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24-05-16 02:21

1. 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扩大财政投资,并采取措施保证私人部门的投资不减少,则会因总投资的增加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一般总是快于名义工资的提高速度,因此企业利润会增加,又会促进企业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负相关,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还会损害经济的发展。 

较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导致生产性投资下降。 

通货膨胀会降低投资成本,诱发过度的投资需求,从而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 

持续的通货膨胀最终可能迫使政府采用全面的价格管制措施,降低竞争性和经济活力。 

3、中性论: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会中和它对经济的各种效应,正负效应会相互抵消。 

(二)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失业基本没有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反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的一种曲线。 

(三)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
1、固定收入者损失,浮动收入者得到 

2、债务人得利,债权人损失 

3、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4、国家得到,居民受损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出售政府债券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
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压力是巨大的

中国通胀要分内外来说,内:印钱太多,如果不印,各种基础建设又 搞不起来。同时国内粮食、石油、铁矿石等等都是进口,中国大量的需求导致大宗品价格升高,这也加剧了通货膨胀。而且国内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外:美国开始开动印钞机QE3,欧洲也开始印钱,这些钱实际上都到欧美的一些大公司手上,例如苹果,intel。但重点在于这些公司的生产基地大多在中国,钱自然而然又流到中国变成外汇占款,最后中国又要印钱来对冲,又通胀了。从目前经济形势来看,也就中国还保持增长,从资金的逐利性来看,必然大量资金要流到中国,所以说通货膨胀压力巨大

3. 我国的通货膨胀的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我们将比较分析几次通货膨胀的特点,以期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历次通货膨胀概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多次通货膨胀各有特点,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历次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是: 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段时期,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1979年、1980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后来我国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表现为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加剧。为了抑制高通胀,当时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表现为从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1987-1989年的通货膨胀是由于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在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需求量的严重膨胀。此期间,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物价的上涨和抢购风潮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突如其来的冲击面前,中央迅即做出反应,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于是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使用大力度的调整措施。 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表现为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起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持续的混乱。有人形象地总结为 “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此次通胀的治理以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16条措施为起点,经过3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历次通货膨胀的特点 从以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多次通货膨胀的表现、治理措施等情况来看,其具有的特点为: ●通货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并存。高速增长往往带来通货膨胀,在1980年以来增长率超过11%的年份里,通货膨胀都很严重。经济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大。 ●历次通胀均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我国历次通胀都伴随着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二者总是相伴而来,如在1994年中国高通货膨胀启动因素中,首当其冲就是农产品价格。1994年农产品上升对零售物价变动的影响达70%;1995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33%。 ●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普遍上升。如1988年3月,上海调整了280种国民经济必需商品的价格,接着各大中城市相继提价,提价率占商品总量的80%,价格平均上涨30%,最高者达到80%,尤其是家用电器、摩托车、油等产品。物价急剧上涨,大米的价格几乎是一夜之间,从0.15元涨到0.8元,长涨了6倍。基本生活资料的快速上涨极大地冲击了国人的心理防线,抢购风潮随之而来,所有的商店都在排队。 ●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须采用组合政策。通过对历次通货膨胀的治理来看,单一货币政策效果未必良好,需结合其他政策。如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熨平”周期波动,并把财政政策的重点放在优化结构上,把货币政策的重点放在调控总量上,才能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我国历次的治理也是在逐渐结合各类宏观调控政策。

我国的通货膨胀的问题

4. 我国的通货膨胀的问题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呢?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渡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渡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门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量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一般认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原因在于,厂商由于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制约,提高价格会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润的限制,而工会推进货币工资上涨则是越多越好。 ⑶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5. 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扩大财政投资,并采取措施保证私人部门的投资不减少,则会因总投资的增加而促进经济增长。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一般总是快于名义工资的提高速度,因此企业利润会增加,又会促进企业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负相关,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还会损害经济的发展。较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导致生产性投资下降。通货膨胀会降低投资成本,诱发过度的投资需求,从而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持续的通货膨胀最终可能迫使政府采用全面的价格管制措施,降低竞争性和经济活力。
   3、中性论: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会中和它对经济的各种效应,正负效应会相互抵消
(二)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失业基本没有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反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的一种曲线。
(三)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
1、固定收入者损失,浮动收入者得到
2、债务人得利,债权人损失
3、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4、国家得到,居民受损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二、(一)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出售政府债券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6. 请问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金融小白宏观经济基础课 第13课

7.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目前的物价上涨 通胀压力加大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1、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业 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2、成本拉动 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 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 
3、国内投资过热 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 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4、国际贸易失衡 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 外汇占款严重 RMB投放过多 
5、RMB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8. 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的影响?

目前存在很多价格上涨因素,通货膨胀危险不可等闲视之,通货膨胀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成本推动通胀压力。本世纪以来,我国上游产品价格涨幅一直高于下游产品价格。由于各种原因,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传导受到阻碍。但当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累积到一定程度,传导必然发生,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7月份一些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虽然较CPI低,但企业商品价格涨幅仍高于CPI因此仍需关注上游产品价格变化,防止成本推动价格全面上涨。 

第二,需求拉动通胀压力。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一直得不到缓解。货币供给过多,必然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超过经济增速,虽然是好事,但在当前CPI涨幅加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也会成为形成需求拉动型通胀的因素。 

第三,经济增速过高导致价格上涨。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速一直在10%以上,但这种增长是通过投资高速增长实现的。与此同时,经济结构问题却趋于恶化。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的经济增长和过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通货膨胀的动因。近20年来,我国曾两度出现这样的高通货膨胀。 

第四,节能减排造成成本价格上升。“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单位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增加投入,必然形成生产成本上升。 

第五,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晌。近期,世界市场上在石油、谷物等重要商品价格呈上涨趋势的同时,美国次级债问题爆发,使得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强。这些因素,特别是某些重要商品的价格上涨趋势,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以上通胀压力已在过去几年积累起来,必然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即使猪肉价格平稳了,通胀也会找到其他表现途径。加上明年奥运会还会加强外部需求对国内价格的影晌,未来一段时间,总体价格水平必然升高。对于2008年可能出现的价格上涨,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宁可防其有,不可赌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