关信用记录,征集调查等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移交出来,进行企业化运作,政府则进行监管工作,关键点就在于,政府改变“运动员”身份,只作“裁判者”和“执法者”,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打破垄断,消灭地方保护主义,同时提高市场主体的组织程度,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并且在提高社会伦理道德,增进信用以及约束交易关系等方面发挥信用。其次,培育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产生、发展。由于政府不宜过多参与信用建设的工作。因此作为企业、个人提供信用服务的“第三只眼”的信用中介机构将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信用中介活动有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及信用咨询、评估人员都应纳入法律规范的视野,从法律上明确他们的法律地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对于中介机构的管理应以自律管理为主,政府管理为辅,这样有利于中介机构保持他们的独立性、专业性,以发挥其在防范信用风险,维护良好的信用秩序,降低全社会信息成本和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制定、修改、完善金融信用行为法。金融信用行为法是规范市场主体在金融信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的法律、法规,它包括信用交易前的社会征信法,信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控制法和信用交易完成后的失信惩罚法。(1)征信法。征信源于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含义是指对他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企业资信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在交易中对交易对手信用状况不了解,因此需要有关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以资决策。企业、个人的信用制度可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银企合作为整个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良好的基础。中国目前关于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法规比较零散分布在不同的部门法中。涉及到工商、公安、税务、保险、银行、法院等十几个部门,因此迫切需要一部统一的征信法来规范信用信息的记录征集、调查的范围、程序以及传播方式、对象及时限等问题。此外,还应注意保护在开展征信活动中可能触及到的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2)信用控制法。信用交易往往涉及到时间间隔,因此容易产生全同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信用控制法就是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预警、控制,从制度源头上堵住漏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交往和金融交易活动中范围更加广泛,加速了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与流动。互联网虚拟市场通过虚拟空间构建的关系进行交易,在网上,金融信用关系正突破地域性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建立起来,逐步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行为规范。由于虚拟交易空间里交易双方的身份模糊化,交易主体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多维化。所以急需网络金融资信管理向制度化法律化迈进,以防网上金融诈骗行为。同时,由于网络纠纷是新的法律现象,知识产权法、税法、广告法等也需作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三是建立网上资信数据,建立有效的交易行为的信息传递,使金融机构能够清楚谁有信用,谁没有信用,并依此信息决定扶持谁,制约谁。3、失信惩罚法。建立对失信企业、个人的惩罚机制,是金融信用体系链条中关键的一环,对于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人”的制约,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抓住一个“利”字。只有通过利益导向——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激活企业、个人的守信行为。失信惩罚机制实质上是增加失信的成本,使市场主体经过理性衡量后自觉选择守信。中国的失信惩罚办法还没有形成体系,应尽快建立一整套失信惩罚制度,同时完善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将官员政绩考核和企业逃废债务的失信行为联系起来从根本上阻断地方政绩考核的“利益驱动”。

金融学中信用的含义

2. 银行信用的地位

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是存贷款人的中介。但银行作为中介人与一般商业经纪人、证券经纪人不同,存款人除按期取得利息外,对银行如何运用存入资金无权过问,正因如此,银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由简单的中介人逐步发展成“万能的垄断者”。在资本主义社会,银行信用是主体,但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银行贷款一般是针对商业票据进行抵押或贴现,银行直接对企业发放的不要任何担保品的信用贷款只占一定比重。从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关系来看,直接信用是基础,间接信用是后盾。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票据就不能转化为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直接信用的运用和发展就会受到极大削弱。银行信用评级(Bank's Credit Rating)是对一家银行当前偿付其金融债务的总体金融能力的评价,它对于存款人和投资者评估风险报酬、优化投资结构、回避投资风险,对商业银行拓宽筹资渠道、稳定资金来源、降低筹资费用,对监管当局提高监管效率,消弱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运行的波动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论述货币信用金融机构在金融中的作用

金融中介机构是资金盈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它们主要以发行间接证券的方式形成资金来源,然后把这些资金投向贷款、收益证券等金融资产。它们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疏通、引导资金的流动,促进何实现了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的分配,提高了全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 

金融中介机构有多种形态,但作为有效融通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赤字单位,实现资源转移的中介,银行最为典型。其重要功能有: 
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有效转移社会资源; 
创造信用货币,扩张信用; 
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论述货币信用金融机构在金融中的作用

4. 金融学中信用的含义 金融学中信用的意思

  金融信用,即提供贷款和造成负债。在很多场所,金融信用也可以指借款方清偿债务的信誉度和能力。 “信用”是一个纯社会经济学定义。其表明使用价值互换落后造成的活动,主要反映在商业环境里,金融行业和流通领域里应收帐款,银行信贷等交易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对借的还款。金融行业因为其独特的特性,从产生之际,就和信用相伴相生。针对银行业来讲,金融信用在金融行业的资产中,无可争辩的占据首要地位。以上就是金融学中信用的含义相关内容。
  信用关系简介    
  信用关系就是指具有一定信用的双方选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产生一个资产或有使用价值融合的债务债券关系。信用关系的两方既可以是国家、公司、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因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总会有遭受拘束,这时候就必须向外部寻找资产协助,借款人一方和债务人一方商议,达成共识或者签具借据等,得到融资,减轻一时的资产急缺。借款人并于承诺限期届满时结清所有贷款。长此以往,就产生了一个完美的信用关系。本文主要写的是金融学中信用的含义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

5. 金融信用的根源

1、历史沉淀和制度性约束使中国金融信用基础脆弱信用观念淡薄。如前所述,随着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加速,企业逐渐脱离国家的庇护,开始独立面对市场风险。但是,长期以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直都是在国家计划调节经济中生存,人们的经济活动更是建立在执行和完成计划上,而不以信用原则为基础,可以说大多数国民都对金融信用缺乏认识,信用观念淡薄。虽然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缺乏诚信传统,孔子在2千年前就说过:“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但是在迈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时,传统诚信观念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形成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商业信用制度,无法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信用制度和信用资源的有效需求。2、信用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市场主体是“经济人”、“理性人”,他们在市场中做出的一切行为均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因此,如果守信能带来利益,而失信会遭受损失的话,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守信,反之亦然。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目前中国社会规范不成熟,体制安排不合理。一方面对失信的惩罚不严厉,另一方面守信的收益不明显,守信的交易成本太高,失信的成本低,收益大,以至“格雷欣法规”发生作用,出现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退出市场或者自动放弃守信原则。其实,信用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目前中国企业在运行中,忽视信用的价值,不会有效利用、创造信用这一商品,增强自身竞争力,反而去摧毁原来就很脆弱的信用市场,只看到失信可以给他们带来短期“利润”,而忽略了长期利益,博弈论成立的前提之一是反复博弈。我们的法律制度没有将前一次的信用和以后每次的交易(得益)联系起来,产生某种因果关系。因此失信的人不必支付高昂的代价,其他人看到失信的好处,自然而然地在利益驱动下也开始放弃守信,正如一句西班牙谚语所说:“与狼生活在一起,你也会学会嚎叫”。3、信息不对称。根据斯蒂格里兹的理解,信息不对称是指两个人对同一事物所得的信息不一致。在金融交易活动中,金融机构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不对称的,并且获取信息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获取客户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表现在获取决定贷款信息时,还表现在贷款获取后监督贷款人行为时。贷款人为获得贷款可能隐瞒真实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使信用的性质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影响到金融信用的整体状态和效率。随着金融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工具不断创新,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资源开始得到多种利用,但是由于金融体系中的分业管理和分业经营的现状,不同投资方式的受理具有较大的限制,造成了金融信息的分割。2001年以来,股票市场接二连三的爆出内幕,说明了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的问题。随着住房贷款,消费信用等新的信用形式的启动,金融机构面对成千上万的交易对手,更加难以收集交易对手的有效信息,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急需沟通金融机构与企业、个人之间的桥梁――金融信用的发展和完善。4、确实存在着一些改革失误。这主要表现在改革的顺序上,侧重于机构的扩张,对机构失败没有明确的处置规定;侧重于从融资上去发展金融,缺乏对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视;侧重于运动式的时冷时热,缺乏长远的稳定的连续的金融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还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从思路、机制等多方面去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金融信用的根源

6. 金融信用的本质

在西方,“信用”是一个纯经济学概念。它表示价值交换滞后产生的活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金融领域和流通领域赊销,信贷等交易行为。简言之,即是对借的偿还。金融业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从产生伊始,就和信用相伴相生。对于金融业而言,金融信用在金融业的资产中无可置疑的占有首要地位。正如一位银行家所言:“信用是银行的生存之本”,金融信用作为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方面是银行必须确保存款人自由取款,另一方面需要贷款人确保按时、如数还本付息,缺一不可。如果贷款人都不对银行恪守信用,那么银行最终也无法对存款人恪守信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信用本质上是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整合。银行实为经营货币的企业,其资产大多数是亿万公众的财产。但常期以来无论金融业内部或外部(政府、其他企业及公众)均缺乏对金融业的认识,常常将国家(政府)的信用取代金融业的信用,主要表现在:(1)计划经济下,国家对经济实际起包揽作用,从而将金融信用包揽其身,银行是国家的,受政府指令运作,银行信用自然也就转化为对国家的信用。所谓三角债即国有企业及银行都认为债务所涉及的信用问题均不是自己造成,也不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并不将其看成是自己极其重要的信用问题,因而债务难以清偿,这一直延续至今。(2)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国债偿还信誉好,所以国家作为整体对内对外均具有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因此,国内民众即使不了解国内银行的信用,也放心地将钱存入银行。这就是为什么四大国有银行在不良资产率高达20%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着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稳定增长。其实大多数公众并不知晓什么是不良资产率,他们只知道银行是国家的,可以放心将钱存进去,国家不会不还给他们的。而国外企业及银行,即使无法了解国内企业的信用,也以中国国家信用为其信用的落角而提供信用货款。而且这种信用又具体落脚于代表国家的各级政府以及政府所属或支持的企业。随着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已逐步退出市场, 《商业银行法》规定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方向是建立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商业银行。因此,国家信用不再成为金融信用的落脚点。然而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在打破了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统一的信用制度与体系的同时却一直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规范的金融信用体系,造成了金融市场上信用关系的严重扭曲和普遍的道德风险行为。银行业“惜贷”和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同时并存的现象说明没有了信用作依托,银行和企业间出现“双输”局面。

7. 信用的作用

信用的作用:信用是现代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社会信用状况对现代经济金融运行影响甚大。主要体现在:(1)信用促进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与紧缩。(2)信用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3)信用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桥梁。(4)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可以保证信用主体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




信用主要有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个人创业机会、应付突发事件、减少刑事犯罪、提高个人消费、帮助家庭理财、促进社会资本形成等作用。
1、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信用可以对生产资料赊购和扩大企业的赊销能力,获得存款、发挥扩大市场和各种贷款供给以及得到短期融资的作用。如果只采取现金交易,许多企业会因缺少现金而无力购进生产资料,对于处于竞争比较激烈行业的生产厂家,必须使用赊销手段来扩大销售量。使用信用工具和信用管理,就能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说,信用手段具备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手段。对一时现金周转有困难的企业,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都有专门针对遇到资金问题的企业性地信用工具,用以缓解这些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2、可以提供个人创业机会
在社会信用体系维系的市场上,信用工具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货币的主要特征。被评估了的企业信用也有价值,可以达到筹措资金的效果。当货币被用于投资目的时候,它就变成了资本,自然也有利于个人的创业。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而建立起有价值的个人信用评价,对应个人的信用测度,取得金融机构提供的某种信用工具,扩大个人可以掌握的货币量,使资本得以形成。也就是说,个人可以以信用为手段,通过信用对货币的置换,从而达到聚集一定量资本的目的,有条件完成一个完整的资本形成过程,完成个人创业。
 3、可以应付突发事件
消费者持有信用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应对由于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支付问题。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而事件的发生经常是不可预见的。当面临重大的紧急事件和危机时,采取信用工具或信用安排,就可以提供一种应对紧急开支的手段。例如,信用卡或消费者信贷等信用工具就可以作资金周转安排,很多突发事件就可以迎刃而解。
 4、可以减少刑事犯罪
如果需要现金,银行卡有转账功能,消费者使用信用卡也可以从银行之间支取一定数额的现金。消费者如果使用银行卡,就可以减少现金携带,保证个人和资金的安全。如果全民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用工具,就会减少全社会的刑事犯罪率,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5、可以提高个人消费水平 
信用工具被研发出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提前享受物质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消费者只要有稳定的工作或者其他固定收入,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信用可靠性来取得信贷消费扽权力,提前购买所需要的物品,可以很快提高当前的生活水平。通过利用信用工具,消费者可以使用未来收入来支付目前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此外,信贷消费逐步地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信用工具的大量投放和使用,解决了许多人对小额资金的需求问题。
 6、可以帮助家庭理财
信用工具具有货币特征,自然也可以用于家庭理财。消费者可以比较现金购买与信用购买之间的成本和收益,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消费方式。习惯理财的人还可以灵活运用消费信贷,发挥其投资杠杆作用。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消费者完全有能力支付所购买的大众消费品的费用,实现即期消费,但从资金的财务安排上考虑,会仍然选择消费信贷方式,举债消费。
 7、可以加快社会资本形成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和网络,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组织的效率。信用的基础是社会信任和法律关系之间的平衡,其实质就是一个道德问题,它直接反映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信任程度高的社会能允许多样化的社会关系产生和存在,反之则往往将信任关系局限于家族之内,就难以形成现代社会中的专业公司和大型企业。如果没有信用,社会资本就很难形成。
8、可以促进金融发展
信用消费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有利可图的资金来源,不仅带来了利差收入,同时也带来了信用卡业务收费等非利差收入。信用消费培育出的庞大的零售客户群,也可以被视作其他金融产品的潜在使用者,其间酝酿着“交叉销售”的契机,而消费信用贷款的组合往往又具有分散性强和流动性高的特点。消费者信用报告制度是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越来越重要的防止金融欺骗的工具,也可以避免过分扩大贷款的规模和范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信用的作用

8. 信用与金融的区别是什么?

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其承诺的基础上,用契约关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金融领域和流通领域赊销,信贷等交易行为,对于金融业而言,金融信用在金融业的资产中无可置疑的占有首要地位。正如一位银行家所言:“信用是银行的生存之本”,金融信用作为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方面是银行必须确保存款人自由取款,另一方面需要贷款人确保按时、如数还本付息,缺一不可。如果贷款人都不对银行恪守信用,那么银行最终也无法对存款人恪守信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信用本质上是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整合。
金融  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金融(FINANCE)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专业的说法是:实行从储蓄到投资的过程,狭义的可以理解为金融是动态的货币经济学。)
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存在和正常运转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
可以理解为先有信用后有金融。金融是信用发展的结果。信用是金融发展的表现形式。在现代金融制度中,货币交换是基础,信用是货币交换的发展,而银行则是综合这二者的精巧的机构,其中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严格地讲,金融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的综合。金融可以界定为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简单的理解为金融=货币交换+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