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2024-05-07 05:48

1.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区别在于,每日收益会有所不同。按市价方法计算的产品可能会在某一时间内收回净值,但是当债券牛市时,会出现净值加速上升。一般而言,按市价方法估值的产品净值波动较大。拓展资料:一、摊余成本法的估值:使用摊余成本法来估值,更有利于改善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但同时,受限于监管层对于此类的杠杆比例、基金久期的严格规定,叠加其买入持有的投资策略,使得此类产品的竞争对象并非定位为普通的债券市场基金,更多的其实是货币市场基金,凭借相对于货币市场的基金在杠杆空间和运作模式上的双重优势,此类产品的收益率或将稍高于货币市场的基金。二、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是bai指该金融资产的初du始确认金额经扣除已zhi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等调整后的结果。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三、市值法举个例子:某只采用市值法估值的债券基金同样买入了1年期利率为3%的债券,在进行基金估值时,该债基首先会将票息收益3%计提到每日收益中,即3%/365天;同时根据第三方估值,加上或者减去债券买入价格和当日公允价格之间的差额。四、同为基金估值方式,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本身并没有孰优孰劣的说法,更多只是体现在投资情绪和心理层面。持有摊余成本法估值基金的同学,可能心理上更为平静;而持有市值法估值基金的同学,由于净值会出现波动,心理上或许会随之出现起伏,也需要多点耐心。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2.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净值波动很小,走势平稳。而采用市值法估值的基金,其净值波动相对较大。市值法是指依照市场交易价格来计算的估值方法,能够准确地反应基金的当前市场价值,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大涨,基金净值会跟着大涨,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下跌,基金净值也会跟着下跌。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计算公式为:溢价发行: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折价发行: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拓展资料】成本法也叫做摊余成本计量法,简单来说就是把理财产品持有到期之后的整体收益分摊到每一天中来计算利息回报,按照实际的利率来计算,这种计量方式具有确定性。市值法就是采用市场估值的方式,我们除了考虑实际的利率回报,还有把市场的价格和价值波动的损益情况,计算进去得出动态的市场估值回报。从两种估值方式来看,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采用成本估值法,虽然有确定的预期利息回报,但是却不能反映市场真实的价值变化,而市值估值法,能够反映银行理财产品真实的回报情况。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而采用市值估值法,更符合当下的资格新规和理财产品和打破刚兑的趋势。其次,银行理财产品新规采用市值估值法,意味着理财产品走向净值型理财模式,结束刚性兑付。过去银行虽然也要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但是很多都是采用成本法计量的,给出的预期利息回报,也往往会默认刚兑,但这种模式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会让储户失去基本的风险评估意识。而采用市值估值法,意味着我们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始走向市场化,变成净值型的理财产品,跟着市场机制走,从而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的系统性风险。同时让投资者形成风险意识,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必然匹配市值估值法,也是对银行资管能力和理财能力的优化,更加接近市场,也能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银行理财子公司,让银行理财产品获得更多回报空间。对于个人和家庭理财来说,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惯性思维,根据个人实际风险承受度,做出合理的理财规划。目前来说银行常见的固定收益型存款理财,主要就是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而其他的则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而不同的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也都有对应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经验,选择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保守型和稳健型的储户和理财群体,在配置存款类产品,国债之外,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选择可以是中低风险的定期银行理财产品,要避开中高风险的信托和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随着刚兑的时代结束,净值型理财时代到来,银行理财市场风险和机会同时放大,而我们无论何时都要遵循本金安全第一,适度收益的基本原则。

3. 成本法与摊余成本法的区别

成本法与摊余成本法的区别:
1、成本法主要为用于银行间债券投资的估值,但该方法可能导致基金净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摊余成本法则主要用于交易所债券,不过,由于收盘价格可能异常且波动频繁,该方法容易降低基金净值的稳定性,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
2、摊余成本法来计价主要反映了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工具主要是短期的。它的这种收益主要体现在这种短期利息的收入方面,它的资本增值方面应该很少,获益的渠道不是资本增值的收入。所以在这个方面,摊余成本计价可能更有利与该品种的发展,而且投资者也一目了然。
3、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但投资公司无法在账面上反映其在被投资公司股东权益中所占份额,因此成本法只适用于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权益中所占份额不足以适用对被投资公司经营决策、理账决策等施加重大影响的情况,且被投资公司非上市公司;若被投资公司为上市公司,则根据谨慎原则,应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新确定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法:所谓“摊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成本法: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无影响能力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成本法(cost approach)房地产估价方法之一,指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扣除折旧,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

成本法与摊余成本法的区别

4.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是什么

与摊余成本法不同,市值估值法同时考虑了投资债券的票面利率以及由于市值波动带来的估值损益;市值法的使用更有利于大家认识到产品潜在的波动和投资的风险。目前摊余成本法是采用实际利率进行摊销,所以如果是折价或溢价买入债券,那么每天的收益计算会复杂一些,并不是每天收益为固定值,但还是可以近似理解为“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货币基金每日单位净值都是1,是没有变动的,变化的是每日万分收益和七日年化来反应基金收益。1、摊余成本法(1)定义:摊余成本法是指计算基金净值时,可不使用基金投资标的的市场价值,而将投资标的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考虑其买入时溢价或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的估值方式。(2)举例:大家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过去基本都是使用的摊余成本法,也正是摊余成本法的使用让大家有了理财收益绝对保证的错觉。假设你买了一个100块,票面利息4%的债券,持有满一年的话,本息和一共104块。按照摊余成本法的计算方法,大家每天的收益是怎么计算的呢?用4%除以365,乘以100元,算出每天的收益。按照这种算法,大家每天能拿到的收益都是固定的。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债券的价格事实上随着利率的变化有波动,可能涨,也可能跌。单纯的使用摊余成本法会让各位忽略掉潜在的风险,事实上大家也确实忽略掉了。于是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理财使用市值法计价成为各家银行必须要做的事情。2、市值法相对于于摊余成本法,市值法在考虑票面利率的同时,也考虑了由于市值波动带来的公允价格的波动。同样的100元,4%票面收益的债券,摊余成本法在计算每天的收益时,先用4%除以365,乘以100元,然后在加上当天的市值波动。这样,你每天的收益就不是固定的了,市值可能高,也可能低,波动性加大了。极端情况下,你可能要承担收益为负的风险!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体会,现在各家银行推出的很多净值型理财产品波动性确实大了,并且不会再出现预期收益的字样了。总体来说,市值法的使用更有利于大家认识到产品潜在的波动和投资的风险。

5.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是什么?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是:对于基金投资者特别是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者而言,“摊余成本法”是一个颇为熟悉的专用名词。自2003年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第一只货币基金产品成立以来,就开始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所谓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举例而言,某只货币基金以100元的单价买了1年期利率为2.5%的国债,货币基金便将这2.5%平摊到每一天,也就是2.5%/365天,再乘以买入的金额,所以这笔投资收益每天都是固定的。目前摊余成本法是采用实际利率进行摊销,所以如果是折价或溢价买入债券,那么每天的收益计算会复杂一些,并不是每天收益为固定值,但还是可以近似理解为“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因此可以看到,货币基金每日单位净值都是1,是没有变动的,变化的是每日万分收益和七日年化来反应基金收益。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是什么?

6. 用摊余成本法和市价法计算结果一样吗

用摊余成本法和市价法计算结果不一样。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净值波动很小,走势平稳。而采用市值法估值的基金,其净值波动相对较大。
市值法是指依照市场交易价格来计算的估值方法,能够准确地反应基金的当前市场价值,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大涨,基金净值会跟着大涨,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下跌,基金净值也会跟着下跌。
摊余成本法计算公式为:
溢价发行: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折价发行: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货币市场基金采用的摊余成本法与市场法的差异为:
摊余成本法来计价主要反映了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工具主要是短期的。它的这种收益主要体现在这种短期利息的收入方面,它的资本增值方面应该很少,获益的渠道不是资本增值的收入。所以在这个方面,摊余成本计价可能更有利与该品种的发展,而且投资者也一目了然。
摊余成本法配合影子价格的使用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最优的债券基金会计核算原则,而使用公允的影子价格,并严格执行偏离度调整策略,是使用摊余成本估值方法的必要保障措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摊余成本法