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一个方便高效查询的大容量的数据库结构

2024-05-05 14:09

1. 如何设计一个方便高效查询的大容量的数据库结构

1、把你表中经常查询的和不常用的分开几个表,也就是横向切分
2、把不同类型的分成几个表,纵向切分
3、常用联接的建索引
4、服务器放几个硬盘,把数据、日志、索引分盘存放,这样可以提高IO吞吐率
5、用优化器,优化你的查询
6、考虑冗余,这样可以减少连接
7、可以考虑建立统计表,就是实时生成总计表,这样可以避免每次查询都统计一次
mrzxc 等说的好,考虑你的系统,注意负载平衡,查询优化,25 万并不大,可以建一个表,然后按mrzxc 的3 4 5 7 优化。 速度,影响它的因数太多了,且数据量越大越明显。
1、存储 将硬盘分成NTFS格式,NTFS比FAT32快,并看你的数据文件大小,1G以上你可以采用多数据库文件,这样可以将存取负载分散到多个物理硬盘或磁盘阵列上。
2、tempdb tempdb也应该被单独的物理硬盘或磁盘阵列上,建议放在RAID 0上,这样它的性能最高,不要对它设置最大值让它自动增长
3、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也应该和数据文件分开在不同的理硬盘或磁盘阵列上,这样也可以提高硬盘I/O性能。
4、分区视图 就是将你的数据水平分割在集群服务器上,它适合大规模OLTP,SQL群集上,如果你数据库不是访问特别大不建议使用。
5、簇索引 你的表一定有个簇索引,在使用簇索引查询的时候,区块查询是最快的,如用between,应为他是物理连续的,你应该尽量减少对它的updaet,应为这可以使它物理不连续。
6、非簇索引 非簇索引与物理顺序无关,设计它时必须有高度的可选择性,可以提高查询速度,但对表update的时候这些非簇索引会影响速度,且占用空间大,如果你愿意用空间和修改时间换取速度可以考虑。
7、索引视图 如果在视图上建立索引,那视图的结果集就会被存储起来,对与特定的查询性能可以提高很多,但同样对update语句时它也会严重减低性能,一般用在数据相对稳定的数据仓库中。
8、维护索引 你在将索引建好后,定期维护是很重要的,用dbcc showcontig来观察页密度、扫描密度等等,及时用dbcc indexdefrag来整理表或视图的索引,在必要的时候用dbcc dbreindex来重建索引可以受到良好的效果。 不论你是用几个表1、2、3点都可以提高一定的性能,5、6、8点你是必须做的,至于4、7点看你的需求,我个人是不建议的。打了半个多小时想是在写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设计一个方便高效查询的大容量的数据库结构

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得到上面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后,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
根据上面的设计规划出的实体有: 突水点、评价单元、研究矿区。

3. 如何设计数据库 实现大数据分析

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的日常工作是设计、开发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应用软件,因此与软件研发的过程一样,会覆盖需求、设计、编程和测试四个阶段:
需求:深入调研用户市场需求,认清项目的应用场景,解决的问题,性能指标等,需要与数据库系统使用方反复沟通,确定具体的需求。
设计:根据收集整理的需求文档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的模型和架构,划分模块分别进行概要和详细设计。
编程:按照模块分工和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和调试。
测试:将开发完成的数据库系统交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主要使用的测试方法有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压力测试、性能测试等,测试全部通过后即可等待发布。

如何设计数据库 实现大数据分析

4. 大数据量的数据库表设计技巧

大数据量的数据库表设计技巧
即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它的数据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也会引起发一系列问题。如果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就提前考虑这些问题,可以避免由于系统反映迟缓而引起的用户抱怨。
技巧1:尽量不要使用代码。比如性别这个字段常见的做法:1代表男,0代表女。这样的做法意味着每一次查询都需要关联代码表。
技巧2:历史数据中所有字段与业务表不要有依赖关系。如保存打印发票的时候,不要只保留单位代码,而应当把单位名称也保存下来。
技巧3:使用中间表。比如职工工资,可以把每一位职工工资的合计保存在一张中间表中,当职工某一工资项目发生变化的时候,同时对中间表的数据做相应更新。
技巧4:使用统计表。需要经常使用的统计数据,生成之后可以用专门的表来保存。
技巧5:分批保存历史数据。历史数据可以分段保存,比如2003年的历史数据保存在 《2003表名》中,而2004年的历史数据则保存在《2004表名》中。       
技巧6:把不常用的数据从业务表中移到历史表。比如职工档案表,当某一职工离开公司以后,应该把他的职工档案表中的信息移动到《离职职工档案表》中。
1、经常查询的和不常用的分开几个表,也就是横向切分
2、把不同类型的分成几个表,纵向切分
3、常用联接的建索引
4、服务器放几个硬盘,把数据、日志、索引分盘存放,这样可以提高IO吞吐率
5、用优化器,优化你的查询
6、考虑冗余,这样可以减少连接
7、可以考虑建立统计表,就是实时生成总计表,这样可以避免每次查询都统计一次
8、用极量数据测试一下数据
速度,影响它的因数太多了,且数据量越大越明显。
1、存储将硬盘分成NTFS格式,NTFS比FAT32快,并看你的数据文件大小,1G以上你可以采用多数据库文件,这样可以将存取负载分散到多个物理硬盘或磁盘阵列上。
2、tempdbtempdb也应该被单独的物理硬盘或磁盘阵列上,建议放在RAID0上,这样它的性能最高,不要对它设置最大值让它自动增长
3、日志文件日志文件也应该和数据文件分开在不同的理硬盘或磁盘阵列上,这样也可以提高硬盘I/O性能。
4、分区视图就是将你的数据水平分割在集群服务器上,它适合大规模OLTP,SQL群集上,如果你数据库不是访问特别大不建议使用。
5、簇索引你的表一定有个簇索引,在使用簇索引查询的时候,区块查询是最快的,如用between,应为他是物理连续的,你应该尽量减少对它的updaet,应为这可以使它物理不连续。
6、非簇索引非簇索引与物理顺序无关,设计它时必须有高度的可选择性,可以提高查询速度,但对表update的时候这些非簇索引会影响速度,且占用空间大,如果你愿意用空间和修改时间换取速度可以考虑。
7、索引视图如果在视图上建立索引,那视图的结果集就会被存储起来,对与特定的查询性能可以提高很多,但同样对update语句时它也会严重减低性能,一般用在数据相对稳定的数据仓库中。
8、维护索引你在将索引建好后,定期维护是很重要的,用dbccshowcontig来观察页密度、扫描密度等等,及时用dbccindexdefrag来整理表或视图的索引,在必要的时候用dbccdbreindex来重建索引可以受到良好的效果。
不论你是用几个表1、2、3点都可以提高一定的性能,5、6、8点你是必须做的,至于4、7点看你的需求,我个人是不建议的。

5. 数据库结构设计主要完成哪些方面的设计?

1、需求分析:

调查和分析用户的业务活动和数据的使用情况,弄清所用数据的种类、范围、数量以及它们在业务活动中交流的情况,确定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形成用户需求规约。

需求分析是在用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逐步明确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需求、围绕这些数据的业务处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

对用户需求描述的现实世界(可能是一个工厂、一个商场或者一个学校等),通过数据抽象,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一般为E-R模型。

这个概念模型应反映现实世界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情况、信息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各部门对信息储存、查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物理结构设计:

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5、数据库的实施: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工作,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摘要】
数据库结构设计主要完成哪些方面的设计?【提问】
1、需求分析:

调查和分析用户的业务活动和数据的使用情况,弄清所用数据的种类、范围、数量以及它们在业务活动中交流的情况,确定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形成用户需求规约。

需求分析是在用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逐步明确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需求、围绕这些数据的业务处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

对用户需求描述的现实世界(可能是一个工厂、一个商场或者一个学校等),通过数据抽象,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一般为E-R模型。

这个概念模型应反映现实世界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情况、信息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各部门对信息储存、查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物理结构设计:

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5、数据库的实施: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工作,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回答】
简述面向对象建模中的三种模型及其异同,可以回答下这个嘛?【提问】
(1)与功能模型的关系:对象模型展示了功能模型中的动作者、数据存储和流的结构,动态模型展示了执行加工的顺序。
(2)与对象模型的关系:功能模型展示了类上的操作和每个操作的变量,因此它也表示了类之间的“供应者一客户"关系;动态模型展示了每个对象的状态以及 它接收事件和改变状态时所执行的操作。
(3)与动态模型的关系: 功能模型展示了动态模型中未定义的不可分解的动作和活动的定义,对象模型展示了是谁改变了状态和承受了操作。【回答】
感谢【提问】

数据库结构设计主要完成哪些方面的设计?

6. 大数据量高并发访问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大数据量高并发访问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如果不能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模型,不仅会增加客户端和服务器段程序的编程和维护的难度,而且将会影响系统实际运行的性能。所以,在一个系统开始实施之前,完备的数据库模型的设计是必须的。
   在一个系统分析、设计阶段,因为数据量较小,负荷较低。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功能的实现,而很难注意到性能的薄弱之处,等到系统投入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系统的性能在降低,这时再来考虑提高系统性能则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而整个系统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打补丁工程。
   所以在考虑整个系统的流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在高并发大数据量的访问情况下,我们的系统会不会出现极端的情况。(例如:对外统计系统在7月16日出现的数据异常的情况,并发大数据量的的访问造成,数据库的响应时间不能跟上数据刷新的速度造成。具体情况是:在日期临界时(00:00:00),判断数据库中是否有当前日期的记录,没有则插入一条当前日期的记录。在低并发访问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问题,但是当日期临界时的访问量相当大的时候,在做这一判断的时候,会出现多次条件成立,则数据库里会被插入多条当前日期的记录,从而造成数据错误。),数据库的模型确定下来之后,我们有必要做一个系统内数据流向图,分析可能出现的瓶颈。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逻辑设计的时候往往会设计过多的表间关联,尽可能的降低数据的冗余。(例如用户表的地区,我们可以把地区另外存放到一个地区表中)如果数据冗余低,数据的完整性容易得到保证,提高了数据吞吐速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清楚地表达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多表之间的关联查询(尤其是大数据表)时,其性能将会降低,同时也提高了客户端程序的编程难度,因此,物理设计需折衷考虑,根据业务规则,确定对关联表的数据量大小、数据项的访问频度,对此类数据表频繁的关联查询应适当提高数据冗余设计但增加了表间连接查询的操作,也使得程序的变得复杂,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合理的数据冗余也是必要的。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应根据系统操作的类型、频度加以均衡考虑。
   另外,最好不要用自增属性字段作为主键与子表关联。不便于系统的迁移和数据恢复。对外统计系统映射关系丢失(******************)。
   原来的表格必须可以通过由它分离出去的表格重新构建。使用这个规定的好处是,你可以确保不会在分离的表格中引入多余的列,所有你创建的表格结构都与它们的实际需要一样大。应用这条规定是一个好习惯,不过除非你要处理一个非常大型的数据,否则你将不需要用到它。(例如一个通行证系统,我可以将USERID,USERNAME,USERPASSWORD,单独出来作个表,再把USERID作为其他表的外键)
表的设计具体注意的问题:
1、数据行的长度不要超过8020字节,如果超过这个长度的话在物理页中这条数据会占用两行从而造成存储碎片,降低查询效率。
2、能够用数字类型的字段尽量选择数字类型而不用字符串类型的(电话号码),这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这是因为引擎在处理查询和连接回逐个比较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而对于数字型而言只需要比较一次就够了。
3、对于不可变字符类型char和可变字符类型varchar都是8000字节,char查询快,但是耗存储空间,varchar查询相对慢一些但是节省存储空间。在设计字段的时候可以灵活选择,例如用户名、密码等长度变化不大的字段可以选择CHAR,对于评论等长度变化大的字段可以选择VARCHAR。

4、字段的长度在最大限度的满足可能的需要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的设得短一些,这样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而且在建立索引的时候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
5、基本表及其字段之间的关系, 应尽量满足第三范式。但是,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设计,往往不是最好的设计。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常常需要降低范式标准:适当增加冗余,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
6、若两个实体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则应消除这种关系。消除的办法是,在两者之间增加第三个实体。这样,原来一个多对多的关系,现在变为两个一对多的关系。要将原来两个实体的属性合理地分配到三个实体中去。这里的第三个实体,实质上是一个较复杂的关系,它对应一张基本表。一般来讲,数据库设计工具不能识别多对多的关系,但能处理多对多的关系。
7、主键PK的取值方法,PK是供程序员使用的表间连接工具,可以是一无物理意义的数字串, 由程序自动加1来实现。也可以是有物理意义的字段名或字段名的组合。不过前者比后者好。当PK是字段名的组合时,建议字段的个数不要太多,多了不但索引占用空间大,而且速度也慢。
8、主键与外键在多表中的重复出现, 不属于数据冗余,这个概念必须清楚,事实上有许多人还不清楚。非键字段的重复出现, 才是数据冗余!而且是一种低级冗余,即重复性的冗余。高级冗余不是字段的重复出现,而是字段的派生出现。
  〖例4〗:商品中的“单价、数量、金额”三个字段,“金额”就是由“单价”乘以“数量”派生出来的,它就是冗余,而且是一种高级冗余。冗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只有低级冗余才会增加数据的不一致性,因为同一数据,可能从不同时间、地点、角色上多次录入。因此,我们提倡高级冗余(派生性冗余),反对低级冗余(重复性冗余)。
9、中间表是存放统计数据的表,它是为数据仓库、输出报表或查询结果而设计的,有时它没有主键与外键(数据仓库除外)。临时表是程序员个人设计的,存放临时记录,为个人所用。基表和中间表由DBA维护,临时表由程序员自己用程序自动维护。
10、防止数据库设计打补丁的方法是“三少原则”
   (1) 一个数据库中表的个数越少越好。只有表的个数少了,才能说明系统的E--R图少而精,去掉了重复的多余的实体,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进行了系统的数据集成,防止了打补丁式的设计;
   (2) 一个表中组合主键的字段个数越少越好。因为主键的作用,一是建主键索引,二是做为子表的外键,所以组合主键的字段个数少了,不仅节省了运行时间,而且节省了索引存储空间;
   (3) 一个表中的字段个数越少越好。只有字段的个数少了,才能说明在系统中不存在数据重复,且很少有数据冗余,更重要的是督促读者学会“列变行”,这样就防止了将子表中的字段拉入到主表中去,在主表中留下许多空余的字段。所谓“列变行”,就是将主表中的一部分内容拉出去,另外单独建一个子表。这个方法很简单,有的人就是不习惯、不采纳、不执行。
  数据库设计的实用原则是:在数据冗余和处理速度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三少”是一个整体概念,综合观点,不能孤立某一个原则。该原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三多”原则肯定是错误的。试想:若覆盖系统同样的功能,一百个实体(共一千个属性) 的E--R图,肯定比二百个实体(共二千个属性)的E--R图,要好得多。
  提倡“三少”原则,是叫读者学会利用数据库设计技术进行系统的数据集成。数据集成的步骤是将文件系统集成为应用数据库,将应用数据库集成为主题数据库,将主题数据库集成为全局综合数据库。集成的程度越高,数据共享性就越强,信息孤岛现象就越少,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全局E—R图中实体的个数、主键的个数、属性的个数就会越少。
  提倡“三少”原则的目的,是防止读者利用打补丁技术,不断地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使企业数据库变成了随意设计数据库表的“垃圾堆”,或数据库表的“大杂院”,最后造成数据库中的基本表、代码表、中间表、临时表杂乱无章,不计其数,导致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无法维护而瘫痪。
   “三多”原则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该原则是“打补丁方法”设计数据库的歪理学说。“三少”原则是少而精的原则,它要求有较高的数据库设计技巧与艺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因为该原则是杜绝用“打补丁方法”设计数据库的理论依据。
11、在给定的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条件下,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的办法是:
   (1) 在数据库物理设计时,降低范式,增加冗余, 少用触发器, 多用存储过程。
   (2) 当计算非常复杂、而且记录条数非常巨大时(例如一千万条),复杂计算要先在数据库外面,以文件系统方式用编程语言计算处理完成之后,最后才入库追加到表中去。
   (3) 发现某个表的记录太多,例如超过一千万条,则要对该表进行水平分割。水平分割的做法是,以该表主键PK的某个值为界线,将该表的记录水平分割为两个表。若发现某个表的字段太多,例如超过八十个,则垂直分割该表,将原来的一个表分解为两个表。
   (4) 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系统优化,即优化各种系统参数,如缓冲区个数。
   (5) 在使用面向数据的SQL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尽量采取优化算法。
  总之,要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必须从数据库系统级优化、数据库设计级优化、程序实现级优化,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下功夫。
主键设计:
1、不建议用多个字段做主键,单个表还可以,但是关联关系就会有问题,主键自增是高性能的。
2、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两个外键,不建议采用两个外键作为联合住建,另建一个字段作为主键。除非这条记录没有逻辑删除标志,且该表永远只有一条此联合主键的记录。
3、一般而言,一个实体不能既无主键又无外键。在E—R 图中, 处于叶子部位的实体, 可以定义主键,也可以不定义主键(因为它无子孙), 但必须要有外键(因为它有父亲)。
主键与外键的设计,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全局数据库的设计完成以后,有个美国数据库设计专家说:“键,到处都是键,除了键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他的数据库设计经验之谈,也反映了他对信息系统核心(数据模型)的高度抽象思想。因为:主键是实体的高度抽象,主键与、外键的配对,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