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货币

2024-05-18 18:42

1. 中国最早的货币

贝币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我国最上的原始货币主要是“货贝”。这种贝 生于南海。夏商时期,特别是商代,经济呈现出繁荣局面,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贸易活动相当发达。出现了商业和商人,开始使用货币进行买卖。“贝”——便 我国最早的货币之一。

中国最早的货币

2. 我国最早的钱币是什么样子的?

贝币.

3. 我国最早的货币出于哪代?

1.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2.中国最早的金币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 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 “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5.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6.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

我国最早的货币出于哪代?

4. 某人花费时间做某事和花费金钱做某事 的英文翻译

某人花费时间做某事的英文:sb spend sometime doing sth;某人花费金钱做某事的英文:sb spend money doing sth
spend 读法  英 [spend]  美 [spɛnd] 

1、vt. 度过,消磨(时光);花费;浪费;用尽
2、vi. 花钱;用尽,耗尽
3、n. 预算
短语:
1、spend one's childhood	度过童年
2、spend one's life	度过一生 
3、spend one's resources	用尽聪明才智
4、spend the last years of one's life	度晚年
5、spend the rest of one's life	度过余生

扩展资料一、spend的词义辨析:
take, expend, cost, spend这组词都有“花费”的意思,其区别是:
1、take 普通用词,指需要占用空间、时间或精力等,其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件事情。
2、expend 较正式用词,通常指为某一专门目的而花费大量金钱、时间或精力。
3、cost 指花费时间、金钱、劳力等。其主语是物,而不能由人充当,也不用被动形式。
4、spend 普通用词,与cost基本同义,但主语必须是人。
二、spend的近义词:cost 
cost  读法  英 [kɒst]  美 [kɔst] 

1、vt. 花费;使付出;使花许多钱;估价,估算成本
2、vi. 花费
3、n. 费用,代价,成本;损失
短语:
1、total cost 总成本
2、cost accounting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
3、transaction cost 交易成本,交易费用
4、at cost adv. 按成本;照原价
5、product cost 产品成本

5. 我国最早的货币出现于哪个朝代

1.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2.中国最早的金币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 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 “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5.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6.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B

我国最早的货币出现于哪个朝代

6. 我国最早的货币起源于哪个朝代?

关于货币的起源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7. 什么是中国最早的货币雏形

贝壳,采纳下呗。

什么是中国最早的货币雏形

8. 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是什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